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呢。
议完了这些重要的人事安排,三位阁臣以为今天的小朝会就算是结束了。
但是抬头看看,皇帝陷入了沉思,并没有结束的意思。三位阁臣没办法,只能等着。
过了一会儿,朱大明从思考中回过神了,然后说道:“陕西今年大旱饥荒,乱民四起,而陕西巡抚胡廷彦、布政使刘广生等一众官员,不赈济、不屯垦,更无一字上报,此等误国之臣,要之何用?!施爱卿,内阁可再拟一道旨意,现任陕西巡抚、布政,即日起夺职下狱,交刑部议罪,陕西巡抚由陕西参政洪承畴接任,布政使亦由洪承畴兼任。”
三位阁臣听完都是一愣,如今的大明处处都是窟窿,因为饥荒造成小股民乱到处都是,但是多数地方巡抚治下出了这样的事情,都是报喜不报忧,除非是已经镇压下去了,需要上表请功。
巡抚因为饥荒民乱这个原因被罢免,并且交给刑部议罪,这还是头一回。
看皇帝目前这个情绪,施鳯来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躬身道:“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到了这个时候,今天的小朝会才算是结束了。
想来有了袁崇焕和洪承畴这两尊大神,明年陕北的民乱应该不会再像历史上那么厉害了吧。
洪承畴这个人,在明末绝对称得上是治世能臣。
崇祯皇帝也算是很有眼光了,在流贼刚兴起不久,就开始重用他,如果不是朝堂上朝令夕改或者各种掣肘的话,也许洪承畴真的能把流贼给灭了。
可惜的是每当流贼就差一口气的时候,关外的建虏就会大举进攻,朝廷的注意力就会从流贼身上移走,从而导致功败垂成。
当然了,如今朱大明一定要比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做的好,至少现在他就已经知道洪承畴的价值,开始重用他了。
后世对洪承畴的评价不高,毕竟他最终投降了满清,成了汉奸,并且当了清军征服江南的带路党。
但是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大明朝也确实是没有希望了,但凡还有一点希望,估计洪承畴也不会投降。
庆幸的是这一次不会出现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了。
第三十三章 密折制度()
文华殿小朝会结束,回到乾清宫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中午了,然而朱大明并不能就此休息,还有一些人要召见。
明朝的时候,凡是重要的任命,比如说钦差、巡抚,任命以后要去上任,临行之前都要再见皇帝一面,听听皇帝的一些具体安排。
鹿善继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专门巡视并整顿山东、两淮和浙江的盐运使司,为重启开中法扫清障碍,临行前当然要有个例行的陛辞,听听皇帝的意见。
朱大明也要再见见他,跟他说说心中的想法。
既然到了午饭时间,朱大明就让王承恩把午膳安排在东暖阁里,并传旨给刚回军机处的孙承宗,以及在军机处候着的鹿善继,一同过来吃。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宫内的用度是一减再减,日子过得很清苦。
如今换了朱大明,他也没有奢华的必要,继续保留原来的膳食安排。
当然了,皇帝的午膳即使再简单,也比普通的老百姓吃的好。
根据朱大明的嘱咐,王承恩按照皇帝的习惯,午膳的时候安排了四个菜一个汤一碗二米饭。
给孙承宗和鹿善继准备的午饭,当然也是一样的。
这两人来到乾清宫,看到皇帝的午膳居然只有四菜一汤,而且跟安排给自己的一模一样,两人皆是感动不已。
朱大明免去了他们的礼节,说道:“朕对饮食没什么特殊的要求,就是家常便饭,希望也能合乎你们的口味。今天朝会都累了,先吃饭,饭后再说话。”
两人谢恩完毕,看皇帝一点没把他们当外人,已经自顾自地开始吃饭了,也就释然了,然后落座吃饭。
没过多大一会儿,皇帝吃完,两人也停了筷子。
王承恩指挥内侍撤走饭菜,给皇帝和孙承宗、鹿善继分别上茶漱口。
漱口完毕,朱大明放下茶盅,说道:“鹿爱卿,今日就要离京,该做的准备都怎么样了?有什么难处只管提?能给你解决的,朕现在就解决。”
鹿善继当即答道:“臣正有两事向陛下禀报,一个是臣想带王则古同往,王则古户部出身,精通账目,对臣整理盐政将有极大的助益。
“第二个,整理盐政牵扯多方利益,臣恐离京之后,若朝中言官或者与盐务利害相关之官员弹劾,而臣在外,无法自辩……”
刚说到这里,朱大明就打断了他,说道:“你想说的,朕都知道。王则古你可以带去,作为你的助手。另外,朕也会让锦衣卫派员跟随,并保证你的安全。
“至于你所担心的问题,朕赐你密折奏事之权,由锦衣卫和东厂直接送朕。整理盐政期间,遇到任何问题,皆可通过密折奏报与朕。至于朝中流言问题,你不必担忧,朕心中有数。”
看皇帝如此说,鹿善继自然感激涕零,跪地谢恩。
