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督师-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过是中兴大明的第一步,而这次推倒了温体仁,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患,那就是在崇祯的心里,吕汉强的势力已经到达了让崇祯皇帝忌惮的地步。这从再次扶持周廷儒可以窥见一斑。

    结果吕汉强却云淡风轻地挥挥手:“无所谓了,只要我们完成了一步,那就是一步,至于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去管他,虽然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如果一直考虑远虑的话,那就是瞻前顾后,那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倒温胜利,朝堂上东林其他党派一起收声,崇祯和吕汉强趁热打铁,以废除辽饷为目的,再提以海贸特许为户部贷款事,因有纵火的目的就是要为这些官员的家族走私行方便的例证在,大家也就不敢再在皇上血红着的眼睛逼视下反对,于是,这个提案当场通过,海禁也正式废除,大明国朝户部以海贸特许权,向义利银行贷款五百万,年息一分,合计五百五十万,贷款即刻完成,当然银行不希望还,朝廷不想还,这就是皆大欢喜。

    吕汉强干脆再次提出以食盐开征赋税为抵押,贷款四百万,以抵北方百姓三年赋税。

    在崇祯真的希望能做个明君的根本出发,也同意了这个贷款,这是里子和面子都有的事情,当然要做。于是大笔一挥,在满朝堂大臣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情况下,取得了这笔贷款,并且同时下发圣旨布告天下,免除大明朝廷西北地区百姓的税负——一年。

    当然这个贷款,银行不想催要,朝廷当然也不想还,于是再次皆大欢喜。

    减免辽饷,减免赋税一年的这一举措,立刻得到了天下百姓的双手欢迎,高呼皇上圣明的呼声,几乎直达天地,似乎是真的有天人感应,这个圣旨一出,三年滴雨未下的陕西竟然迎来了一场透雨,万物复苏河流重生,大明苦难深重的百姓,总算可以喘息了一口气。

    当看到崇祯得到这笔贷款大笔一挥,立刻拨付云贵参与围剿奢安之乱的大军百万军饷的时候,正在北京述职的云贵巡抚张孝臣,竟然当堂扑倒嚎啕大哭,十万在群山林莽里鏖战经年的大明将士,第一次足额获得了军饷钱粮,困扰大明十年,耗费无数钱粮生命的奢安判乱,平灭有望啦。

    发卖海贸特权的公告在大明新闻上一出,天下震动,无数有着冒险精神的航海世家纷纷竞争购买,一时间被大明禁绝五年的大航海再次恢复。

    当然,南海还是被郑芝龙把持着,人家现在是名正言顺的大明海军了,发卖一杆大旗就是三千银子,同时他也垄断着大明与日本的商路,但大明沿海广阔,除去南海日本,还有渤海东海,还有吕宋还有西洋,无论走哪一方都将是无边无垠的星辰大海,结果海贸特许权简直就卖疯狂了,只是一个月的时间,就卖出了七百万的白银,这个数字简直让以崇祯和吕汉强为首的银行大股东笑歪了嘴。

    而更加笑歪了嘴的是那些买到海贸自由权的商贾,你不是论股不论数量吗?那好吧,我就将船往大里赵,我一船顶上两船三船的运,结果,失传已久的郑和大海船再现大海,更有许多新奇的改进加入,让大明在短短时间里,在上千年航海底蕴承托下,大明的航海业再次撵上了世界并且又有领先的趋势。

    随着海贸的井喷般的发展,无数已经倒闭的造船厂,瓷器厂,无数已经荒废的桑林再次恢复生机,无数百姓再次获得活下去的生计,上述的发展当然不在当初东林“新政”之内,于是,吕汉强鼓动崇祯开始向这些行业征收税负,当然,吕汉强的税负是免去一切苛捐杂税,一次完税再不加增,还是百分之四,这不但让天下百姓欢欣鼓舞愿意接受,更让大明的户部得到了源源不断的银钱。

