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心里一阵嘀咕,什么样的大人物,需要汉中这些高层一起出城迎接。
到了城门外,只见远处出现一条黑线,将天地连接了起来,地面发出来轻微的震动,虽然轻微,却让人胆寒。
不一会儿,黑线越来越近,终于露出真容,那是接天连地的军队,只见这支军队,清一色的黑衣黑甲,黑色头盔的帽檐遮住了上半边脸,使得这些甲士气势再增几分。
大军来到离城墙百步处停住了,为首一将领策马走了出来。
只见此人亦是黑衣黑甲,只是与普通士卒的铠甲不同,他的铠甲多了肩吞,手臂上也带了一对护臂,胸口一块黝黑的护心镜,护着他的心肺。
身后黑色的披风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冷峻的面庞和身上沉稳的气质让他无形之中散发着压力,让人不敢冒犯。
他走带众人面前,扫视了一下,最终目光停留在孟楚身上,抱拳道:“吕炆见过孟太守。”
来人真是吕炆,刘瑞收到了孟楚的奏疏之后便立刻派吕炆率领一万五千京营,供孟楚调遣。
孟楚连忙回礼道:“见过文龙将军,孟楚在此谢过将军前来相助。”
吕炆说道:“吕炆及一万五千将士,皆受孟太守调遣。”
孟楚点点头说道:“好,将军里面请,带兄弟们去郡兵大营,和郡兵弟兄们一起。”
孟楚立刻派人将大军带到郡兵的大军,自始至终,除了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军阵中再也没有发出其他声音。
孟楚看着渐行渐远的大军,叹道:“真乃精锐也!”
吕炆笑道:“这是太尉训练出来的新兵,最为重视军纪,不过都还没有上过战场,战力尚不知。”
孟楚笑道:“如此精悍之兵,见了血,必然成为精锐中的精锐。”
说着便把孟楚迎进城。
有了军队支持,孟楚自然也就有底气多了,回到大厅便宣布开始施行新法。
孟楚道:“新制施行固然要及时,不过也不可操之过急,我意,先在略阳实验新制,两月之后,视情况推行。”
叶景此时站了出来说道:“大人,若是两月之后,新制并未有进展,反而累国累民,如何?”
孟楚正色道:“此新制乃是朝廷定下,孟某必须执行,不过执行之后,若是没能强国富民,反而累国苦民,那孟某当上奏朝廷,沥血死谏。”
叶景眼神里出一丝喜色,说道:“好,有大人这句话,属下心服口服。”
本来在闭目养神的吕炆听到此话,猛的睁开眼睛,看了看叶景,随后又闭上眼睛养起神来。
孟楚眼中则闪过一丝嘲讽,然后说道:“好了,今日吕将军初到,我等当为其接风洗尘,诸位,随我去汉贤居一聚。”
—————
夜晚,叶景回到家里,来到叶家主的书房,将今日的事情说了一遍。
叶家主思索了一会儿,轻声说道:“孟楚有了军队支持,此时不好办了。”
叶景眼中露出一丝狠色,走带叶家主跟前说道:“父亲,事到如今,我们只能走一步险棋了!”
叶家主问道:“险棋?什么险棋?”
叶景在叶家主耳边耳语一番,叶家主顿时我脸色大变,转头看着叶景,似乎有些不可置信。
第153章 血肉的大堤()
新制已经在略阳有条不紊的推行,转眼间两个月已经过去,到了五月,雨季也该来临了。
刘瑞在书房门口看着屋外的瓢泼大雨,楞愣的出神。
林瑶里屋拿出一件外衣,披在他身上,然后顺势靠在他的背上轻声说道:“这么大的雨,回屋里吧!免得着凉。”
刘瑞笑了笑说道:“我还没这么娇弱,倒是你,御医说了,快生了,别总是这样到处乱走。”
林瑶轻轻锤了锤他说道:“知道了,啰嗦!”
