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赵率教类似,资历差不多又有世爵可以服众的人物,还有一个,那就是带着大同镇边军主力,移驻归化城的武川伯祖大寿。
不过,祖大寿带着原来的大同镇边军主力刚刚移驻归化城,将他调离归化也不合适。
另外,还有移防热河的大将尤世威,虽然获得了军机大臣孙承宗的力荐,但是皇帝也没有选择他。
一来,这一次他功劳不够,二来,尤世禄是他的弟弟,兄弟俩一起升迁,未免有点过了。
到最后,崇祯皇帝左思右想之下,边军都督府左都督的位置,还是选择了宣府镇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侯世禄。
这个侯世禄与张可大的特点一样,不算是能力最出众的,但却是非常忠诚可靠的。
边卫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定下了之后,其他的就好办了,右都督由原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广宁伯刘嗣恩改任,左护军由甘肃巡抚梅之焕转任,右护军则由陕西左参政郑崇俭出任。
而侯世禄留下的宣府镇总兵官的位置,则由宣府镇副总兵邓祖禹升任。
而梅之焕的甘肃巡抚职务,只能暂时先空着了。
因为这个时候,除了兰州等几个重要坚城没有丢掉之外,整个甘肃都处在一片混乱之中,梅之焕的巡抚衙门驻地甘州,也被米喇印麾下的木速蛮乱军给占了。
此时,身为甘肃巡抚的梅之焕,等于是无处可去,无民可管,也无政可理,只能与甘肃总兵张嘉谟一起,带着军队跟在袁崇焕的左右,一起围堵驱赶木速蛮乱军乱民西进。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他留在甘肃也没用,不如到边军都督府里当个护军,起码他在西北多年,对西北边军以及西北边地的复杂局势,还是比较了解的。
第八四六章 逐步清理()
崇祯三年五月下旬,在这个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春夏之交,从京师军机处和内阁发往大明各地的圣旨中,还有几道,被锦衣卫的人马带着快马南下,转道前往西南而去。
在平定奢安之乱之后,因为所部斩杀安邦彦的功劳而被封为了定彝伯的四川总兵官侯良柱,这一次则被免掉了四川总兵官的职务。
崇祯皇帝授予他的新职务,则是北上京师,担任新五军都督府之中内卫军都督府的左都督。
而此时的定彝伯侯良柱本人,正与满朝上下唯一的女侯秦良玉,带着各自麾下的四川官军和石柱土兵们,在川北的保宁府、龙安府、松潘卫等地,严阵以待地监视着从北方南下的鄂尔多斯诸部人马。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跋山涉水,钦差大臣礼部右侍郎蒋德璟,以及方岳贡、薛国观两位充当副手随行的户部、刑部官员,已经率先经过了此地,带着朝廷的旨意,与沿途各地的督抚官府定下了路线。
礼部右侍郎蒋德璟担任这次入藏办事的钦差大臣,户部主事出身的方岳贡和刑部都给事中出身的薛国观两人,除了协助蒋德璟办理这次鄂尔多斯蒙古入藏的事务之外,还接下了左右巡茶御史的钦差,这些东林人物或者疑似东林人物的朝中清流领袖,至少一年两年之内,是回不了京师朝堂了。
这些人自从考中进士之后,就在朝堂之上沉沉浮浮,仕途虽有波折,但却都在南北两京之间折腾,很少深入到这个时代大明朝的底层与边远地去任职。
这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们就是想不当只会坐而论道的清流也难,因为他们没有吃过什么苦,也不懂得什么是军民实务。
也因此,这一趟走下来,几个人苦不堪言,除了漫长旅途奔波劳累,还要一切都头摸索起来。
多亏关中、汉中等地沿途地方官府,因为怕闹出乱子丢了脑袋,为他们考虑安排得十分周全,倒是让他们省了不知道多少心。
紧接着他们到来的,就是乌素图活佛萨木腾敖斯尔及其随从喇嘛们所引领着的数万鄂尔多斯部男女老幼移民了。
按照钦差大臣蒋德璟、乌素图活佛萨木腾敖斯尔以及护送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南下西行的刘肇基等人事先商定好的路线,这支鄂尔多斯移民队伍,抵达汉中府之后,就该转道往西了。
他们将从汉中府的宁羌州(后世的宁强县)进入川北保宁府的广元一带,稍事休整之后,将从广元、利州卫一带西行,进入川北的龙安府,然后沿着崇山峻岭之中的河谷和小路,继续往西,进入松潘卫。
需等到六月底的时候,等到这支移民大军赶着羊群,从他们的川北防区通过,全部进入松潘卫的辖地之后,侯良柱、秦良玉等四川将士,才算是完成了如今手头上的差事。
当然了,到了那个时候,侯良柱也该接到了朝廷的旨意,然后启程北上了。
而接替定彝伯侯良柱担任四川总兵官职务的人选,则是此前分守川东的四川副总兵邓玘。
同样,在这一批快马离京赶往西南去的锦衣卫使者行人之中,还有前去成都传旨的一队人马。
这一次在重组五军都督府的大调整中,久任四川巡抚的尹同皋,被皇帝提出来,担任内卫军都督府的左护军。
