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愿意臣服林丹汗,同时又不愿意臣服女真人的顺义王卜失兔,则带着本部人马三千余人离了东胜城迅速南下,前往榆林边外请求入关避难。
原本还算平静的河套之地,随着女真人追击林丹汗的队伍到来,顿时鸡飞狗跳起来。
林丹汗带着察哈尔本部剩余的人马,以及鄂尔多斯部被迫西迁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东胜往西,直奔宁夏卫的边城而去。
而在包克图休整了数日,简单整编了队伍之后的阿巴泰,一边往后方派出了报捷的信使,一边南下过了黄河,继续追赶林丹汗的队伍。
对粮草不足而且后有追兵的林丹汗来说,宁夏卫的明军边将若是能够让他从宁夏的地界上通过,那就是最好的了。
若是不让他通过,那么他若是能与明军边将达成妥协,让他背靠坚城,抵御女真追兵,那也是一个选择。
甚或者,若是明军的边城有机可乘,他可以率领他麾下的察哈尔人马直接破了明军的边城,抢路西去。
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三个想法,居然一个也没有实现。
等到林丹汗千辛万苦地穿过被冰雪覆盖了的河套平原,带着大队人马来到宁夏前卫的驻地红崖堡长城脚下的时候,不仅明军不肯开关借道,而且也不允许他们在边墙扎营停留。
特别是后面还有女真人越来越近的追兵,而横亘在前方的宁夏镇的边墙之上更是旗帜飘扬、士卒林立,已经有了准备,也不是他麾下的大队人马一时半会儿能够攻下来的。
林丹汗在红崖堡边墙外面心急如焚地停留了一天一夜,也没有等到他想要等来的消息,试探着对红崖堡段的边墙发动了一次进攻之外,除了在城头的枪炮轰鸣之中留下了数百具尸体之外,根本毫无攻下的希望。
就这样,万般无奈之下,林丹汗带着心中满腔的愤恨,再一次率领大队人马,沿着宁夏镇的边墙往北仓皇而去。
不让林丹汗借道西迁,倒并不是因为宁夏镇总兵官贺虎臣和该镇监军御史瞿式稆为人处世太过刻板。
而是因为林丹汗的要求以及这件事情本身,在贺虎臣等人看来,都实在是有点太过匪夷所思了。
更何况此时的三边总督袁崇焕,又是一个喜欢各镇事事都要向他请示汇报然后听他命令而行的人,不管是贺虎臣也好,还是瞿式稆也好,谁也不敢擅自做主,作出放林丹汗入关这样的重大决定。
不过让他们意外的是,袁崇焕居然最终同意了林丹汗的请求。
只是等到贺人龙带着袁崇焕的命令来到宁夏卫城银川的时候,林丹汗已经含恨而去了。
接下来,惶惶如同丧家之犬的林丹汗带着察哈尔的人马和鄂尔多斯部的人马一路往北奔逃,最终在巴彦高勒一带(后世磴口)一带向西渡过黄河的时候,被阿巴泰追上。
林丹汗率部仓皇过河而去,而被林丹汗留在后面断后的鄂尔多斯诸部人马,则被阿巴泰所部的追兵咬住。
额璘臣率领的鄂尔多斯诸部,原本就不太乐意跟着林丹汗西迁,毕竟河套平原水草丰美,是他们驻牧已久的家园。
虽说投靠女真人有损黄金家族后裔的颜面,但是女真人的故土在辽东,他们也不可能一直留在河套平原不走。
再加上如今的林丹汗四处碰壁,惶惶如丧家之犬,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跟着这样的大汗在原本就是自己的家园里顶风冒雪兜了这么大的圈子,丢了无数牛羊部众,许多鄂尔多斯部的首领,也不愿意跟着走了。
于是一经接战,鄂尔多斯部的人马部众纷纷投降。
额璘臣虽然不甘心就这么投降了女真人,但是奈何形势比人强,不投降就只有丢掉部众逃亡他乡。
想来想去,额璘臣也选择了投降,算是基本上保住了鄂尔多斯的主力骑兵和大批部众。
只是投降了阿巴泰之后,阿巴泰也没让鄂尔多斯部的骑兵们闲着,更不可能让他们留在河套平原之上,留在自己的后方。
