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05章 天大地大()
令人欣慰的是,秦军不负众望最终赢得了战争。令人可悲的是,当初一个小小的只是打算吃掉赵军几个军团的作战计划却最终导致数以百万计的生灵被永远留在上党这片土地上。
是天意,还是人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身为秦国情报部门一把手的吕子,对此次作战计划了解的其实并不多。虽然做了大量辅助工作,可此战役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期间没听任何人对他提及过。
事实就是如此,毕竟吕子不是秦国军方的人。各负其责,本就是分内之事。对外发动战争,乃是军方的工作。其中牵扯到秘密,不说不打听也就在情理之中。所以就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大多只能凭直觉办事。
事后证明,他的直觉都对了!
既然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也就是该离开的时候了。秦国的胜利已无悬念,准备正式离开上党的吕子并忘了大事,将昔日上党郡守冯亭的儿子冯去疾和大理古国的太子姬喜引荐给秦昭王。
对于冯去疾不是三代贫农的成份问题,组织上并未深究此事。超级大度的秦昭王更是一点没在意,好象压根就不知道引发秦赵大战的是谁。在勉励冯去疾一番的同时,询问这位冯郡守的长子有什么想法。
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按照当初与吕子的约定,文武双全的冯去疾当即表示愿意去都城咸阳任个文职官,希望高高在上的大王能够理解自己这棵小草也期盼着能为秦国美好的未来献出一份力。
秦国的战功奖励十分透明,赏赐爵位官职只需根据立功者的功劳卡那些杠杠条条即可。就目前而言,以冯去疾的功劳起码能封个五大夫左右的爵位。五大夫爵位再往上是不需服兵役的,除非是你自愿留在军中。依此类推就可以看出,他是可以选择军职或者是文职的。
根据以往的惯例,留在军中获取爵位提升属于捷径。虽然存在人身安全问题,却还是被诸多积极向上的人士看好。秦昭王希望冯去疾最好再考虑考虑这个决定。若是稍有不慎导致一招棋差,这辈子很可能就是五大夫爵位上退休了。
其实冯去疾更想留在秦军,毕竟这辈子的梦想就是驰骋沙场,却最终还是坚持了这一决定。正是这一念之间的抉择,让他成就了人生梦想。最高官职位极人臣,后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国丞相!
对于根正苗红的大理古国太子姬喜的组织问题,倒让吕子省下了不少口舌。姬喜护驾有功还为此受伤,单凭这一点就比那些战功强上百倍!
对此深以为然的秦昭王甚至连商量都没商量,就直接赐给姬喜两个人生方向。若是想给大王出力呢,即刻上任侍卫郎一职!若是想给秦国出力呢,就去任个工师副手吧,也好借此能给大秦搞出点霹雳弹什么的来。
在大殿听封的姬喜甚至连犹豫都没犹豫,当即表示不想就此庸庸碌碌一辈子,只想给秦国出力。而且从小就有个当工匠的梦想,只是苦于没有这个机会罢了。
听到又是个跳跃性的答案,再也忍不住的秦昭王看看一脸无辜的吕子。确定应该不是提前商量好的,这才拍板封姬喜为秦国兵器制造局副工师职,负责研究开发新式武器。若是通过实战检验合格,另有封赏!
若是说冯去疾的选择里面有吕子的心思的话,那么姬喜的选择就没有提前商量过。在吕子看来,一直想留在秦国锻炼锻炼的太子姬喜更应该留在大王身边才是。见多识广不说,还能借此学到这位优秀的国君是怎么处理国家大事的。
吕子看着即刻上任的姬喜下殿,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个人爱好到底有多重要。听到殿内再无动静,忙偷眼观瞧。发现大王并未离开,忙跪倒请赏。
看到兄弟们一个个功成名就,吕子便想趁着大王高兴时赶紧把孙十三、李信等人推上位。成天跟在身边当个无名无份的跟班,总归不是个事儿。再说一年又一年的,这岁月也不饶人。
没想到刚才明明十分痛快的秦昭王这次却不痛快,命吕郡守平身的同时表示那小哥几个也都不是哑巴,有什么话不必找人代劳的。
起身的吕子偷着吐吐舌头,只好放弃坚持。不过,好在大王已经给了他标准答案。再说有军功之人,随后的封赏并没什么悬念,只需依据条例申请爵位即可。
为此操心的吕子见兄弟们的归宿已经得到大王的首肯,便知这一切全都办妥。于是,申请即刻离开上党。在得到秦昭王的同意以后,返回住处收拾行装。
看到有人正在准备离开西壁垒,并没听到信的孙十三和李信急匆匆赶了过来。在得知郡守大人马上要赶往齐国后,便打算回去收拾行李准备随行。
吕子忙叫住孙十三和李信,给这哥俩转达了大王的意思。若是你们着急的话,现在就上殿去找大王请赏。若是不着急的话,等回国以后再说也行。功劳已经造册,随时可以用。
听到有人不要自己了,孙十三差点掉下眼泪来。转头看看在那抹眼泪的李信,当即表示自己对官职没兴趣。李将军满脑子都是功成名就,该滚蛋就滚蛋!