    而被各地豪强士绅把持的食盐盐场,立刻就有无数的由银行委托的生员进驻,废除所有食盐上的苛捐杂税,统一由食盐产地交纳赋税,比例是十比一,其他各地不得再次征收。而这笔税收,直接收入银行的还贷程序,剩余的则直接交给户部七成,皇上的内帑三成,今年是如此,明年依旧如此贷款,这一来,新任的户部尚书眉开眼笑,王承恩更是笑的见牙不见眼。

    因此,大明国库由原先每年不足四百万两,到今年年底预计就能破六百万,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再加上贷款白白得到的九百万两,国朝收入渴望突破一千五百万。

    崇祯颤抖的拿着户部上来的报告,一千五百万啊,这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啊,可以做许多事情了。

    第一就是做一个开明的君主,免去山西陕西,以及河南大部,河北大部的赋税钱粮,让流民归家,让百姓再次对自己感恩戴德。

    第二件事情,就是可以拿出一笔银子,趁着天下大旱各地河流水浅的时候,整修已经五年没有动过一锹土的河道,这样,按照吕汉强的意思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将这笔整修河道的费用用来雇佣工人,既解决了流民问题,又增加百姓收入,这又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办法,河道疏浚整理了,百姓有了饭吃,那么造反的事情还有谁愿意去做呢?

    第三件事情,就是整顿各地卫所,然后让杀伐果断有能力的洪承畴做三边总督,对陕西山西的流寇进行围剿,如此双管齐下,希望能够在三两年内,剿灭大部分流寇,让大明国朝再次恢复到海晏河清,大明朝的中兴之主就非我莫属了。

    还有就是一个辽东的野猪皮,不过这个东西已经不需要自己再拿一分钱了,因为有吕汉强在,自己就可以省下原先耗费国家国库一半以上钱粮,这真是开源节流的好办法啊。

    每每想到这里,崇祯就会坐在龙书案后面呆呆的傻笑,这时候崇祯就真的缓了一口气,大明开始慢慢复苏。

    “在这个时候谈改革?那就是找死,我不谈改革我谈抵押,你能把我怎么滴?”当时吕汉强笑的是嘎嘎的。

第626章 如愿以偿() 
对于吕汉强推举卢象升做兵部尚书,崇祯还是蛮满意的,因为他对卢象升是有好感的,当初京畿之战的时候,皇太极首次破关南下兵临北京,当时大明防线崩溃,各路援军畏缩不前,十九岁的青年皇帝,第一次体会到心寒齿冷的痛苦。

    却有一个年轻人,给他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不到30岁的大名府知府卢象升,竟然在当地招募了1万多民团,千里迢迢到京城来勤王。面对凶悍的满洲八旗和烧杀劫掠的惨相,这群从未见过刀兵的民兵,以及那位相貌俊秀的知府,非但毫无惧色,反而群情激昂,多次积极请战,要不是其他勤王之人认为他太抢风头耽搁大家做乌龟,早就嗷嗷叫着要去玩命了。至于卢知府本人,更屡次建言战事,对战局的分析和战略的制定,各个都丝丝入扣,事后对照十分靠谱,可见其军事能力多么的卓著。

    更是在战争的最后,在吕汉强最危险的时候,还是这个卢象升,带着他的一万农民军,呼喊着冲入了吕汉强的集团,等于是救了自己的老同学,成就了这辉煌的一战。

    于是崇祯也记住了这个靠谱的人,记住了他的聪明,睿智,带兵有方,更重要的是他的热血与忠诚:卢象升。

    尤其崇祯皇帝认为,这个卢象升根本就不是女吕汉强的孤臣党集团一员,而兵部也该加强,真正管起这大明军事,因此调他做兵部尚书正和了自己的意思,那就是开始稀释孤臣党在朝中的力量。

    崇祯虽然是自学成才的学霸,但后来当了皇帝之后,崇祯在文华殿开设了经宴,邀请了鸿儒大学,每日在朝堂上朝之后,都勤勉的恶补原先自己的不足,尤其在嫂子的悄悄督促下,现在他也开始习惯于玩弄作为一个皇帝该做的那个掌控平衡的帝王之术。

