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喀喇沁自从归附之后,朝廷与之开设了两处榷场,用盐、茶、酒、粮食和铁器,与喀喇沁各部交易马匹、牛羊和毛皮。

    这之后,不仅蓟镇边外和辽东左翼一下子平静了很多,而且蓟镇和辽东军中的骑兵,也有了源源不断的战马来源。

    库伦部的恩赫巴雅尔归附之后,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如此。

    库伦部与喀喇沁部相比要弱小的多了,总共也没有多少人口。

    但是这些习惯了辽东边外草原气候和草原生活的库伦部蒙古人,却是天生的牧马人和骑兵前哨。

    有了库伦部的牧马人和骑兵顶在辽东宁锦防线的西北方上,建虏后金国的兵马要向西进出草原,或者是科尔沁部的兵马南下,都躲不开他们的监视。

    他们的归附对辽东镇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前哨。

    所以,对于库伦部那颜恩赫巴雅尔请求册封的事情,从辽东督师府到兵部再到内阁,全部乐见其成,没有一个反对的。

    对此,崇祯皇帝当然也没有不同的意见。

    毕竟多伦部的规模与库伦部的规模差不多大,都已经获得了正式的册封,那么库伦部当然也不能晾在一边不管。

    这一次,对辽东督师府呈报上来的,册封库伦部首领恩赫巴雅尔的请求,崇祯皇帝立刻就同意了,而且参照当初册封多伦部的规格,给恩赫巴雅尔定了一个奉义侯的封号。

    大明朝对于蒙古王公贵族的册封,一直都有点虚高,水分很大,动辄就是王侯。

    不过这样几百年下来,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们也形成了这样的期待,一时半会儿也降不下来。

    如今大明朝正处在继续拉拢蒙古部落的时候,封给的爵位自然也是只能就高不就低了。

    何况库伦部的恩赫巴雅尔也很识趣,为了取信于大明,为了表示自己归附的诚意,把自己的儿子也给顺道送了过来,以请求入读讲武堂的名义,送到了大明的京师作人质,崇祯皇帝封给的爵位怎么也得往高了给啊!

    崇祯皇帝一起接见了这些来自蒙古藩部的所谓朝贺使者们,对着陈格尔巴图、额尔德木图、阿尔斯楞和满珠习礼几个人,说了一番关心勉励的话,赏赐了一些望远镜之类的小物件,以及一些户部宝源总局京师制币总厂新造的一些金币和银币,然后结束了接见。

    根据崇祯皇帝指示理藩院作出的安排,这几个蒙古部落的贵族子弟要继续留在大明的京师。

    来自喀喇沁的陈格尔巴图,继续在皇明忠义讲武堂当他的骑兵助教。

    来自多伦部的额尔德木图自从讲武堂毕业之后,就被皇帝安排进入了羽林卫,在皇城内的承天门当值,如今当然是继续羽林卫里当他的指挥佥事了。

    来自库伦部的阿尔斯楞,则按照库伦部首领新晋奉义侯恩赫巴雅尔的请求,年后进入讲武堂学习。

    至于兰妃的弟弟,来自科尔沁左翼的满珠习礼,则被崇祯皇帝钦命指定进入理藩院行人司作了一名行人,让他一边在理藩院行人司做事,一边等待着将来有一天重归科尔沁的机会。

    崇祯皇帝作出的这一番简洁明快的安排,不仅让张惟贤这样的勋贵老臣心中感慨折服,也让过年期间仍在皇宫大内当值的侍从武官邓天河、杨振、侯天锡等人暗自咂舌不已。

    这些原本生在将门世家的年轻武官们,多是打小就从军征战,早就养成了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但是跟在崇祯皇帝身边的时间越久,他们就越是觉得这个比他们都还年轻了许多的皇帝实在是深不可测,一个个不需要任何人提点,很快就收起了自己的个性,变得日益谨小慎微起来。