这倒不是这个尹同皋在平定奢安之乱的过程中有多么出色,相反,这个尹同皋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之所以要把这么个人物提出来,让他担任内卫军的左护军,一来是因为这个人一直身在西南远离朝堂争斗,与朝中的东林党人关系不大,二来让他离任,也是给朝中的那几个东林大佬腾出个地方。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一直都想给朝堂之上的这些人物来个大换血。
但凡是在短暂的泰昌元年以及随后的天启年间上位的人物,东林也好,非东林也罢,都要逐步清理出去。
只会耍嘴皮子搞党争搞内斗的那些,当然要让他们免官去职,或者充军流放。
而那些还算正直还能够干点儿事情的,则给他们一个机会,外任到地方上去,看看究竟怎样。
这一次,四川巡抚尹同皋被调离四川,让他担任内卫军都督府的左护军,而接替他的人物,则是崇祯皇帝提名的工部左侍郎钱龙锡。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既然来自后世,心中当然有一个名单,谁能用谁不能用,谁可以重用,谁不可以重用。
崇祯元年以来,朝中那些或明或暗的东林党大佬们,比如高宏图、郑三俊、钱象坤、钱士升、张延登、惠世扬、侯恂,以及罢官在家的钱谦益等等人物,免职的免职,调离的调离,致仕的致仕,贬窜的贬窜,充军的充军,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影响力。
除了这些前台的大佬们以外,资历威望相对低一点的人物,比如孙居相、孙鼎相、何如宠、蒋德璟、张慎言、瞿式耜、魏呈润等等,甚至包括眼下还是小角色的未来东林党后起之秀,比如史可法、张溥、夏允彝、吴伟业等等,也都被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以各种理由各种方式,打发他们离开了京师朝堂中枢。
经过连续三年来的逐渐换血,如今朝中的党争,基本上被控制在了崇祯皇帝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那些过去常常以东林自诩的人物,到了如今,也只敢自诩清流,而不敢再随随便便地攻击别人为阉党余孽了。
对待这些在官场士林之中很有名望的人,很有舆论上的影响力的东林党人或者东林大佬们的追随者,是不能采取类似对待阉党那样的强硬手段的。
那种肉体消灭的血腥手段或者高压手段,用在这种人的身上,只会适得其反。
类似东林党分子的这些人主要集中在督察院、六科廊、詹事府、翰林院以及其他没有什么实权,主要靠耍嘴皮子刷存在混饭吃的地方。
这些人因为手里没有实权,常常只是动动嘴皮子,今天弹劾这个,明天弹劾那个,他们本人却没有多少贪污腐败的机会。
也因此,他们就没有多少犯罪的证据,便不怕在朝堂上搞党争,同时也会有一些清廉的名声。
如果皇帝非要收拾他们,到最后,只能采取诏狱的形式,也就是终究要走上天启皇帝不得不重用魏忠贤的那条路。
但是那条路,已经证明是一条两败俱伤的路,虽然血腥屠杀了东林党的一大批人物,但是却彻底撕破了脸面,也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到最后不得不受制于太监。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党争不断,整个朝堂始终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内耗过于严重,在一切国家兴亡的大事上都分作两派,互相攻讦。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也痛恨东林党,痛恨那些疑似东林党人物坐而论道的公知言论,但是他却不能再去走天启皇帝的老路。
实际上,在明朝末年这样的帝制时代,只要皇帝本人有主心骨,脑子不犯糊涂,所有其他人的主张归根结底都只是浮云。
原本历史上崇祯皇帝之所以今天听信这个,明天听信那个,甚至是朝令夕改,就是因为他空有一腔复兴大明的志向,却没有自己比较成熟稳定,一以贯之的思路,没有主心骨。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则不同,自从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之后不久,就下定了决心,要把朝堂上除了个别自己认为能用的留下之外,其他的各类人物,都要慢慢地,一步步,将他们清理出朝堂。
而用来取代这些人的,就是那些一直远离朝堂,踏踏实实地在地方上掌控并处理实际军政事务的那些人。
崇祯皇帝是这么想的,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就把这些单纯靠着声望或者好名声来对朝政施加压力的人物,一步步地赶出朝堂。
如今钱龙锡被皇帝打发去这个时代相距京师十分遥远的四川,接替尹同皋担任四川巡抚,就是这个一直在推行的计划中的一个部分。
巡抚这个职务,看起来比较有实权,怎么说也是一个封疆大吏,比工部左侍郎有实权的多了,看起来这是一个提升,是一件好事。