    当初他想在朝堂上玩儿平衡术,但可惜,刚开始当上皇帝的时候,朝堂上是阉党一言堂,而后自己沉稳的打倒了阉党,结果却出现了东林党人的一言堂,因此上,他既便是有满腹的学问想玩儿平衡术,可惜都没有机会,这次好了,吕汉强的横空出世,给自己鼓捣出来一个孤臣党,朝堂上一言堂的局面被打破,不过原先所谓的打破,还只能是一个小小的破冰,但在自己刻意的扶持下,在吕汉强不断的奋争努力下,这个孤臣党已经茁壮成长,成为了朝堂上新生的一股实力强悍的派别。

    当时崇祯皇帝还对这样的状况表示欣慰无比,但后来吕汉强彻底的打倒了温体仁,却让崇祯皇帝感觉到了不妙,如此以往,如果吕汉强再打倒了以周廷儒代表的楚党,那这个朝廷就又要一人独大了。

    这个状况是崇祯皇帝绝对不能容忍,也绝对不想看到的,因此上,在这次温体仁倒台的时候,空缺了两个尚书职务,也就是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当时崇祯皇帝很担心吕汉强窥视这两个重要的职位,因为按照当时的朝政格局,只要当了尚书就当然地进入内阁,那算上一个原先的工部尚书,吕汉强就可能掌握了三个上位置,六部九卿,他吕汉强占了三个,再由底下那帮人再摇旗呐喊,到时候一个对皇权没有敬畏的本性,自己就再次难以驾驭他了,因此崇祯皇帝都开始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对待吕汉强,是再一次将他革职下野,还是将他远远地打发到蛮荒之地?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说什么也不能让他在朝廷上呼风唤雨。

    但那时候自己还能将他赶出朝堂吗?

    答案是不能了,没有牵绊的吕汉强还能让自己任意拿捏吗?

    答案还是否定的。

    现在崇祯已经非常后悔自己当初放吕汉强的一家老小出京,现在想起来,哪怕是荣养他们,也不该将自己的俩王四个二的好牌放弃,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上次不过是通过姚同新想向吕汉强试探一下,准备接老太太进京与老太妃们叙叙家常,结果吕汉强反应的激烈程度绝对达到了偏执的地步,不但在山西修建了乌龟壳修建了码头暗道,还在南方泉州也修建了这么一个,据说这家伙还要在吕宋,泰西还有什么美洲也要修建,最狠的是,据小道消息说,吕汉强如果认为在这地上不安全,都准备在月亮土星上修建了。

    然后吕汉强还大言不惭的不让自己过份解读,这能不过份解读吗?为了自己一句话,为了他的一家安全,人家地球都不想呆了,这还是大家公认的皇上叫臣死臣就得死的皇权至上吗?

    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只能看着吕汉强的一家老小躲在山西的乌龟壳里逍遥,自己却眼巴巴的束手无策。

    不但束手无策,还一定要刻意的笼络住吕汉强,要不这小子真的跑出大明,绝对对自己是个巨大的威胁。

    这就是崇祯对吕汉强的纠结,需要他为国效力,也只有他能改变现在的大明,但还要防备他一家独大威胁皇权。

    但自己的确没想到,在吕汉强推倒温体仁之后,竟然让出了礼部尚书这个空缺,给了一个中间派,而又在让出了兵部尚书,给了在崇祯皇帝认为依旧是中间派的卢象升,这让崇祯皇帝对吕汉强的感觉大大的提升,因此上,第无数次地肯定再否定了吕汉强的忠君之后,肯定了吕汉强的忠君爱国。

    当然,如果下次再出现这样的状况,崇祯会依旧怀疑吕汉强的忠君,没有办法,就是这样了。

    于是崇祯毫不犹豫的知会内阁,调卢象升进京就并兵部尚书的职务。

    内阁的周廷儒开始的时候还是不同意,周廷儒也不是傻子,他看出了吕汉强的这种后续手段,但最后吕汉强抛出了礼部尚书的这个位置和他换,他想来想去,如果自己再阻止吕汉强,那温体仁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说不定把这只老虎逼急了再次变成疯狗,对自己一顿乱咬,那自己绝对没有好下场,于是周廷儒也就做了退步,大家皆大欢喜。