朱大明想了想,又对侍立一侧的王承恩说道:“去传巩永固过来。”
很快就有小内侍快步离去。
巩永固当上锦衣卫指挥使以后,果然十分尽职,只要不是出京办事,每日必然到锦衣卫衙门当值。
而且一个举人出身、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人,竟然在锦衣卫持续不断的大清洗中,表现的不比高时明等人差多少,既果断,又狠辣,非常符合朱大明的心意。
田尔耕在任的时候,锦衣卫实有人数远超定额,遍布天下各地城关要隘的锦衣卫人员,将近六万人,里面有世袭的锦衣卫子弟,也有通过各种途径混进来的地痞流氓,这类人干正事的本事没有,但欺压良善、作威作福的本事可大了去了。
巩永固在明白了皇帝对锦衣卫的期望以后,很快开始整顿,先是继续开展大清洗,从京师迅速向外扩展,将在京师锦衣卫大清洗中有功的人员,以及具有锦衣卫世职身份、后来陆续报到的人员,陆续派往各地执行深度清理任务。
巩永固虽然不是世袭锦衣卫出身,但他很善于学习,上任后迅速掌握了高时明等人搞清洗的诀窍,一层层地鼓励检举和揭发,然后抓一批带出一批,一直清理到最底层的校尉和力士,原本将近六万的锦衣卫队伍,加上后来补录的,如今也降到了不到四万。
其中一部分当然是被处决了,但大部分被就近送往了朝廷的官办矿场作挖矿。
与此同时,按照皇帝旨意,快速增设了谍报司和肃奸司,遴选有勇有谋有野心,而且有家有口的锦衣卫世家子弟,以任职、行商,甚至逃亡等名义,派往辽东、蒙古和陕北,执行情报搜集和潜伏任务。
所有这一切,都让朱大明对巩永固的执行力非常满意。
锦衣卫指挥使司的衙门,就在午门外不远处,只过了一小会,巩永固就匆匆而来。
巩永固行礼过后,朱大明对他说道:“朕命鹿善继为巡盐御史钦差大臣,今日就要离京,往两淮等地整顿盐政。锦衣卫要派员带一队人马随行,鹿善继整理盐政期间,随行锦衣卫人员的行动,要无条件听从鹿善继的指挥。”巩永固躬身领旨。
朱大明又说道:“孙钤、孙钥如今在锦衣卫任何职?”
孙钤和孙钥,都是孙承宗的儿子,分别排行第三和第五,京师锦衣卫衙门大清洗太严重,他们又是最先补入的一批拥有世袭锦衣卫职务的人员,都被分配了相应的职司。
再说他们都是如今皇帝面前最信任的阁臣孙承宗的儿子,巩永固当然对他们另眼相看,特别关照。
听完皇帝的问题,巩永固立刻回道:“陛下,孙钤如今在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任职指挥佥事,孙钥自请离京任职,如今在张家口千户所任千户指挥官。”
朱大明一听,转头对着孙承宗说道:“孙爱卿,朕意让孙钤或者孙钥其中一人,跟随鹿卿离京赴任,你看哪个合适?”
众人这才明白,皇帝是这个意思。
孙承宗更是感动,在这个事情上,皇帝还尊重他的意见,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对自己的几个儿子,他都比较满意,读书有成的继续读书,读书不成的选择习武,如今也在锦衣卫有了实际的职司,可以说满门上下皆受朝廷恩惠,自己也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臣三子孙钤自幼即与鹿大人相善,虽是庸碌,但最是听话。至于用谁,还请陛下圣裁。”孙承宗躬身说道。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答案已经很明显。
朱大明微笑,回头对巩永固说道:“既如此,锦衣卫就派孙钤挑选一百精干人马,随同鹿爱卿出京公干。同时知会骆养性,南镇抚司及所属锦衣卫千户所,随时支应鹿爱卿一行。”
这一世的骆养性,虽然没有当上锦衣卫的指挥使,但是手头实在是无人可用的朱大明,在巩永固、高时明等人的推荐下,还是让他以锦衣卫指挥同知的身份,作了南镇抚司的一把手。
看巩永固躬身领旨,朱大明又对鹿善继说道:“朕授予你密折奏事之权,此事仅军机处、锦衣卫和东厂及你本人知晓,若有奏报,一式两份,分别由锦衣卫和东厂送达,以保万全。”
鹿善继心中感动,立刻起身跪地谢恩。直到这个时候,朱大明今天的召见活动才算是终于结束了。
第三十四章 捐献皇庄()
累积了多日的朝务,集中在一天之内作出处理,特别是一口气任免了那么多重要的大臣,虽然累,但也初步显示出了新机制的高效率。
朝臣们也是惊叹,若是今后的朝政都按照这个速度得到处理,那么天下大事可就好处理多了,至少不会因为皇帝的原因而延误了。
很多人对皇帝近来那些不合惯例的做法,也不再是一味的质疑和反对了,比如说内阁阁臣不够六位而皇帝不予增补,比如在内阁之外又增设军机处,等等。
此前不少大臣上书陈说利弊,劝皇帝要慎重,不要轻易违背祖制、改弦更张什么的,如今一看朝政并未败坏,反而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都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最起码,在关心朝政的天下臣民眼中,如今的这个崇祯皇帝,比起乃祖万历皇帝、乃父泰昌皇帝,以及其兄长天启皇帝,可是要好得多了。