女真人在对待蒙古人的问题上十分讲究策略,对于漠北和辽东附近的蒙古人,他们采取的是联姻和亲拉拢的政策。
但是对于漠南蒙古各部,他们采取的则是驱使政策,驱使这些因为靠近汉地而多少受到了汉化的漠南蒙古人去为他们死战。
这个区别对待,是根据他们投靠女真人的早晚来作出的,同时大体上上也呈现出了一个南北的分别。
漠北蒙古投靠女真人的时间最晚,但却因为他们的战斗力强悍,所以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待。
而漠南蒙古是被女真人征服的,被征服者当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优待。
如今,鄂尔多斯诸部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他们在阿巴泰这里没有得到任何优待。
阿巴泰接受了他们的投降之后,当即就以鄂尔多斯部的骑兵为先锋,让额璘臣济农带着队伍打前站,与他们一起继续往西追赶林丹汗。
此时已经里外不是人的额璘臣,对于女真人的要求,根本没有办法拒绝,就这样又成为了女真人追击大军的一部分。
尔后作为女真人的向导一起往西过河,绕过宁夏镇的地盘,绕过贺兰山,按照当初林丹汗定下的路线,先往西,再往南,一路追击林丹汗。
第七七零章 鄂尔多斯()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凡事有一利就会有一弊。
如果没有额璘臣带着鄂尔多斯部的加入,单靠着士气旺盛的原班人马,阿巴泰很可能就会不顾一切地西进,追上林丹汗,并击溃林丹汗。
而如果林丹汗仍然带着额璘臣的鄂尔多斯部人马一起西迁,那么速度也会降下来。
因为对于察哈尔人来说,走到了河套的时候,西迁的问题已经在上上下下都达成了一致。
但是对于鄂尔多斯部的骑兵和大批部众来说,他们仍然舍不得离开已经驻牧了上百年之久的河套。
河套之地,地广两千里,西、北、东黄河三面环之,大小河流上百条注入黄河,大小湖泊上百个,水草丰美。
加上这个时代沙化和荒漠化还没有后世那么严重,这一片被黄河环抱着两千里沃野,是鄂尔多斯蒙古人如今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家园了。
因此,这些人并不情愿离开,不管是跟着林丹汗离开,还是跟着建虏离开。
也因此,当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被迫带着骑兵作为女真人的向导,去追击林丹汗的时候,行动起来拖拖拉拉,就没有那么高效了。
而这也正好给了林丹汗顺利逃走的机会。
等到林丹汗从亦不剌山东麓的荒漠地带掉头南下,穿过冬季干涸的牧羊川河谷,顶着明军的炮火,留下一地尸体,强行进入大明朝的边境,继续南奔青海的时候,没有什么追击意志,并且此时严重缺乏战斗精神的鄂尔多斯蒙古骑兵,不愿意冒着同样密集的炮火进攻大明边境。
而阿巴泰率领原来追击林丹汗的人马赶到之后,甘肃镇的大量明军也已经闻讯增援而至。
阿巴泰只发起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就被甘肃镇的明军炮火所击退。
到了这个时候,一心想要立个大功,将自己的杂牌子贝勒变成和硕贝勒的阿巴泰,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额璘臣麾下的鄂尔多斯部骑兵,虽然不愿意为了女真人而拼命追杀自己的同胞,但是这一支骑兵多大一万五千余人,与阿巴泰麾下七拼八凑而成的联军,兵力不相上下。
所以,阿巴泰虽然对额璘臣非常的不满,但是在自己的女婿李永芳和两个儿子岳乐、博洛等人的提示之下,也没有敢于将鄂尔多斯的济农额璘臣及其麾下四部台吉们怎么样。