    定彝伯侯良柱的长子,那个亲手砍下了安邦彦头颅的侯天锡,就是如此。

    在如今的西南地区,定彝伯侯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作为定彝伯侯良柱的长子,侯天锡当然是那种老子天下第一可以横着走的人物。

    等到他一路北上,来到京师报到,正好赶上崇祯皇帝在居庸关迎战建虏取得决定性大捷的消息传开,侯天锡立刻就明白,他们父子在西南的战功,已经成为了过去。

    这个比自己年轻了好几岁的皇帝,亲率京师近卫军迎战建虏取得大捷,比起自己在西南跟着靖南侯的大军杀敌立功可要困难多了。

    等到他在兵部报了到,随后进入紫禁城内当值之后,不管是内家拳功夫出众的“御前侍卫”陈奏廷,还是跟着皇帝一起参加了居庸关之战的邓天河、杨振等人,都是一时俊杰,心高气傲的侯天锡很快就认清了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现实。

    特别是入职御前侍从武官处之后的这段时间,亲眼看着这个年轻的皇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干净利索地处置了朝鲜、安南、琉球以及蒙古各个藩部的事务,简直是大开眼界,对皇帝的心机与手腕,内心之中更是叹服不已。

    侯天锡的这些感受,邓天河和杨振等御前侍从五官,当然都曾经经历过。

    而这一点,也正是崇祯皇帝的用心所在。

    不管是留下李俌、莫敬完、尚义这些属国的王室子弟,还是留下蒙古归附藩部的继承人们,包括挑选侯天锡、邓天河、杨振这样的年轻武官到自己的身边历练,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收服人心。

    数年之后或者十数年后,这些年轻人们就将成为各个属国、藩部或者边镇的中坚,提前把他们归拢在自己的身边,驯化、培养和观察一番,当然比让他们自然生长,更有利于大明朝的未来。

第七四五章 普利多加() 


第七四六章 东吁王朝() 
早在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葡萄牙人就已经开始了他们对缅甸的渗透。

    当时葡萄牙人来往东西方的商船,基本上都是武装商船,所从事的贸易,也都是半掠夺半强迫的垄断贸易。

    他们最先占据了莫卧儿帝国南方的西海岸,先是设立贸易据点,然后发展到修建城堡,垄断当地对外贸易,最后设置总督府,派驻军队,从而将当地变为殖民地。

    几十年后,他们接着往东,从印度西海岸发展到了东海岸,然后就开始进入缅甸,在后世缅甸地区的几个重要地方比如沙廉、卑谬、勃固、毛淡棉等港口地区设立葡萄牙商馆,利用当时缅甸地区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战争,拉一方,打一方,慢慢地站住了脚跟。

    按理说,嘉靖皇帝都在位的时期,大明朝的国力还算可以,若是意识到西方人渗透缅甸的问题,当时就插手,根本不会有葡萄牙人什么事儿。

    但是当时整个明朝东部沿海,从北到南,都在忍受着倭患的折磨,大明朝的军力、财力,以及大明朝朝廷,从皇帝到大臣的精力和注意力,也都放在了消除倭患这个问题上了。

    连复套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去做,就更别提派人去过问葡萄牙人进入缅甸的事情了。

    对于缅甸这个藩属国长时间不来朝贡,满朝大臣们也懒得去关注,毕竟朝贡这种行为,对于大明朝来说,属于赔钱的买卖。

    所以没有人意识到,这其中可能暗含的苗头或者说危机。

    这个苗头和危机,就是葡萄牙人在对缅甸进行了数十年的渗透后,支持缅甸南部东吁地区的缅族人立国,先是通过战争灭掉了缅甸南部的勃固王朝,然后又支持缅族人不断北上。

    公元一五五五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莽应龙在葡萄牙人的支持之下,率军灭掉了雄踞缅甸北方、一直向明朝称臣纳贡的缅甸阿瓦王朝,统一了缅甸,建立了东吁王朝。

    东吁王朝初兴之时,接连遇到了两任比较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也就是莽瑞体和莽应龙。