正因为兄弟情深,所以更不能跟一辈子!
吕子铁了心想要办成此事是有个中原因的,年龄越来越大确实是个问题,这会导致去新环境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入群。再说,兄弟们又不是谁的下人。谋个出身,就在此时!
“行了!早分开晚分开,早晚都要分开。好男儿就该志在四方!你们可都是名将家族的后人,还要光宗耀祖的!成天跟在我这个无牵无挂的人身边,算是个什么事!?”
孙十三这边也没二话,干脆掏出匕首放在脖子上。“少废话!赶紧给个痛快话!好马不事二主!要是不要!?”
吕子看看左右为难的李信,伸手夺下孙十三手中的匕首。“你们都是咱们秦国的栋梁之才,此生就该策马扬鞭驰骋疆场青史留名的!唉!算了!给你们放个长假吧!辛苦这么长时间,也该回家去看望咱们的父母双亲了。这天地再大,也不如家大啊!”
第606章 八月十五()
还有十几天就是八月中秋佳节,这可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每逢这个时候,就算是身在远方的游子也会尽量争取赶回去一家团聚。
对于没有家的吕子而言,早已习惯了天下为家。不论走到哪儿,只要住下就是家。他并未返回秦国,而是转道去了能够让他感觉到和平气息的齐国。
经历数百年黑暗的华夏大地,和平的曙光即将升起。面对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已经开始有人考虑如何去迎接光明的到来。曾经被世人引以为傲的礼乐,此时已不复存在。昔日礼乐的建立,是经过多少代人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才初具规模。而礼崩乐坏,一代人足矣。
作为偏重以儒家思想治国的吕子,曾想过用儒家替代法家去治理秦国。在他看来,有点矫枉过正嫌疑的法家只能存在于乱世,而用处世更为谦和的儒家治国是个大趋势。
乱世用重典,还是有些出处的。这也是法家存世的必然结果,想要将失去的传统恢复到正常水平,没个强有力的条条框框约束是很难想象的。
实事求是的吕子经过反复认真的考虑以后,最终还是放弃了直接取代法家的打算。这么做也只是暂时的,因为现在的他还没有能力去完成此事。
当初申请秦王能够同意这个计划,吕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也是他一直特别关注齐国的原因,就是想借助儒家的文化思想找回曾经失落的文明。而重建稷下学宫,便是整个寻找计划中的一部分。
未来的天下既然是秦之天下,国富民强便是秦王家的不世之功。而治世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恢复民间的传统。有了这个传统,人们才会有信仰有敬畏。失去这个本分就等于失去了根基,所谓的治世也就变成了空中的亭台楼阁。而帮助传统文化复苏,目的就是为了夯实国家基础。
想要统一天下就要有充足的兵源储备,几乎可称为穷兵黩武的秦国的财政赤字难以想象。现在再拿出大量银钱替他国搞精神建设,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秦昭王不愧是一代帝王的楷模,在认真听取了吕子的汇报以后,当即拍板同意了重建稷下学宫的计划。至于资金问题好说!号召全体国民再紧紧裤腰带就是了!
这可是功在社稷的大事,如何能不去认真对待!?让吕子没想到的是,万事俱备竟然只欠了个东风!
不明其中深意的齐国丞相后胜在得知昌盛记要替齐国重建稷下学宫以后,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并马上赶到齐王宫游说姐夫田法章。
齐国刚刚经历过内乱,百废待兴。有那个资金干点什么不好,非要去投资搞些思想出来。这思想是能当饭吃啊,还是能让咱们齐国兵强马壮!?再说了,人家昌盛记为此又是出钱又是出力的,身为本家的齐王不表示表示,是会被世人笑话的。
齐国内乱之前,国库里面还有不少黄金储备。可内乱结束以后,这些国家储备都下落不明。只身逃到莒国躲避战祸的田法章回国的路费都是他的夫人当掉金银首饰换来的盘缠,当时的处境也算是惨不忍睹。
再加上税收大多都用在恢复国家基础建设上面,而且这也是当务之急。由此可知,这位齐王的手头上确实没多少资金可用。若是让他出别的行,果真让他出钱那就真没有了。
吕子得知重建计划搁浅,百忙之中不得不亲自去齐王宫游说此事。为了让齐王的面子上好看,吕子当场表示愿意私下拨一部分建设资金出来,并以田法章的名义投资。另外,昌盛记愿意翻修齐王宫。
看到志在必得的吕子,被深深感动的田法章马上同意正式开启重建稷下学宫的计划。至于翻修齐王宫的事情,就不敢再烦劳昌盛记出力了。同时表示,以齐王名义投入重建稷下学宫的那些费用算是暂时借用。立个字据,待日后依此为凭证如数奉还。
在得到满意答复的吕子即将离开齐王宫之时,田法章又命人赶去告诉他一声,希望吕子能去跟丞相后胜说说此事。象这种在国都动土的大事,堂堂的一国之相还是应该知道为善。
听话听声,吕子这才知道原来是后胜那小子在暗中作梗。为将此事彻底夯实,本不打算找王后说事的他转道又去觐见田法章的王后。在得到王后的大力支持后,接着马不停蹄又赶到丞相府。
通过巾帼不让须眉的王后的说辞,吕子终于想明白后胜原来从不把自己当成是齐人。在这位当时可以被称为外人的后丞相的眼中,你们中原人的事情跟他一个外人无关。
有的放矢,便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带着十足把握的吕子见到这位齐国丞相也没客气,开门见山就是一套上升了理论高度的说词。
华夏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她包容着所有人。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是那个民族,只要你愿意投入她的怀抱,就再别把自己当成外人。
而我们都是她的孩子,亲情里面是没有远近之分的。在孩子的眼中,母亲永远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美丽的女子。而她的动人之处,恰恰就在于她的传统。
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失去传统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灵魂。所以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护和继承发扬传统。
礼崩乐坏,其实并不可怕。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也不可怕。从我自身做起并身体力行,相信失去的总归会慢慢恢复过来。可怕的是!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都愿意去见证礼崩乐坏,并且还会为此而趋之若鹜!
