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与其他西北将门世家大多都是出身于木速蛮不同的是,这个家族是个归化了的蒙古人家族。
也正因为这样,当西北三边之地木速蛮大乱的时候,镇守兰州的祁家却与甘肃镇的官军营兵一同守住了兰州。
说起来,这个指挥使祁国屏,在历史上也曾是一个狠角色。
但是同样是这个人,却在满清入关之后投降了满清,而且跟着满清军队镇压了西北的抗清起义,屠杀了大量西北汉人。
既然原本历史上有了这样的表现,如今死了也就死了吧,崇祯皇帝倒是没有什么觉得可惜的。
只是可惜了兰州城内的肃王府以及城中的甘肃镇官军和汉人乡勇,如今要么被流贼杀了,要么就是落到了流贼的手中。
第九一七章 归根结底()
这两年多来,崇祯皇帝听惯了战场上不断传来的胜利捷报,这一次初闻甘军兵败以及兰州城陷的消息,虽然心中有些惊讶,有些不舒服,但是他自己认真想了一想,很快就知道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了。
归根结底,还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自己在西北问题上的战略,不够坚决彻底。
若是当初西北木速蛮之乱发生之后,朝廷能够如同当初在辽东方向上撤回广宁和大凌河等地的守军一样,将已经经受住了木速蛮之乱考验的西宁、兰州两地官军和汉民撤回来,自然也就不会有今日这样的损失。
只是这也怪不得崇祯皇帝。
当初将临洮镇移防汉中,将固原镇移防花马池,就已经在朝野之间引起了一片质疑之声,若是木速蛮之乱以后再下旨放弃了西宁和兰州这样两座朝廷赖以镇守西北的大城,那么朝野之间恐怕就要闹翻天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尽管拥有后世的见识,尽管知道在崇祯初年的时候,应该全面收缩朝廷的军事力量,把伸出去的拳头都给收回来,但是却不能放弃山海关外的辽西走廊。
对于大明朝来说,如果京师是头颅,那么宣大是面向北方的胸膛,而河西是一条臂膀,辽东则是另外一条臂膀。
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辽东的拳头应该收回来,河西的拳头也应该收回来,等到休养生息发展壮大了之后,才能再次有力地打出去。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就是这样想的,而且在他的设想之中,这两只拳头再次挥出去的时候,后世的整个东北以及后世的整个西北,都要统统拿下来。
只不过,这些话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可就难了。
他一直在照着这个设想努力,而如今三年多过去,也不过是做到了如今这样一个局面。
当然,除了当初战略上的一些不得已之外,后来崇祯皇帝在京师的一系列作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西北的战局。
比如说,五军都督府改制重组之后,武安伯王廷臣麾下以骑兵为主的三千营,回撤整编为近卫军第四镇,就使得西北官军一下子失去了一支强大的机动作战力量。
拿下了平凉城之后,王廷臣及其麾下的三千营骑兵及其负责辎重补给的三千多庆阳兵,一路西进,很快就占领了泾源、庄浪、陇城一带地区。
不过到了七月底的时候,王廷臣麾下三千营各部,接到了朝廷的那道将三千营改编为近卫军第四镇的旨意,然后很快就将所有撒出去的人马都收了回来,驻留在庄浪附近的水洛城一带等待整编。
到了八月中旬,崇祯皇帝新任命的近卫军第四镇监军御史倪元璐,带着军械物资,从宣府赶到了水洛城,近卫军第四镇的整编才算是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原属固原镇杨麒麾下的庆阳参将张文正以及所部庆阳兵,这次也被纳入到了近卫军第四镇的整编之中。
这一支三千多人的庆阳兵,之前一直跟着三千营的主力骑兵,担负着看护和押解运送粮草辎重的任务,这一次被正式编入了近卫军第四镇的序列之中。
之前三千营一直执行的营哨制,也被改成了镇、协、标、营、哨、队等近卫军的新制度。
而之前被崇祯皇帝派到三千营中担任营官的那几位讲武堂和御前侍从武官出身的武官猛如虎、虎大威、吴三桂,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升任近卫军第四镇下面的标统制了。
庆阳参将张文正带着麾下三千多庆阳兵被编入近卫军第四镇之后,也成为了一个标的统制,麾下庆阳营升格为标,标下又有营,原本营中的将校官佐一下子都跟着升了官。
而经受住了木速蛮之乱的考验,以及流贼围城考验的庆阳兵,也从此鸟枪换炮,装备上了新任监军御史倪元璐带来的全新装备,手里原本粗制滥造的简陋火绳枪,也换成了武备院监制出品的崇祯一式前装燧发滑膛枪。
只不过,三千营在水洛城驻足整编成为近卫军第四镇之后,不光是被整编的庆阳兵熟悉新的编制和装备,而其他几个标的营头,也需要按照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的标准,进行训练和教导才能真正成军。
特别是整编之后,原来三千营中那些并不满编的营头,还需要陕西移民之中就地招募补充和选练一批人马。