十一月下旬的时候,塞北的天气越来越冷,风雪一场接着一场的下,阿巴泰带着这一支多达三万余人的队伍,无法久留在牧羊川一带。
既然林丹汗已经从明境南下青海,而他们又不愿意死伤太重去攻打明军重兵云集而且布满了火炮的边城,于是徘徊来去,只好撤军。
到了十二月初的时候,建虏后金国的贝勒阿巴泰、鄂尔多斯的济农额璘臣,以及右翼科尔沁贝勒孔果尔、车臣汗部的巴布台吉,率领着这支人数多达三万余人的大军,穿过荒漠,闯过风雪,再次回到了宁夏卫镇北堡以北黄河大转弯处的磴口。
在这里,鄂尔多斯部与阿巴泰率领的其他各部军队,再次出现了不一致。
额璘臣希望鄂尔多斯部的蒙古人在女真人的治下继续保有河套之地,希望带着鄂尔多斯部的人马部众,回到位于河套的各自领地上去。
但是阿巴泰、李永芳以及女真贵人们则不同意,他们认为鄂尔多斯人并没有为女真人立下任何功劳,除非立下功劳,才能够保有原来的领地。
而立功的机会,就是跟着女真人一起南下大明。
鄂尔多斯部想在大明朝和女真人之间保持中立骑墙观望的态度,阿巴泰虽然是个粗人,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尽管阿巴泰在野猪皮家族之中因为是庶出,其母亲的地位不高,所以他的地位也一直不高,但是他却常常以自己身为女真人而自豪,不仅看不起汉人,而且还看不起蒙古人。
对于鄂尔多斯部的蒙古骑兵,他也是一百个看不上。
不过看不上归看不上,他还是要按照他们野猪皮家族的一贯做法,带着这些他看不上的蒙古人去追击林丹汗,去攻打大明朝。
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把这些蒙古人牢牢地绑在女真人的马尾巴上。
让他们从今往后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接受女真人的统治,成为女真人的帮凶走狗。
比如,眼下额鄂尔多斯部,既然背叛了林丹汗,而且还为女真人当向导,领着女真人追击林丹汗,那么他们就算是彻底得罪了林丹汗,今后在蒙古人这边算是没有了立足之地。
若是再让他们跟着自己回到库库和屯,去见黄台吉,然后跟着女真的大军进攻明朝,那么一方面可以彰显他阿巴泰收服鄂尔多斯诸部的功劳,另一方面,从今往后也就断了鄂尔多斯部与大明朝之间的藕断丝连。
阿巴泰本人没有这么多心眼儿,但是他的女婿李永芳也好,他的两个随军为将的儿子岳乐和博洛也好,可都不是善茬子。
十二月初的一天,阿巴泰麾下各部的纷争还没有平息,而他自己的内心深处也没有做出决断。
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建议和选择,但是他下不了决心到底是应该东归库库和屯,去找黄台吉报功请功,还是该就地带着所部大军,南下攻打宁夏卫的镇羌堡、镇北堡。
就在这个举棋不定的时候,黄台吉身边的摆牙喇牛录额真准塔,带着一个牛录的正黄旗女真披甲人,冒着风雪严寒,一路西行,终于找到了阿巴泰驻军的磴口。
准塔带来的消息,立刻就让阿巴泰下定了决心。
原本一力主张就近南下攻打宁夏卫的巴布、岳乐、博洛和李率泰这些少壮派们也都闭了嘴,而主张稳妥为上立即东归的李永芳、孔果尔等人则立马占了上风。
因为女真人和大明朝之间的攻守形势,在他们追击林丹汗未果的时候,已经发生了惊天的扭转。
连天聪汗黄台吉率领的大军都狼狈地撤出了关外,撤回了库库和屯,他们还攻打什么宁夏卫啊!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最尴尬的反而是额璘臣了。
虽然阿巴泰向所有女真和蒙古兵的中下层,隐瞒了黄台吉大军在明朝境内大败而回的消息,但却无法向额璘臣这个鄂尔多斯的济农隐瞒。
