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禹在几个月前带领着一万大唐族人出海,在海上飘荡了近一个月总算登陆了后世的菲律宾。虽然有之前探索出来的海图,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依旧让任禹的舰队损失了两艘船,还迷失了方向,才导致了这么长的旅程。同样也有一千多名的人员损失,皆是因为疾病或者落水失踪。
登陆到菲律宾之后也不是一帆风顺,水土不服、蚊虫疾病还有土著的袭击也造成了不少的减员。总之这一万人的队伍在这片新的土地上挣扎了几个月,日子依旧很是艰难。
在大暴雨到来之前,所有的大唐族人都回到了临时驻地。这是一个建在半山腰的小寨子,城镇中心已经建立完毕,四周还围绕着不少住房以及磨坊仓库等等。
不过从建筑规划来看,这座寨子就太杂乱了,很明显没有做什么长远规划。这也是任禹的决定,对于菲律宾,一切都还在探索中,任禹最希望的是能找到一个比较避风的良港,然后再开始建造城市。
暴风雨来也快,去也快,不一会又是清空万里了。
因为都是一些简易的临时建筑,暴风雨之后,寨子里更加混乱,还有不少人受了伤。
“伤亡情况怎么样?”任禹满身泥浆,有些狼狈不堪,不过他没有在乎身上的脏乱,而是面色凝重地看着混乱的寨子。
“有十九个兄弟受伤,不过都不严重。”说话的叫任康,是任禹的副手。
任禹凝重的表情总算是放松了下来,“希望探索船队能够安全的避开这次暴风雨吧。”
时间过得很快,当寨子里重新休整好的时候,日子已经到了大年三十,虽然条件还是比较艰苦,但是寨子里的大唐族人都喜气洋洋,个自忙碌的准备着,要过一个好年。
探索船队也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在这个大岛屿的西面找到一个天然港湾,不用码头都能停靠大船。这港湾如同一块马蹄铁,港口可以建在凹进去最里面的地方,而外面的入口就是最佳的防守之地。
在这个港湾的东面有不少山脉,也能抵挡夏天从太平洋吹来的飓风,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随着这个好消息的到来,大唐族人对新的一年更加的充满了希望,除夕之夜,寨子里有不少人都喝多了。
春节过后,任禹就带领大家开始了搬迁工作,这本来就是临时的住处,没有多少东西要带,只是往船上装了不少优质木材和一些食物,船队又开始浩浩荡荡地向西南方向前行。
几年后,王绪从海图上看到任禹他们选择的地方,才发现这新的港口也就是后世的马尼拉,不过这个世界它有了新的名字,吕宋。
其实此时王绪已经知道了任禹等人的动作,在船队一出发,小沫就把实情告诉给了王绪。当王绪知道此情况时,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竟然系统能瞒着自己做出这么大的事情。
小沫解释了很久,并且告诉王绪,系统和大唐族人绝对不可能背叛王绪,这种事情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这次算是大唐族人和小沫钻了一下系统的漏洞,不过系统发现后已经把这种漏洞补上。
王绪也明白这是族人们和小沫为自己,为整个大唐族的未来努力,总算是把心放下了,然后让所有人尽力为南征的队伍提供帮助。
于是第二支船队很快就准备完毕,这次没有带多少人,而是带上了足够的武器和药品。当任禹带领的先遣人员在吕宋站住脚跟没多久,第二支船队跟着就来了。
任禹当然不清楚事情已经暴露,他看到这一支船队到来时还大吃一惊,此次领航的就是任禹曾经的副手。
“你们怎么来了?这么多物资,不怕主公发现?”第二支船队一行人走下码头,任禹就立刻迎了上去。
“主公早就知道了,所以才派我等前来。”
任禹脸色一变,小心翼翼的问道:“主公生气了?”
“任禹听令!汝开疆辟土有功,然隐瞒不报有过,功过相抵,不奖不罚!现任命汝为南洋总督,统领南洋征辟开发等一干事物。南洋所有大唐将士皆编入南洋先遣军,由任禹领导。”
“请转告主公,禹定不负所托。”任禹算是松了一口气,不奖不罚最好,现在也不用偷偷摸摸,那自然是更好。
得到了大本营的支持,任禹等人的日子好过了很多,不过吕宋周围的土著人就遭殃了。
学着在瀛州的模式,土著人被征服后直接用作奴隶,吕宋此时也大量需要人力帮忙建设。这里的奴隶没有什么保障制度,被南洋先遣军疯狂的压榨着,死亡率很高。
好在岛上土著人不少,带着先进武器的战士们不断出击,新的奴隶源源不断的送到吕宋,有的时候还会送一些去大本营。劫掠奴隶的同时,战士们还发现这岛上有大量的金矿,不少土著部落还存放了大量的狗头金。
这更是刺激了先遣队,还有不少商人直接雇佣士兵从瀛州出发,到吕宋来淘金。
南洋的开发,总是被疟疾等疾病困扰,王绪不会犯这种错误,一开始就命令任禹去寻找奎宁。有土著奴隶的帮忙,南洋先遣军很快就发现了奎宁,并加以开发应用,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有军队开路,有军舰护航,再加上南方的瘴气也有了解决办法,在继日本岛开发热潮之后,南洋开发立刻进入了高氵朝阶段。
如此疯狂的劫掠,吕宋很快的繁荣起来,也为王绪带来了更大量的资源,可以建设发展出更为强大的力量。
若干年后,经过大量认证和考察,后世的历史学家都把任禹当作是唐帝国殖民时代的开启者,也成为了海外各族人民血泪史的开端。
不过在唐帝国的人民看来,殖民时代是勤劳勇敢的大唐族人为落后民族带去了先进技术,帮助他们摆脱了愚昧,这是伟大而神圣的举动,需要赞扬和学习。
(断更一年又四个月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对不起,开始恢复更新了。刚开始几天,每天先一章,我需要时间去重新熟悉剧情恢复感觉,之后会慢慢增加,谢谢大家的支持!这书肯定会完本!)