这时下人来禀报:“启禀家主,太常卿求见。”
刘瑞睁开眼睛,想了想说道:“请!”
然后转过身把林瑶扶进里屋说道:“你先休息,我一会儿就回来。”
林瑶点了点头柔声道:“知道了,我又不是小孩子。”
刘瑞笑了笑,走了出去。
虽然打着伞,但是顾清身上依然淋湿了,刘瑞见此立刻吩咐下人去熬姜汤,还去拿了一套干衣服。
顾清道谢之后问道:“主公急召在下,定有要事。”
刘瑞点头道:“是啊!端午汛到了,我有些担心啊!”
顾清说道:“担心什么?”
刘瑞说道:“汉中!”
顾清思索了一下,顿时大惊失色道:“世家会有行动?”
刘瑞点了点头:“我甚至连他们要做什么都知道了!”
顾清脸色也大变,说道:“他们若真敢如此,拿当真是不可饶恕了,主公在下建议立即给孟楚去信,让他严加防范。”
刘瑞摇了摇头说道:“来不及了,这么大的雨,斥候快不了,他们的动作也就这几天了,找大司农,让他早做准备,任何一切都要给赈灾粮让路。”
顾清点头说道:“主公放心,在下明白。”
刘瑞揉了揉太阳穴说道:“去休息会儿吧!等雨小点再走,把姜汤喝了。”
顾清道了声谢,便退了下去。
只留下刘瑞一个人坐下书房内,良久才感叹道:“天地不仁啊!”
————
一年一度的端午汛来了,周平和五年,一场由人祸酿造的天灾正向汉江沿岸的汉中百姓逼来。。。。。。
天已经全黑了,大雨还在连幕下着,从郡守府门檐下的灯笼光和大坪里点点气死风灯的光里可以影影绰绰看到这里已站满了亲兵队,每人身边都牵着马。
大门'敞开着,孟楚披着油衣疾步走了出来,刚走到大门外,一道闪电从天空朝着总督署大门正中射了下来。
胡宗宪的身影被那道闪电像是从头脸的正中一直到袍服下的两脚间劈成了两半。
闪电消失后,接着是一声巨雷,接着是一连扯的闪电,将总督衙门大坪暴雨中那些亲兵、战马和那顶大轿照得惨白。
亲兵撑着一把伞来到孟楚面前,将他罩住。
孟楚阴沉着脸问道:“险情如何?”
亲兵答道:“大人,六个县的堰口全都裂了口子,沙袋扔下去就被冲走了,根本堵不住。”
孟楚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去略阳大堤。”
亲兵点头然后大喊道:“备车!”
“牵马!”孟楚如是吼道。
亲兵被吓了一激灵,喊道:“牵马,快给大人牵马!”
亲兵牵着马来到他面前,他一把打掉亲兵手上的伞,然后翻身上马对亲兵说道:“你派两个人去找吴林都尉和吕炆将军,让他们各带一千人,火速驻守各个堰口抢险,让他们二人立刻来略阳见我。”
亲兵当即答道:“诺!”
然后翻身上马,一骑绝尘而去。
农谚云:“狂风不终朝,暴雨不终夕。”
而洪水往往涨于暴雨之后,周平和五年汉江的端午汛就是这样,暴雨铺天盖地下了一天,在半夜时分终于停了。
可接下来几天,上游千山万壑的山洪都将倾入汉江河流,水位将不断上涨。
雨停了,涛声更大了。
天还是黑沉沉的,无数的火把在略阳境内汉江大堤上闪烁,在涛声的巨吼中明灭不定,那样的无力,那样的弱小。
无数的兵士,还有许多百姓扛着沙包向着巨大的湍流声方向疾跑,轰鸣的湍流就是从破裂的堰口出发的。
几支火把下,吕炆和吴林已经站在决口边上,沙袋在决口的大堤上汇成了一道墙。
“准备扔袋!”吴林大声喊道。
士卒把长枪底端插入最底层的沙包下面,用肩扛住了枪杆,百姓们也有样学样,拿竹竿如此撑住沙袋。
“下!”吴林一下令,一面墙似的沙袋倾入决口,那么多的沙袋,倾入决口却像撒入沸锅的盐,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无数人的目光都黯淡下来,吴林深吸一口气,倔强的喊道:“再扛!”