此次我齐国准备重建稷下学宫,其实是向全天下人表明我们为实现这个理想的坚定不移的态度!我们要让世人见证,这一代人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恢复我们曾经失去的传统!
也许完成此事并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才更需要有人去坚持!
坐在桌前的后胜看看手里的竹简,又看看此时此刻站在大厅之中义正言辞的吕子。过去拉住吕子的胳膊,说道:“是那个不长眼的惹恼了咱家的吕大掌柜!?放心!再敢有非议重建稷下学宫者,本相去办了他!”
第607章 谁的无奈()
繁华缭乱,终究迷失了谁的双眼?桃花尽处,又是谁的芳踪留香!?看那花开花落又是一年,曲终人散就在此时。迎面熏风阵阵袭来,让人怎能不心生嗟叹。
从上党赶回邯郸的吕子第一时间前往这所已经是焕然一新的学宫,回想起曾经的过往如同昨日刚刚发生的事情。注视着进进出出络绎不绝的殷殷学子们的身影,充满惆怅的吕子此刻心满意足。
相信完成学业的学子们终将会回归到民间中去,得到心灵升华的他们仿佛是寒冬过后的阵阵春风,给百废待兴的民间带来崭新的社会风气。
曾经期盼国富民强的美好未来,此刻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只要这些肩负国家传承责任的学子们的腰杆不弯,我华夏大地的脊梁就是挺直的!
充分感受到和平气息的吕子在齐国都城临淄过了个团圆节,陪在他身边一起过节的是娇娘和小雨儿。那是充满无限温暖的家的感觉,让身在其中的人儿感觉仿佛离别了万年。
公元前259年。
身在齐国稷下学宫求学的吕子秘密赶到赵国都城邯郸,并随后通过密报奏折给秦昭王报喜。王孙子楚不负大王的期望,诗诗姑娘在有孕在身一十三个月后喜得贵子。子楚不敢替您的王孙孙取名,请大王给赐个字。
经过长时间的书信传递,差点在门外变成石头的王孙子楚和吕子终于还是把诏书等到了。回信中除给诗诗姑娘名份外,赐单字,政。按照常规,秦国的王孙孙生在赵国,就应该上赵国的户口。遵循传统,故全名叫赵政。待日后回归秦国,再恢复赢姓。
得到秦昭王的明示,子楚差点没幸福地晕过去。因为吕子告诉他,能不能回到秦国就要看大王愿不愿意给孩子赐名。假如肯给小儿赐名,那么就可以证明回国有望!
吕子在高兴之余却也感觉到压力,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返回秦国的第一步。自打赵军兵败于上党全军覆没,赵国上下臣民恨不得把这位秦国的质子生吞活剥了。若不是平原君挺身而出,单凭一个昌盛记的能力是保护不了这位王孙的。
但习惯把所有份内压力独自抗的吕子并未打算将实情告之此时已是眉开眼笑的子楚,因为根本没那个必要。身为秦王家的门客首领,保护王家责无旁贷。
吕子陪着子楚返回家中以后,就问这位王孙要不要庆祝一下。外出去酒楼吃酒,好象没那个必要。若是想高兴高兴,不妨叫酒家送来酒食或者干脆请个厨子。
离家多年的子楚并不知道他的压力都被外面那些对秦国忠心耿耿的人们一力承当下来,刚想说出可以去外面酒楼庆祝的打算却听到吕子竟然如此说辞。
“为什么外出没必要!?”
吕子微微一笑。“因为家里安全!”
子楚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粗布衣衫,又抬头打量一番屋内太过简陋的摆设。不由地长叹一声,学着江湖上的说辞对吕子说道:“兄弟穷成这样,就是想要赎金也没有。若是那个瞎了眼的土匪将兄弟劫回去,每日的饭钱都无法保障。”
听到真实的一句玩笑话,吕子根本就笑不出来。这事若是放在从前,他现在马上就会和子楚出去喝酒。可是经过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