额璘臣以及鄂尔多斯诸部台吉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安安稳稳地在河套平原上继续过他们平静的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罢了。
可惜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先是林丹汗前来漠南,不仅将顺义王逐出了库库和屯,而且还废除了额璘臣的济农职位,使得察哈尔与鄂尔多斯这两支本是同根生的蒙古人一再发生冲突。
然后,大明朝这边也改变了对待蒙古部落的政策,虽然开边互市让鄂尔多斯部的生活好过了很多,但是三边总督府那边不断地将靠近大明边墙、原本属于后套地区的土地,分给前来开荒屯垦的汉人,这又让鄂尔多斯诸部的台吉们忧心不已。
到如今,女真人又来到了漠南,他们不仅驱逐了林丹汗,而且还接着漠南地近大明的机会进攻大明朝。
你进攻就进攻吧,女真人教训一下大明朝,也是额璘臣及其麾下的鄂尔多斯诸部台吉们所乐见的。
如果女真人胜利了,那么漠南从此归大金国所有,鄂尔多斯部当然也没话说,归降就归降吧,从此算是有了一个强大的靠山。
但是没成想,看似强大无比的女真人居然从明朝境内大败而归,这就让额璘臣不得不重新考虑鄂尔多斯人的未来了。
第七七一章 乌素图召()
额璘臣及其麾下前后套和左右翼的各部台吉们,朝秦暮楚、三心两意,归顺女真人的态度并不坚定。
但是明金双方胜负尚未明了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争得了阿巴泰的同意,安置了随军的部众,然后只带着麾下的骑兵,跟着阿巴泰等人赶往库库和屯的方向赶去。
与此同时,大明朝内阁阁老兼军机大臣平阳伯李邦华,也正带着麾下的几个总兵官,一路往西而来。
十二月十二日的上午,包克图土城以北,一片被积雪覆盖了一层又一层的旷野之上,铅云浓重,寒风怒号,滴水成冰。
祖克勇率领的大同镇哨骑,在这里遭遇了孔果尔麾下的科尔沁右翼骑兵前锋。
双方参战的人数都不多,右翼科尔沁人的人马稍稍多那么一点,但是战况却异常激烈。
一方是刚在前不久将林丹汗追得上天入地狗急跳墙窜入明境,而且目前尚不知道黄台吉大败而归的右翼科尔骑兵。
另一方则是打得黄台吉抱头鼠窜不敢南顾而且刚刚收复了归化城,同时又急于立下复套首功的大同镇边军骑兵。
虽然只是一场前哨战,但却打得难解难分,谁也不肯当先罢手撤退,几个回合的对冲之后,双方都丢下了百余具尸首。
直到一段时间之后孔果尔率领右翼科尔沁大队骑兵抵达战场,祖克勇方才率部撤退。
这一场前哨战的规模不大,但却引起了阿巴泰、李永芳这一方的高度警惕。
明军哨骑出现在包克图以北,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要么库库和屯已经丢失,要么就是已经陷入了明军的包围之中。
当阿巴泰从孔果尔的口中得知科尔沁人在包克图以北遭遇了明军并且发生了激战的情况之后,大惊失色,当即放弃了在包克图土城内扎营休整、躲避风雪的打算,而是立刻传令所部大军掉头北上,不再往东。
对他来说,明军哨骑突然出现在包克图以北,背后所包含着的种种可能,都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此时黄台吉在库库和屯也好,不在库库和屯也罢,阿巴泰都不想再拿自己麾下的这支人马去冒险了。
其实,在阿巴泰的内心深处,黄台吉的死活,他一点也不在乎,不仅不在乎,而且内心深处甚至还隐约期待着库库和屯失陷而黄台吉身死的消息传来。
虽然这话绝对不能说出口,但是他却可以用脚作出选择。
当天中午,阿巴泰传令全军改道北上,要求全军避开包克图,绕道大青山(阴山)以北,直接赶往他们此前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