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立据点、大肆劫掠,使得这座岛屿总是发展不起来。一直要到隆庆、万历年间,舟山的局势才基本稳定下来,但早已伤了元气——直到明末,全岛也只有约莫三万人口,故而显得格外荒凉。阵焕率领的黎族山地步兵差不多搜索了定海县城以东的半个岛,也只发现了两座军寨和两个村子而已。

    接下来,跟之前完全是在跟空气作战的登陆行动一样,攻打明军寨子的作战行动依然完全不值一提。

    在阵焕上尉的眼中,这些所谓朝廷官军的顽强程度,比台湾那些土著人都要差得远——他手下的黎族士兵们架起两门轻型野战炮轰击了两轮之后,其中一个寨子里的明朝军户就统统出来投降了,虽然登陆部队射出的四发炮弹,其实连一发也没打进寨子里……而另一个寨子里面的明朝守军,甚至还要更扑街,进攻部队刚刚出现在寨子附近,都还没来得及整理队形,寨子里的人就已经先自个儿吓软了脚,随即更是发一声喊,丢下山寨内仅有的一点儿破烂家当,争先恐后地奔出寨门逃走了,就连灶台上刚烧好的热饭,也便宜了各位翻山越岭跋涉了一天的黎族士兵,让原本还在摩拳擦掌的阵焕上尉一时间看得目瞪口呆。

    至于岛上被发现的那两座小渔村,面对这辈子都没见过的“海上巨寇”,更是完全不敢抵抗。奉命前去进行侦察的先遣小分队还没走到村口,当地村民们就已经推出几位长老,挑着几箩筐臭咸鱼酸萝卜之类的东西前来“劳军”。而村里的人则是忙着关门闭户,男人们绞尽脑汁地往地洞或草堆里藏匿仅有的一点粮食和财物,女人则往自己脸上抹灶灰,或者抄小路躲到山上……显然对海匪过境这种祸事已经很有经验了。

    于是,在这种“军民融洽”的气氛之下,阵焕上尉捏着鼻子收下了这些臭咸鱼酸萝卜,然后送给村民一小袋糖果作为回礼,并且在村口升起一面红底星环旗,宣告了对这座岛屿的初步占领。

    ※※※※※※※※※※※※※※※※※※※※※※※※※

    当孙阳少将终于走下旗舰,踏上舟山岛的土地之时,一座临时码头已经在工兵部队的赶工奋斗之下初步成型,而登陆部队也已经对定海县城完成了合围,只要稍事休整之后,即可发动攻击。

    在之前的扫荡作战当中,盟军一共获得了一百多名明军俘虏,不过……这些连最起码的号衣和兵器也没有,一个个面黄肌瘦看着像是乞丐的家伙,到底能不能算是士兵,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比较纠结的问题。

    而且,这个数字也完全对不上号——“……怎么才这么点人?舟山这边好歹也是一个卫所,按照规定应该有五六千军户吧!剩下的人难道都逃进了定海县城?”孙阳有些不满意地问道。

    “……城里也没几个人。据说自从倭患平息之后,上面就渐渐不再给沿海卫所拨发粮饷,于是就养不活那么多的人了。而且这几年雨水少,岛上的耕地收成不好,所以军户逃亡很多。”他的副官如此解释说。

    “……就算种地不成,难道还不会靠海吃海?不是说舟山群岛就是中国最大的渔场吗?”

    “……剩下的这些军户主要就是靠打鱼为生,但这年头渔民的日子也难过啊!木头渔船又小又破,在近海也很容易沉。天然纤维的渔网很不耐用,一不当心就破。哪怕好不容易打到了鱼,古代又没有冷藏技术,想要卖到大城市里赚个高价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此外他们还得跟岛上其他的渔民展开竞争,头上又有一帮坐享其成的所谓‘军官’在盘剥压榨,日子过得实在是惨不忍睹,能活下来这点人就不错了。”

    “……听上真的是很可怜呐!”孙阳少将叹息着摇了摇头,“……他们在这地方估计是活不下去了,而我们也用不上这些人,还是让他们去北美吧。五大湖畔的土地,要多少都有。想继续打鱼的话,河鱼和海鱼也都随便他们捞……先对他们进行剃头净化,然后如果隔离检疫没问题的话,就可以组织移民了!”