那么多的百姓和士卒都开始跑了起来。
看着这些身影,又想象着在洪水中挣扎的百姓,孟楚心里无比痛苦。
这时,吕炆走到了他身后。
“堵不住吗?”孟楚显然感觉到了走到他身后的吕炆,如是问道。
吕炆脸色极其阴沉,语气中也充满杀机:“六个县的堰口,这里堵不住,其他地方更堵不住,他们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孟楚闭上了眼睛:“从叶景站出来问我那番话开始我就该想到,几十万百姓啊!千秋之罪呀!”
吕炆说道:“如此行径,伤天害理,翻遍史书,亘古未见,为今之计,只能分洪了。”
孟楚一愣,并没有接话。
吕炆说道:“淹六个县,不如淹一个县,把洪水分到略阳,到时候赈灾的粮食也好筹备些。”
孟楚皱眉问道:“立明也这么想?”
吕炆说道:“也这么想,可是拿主意的必须是你。”
孟楚闭上眼睛道:“对略阳的百姓来说也不好交代呀!”
吕炆说道:“先尽人事,立明准备让将士们跳到决口里堵一次,堵得上,就六个县都让人堵,死了人还堵不上,对百姓也是个交代。”
孟楚眼睛里开始泛出泪花,他强忍着哭腔说道:“赶紧疏散百姓吧!”
吕炆说道:“已经安排了,百姓疏散得也快。”
孟楚的目光移向决口,那边传来了吴林的喊声:“结成人墙,跳下去,再推沙袋。”
大堤之上,一行士卒笔直的站立在决口边,孟楚走上来看着这些士卒,本来就没有干的眼泪又开始泛出来。
他问道:“这些弟兄的名字都记下来吗?”
吴林重重的点了点头,他心里也非常痛苦。
胡宗宪抬起头面对站在沙墙上那列士卒,双手一拱,大声地道:“拜托了!”
“诺!”那列士兵依然面对决口,从他们的背影上传来齐声的应答。
吴林那只手举起了,沉重地下令:“下!”
那排士卒一声大吼,手挽着手齐声跳了下去,火把光的照耀下,许多人的眼睛睁大了,许多人的眼睛闭上了。
孟楚也闭上了眼睛。
紧接着,扛着枪杆准备撬包的士兵都把目光望向了吴林
吴林看着决口中的士卒巨吼的湍流中,士卒们的那排人头转眼沉了下去。
吴林心里一沉,紧接着眼前一亮,只见湍流之中,人头在此浮现,手挽着手,但是整排人很快又再次被洪流吞没。
整个大堤上死一般的寂静,唯独剩下涛声和湍流声。
面对着决口,大堤上的百姓陆陆续续的跪下,一起对着决口开始磕头。
火把照耀在吴林的身上,只见他低着头,肩膀微微的抽搐,从他的脸上落下了几滴泪珠。
第154章 赈灾之议()
“换我们来!”这时,这些百姓中展出一个大喊,只听他喊道:“这么久了,也该轮到我们了。”
说完带着十几个青壮,一起走向决口,准备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洪流。
孟楚见此,向吴林和吕炆使了个眼色,二人点了点头,走上前去拦住了他们。
为首的一名青壮跪了下来,后面的十几个青壮也一起跪了下来。
他指着身后说道:“吴都尉,后面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儿,要跳也是我们跳,那天你把官兵带走,不让他们踏我们的苗,我们就已经认定您了,您就把我们当作是您军营里的弟兄吧!”