第二天上午,也不用上早朝,在坤宁宫陪着皇后周氏和两个妃子吃完早饭,朱大明特意带着王承恩、方正化、高时明、巩永固等人,来到了武英殿的军机处。
如今虽然天气已经十分寒冷,但是今日阳光灿烂,空气新鲜,出来走一走,朱大明感觉呼吸很顺畅,心情也随之舒畅。
前世的时候,他当然来过故宫,只是当时的故宫,经过了满清皇帝们一代又一代的胡乱改造,已远不如此明朝的时候那样对称和严谨了。
当然,空气自然也没有现在这个时空干净清澈,如今完全没有后世京城那种浓重醇厚的雾霾,所以走在古色古香的红墙大院内,朱大明的感觉非常好,一点也没有感受到皇宫大内之中传说的阴森与压抑。
等朱大明到达武英殿军机处的时候,军机大臣孙承宗、张惟贤,以及军机处不多的左右参军、左右参议、左右参谋也都来了。
军机处如今属于草草创立,需要什么机构,就设立什么机构,也还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章法,设了几个军字头的司,也都是杨应乾、李秉诚、茅元仪、孙元化等人在兼着。
而这几个人平时也是忙得不得了,多数都是军机处有事的时候在,军机处没事的时候就各忙各的。
军机处在各司之上,学着朝廷政务机构的章法,设了几个等级的职务,军机大臣之下,依次左右参军,左右参议,左右参谋和若干军机舍人。左右参军,全称自然是左右参知军事,左右参议则是左右参议军事,左右参谋当然就是左右参谋军事。
这些高于军机处各司的职位,此时多数当然都是空着,如今有限的几个人,也就是孙承宗带过来的旧部署,既有六部的职务,又兼军机处各司的郎中,同时有的还兼着参议、参谋,实在是兼职有些过多了,只是如今朱大明的手中并无多少放心的人才可用,所以也只能先空着,虚位以待将来。
军机处的众人看见皇帝过来,都赶紧跪拜行礼。
朱大明今天到军机处来,主要是想安排招募流民屯田练兵等事宜。
看着军机处众人行礼完毕,朱大明说道:“今天朕来武英殿,是想与军机处议一议屯田练兵的事。
“不久前,朕与孙爱卿议论,如今九边及京营军备废弛,天下一旦有事,根本无法担当重任。然而九边及京营又积弊已久,牵涉颇多,非有万全之策,不能轻动。
“如今所能做的也就是核实兵员数额,减轻朝廷负担。九边及京营兵既然不能用,也不便动,那么朕就得另想对策。朕的想法就是募民屯垦编练新军。”
说完看了看在座的诸人,朱大明接着说道:“今天,军机处就要议出一个可行的方略,孙爱卿、张爱卿联名具奏,报朕批准,尽快推行。”
说完这个话,他静静看着诸人。
孙承宗是武英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于是第一个说道:“陛下所言,臣皆赞同。如今天下纷乱,外寇窥视,而天下卫所、九边各镇及京营军备废弛已久,不练新军不足以卫国家、安社稷。
“自军机处设立以来,臣专任军机,一直考虑对策。臣以为,按照当今朝廷的物力,欲练新军,必行屯垦。而今可虑者,天下荒田虽多,却多有其主,即便招募屯垦利国利民,也不好强占有主之地,是以臣一直忧虑。”
张惟贤也躬身说道:“陛下,孙阁老所言有理。且募民屯垦、编练新军,仅有荒地还不行,还要有大量的钱粮物资。如今招募流民倒是简单易行,可是人召来了就得有粮吃,有屋住,有衣穿,这一项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银子。如今太仓乏银,朝野共知,这是个难题。”
朱大明听了这两位军机大臣的话,想了想,对着侍立的茅元仪、孙元化等人说道:“你们可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茅元仪你先说。”
茅元仪于是出列说道:“臣以为土地钱粮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则是选贤任能,正所谓练兵必先练将,若是没有一批忠信智勇的将校,即使有再多的钱粮,也练不成一支强军。
“臣请陛下先开武学,选练将官,以戚帅之书,教授兵法阵法,然后用之于新军,以上率下,如此不出数年,强军可成。”
朱大明一听,除了土地、钱粮问题,还有人才和军官队伍问题,于是冲着茅元仪点了点头,说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没有土地就没法募民屯垦,没有钱粮更是寸步难行,而没有一批可用的将校军官,这个新军一样难成。”
略一沉吟,他又对孙元化说道:“孙元化,说说你的想法。”
孙元化上前说道:“陛下,工于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臣当年在辽东任职,亲见火炮犀利,一门大炮可抵数百精兵而过之。臣建议陛下,若练新军,请铸火炮,再以火枪火铳辅之,练出一支强军,绝无问题。”
听孙元化说完,朱大明点点头,冲着杨应乾说道:“卿有何想法?”
杨应乾上前说道:“招募流民,组织屯垦,臣愿当之。”
听这些人说完,朱大明沉默不语,直到将头绪理清,然后说道:“诸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