    处理完了俘虏的问题之后,孙阳少将便在一众军官和卫兵的簇拥下,对占领区进行了巡视。

    ——虽然已经率领舰队来到东方一年多了,但他之前要么是待在巴达维亚之类的西方人殖民港口,要么是待在临高、三亚、澎湖和高雄,这些被未来穿越者经营开发起来的土地上。所以,这还是他第一次真正踏上大明帝国统治下的土地,第一次亲眼看到“原汁原味的大明风貌”,故而多少有些好奇。

    然后,这位略带文艺青年气质的穿越者,就充分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形容的,极度的贫苦、破败和麻木。

    ——舟山岛上的这两座小渔村,全都直接乱七八糟地建造在平缓的滨海小山坡上,四周是小块的山谷和台地,依照距离溪流和泉眼的远近,分别被开垦成了水稻田和菜地。而在下面的沙滩上,则晒着紫菜、海带和鱼干。虽然这些渔民们如此勤劳地发展多种产业,又种地又打渔,却穷得连木板房都盖不起,最多只能住那种泥墙茅草顶的草泥房,既漏风又漏雨。为了防止屋顶被大风刮跑,还不得不在茅草上压着许多石头。而且屋内也同样是潮湿的泥地,在这种地方睡得久了,就会很容患上皮肤藓和风湿病。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两座渔村都拥挤得像个集中营,只不过更加缺乏卫生——肮脏的道路纯粹是被人踩出来的,堆满了各种垃圾,作为饮用水源的小溪直接在村中流过,经常有大人小孩若无其事地往水里大小便。村民的房子同样污秽不堪,而且一家人往往只有两三件像样的衣服,唯有出来种地打渔的男人才能披上,而女人小孩则只能光着屁股躲在屋里,透过门缝惊恐地望着外面的异乡来客。

    即使是走在田埂和海滩上,忙着插秧割稻和收拾渔网的青壮男人,看上去也显得很邋遢——每个人的头发里都爬满了恼人的虱子和跳蚤,衣服褴褛不堪,补丁上又打着补丁,简直像是布满了网洞的旧抹布。

    在村子里,无论男女老幼,基本上全都脸庞瘦削、面色青灰,显示出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还遍布着许多脓包和疮疤。虽然由于长年从事体力活的关系,他们的手脚骨节都很粗大,肌肉也很结实,但这种健壮其实是一种假象——长年累月的繁重劳动,确实是迫使他们拥有了一身发达的肌肉。但在营养不足、生活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像这样过度榨取体力的做法,其实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因此,他们的手臂上青筋暴起,皮肤颜色暗淡,缺乏光泽,显得很是干燥。在年轻的时候尚不觉得如何,但年纪一旦上了三十岁,就要开始为过去的岁月“还债”了——这些人往往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会开始变得弯腰驼背、体弱多病,被风湿病、关节炎等痼疾所困扰。如果有谁能够活到五十岁以上才死去,便会普遍被认为是寿终正寝。若是成功活到了六十岁以上,就已经完全有资格被称为老寿星!

    即使是村子里仅有的几个所谓“地主“,最多也不过是住上了瓦房,脸色稍微红润一点儿,衣服上同样也点缀着补丁和洞眼。而他们家中的女眷,同样是素面朝天,用不起任何最廉价的化妆品。

    总之,当孙阳少将这一行身穿闪亮耀眼的华丽军服,面容干净整洁的“短毛大官”,昂首阔步地走过破败的村庄之时,一时间竟然收到无数敬畏和羡慕的眼神,被村民们认为是宛如天神下凡一般。

    然而,根据军队里那几个西北籍贯的士兵的说法,跟此时赤地千里、到处啃树皮吃人肉的陕北和河南相比,眼前舟山岛上的这些贫苦渔村,居然已经算是老百姓日子过得比较“宽裕”的“好地方”了!