    莽瑞体和莽应龙通过大肆出卖缅甸的利益,换取葡萄牙人的支持,从葡萄牙人那里换来了西方的火器,同时也雇佣了大量的葡萄牙雇佣兵。

    这也正是莽瑞体和莽应龙父子,能够迅速强大起来,先后灭到孟族人的勃固王国和掸族人的阿瓦王朝的原因。

    不过,也正是因为东吁王朝崛起的过程中,葡萄牙人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东吁王朝建立之后,葡萄牙人在缅甸享有许许多多的特权。

    许多沿海的土地城池,被划给了葡萄牙人作为特区,不仅允许葡萄牙人垄断缅甸对外贸易,而且允许葡萄牙人在缅甸沿海甚至是内地许多地方购买土地,修建城堡。

    而且这些城堡,不允许缅甸人进入,完全是一种国中国的局面,东吁王朝虽然看似强大,却实际上是葡萄牙的一个半殖民地。

    这个东吁王朝的勃兴之地东吁城,之前与勃固、阿瓦一样,在明初明朝最强盛的时候,都接受了明朝的册封。

    永乐年间的时候,莽应龙的祖先,不过是大明朝册封的一个东吁宣慰使,也叫洞吾宣慰使,地位远低于勃固和阿瓦。

    但是到了统一缅甸之后,东吁王朝通过与葡萄牙人的贸易,装备了大量西方武器,实力不断壮大,征服了周边许多小国家。

    而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则正在忙着应付不断侵犯东南沿海的倭寇,无暇顾及缅甸东吁王朝的扩张。

    这在某种程度上,当然是向缅甸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

    万历十年的时候,莽应龙病死,他的儿子莽应里继位,觉得自己翅膀硬了,不仅不想再向北方的强大邻居称臣,而且还要发动战争,向北继续扩张领土。

    莽应龙病死的第二年,东吁王朝的新君主莽应里,开始率领大军“北伐”,一开始所向披靡,云南许多土司世家望风归附,让东吁王朝占领了大量原属明朝的土地。

    不过等到明朝还手之后,看似强大的东吁王朝,立刻一败涂地。

    万历十一年,公元一五八三年,明军刘綎、邓子龙所部军队南下,不仅将莽应里侵入云南的主力全部歼灭,而且一路南下,占领了缅甸北方重镇阿瓦城,消灭了东吁王朝缅军十数万。

    只不过当时的明朝君臣看不上缅甸那种地方,认为缅甸根本不值得占领。

    一方面缅甸北方都是高山丛林,每年从三四月份开始,天气就暑热难耐,而且常常大雨倾盆,空气非常潮湿,蚊虫肆虐,蛮烟僰雨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烟瘴问题,比水西还要严重得多。

    刘綎、邓子龙等率领的北方军队打仗没有问题,但是驻军却不行,因为适应不了那里的气候。

    另一方面,满朝的文武大臣也觉得得不偿失,不愿再劳师耗饷。

    于是打了胜仗的大明军队,分封了几个当地的土司之后,就选择了撤军。

    与此同时,伴随着葡萄牙人的特权和东吁王朝在缅甸的高压统治,愈演愈烈,东吁王朝治下的缅甸,也开始不断发生起义和暴乱,老挝、暹罗也相继摆脱了东吁王朝的统治而独立。

    北伐失败之后内政一团糟的莽应里,也认清了现实,知道大明绝不是可以轻易进犯的,于是也放弃了对外扩张的政策,开始治理内政。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葡萄牙人已经几乎掌控了东吁王朝的经济命脉,葡萄牙人的特权,甚至已经威胁到了他对缅甸的统治。

    于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莽应里,将缅甸乱局的责任,推到葡萄牙人的身上,又在自己的一帮子朝臣支持下,开始从葡萄牙人身上征税,并准备驱逐盘踞在缅甸几个港口中的葡萄牙人。

    结果可想而知,莽应里的这些举措还没有来得及全部实施,葡萄牙人就支持缅甸西海岸上的阿拉干人(被灭的若开王国),联合缅甸都城勃固(也叫白古)的孟族人,发动了叛乱。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一五九九年,莽应里被葡萄牙人支持下的阿拉干人抓获,然后被当众斩首。