吴林走上前,把他扶起来,帮他整理了一下那旧得发白的衣服,拍着肩膀说道:“要是真让你们跳了,我们这些行伍之人,就该集体抹脖子了!”
孟楚走了上来,看着这个青壮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青壮回答:“齐柱!”
孟楚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走到一边对吕炆问道:“大堤上的百姓有多少?”
吕炆看了看说道:“不知道,不过怎么也得有七八万吧!”
孟楚说道:“迁往汉中吧!”
吕炆一愣说道:“大人的意思是,要分洪?”
孟楚点了点头说道:“只能如此了,分洪吧!”
此时大堤之上,没有人注意到两个百姓悄悄的退到一边窃窃私语起来。
其中一个说道:“你连夜回汉中,监视叶家一切动向,我回长安,将此事禀报家主。”
另一人立即答道:“诺!”
————
长安
太尉府内,刘瑞听完了眼前这个破衣烂衫的农民的汇报,沉吟了一会儿问道:“叶家的谋划,是你亲耳听到的?”
那农民答道:“回家主,叶家正是属下亲自监视,属下亲耳听到的。”
刘瑞问道:“略阳情况如何?”
那农民答道:“属下回来时,孟大人已经决意分洪,将洪水引到略阳,如今怕是已经被淹了。”
刘瑞又问道:“死了多少人?”
他答道:“不知,不过在分洪以前,吕炆将军早已派人疏散了大多数百姓,想来死的也不多。”
刘瑞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你下去休息吧,明日一早赶回汉中。”
那农民应了一声,然后便退下了。
他退下之后,一直在站在旁边的顾清开口道:“没想到,这叶景如此丧心病狂,竟然真的做出了毁堤之事。”
刘瑞说道:“现在说这个已经没用了,当务之急是筹备赈灾义的粮食,不能让灾民饿死、冻死。”
顾清点点头表示赞同,然后说道:“还要派钦使去视察,不能让那些世家趁着灾情在贱买土地。”
刘瑞说道:“有道理,汉中世家被张怀压制了十几年,如今早已是饥渴难耐,就等着机会开始大肆兼并土地了。”
顾清说道:“主公,赈灾的粮食绝不能出问题,必须尽快送到汉中,否则会激起民变。”
刘瑞点头道:“这我知道,只能尽人事吧!钦使人选明日早朝再说。”
———
翌日清晨,早朝
百官归位后,刘瑞出列说道:“陛下,太后,臣收到消息,汉中堤坝堰口破裂,汉江之水鱼贯汉中,汉中太守孟楚不得分洪淹了略阳,如今饥民待哺,臣请朝廷拨发赈灾粮救济灾民,以防民变。”
李太后犹豫了一下,推脱道:“太尉之言有理,不过朝廷一时间也拿不出许多粮食,只怕是杯水车薪啊!”
李太后的话让刘瑞心里有些生气,朝廷拿不出粮食吗?当然不是,皇宫内帑的粮食堆得快发霉了。
不错,他在和李太后这些人争权,可是他并没有拿百姓做牺牲品的打算。
不过如今他看到了什么,李太后为了与他争,对大周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顾,这要是陈庆泉下有知,必定会爬出陵墓把这个女人掐死。
陈凌和陈庆这两父子都是无道明君,手腕、能力都是极强,却自私,但是绝不会看着自己的子民饿死。
不说陈凌父子,以刘瑞对小皇帝的了解,就是小皇帝自己做主也绝不会看着灾民饿死。
刘瑞顿时也不再顾及陈庆临死前的哀求了,换上了一副咄咄逼人的语气大声说道:“太后,臣斗胆,请太后拨出皇宫内帑之粮,做赈灾之用。”
太后一惊,怒道:“刘瑞,你放肆,居然敢染指内帑。”
这时,小皇帝彻底坐不住了,他竟走下御座,跑到母亲面前问道:“母后,你为什么不愿意拨粮赈灾呀?”
李太后显然没想到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