    ※※※※※※※※※※※※※※※※※※※※※※※※※

    在巡视完破烂不堪的村庄和穷困潦倒的居民,随手丢给那些留着鼻涕的脏兮兮邋遢小孩几块糖果之后,兴致大坏的孙阳少将便无心继续在这地方多待,而是以最快速度离开了仿佛泥潭或茅坑一样散发着臭气,处处肮脏不堪的村庄,返回了他的旗舰,然后便下令升火起锚,驶向被合围的定海县城,预备亲自督战。

    ——跟攻击岛上军寨的行动一样,定海县城的攻略战也堪称平淡无奇。大约两千名黎族山地步兵、日本治安军和黑人雇佣兵,在一番跋山涉水之后,平安无事地相继到达城外的预定位置。几个指挥官碰头开了个短会,便一边安排士兵进食休整,一边寻找靠近城墙、土壤结实的高地,预备按照条令展开炮击。

    另一边,海上助战的三艘蒸汽战舰,也抵达了正对着定海港的小五奎山岛海域。从望远镜里看着这个所谓的“县城”,扶着船舷的孙阳少将顿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地方说是县城,他倒觉得更象是一个村庄或者镇子什么的,土垒的城墙居然还不到三米高,包在外面的砖头也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其防御能力简直就是对中华传统筑城技术的侮辱。他原本思索了很多攻城的招数,看来这一回根本就不可能用得上。

    片刻后,海上陆上的火炮一齐打响,年久失修的定海城墙随即应声而倒。为了达成最大程度的恐吓目的,孙阳下令让黑人部队担任攻城先锋,还吩咐他们按照传统习俗,往脸上多涂些五颜六色的油彩,尽可能弄得好似地狱恶鬼一般……之后的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面对那么多宛如夜叉的黑人“猛士”,城里那几个原本就腿肚子发软的民壮,当即就吓得一哄而散,躲进各自的家中瑟瑟发抖。当阵焕上尉率领后续部队进城的时候,整个定海县城家家关门闭户,军靴的踢踏声在空荡的街道上显得异常寂寞,开始还有几声狗叫传来,可惜叫了几声就嘎然而止,仿佛是被什么人忽然卡住了喉咙一般。

    前后不过半小时,攻城战就顺利宣告结束,定海县令照例抓紧最后的时间,在衙门里上吊自尽了。不过他雇佣的幕僚清客,还有自典史以下的一干小吏,倒是全都很没骨气地成为了俘虏,被五花大绑捆得结结实实,然后押送到城外的码头上进行审问——孙阳少将目前已经对明朝的居住条件感到绝望,即使打下了县城,也没有搬家到县衙的打算,而是继续把指挥部设置在旗舰上。

    与此同时,北上前往岱山岛、衢山岛和嵊泗列岛等地,搜索明朝水师或海盗踪迹的那一支分舰队,向旗舰发来了电报。说是在岱山岛和衢山岛除了少量吓得魂不附体的渔民之外,没有发现任何海上武装力量。至于嵊泗列岛更是渺无人烟,除了早已荒废的建筑残骸外,连一根海盗毛都找不着,根本就是一串无人岛。

    然后,在卸下了黎族山地步兵营之后,到南边去巡航了一圈的李华梅船长,倒是带来了几艘小破船和一群怎么看都像是乞丐的所谓“海盗”,据说是看到诸位“短毛大当家”北上,特意前来投奔的……不过在一番盘问之后,孙阳少将失望地发现这帮只会在自家岛屿附近划着舢板打转,依靠勒索渔民或者自己打鱼来糊口的孬种,甚至连当向导都不合格,相当一部分人连最近的宁波府都没去过……

    总的来说,明末的舟山群岛实在是荒凉得够呛,那么多星罗棋布的岛屿统统凑起来,总人口恐怕还没到十万。很多后世赫赫有名的渔港小镇,这年头干脆就是无人岛。就连舟山南部的六横岛,也就是嘉靖年间大名鼎鼎的倭寇巢穴和贸易私港“双屿”,如今也只剩下了一地残垣断壁,搜遍全岛也没看到几户人家。