    莽应里的一个弟弟,也是莽应龙的一个小儿子,逃到缅甸北方的阿瓦城,在阿瓦重建了东吁王朝,后世缅甸称其为良渊王。

    接下来,这个良渊王的儿子阿那比隆,又是一个颇有作为雄主,在阿瓦积攒了十几年的实力之后,于万历四十一年,率军南下再一次占领了勃固,并将东吁王朝的政权迁回勃固,再次实现了缅甸形式上的统一。

    而这个阿那比隆之所以能够从北方打回南方,也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真的具有战胜葡萄牙人的实力,而是他在葡萄牙人之外,又找到了新的盟友。

    这个盟友,就是见缝插针的荷兰人,以及紧随荷兰人的步伐进军东方的英国人。

    到了十七世纪的时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平分欧洲之外的整个世界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了。

    不管是西班牙还是葡萄牙,在欧洲都不再是一流的强国。

    何况到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时候,葡萄牙被西班牙侵略,一直处在战争之中,国力不断下降,在东方已经没有力量拓展自己的殖民地了。

    而且许多属于葡萄牙人的贸易据点、港口和殖民地,被新兴起的荷兰人和英格兰人所抢占。

    这个情况,同样发生在缅甸。

    正是因为有了荷兰人和英格兰人的介入,阿那比隆再一次通过出卖缅甸的利益,也就是将原本已经给了葡萄牙人的特权和利益,转让给荷兰人和英格兰人,换得了他们的支持。

    就这样,荷兰人和英格兰人不断在东南亚给葡萄牙人找麻烦,使得原本兵力就捉襟见肘的葡萄牙人乱了阵脚,开始收缩在缅甸的势力。

    万历四十一年,时机终于成熟,阿那比隆趁机打回了勃固,造就了缅甸历史上所谓的一代雄主。

    崇祯元年,排斥葡萄牙人的阿那比隆病死,其子他隆继位。

    而这个时候,英国人与荷兰人之间又因为抢夺东方的殖民地特别是印度的殖民地而爆发战争。

    荷兰人在一六零二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而英国人早在一六零零年就成立东印度公司。

    两家东印度公司在打破葡萄牙人对于东方航线的封锁方面是盟友。

    但是等到打破了葡萄牙人的封锁之后,两家东印度公司就成了天生的对手,斗得不亦乐乎。

    而与阿那比隆始终与葡萄牙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同的是,阿那比隆的儿子现任的东吁王他隆,在英国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三者之间,最终还是选择了与东吁王朝渊源更深,在缅甸的势力也更强的葡萄牙人。

    于是,当他隆在崇祯元年,也就是公元一六二八年继承了东吁王朝的王位之后,葡萄牙人卷土重来,再次将缅甸至于其保护之下。

第七四七章 要战便战() 
葡萄牙人想要在缅甸建立自己的殖民帝国,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朝的军队南下缅甸而无动于衷。

    缅甸东吁王朝的新君主他隆当然也是如此。

    因此,到了去年底的时候,崇祯皇帝将参与平定奢安之乱有功的几个云贵土司,分封到了缅北地区,这些在西南战场上幸存下来的百战精锐,很快就在缅北制造了一起又一起针对当地土人的屠杀。

    缅北孟养、孟密、蛮莫、八莫、木邦等地一些倾向明朝的小部族,立刻归顺了大明朝新封的土司,而那些倾向于东吁王朝的部族,则被沙定洲、安世荣、罗乾象、普服远等人麾下身经百战的云贵土兵们所驱逐和屠杀。

    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东吁王朝与大明朝之间的缅北缓冲地带,顿时陷入大乱之中。

    跟着东吁王朝一起进占北方的缅族人,开始大举逃离缅北的城池乡村。

    这个状况,自然很快就引起了如今的东吁王他隆和在缅甸的葡萄牙人殖民者的高度警惕。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