第一百七十三章 袁术称帝()
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
徐州在汉末原本就是一个繁华富足的地方,而这个时空没有了曹操的入寇,以及刘备吕布等人带来的兵灾,现在的徐州完全成为了大汉最繁华的地域。
王绪治下对商业的扶持,让大量的商人涌入了徐州,他们的资金带动了徐州本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徐州带来了更多的人口。
九州岛还有吕宋的开发给封闭在大陆的人们带来了新的目标,原来在海外还有那么多的财富,许多在家乡活不下去的人都纷纷来到徐州,然后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去开发辽东、九州还有吕宋等地。
华夏人自古难离故土,王绪等人的做法要放在别的时候,肯定艰难无比,然而现在的民众为了活下去,谁还在乎什么故土,故土早就毁于战争,没有根的人们,飘去哪都不在乎了。
从四面八方涌入徐州的民众,更多的是来自于九江和庐江两个郡,也就是袁术的地盘。
此时的袁术经历了好几次来自徐州的打击,势力大减,为了维持军力,防备徐州的进攻,他只能穷兵黩武。民众自然受不得欺压,纷纷逃离了袁术的地盘。
当然这种事肯定是有徐州各人的手段在里面,袁术手下虽然有人发现了问题,但此时的袁术已经顾不上了。
袁术一直认为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以为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说的就是自己,故袁术获得玉玺后,常有称帝的野心。
早在兴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冬,叛将李傕和郭汜在弘农郡的曹阳涧一带追击汉献帝及公卿百官,保护献帝和献廷的杨奉被叛军打败,献帝只身逃到黄河北边去了。
袁术以为时机已到,召集部属们开会说:“如今刘氏天下已经衰微,海内鼎沸,我们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们都愿归附于我。我想秉承天意,顺应民心,现在就登基称帝,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众人听了,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有主簿阎象发言道:“当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说有他们的两分,可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虽然累世高官厚禄,但恐怕还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样昌盛;眼下汉室虽然衰微,似乎也不能与残暴无道的殷纣王相提并论吧!”
袁术听了阎象这番话不吭声,心里却是非常恼怒,之后一直不喜阎象,对于阎象的很多建议都不再理会。
不过袁术的皇帝梦没有停止,就在建安二年,一名叫张鮍的术士游历到了寿春,被袁术得知,请到了自己府上。
张鮍此人善察言观色,早就知道袁术有当皇帝的企图,于是装模作样的占卜后就告诉袁术,你有当皇帝的命,赶紧准备登基吧。
袁术听后大喜,对张鮍大肆封赏,并命令臣下准备登基大典。
阎象早就发现袁术治下民众不断逃离,本想提醒袁术,结果听到袁术又要称帝,立马出言劝助。袁术大怒,命人把阎象囚禁起来,然后不再搭理,依旧我行我素。
终于,建安二年春,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后,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
……
下邳城,州牧府。
袁术称帝后,派人大肆宣传,还遣使到徐州,说要封王绪为王。得到消息的王绪立刻让手下聚集起来讨论袁术之事。
说实话,袁术称帝完全就是王绪等人一手炮制的,诸人心中早有对策,此时只是准备商量怎么吃下这块蛋糕。
王绪的议事厅中,文武将领们分左右而立,文臣有贾诩,郭嘉,陈栩,陈登,糜竺,孙乾等,武将则有郭密,典韦,罗燚,周泰,蒋钦,甘宁,黄忠,张辽等人。
太史慈领兵驻扎豫州,徐庶则负责管理豫州上下各种事物,所以两人并没有在此。
“哈哈,袁术此人果然称帝,主公,就让某领兵为主公夺下九江、庐江两郡吧。”罗燚摩拳擦掌。
王绪没有答话,而是把目光放在地图上。
“罗将军,袁术军早就糜烂不堪,打败他们只是时间问题,并不是重点。”糜竺给罗燚解释了下。
王绪终于抬起了头,看了下四周跃跃欲试的武将,又转头对贾诩问道:“文和,袁绍和曹操有什么反应?”