    这样的情况对于盟军来说有好有坏——坏处是,就跟太平洋战争时代的美军一样,无法从前线岛屿上就地筹集到任何物资补给;好处是,也跟太平洋战争时代的美军一样,完全无需担心本地岛的反抗。

    在整个舟山群岛,除了定海县城所在的舟山之外,目前人口最多的地方居然是普陀山……而且,普陀山跟被孙阳选作舰队集结地的朱家尖锚地之间,堪称是近在咫尺。所以在定海县城被攻克之后的下一件事情,显然就是出兵讨伐普陀山上的这些和尚,消除周边一切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了。

    但是,究竟该用哪一支部队去攻打普陀山呢?

    盘点着自己手下这些七零八碎的杂牌部队,孙阳少将又一次感到迟疑了。

    之前带上黎族山地步兵的时候,是考虑到他们在台湾和海南岛战场的赫赫威名,却忘了这些热带山民固然惯于跋山涉水,却非常不擅长冬季作战——仅仅是舟山岛这种南方地区的冬天,就让这支部队发生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感冒发烧的,手脚冻伤的不计其数……至少短时间内是不能出动了。

    那些刚刚从日本近畿战场上撤回来的日裔雇佣兵,倒是不太怕冷。但他们之中有不少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在日本又是惯于烧寺庙杀和尚的,如果让他们去攻打“海天佛国”普陀山的话,其后果可想而知……虽然孙阳少将并不信佛,但是如果要他亲自率领一群日本鬼子屠了普陀山的话,感觉还是有点怪怪的。

    不过,孙阳少将也知道,明朝的那些大寺院,基本没有几个好东西,真要屠了也谈不上冤枉……前有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后有民**阀火烧少林寺,自己要不要也弄个模仿秀,搞一个火烧普陀山来玩玩呢?

    站在朱家尖的海滩上,望着远方海平线上若隐若现的“海天佛国”普陀山,一心想着如何出名的孙阳少将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如果当真把这座山烧起来的话,想来必定就会跟晚霞一样美丽吧!

    幸好,就在孙阳少将反复思忖了多时,终于忍不住要将脑海中恐怖设想化为现实之时,他却突然看到一扇浅黄色的小门,在沙滩上缓缓浮现,然后便从门里走出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第一百十六章、钱塘江上的征帆() 
第一百十六章、钱塘江上?征帆

    “……也就是说,通过卫星侦察的影像照片和原海参崴远东公司在辽东埋下的眼线,目前女真八旗正在大规模迁移入关,届时辽东的守备力量将会被进一步地大幅度削弱,更加有利于我们的进攻……所以有关部门准备再次推迟辽东攻略的发动时间,于是就腾出了一支野战部队,可以供我这边使用?”

    舟山岛朱家尖海滩的一处营帐里,此时江南战场的前线指挥官,来自北美洲华美共和国的孙阳少将,正坐在一张铺着十七世纪中国地图的桌子旁边,看着如今被代表各种势力的彩色铅笔涂得支离破碎的华夏疆域,“……其实,冷兵器时代的后金军就算再多,又有什么可怕的?”他不以为然地咂咂嘴。

    “……不,现在已经不是后金军,而是清军了。”王秋摇头纠正说,“……就在今年的正月初一,皇太极宣布迁都北京,并且改国号为‘清’。虽然我们这边没人会怕八旗兵,但阻力还是越小越好吧!”

    “……那么说,咱们的对手已经变成大清皇帝了?”孙阳吹了声口哨,“……这下子,念叨起来可就顺口多了,之前说什么后金,总给人感觉怪怪的,好像还是南宋岳飞的那个年代一样……”

    “……不,皇太极没有称帝,还是大清可汗。”王秋再次摇了摇头,“……虽然在北京有些投降的汉臣上了劝进表,但皇太极似乎觉得自己眼下的地盘还太小,如果就这么直接称帝的话,恐怕会被人嘲笑成是沐猴而冠。所以他准备先继续打下更多的地盘之后再说……”

    “……他现在都还嫌地盘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