但是论起影响力,特别是对朝局的影响力来说,一个边远偏僻地方的巡抚,与身在朝堂之中的左侍郎相比,却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特别是,钱龙锡这个人,在一个个东林干将被安排离开了京师朝堂之后,已经开始隐隐然地成为了如今朝中清流的领袖。
对于这样的人,让其到四川这样遥远的省份,担任一个有点实权的巡抚,比让他留在朝堂之上,虽没有多少实权但却能够策动一批自诩清流的愣头青文官天天上书议政,要好得多了。
崇祯皇帝的这些心思,自然没法与内阁大臣或者吏部尚书明说。
但是他的这些心思,却被兵部职方司郎中牛聚明这样的人看破,于是不需要皇帝明说,就有人帮着皇帝操刀运作。
第八四七章 督府使命()
除了左都督选了定彝伯侯良柱,左护军选了四川巡抚尹同皋之外,右都督选了原来老五军都督府中的新建伯王先通。
右护军则选了在平定奢安之乱中立下了功劳却一直没有合适位置的贵州按察使史永安。
而被安排了接替史永安贵州按察使一职的,则是如今督察院中的一位疑似东林党人物,佥都御史冯元飚。
新五军之内卫军都督府,继承了原本五军都督府所管辖的全部内地都司卫所,权力自是不小。
但是,排除掉了大明九边和各个沿海省份的都司卫所之外,其实内卫军都督府所掌管的部分,实际上不过是内地和西南地区的都司卫所,以及各种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土司土兵罢了。
崇祯皇帝对于这些新设的都督府左右都督、左右护军等大员们上任了以后要做些什么,都已经为了他们列好了一项项任务。
对于内卫军都督府来说,第一件要做的就是,要先划片分区,然后调查摸底,确确实实地弄清楚今后内卫军都督府所要管辖的内地省份和西南土司地区的全部卫所、军户及其军田数量。
这些东西在原来五军都督府的照磨所、架阁库,以及兵部职方司的架阁库里,都有存档和记录,但是几百年下来,有增有减,有改有变,不管是原来的五军都督府,还是兵部职方司,掌握的情况都已经不准确。
而这些东西就像是户部掌管的鱼鳞黄册,一旦几十年疏于更新统计,那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如今崇祯皇帝设在武英殿里的皇明版图沙盘,已经基本上成形了,除了西南的山山水水没有全部搞清楚,徐弘祖与兵部职方司以及皇明地理学会的人马,还在云贵总督府的支持下继续勘探记录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
只是已经完成的东西,除了高山、大川、雄关、坚城,省府州县,以及江河湖泊、通衢大道之外,许许多多的细节都没有标示出来。
村、寨、庄、镇之类的地方标示不清也就罢了,但是像各省驻军以及都司卫所、土司驻地等等东西,却是需要标示清楚的。
无论如何,各地镇守驻军与都司卫所这些东西,可都是大明朝如今能够维持统治的支柱力量,崇祯皇帝必须像对近卫军和边军一样,做到心里有数。
与其他四府左右都督左右护军等大员的诏命一同下达的,当然还有后备军都督府的各项任命。
近卫军第二镇都统制使武兴伯王辅,转任后备军都督府左都督。
原五军都督府都督宣城伯卫时泰,转任后备军都督府右都督。
而后备军都督府左护军的职位,则由近在咫尺的保定巡抚丁魁楚出任。
保定巡抚这个职位的设置,与之前设在天津的天津巡抚、设在遵化的顺天巡抚等等京畿之地周边的巡抚位置一样,都是为了掌管军务拱卫京师。
但是如今保定总兵这个职务已经撤销,近卫军第二镇将驻守保定一带,守卫京师的南大门。
同时,如今在北直隶南部地区又有了驻守真定的河北巡抚卢象升。
而且这一次建虏入侵大明,也没有能够打到京畿之地,而西北的流贼,也并没有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在进入山西之后,最终流入河南、江淮。
所以京畿之地的南大门,如今稳如泰山。
既然如此,保定巡抚的设置,就像天津巡抚的设置一样,已经没有了必要。
这个想法,崇祯皇帝只是当着军机处那几个从国子监里招来的新任舍人的面儿谈了谈,很快就写进了兵部呈送到军机处的那个重组五军都督府的条陈之中了。
如今的兵部尚书南居益,既当过福建巡抚,又当过直隶总督,而且在居庸关之战的时候,也陪在崇祯皇帝的身边,与原本朝中那些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纯粹文官大为不同。
北直隶如今北有热河巡抚之设,南有河北巡抚之设,两巡抚之上又有直隶总督之设,再要个保定巡抚本来也是多余。
崇祯皇帝既然有意撤销这一个下面不设三司、本来就是临时设置的保定巡抚位置,内阁自然没有什么可说的。
至于后备军都督府的右护军,崇祯皇帝则从兵部呈送上来的条陈之中,御笔圈下了皇明忠义讲武堂总监傅宗龙的名字。
傅宗龙在奢安之乱的早年,参与了朝廷围剿奢崇明、安邦彦的前期作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只是中途丁忧归乡,没能在西南坚持到最后,因此当朱燮元统领大军终于将奢安之乱平定下去的时候,他却没能收获最终的胜利果实。
但是朱燮元平定水西的战略,其中许多东西,都是当年与傅宗龙等人一起摸索出来的,与傅宗龙在天启年间上书朝廷的平乱策略基本一致。
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