“袁绍诏告天下与袁术断绝关系,之后并无其他举动,曹操则是以天子之名宣告袁术为叛逆,并下旨令天下诸侯共讨叛逆。”贾诩径直走到地图前指点道,“曹军在泰山郡和陈留郡两地有所举动,不过曹军缺乏粮草,应该不是想要进攻,而是防备我军。”
此时虽然袁绍地盘最大,但是瀛州军自出现以来,横扫四方,未尝败绩,曹操也吃了不少亏,早就把防备重点从袁绍那挪到了王绪这面。袁绍还在围困公孙瓒,因为曹操的收敛,所以南面的防御重点也放在王绪身上。
虽然被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势力虎视眈眈,王绪等人并不畏惧,底下以臧霸、孙观为首的原青州人士,还想领军北上,占领整个青州呢。
王绪听了贾诩的分析后,说道:“曹操此时不足为虑,主要是青州的袁绍军不能掉以轻心。”
“主公,袁绍此人好谋无断,而且大部分经历被公孙瓒牵扯,亦不足为虑。”郭嘉也走到了地图前,“其实主公需要考虑的是占领九江、庐江之后,我军是该向北还是向南。”
郭嘉这话一下子引爆了整个议事厅,武将们纷纷摩拳擦掌,他们都在想,难道主公又准备有大动作了?
“南下,水军将士们早就不满在入海口那打转了。”甘宁首先跳了出来,他负责训练长江上的水军,初来乍到还没有立下功劳,立功之心十分浓烈。
臧霸站出来也在地图上指指点点,“江南之地情况复杂,士族林立,还有山越作乱,拿下后弊大于利。不如北上,青州的袁谭只是在路上对我军有所防备,辽东的海军可以直接南下登陆青州,扰乱他们后方后,我等再挥军北上,则青州可克。”
“西面南阳之地……”
“曹军暗弱……”
张辽做为新投的武将,没有参与讨论,不过他眼里时不时闪过一丝火热。原本在吕布手下,每天都在考虑如何逃跑,如何寻找一个稳定的地方。而今投靠王绪后,每天竟然是考虑是如何开疆扩土,建立功勋。
实力的巨大差距让张辽也充满了动力,王绪这样的主公才是文臣武将们最爱的归宿。
王绪见到这吵扰的情况,瞪了惹事的郭嘉一眼道:“奉孝,既然这事是你提出来的,那想必你已经胸有成竹了吧。”
各武将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然后都把目光集中在了郭嘉身上。
郭嘉没有在乎这些武将的目光,而是直接用手在地图上一指,所有人的目光直接随着他的手落在了地图上。
“荆州?”
“又是一个富庶之地……”
“刘表这几年励精图治,实力未损啊。”
“诸位!”郭嘉没有让大家继续讨论下去,“曹军缺粮,如果没有荆州支持,他们早就垮了。若庐江一下,我军将和荆州直接接壤。刘表其人乃守成之主,手下兵将不强,若能一战而下,既能获得大量人口和资源,也能断掉曹军的粮草来源。最后也打通了入蜀的道路,一举数得。”
“嘶……”
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计划惊呆了,若是按照郭嘉所说,不久之后王绪就会成为横贯东西,坐拥大汉朝最富庶地方的大势力。
王绪听到郭嘉这个想法后,也是心头一热,现在人口上已经快要满足升级帝国时代的要求,占领九江和庐江就能完成。只是另外一个条件系统拥有者登基为王,现在王绪称王还缺乏一个契机,要是能拿下这么大的地盘,到时候再称王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瀛州军去年才拿下豫州地区,统治才慢慢巩固,如果再拿下更多的地盘,统治很可能不稳,而且管理人才也会相当的缺乏。要是出现了些意外,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想到这,王绪直接就把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缓缓图之!”郭嘉自然早就有了全盘计划,“袁术暴虐,治下民众纷纷逃离,九江和庐江所剩人口已然不多。这两年我瀛州名声在这两地多有传播,若是拿下这两地,只用派人防守西面的荆州即可,对内只要沿用瀛州律法并用发放食物给贫困民众,则民众自然归附,无内忧。
豫州如今政治清明,又有太史将军和徐元直坐镇,除了北面的曹操,危险不大。只要能够和南阳的张绣接触,拿下南阳,则可以切断曹操和荆州的联系。如此一来,失去粮草来源的曹操必然慌乱,会有所动作,刘表也一定会出兵。攻守地位立刻调转,正面进攻我们都不怕,更何惧据城而守。”
众将纷纷点头,曹军和荆州军的战力和瀛州军一比,确实差远了。
(昨天恢复更新后竟然掉了好几个收藏,这什么情况,别这样啊亲们t。t)
第一百七十四章 布置()
“只要这一战打疼曹操,就能免去后顾之忧,直接调集优势力量征讨刘表。”郭嘉继续侃侃而谈,“北面的袁绍被公孙瓒牵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