    对于吕汉强提出来的让王侍郎接替山西巡抚的提议,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折,原因不过就是孤臣党势力正盛,东林党岌岌可危,在吕汉强让出了两个重要位置之后,崇祯的心里也有些愧疚,周廷儒的心里也多少有点不安,那么正好,山西巡抚这个烫手山芋就顺水推舟的给了这个王侍郎,让王侍郎一跃成为天下三大巡抚之一,手握重权开府一方。

    同时皇帝和首辅大臣心中都有一个盘算,那就是不久的将来。吕汉强将被赶到辽东去,再让这个孤臣党的第二把手王侍郎滚到山西去,那么这个朝堂上的孤臣党就将是群龙无首,这时候不管是玩儿平衡,还是玩打压,将是顺风顺水。

    看到周廷儒如此上路,吕汉强也就不想再争斗了,虽然他也知道,周廷儒也是一个大奸臣,也是祸害了大明的第一罪人,但这时候如果再争斗下去,那就不是挽救大明朝了,而会让大明朝在这争斗里彻底的大伤元气,说不定自己这几脚刹车弄的功夫就全部白费了,然后看着周廷儒在调任卢象升入京,在升任王侍郎做山西巡抚的圣旨上,心不甘情不愿的盖上首辅大印附属之后,心中道:“你且逍遥几日,等我闲暇时候在斗斗你,那时候,阴天下雨打孩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是?”

第627章 收俩牛人当大哥() 
一切似乎都尘埃落定,吕汉强认为该忙活自己赴任辽西,当那个挂衔的工部侍郎,到辽西当个包工头,修建那三座城了。

    但在一个晚上,正忙得焦头烂额的吕汉强却见了两个联袂来访的访客:一个便是自己的战友,有生死之交的卢象升。还有一个却出乎了吕汉强的意料之外,那就是洪承畴。

    现在坐在这个简陋书房里的三个年轻人,已经是大明最炙手可热的的三个大佬,也是未来大明最顶级的人物。

    卢象升和洪承畴这时候的年龄都不大,洪承畴大些,但也不过是三十上下,在这一点上倒是和吕汉强很谈的来,卢象升对吕汉强的推荐,只是表示了感谢,更多的是探讨四方用兵的策略。

    而洪承畴对吕汉强的推荐成为三边总督,一下子跨越了两个半级别,成为掌控两省一方的封疆大吏,当然是感激涕零。当时就直接表示了要加入孤臣党,愿意为党尽忠,对党效力,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等等,等等。

    洪承畴的表态,简直大大出乎了吕汉强的意料之外。其实洪承畴认为这次自己能够越级被提拔,成为三边总督得以让自己一展抱负,绝对是吕汉强的功劳。因为曹化淳曾经在一次与洪承畴的会面上,看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当时万岁征求吕伴读关于三边总督的意见,结果吕伴读着重地提出了你的战略思路,并且向皇上解释了这个战略思路的正确,深得皇上的理解,才有了你洪承畴的今天。”因此上洪承畴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绝对是拜吕汉强所赐。

    这时候,吕汉强就非常庆幸,庆幸在皇帝的身边有一个正直的曹化淳,同时也为自己收拢了一个大明国朝第一牛人,这个洪承畴做小弟而感到欢欣无比,将来你再不情不愿的做汉奸,门都没有了,首先我就不让你去辽东,那里有我没你事,再一个就是那个勾引你的孝庄是吧,我一会就安排人去辽东,我先掐死她。汉奸改造计划,就从现在开始吧!

    “学生就将赴任三边总督,临行前还请恩师给予指点教导。”洪承畴面带恭敬的拱手对吕汉强请教,绝对是一种小学生对老师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让吕汉强感觉怪怪的非常别扭,因为今年吕汉强不过23岁,而这位洪承畴却已经是三十大几。虽然也曾经有七老八十的家伙管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