就这样,到了九月初,新编近卫军第四镇才算是总计勉强选编了一万两千人。
比起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来说,也还是少了三四千的员额。
随后的几乎整个八月和九月间,武安伯王廷臣和监军御史倪元璐等人就率军在庄浪水洛城一带,按照近卫军都督府给的编制和操典,将新编近卫军第四镇给因陋就简地拉了起来。
与此同时,之前一直担任甘肃巡抚节制约束甘肃镇军队的梅之焕,也在五军都督府改制重组的时候,被崇祯皇帝一道旨意调回了京师,担任了边卫军都督府的左护军,而甘肃巡抚也从此罢而不设。
此外,甘肃镇的监军御史刘之伦带着自己的监军标营,沿着北方塞上长城的各边口,护送和安置北上出关屯垦的甘肃汉民。
甘肃巡抚梅之焕调走之后,监军御史刘之伦又一时不在军中,使得甘肃镇的军纪就出现了问题。
再加上,张嘉谟率军夺取了靖宁州城之后没有多久,三边总督袁崇焕南下抵达了靖宁,袁崇焕随即命令张嘉谟率领甘军西进会宁驻守。
随后没多久,朝廷令三边总督府收编六盘山各地乡兵民勇,尔后招为团练的旨意也到了西北。
袁崇焕当即派了自己麾下参议毛羽健出任三边总督府团练副使。
一方面将之前甘肃镇收编的乡勇民军补充给甘肃镇节制。
另一方面将朝廷旨意发为文告,广招三边乡勇来投,只要接受朝廷整编,朝廷就给予粮饷支援。
就这样,到了九月份,毛羽健这个新任三边团练副使麾下的乡勇团练队伍,短时间内就迅速地壮大了起来。
等到人马队伍壮大了之后,这些人就难免想着要立些功劳。
尤其是那些刚刚接受朝廷整编不久的西北乡勇头领们,也想尽快给拿出点成绩,给上官看看,给朝廷看看,以便证明自己的用处,巩固自己的地位。
就在这个时候,河州伪指挥使马进忠等人,迫于闯王高迎祥等流贼各部不断西进的巨大压力,突然弃城北上。
本来就期盼着能够尽快西进、尽快收复甘肃失地的甘肃镇军队,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甘肃镇总兵张嘉谟很快就在部将张天礼的进言之下,以及新收编的六盘山汉人团练武装头领张五桂等人的劝说之下,决定衔尾追击,想着乘势将北逃的数万木速蛮歼灭在黄河之南岸。
而新任三边团练副使的毛羽健,这个时候也与甘肃镇总兵张嘉谟一起,坐镇于静宁州城以西的巩昌府会宁县(后世甘肃会宁)。
袁崇焕派毛羽健前来,也有让他监军甘肃镇的意思,毕竟之前他也是三边总督府的参议。
但是毛羽健这一个进士出身的书生,麾下突然收编了附近山区的上万名良莠不齐的团练武装,自己约束这些新收的乡勇团练都费劲,根本没有精力和权威去约束甘肃镇的军队。
张嘉谟听说马进忠率部北逃,决定率军追击的时候,跟毛羽健一说,毛羽健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要不要去,其麾下收编的那些团练队伍,却已经鼓噪起来,要跟着甘肃镇的军队一起追击木速蛮乱军去了。
一来张嘉谟等甘肃镇将校的想法也啥大错,毕竟木速蛮这个时候只想着逃跑,自己们衔尾追击,赢面占大。
而木速蛮乱军的前面还有一道大河天险拦着,也不怕追不上。
而最重要的是,有了大河天险,自己们率军追击很有可能还有一个半渡而击的机会,那可是必赢的局面。
二来兰州城虽然只是一座孤城,但是毕竟还在官军的手上,就算是追击到了黄河的岸边,没有取胜,自己这些人马也还有机会就势退入兰州城中。
也就是说,即使追击失利或者说打了败仗,自己这些人马也没有太大的危险。
第九一八章 鱼龙混杂()
与此同时,闯王高迎祥麾下的流贼各部一而再再而三地闻风而遁,根本不敢跟西进的官军照面,也让这些甘军将领与新编团练将校,对于流贼各营心生轻敌之意。
因为到了九月上旬的时候,随着陇西甘南各地木速蛮乱军纷纷弃城西去,陕西官军凯歌猛进,形势全面占优。
汉中官军董志义、韩一良所部未经大战即从阶州进入了泯州;
陕军总兵王承恩所部同样未经大战从秦州天水出兵拿下了巩昌府城;
陕军杨世恩所部同样追击着曹操营和小西营的溃卒一路挺进通渭堡。
除此之外,新编近卫军第四镇驻留在庄浪水洛城,按照近卫军都督府的标准接受整编训练;
山海镇总兵官靖远伯赵率教所部骑兵,则跟在钦差军机大臣李邦华的身边充任着后方战略支援力量;
朔方镇守使曹文诏麾下武烈营骑兵,也在经过了数场轻松的追击战之后,奉了袁崇焕的军令驻扎在靖宁城中休整补充。
整个形势对于西北官军来说简直是一片大好,谁也没有料到,就在这个时候,之前被官军撵得到处乱窜的流贼队伍,竟然敢在暗地里打着官军的主意。
正如锦衣卫西镇抚司借着在流贼各营自立门户之后的扩编机会,往流贼各营里安插不少细作,三边总督府发布文告招揽西北义民乡勇为团练的做法,也让高迎祥等人看到了机会。
他们当然不会放过安插一些细作进入官军团练队伍中去的机会。
所以到了九月的时候,三边团练副使毛羽健麾下的各支团练队伍里就不光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了,其中有些队伍里面不知道混入了多少流贼的细作。
这样的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就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队伍今天是官军,明天是流贼,披着官军的皮,领着官军的饷,还给流贼通风报信。
如今,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
这也是收编各地乡兵民勇团练很难避免的一个结果。
大明朝这么多人口,按理说不愁没有兵源,但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就是无兵可用。
后来甚至专门开征了一项练饷,每年征收二百多万两银子,专门给各地督抚总镇练兵。
可是练出来的团练,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货色。
如今西北三边之地又是面临这样的情况,这些人中间良莠不齐,也很难严格区分谁好谁坏,可若是崇祯皇帝不让官军收编这些乡兵民勇,他们就很有可能被流贼所收编,从而成为流贼。
但是如果朝廷收编了他们呢,说不定收编到的哪支队伍,就是流贼人马故意安插过来的奸细。
在反复细读了李邦华等人的奏报和锦衣卫的密报之后,崇祯皇帝十分肯定,三边团练副使毛羽健麾下收编的团练队伍里,一定是有了流贼的奸细了。
否则的话,对于官军的动向,流贼不会那么清楚,也不会提前调集了那么多人马,在官军西进追击木速蛮乱军的道路上设下埋伏了。
不过,如今说什么都没有用了,整件事情的当事之人甘肃镇总兵官张嘉谟也好,三边团练副使毛羽健也好,都已经兵败身死了。
同时,甘军兵败也带来了连锁反应,那就是兰州城的沦陷,以及城中官军和肃王府的覆没。
然而尽管如此,之前发给三边总督府令其收编西北边地汉人团练武装的旨意,却也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因噎废食。
毕竟收编当地汉人武装的事情,虽有风险,但是不做却也不行。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在战略上是没有问题的,问题仅仅在于如何具体操作。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崇祯皇帝所能做的,就是尽快传旨给高时明、胡一魁,让锦衣卫西镇抚司与李邦华以及三边总督府共享来自流贼队伍内部的情报。
今后可以继续收编西北边地的汉人队伍,但是对于其中的头领和人马一定要严格把关、严加审查。
至于如何严格把关严加审查,那就是锦衣卫和三边总督府新任团练副使的事情了。
崇祯皇帝想到了这些之后,一道道旨意自然在十月中旬的时候,再一次被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手快马传往西北去了。
崇祯皇帝、军机大臣以及军机处和兵部,都没有声张甘军兵败、兰州城陷以及宗室藩王肃王府灭于贼手的消息,但是到了十月中旬,这些消息还是传开了,就像是一颗颗巨石落入了朝廷这一池水中一样,在京师的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对崇祯皇帝的心思比较了解的人,当然都继续保持了沉默。
而那些对崇祯皇帝的心思不了解的官员们,则纷纷尚书弹劾李邦华和袁崇焕,特别是要求罢免袁崇焕的声音空前地高涨了起来。
而这些人,若是崇祯皇帝仔细对照的话,就会发现,正是当初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给皇帝,请求朝廷起复袁崇焕,请求皇帝重用袁崇焕的同一批官员。
只是当初领衔上书的那些清流大员,比如说钱龙锡、刘鸿训、张慎言等人,如今都已不在朝堂之上了。
所以,这一次上书请求罢免的人虽然多,但是在朝野之间的影响却不是那么太大。
不过,这些事情看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眼中,却也立刻就知道了一点,这个袁崇焕今后怕是只能做个孤臣了。
因为到了现在,不管是他之前的巨大声望,还是他之前拥有的众多拥趸和群众基础,如今都不再存在了。
甚至包括军机大臣李邦华,如今也随着西北的这个新的变局,其善战知兵的声望也受到了重挫。
对于朝廷上下人人冲着袁崇焕喊打喊杀的局面,崇祯皇帝再一次保持沉默。
对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来说,你们愿意弹劾谁就继续弹劾谁去吧,只不过你们弹劾的奏章到了大内之后,我就收着得了。
最多了,到某个时候,或许是袁崇焕回朝的时候,将这些奏折全都送给袁崇焕本人去看看就可以了。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如果朝野上下多数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某个人的好话,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不能用在朝堂之上。
因为将这样的人用在了朝堂之上,就会很快成为朝中那些清流文官们的领袖,从而与皇权发生冲突,对自己形成制约。
这样的统治之术,或许一开始对崇祯皇帝来说是陌生的,但是经过了三年多的磨砺之后,现在已经日渐得心应手了。
对于现在的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