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党内除了司徒美登和黄三德外,其他的清一色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所以大家都比较尊重这两位老人家。
待黄三德说完,司徒南把头转向何文秀、曾立民等人,问道:“你们的意见呢?”
“我认为我们完全不跟国民党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我们组织农民移民南洋,还是保持我们在大陆的影响力,都有必要拿下一块地盘,彰显我们的存在。这不仅有利于南洋移民计划实施,还可以保证我们在大陆的投资利益。我们要争取主动,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那些军阀或者国民党的良心上!”
曾立民征地有声道。作为美华公司的总裁,曾立民自然不会畏惧国民党或者某个军阀的势力,而且美华公司在大陆有大量的投资,这些除了外交手段,挟洋自重外,更需要抢杠子来保证美华的利益。
“我也同意曾总的意见。”姚宏民意会地看了曾立民一眼,道:“如期让那些混账的军阀继续鱼肉百姓,还不如让我们去改善一下百姓的处境。当然我们的能力有限,只能选择某一块面积不是太大的地方,而且最好要在沿海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资源,方便我们建立一些工业设施。这于国于民都没有坏处嘛?
说完,姚宏民微微一笑,侃道:“我觉得粤省最好,岭南自古就是富饶之地,又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民众思想开放,跟我们关系密切,如果我们能主宰岭南的话,将会大大有利于我们在南洋的事业——”
“这不行!”黄三德连忙插嘴反驳道,“广州乃兵家要地,那里的水深着,龙蛇混杂,不仅有本地的商团,北洋政府的官员,还有国民党、唐、陆等西南军阀,我们冒然才进去必然会得不到好的。”
“那你说在哪好呢?黄老先生!”姚宏民笑着问道,被黄三德反驳,一点也不恼。
“我觉得应该江门粤西或者粤东潮汕比较好!”黄三德随口答道。
话一出口,他看了老友司徒美登的无奈的眼神,马上意识到自己被姚宏民诱导了。他看出来了,除了他们两个老家伙,党内其他青年都赞成去大陆找块落脚之地。而掌握实际大权的也是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这些青年才俊个个都是难得的人才,他们野心勃勃,仿佛什么困难都不怕。就算自己反对,也不会阻止他们要插手大陆事务的决心的。
覆水难收,说出话收不回来。黄三德会给司徒美登一个无奈的眼神,就顺着姚宏民的思路讨论地盘选址的问题。
宏民真滑头!
司徒南心里微微发笑,有些责备地看了姚宏民一眼,责怪这个家伙狡猾,一接话就把偷换了概念,把是否在大陆建立立足点变成了如何在大陆建立立足点了。
姚宏民装成没看见司徒南的眼神,依旧一本正经的样子,继续讨论地盘选址的问题。
司徒南转过头来,看着旁边安静地坐着的何文秀,这个始作俑者嘴角带着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像是阴谋得逞的样子。
很明显,文秀和宏民等人早已经通过气了。
好吧,既然有人想要去练兵,有人想要扩大生意,有人甚至是想桑植家乡,总之去大陆开辟一块立足点成为众人的默契了。司徒南也无意阻挡。有些事,不是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关于在大陆立足点的范围、规模、策略、派遣人员等方面,个人纷纷献策,有人说提议广州附近的珠三角,有人提议闽南,有人提议粤西和广西,有人提议云贵川,也有人提议海南岛,总之莫愁一时,稳健的保守派和年轻的激进派展开激烈的争论。
这帮家伙纸上谈兵上瘾了,照他们的看法,不用多久就可以统一中国,征服全世界了。
司徒南一言不发,心里有些好笑,看着这帮越来越兴奋的家伙几乎让讨论会失控了,不由得清脆地敲了一下桌面,打断他们的讨论。
清了清嗓子,司徒南道:“要记住,这里是棉兰,是南洋,这才是重点。我们在大陆建立足点也是为了方便我们在南洋的行动,更不可能把我们宝贵的资源用于跟国内军阀的纠缠中。我们不做窝里反,而是在南洋做个看门犬或者为海外的流浪人提供一点庇护。除非某人敢拍着胸口道说他能收拾旧山河,不然最好淡忘在大陆争霸的年头。”
说完,司徒南严厉地扫视全场,算是给他们一个告诫。接着司徒南总结道:“此事就交给文秀和宏民吧!希望你们继续精密合作,把问题考虑清楚,别出了什么岔子。”
会后,司徒南和何文秀留了下来。“你满意了吧?”司徒南笑着遥遥头,道:“我不知道满足你想法到底对不对?现在南洋事情大堆,军官要培训,工人要训练,物资要储备,还有空军、海军的事也落在你身上,你能忙得过来吗?这次去大陆,你不能去,叫给别人吧!”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暂时还没有行动,还得先去考察一下粤闽桂等地的形势再做结论。”何文秀点点头,被司徒南一说,他发现自己肩担更重了。
“我知道有个人很不错。怎么说呢?有点类似三国时候的得卧龙凤雏就得天下这样的意思。如果我们能招揽他的话,将来我们在大陆的事务会顺利得多。”
“好吧!我会留意他的。”何文秀眼睛亮了一下,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司徒南如此推崇一个人。
司徒南知道现在南北混战连连,打成了一锅粥,很快就有一个李宗仁的军官要在桂林的大山里钻山沟。
虎落平阳,蛟龙浅水。正是那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如果致公党能适时出现,收服此人,并加以扶持的话,将扩大致公党在南方的影响力,说不准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虽然司徒南没想过把希望寄托在一个飘渺的政治人物身上,但他依旧有份期待,忍不住向何文秀提供了李宗仁等人的信息。
得之吾幸,不得也无妨。是否有缘,就看天意了。司徒南叹道。现在种子已经洒下了,他的棉兰之行也已经画上句号了。
?????
时间转到1919年,终于小小地停顿一下,中华民族的历史出现两道小小的分水岭。一道是不久前的巴黎和会,一场惨痛的失利刺痛了不少的人,让更多的人觉醒,从而开始探索让国家富强不同的道路。
另一道分水岭在南洋,有个叫致公党的组织企图以自己的力量改变南洋华人受压迫的状况,让汉民族的分支在荒芜险绝中杀出一条血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都值得跟在它屁股后面转,不自量力,企图螳臂当车的人终究被那巨大的车轮碾得粉碎。在没有强大可以把历史当做婊子任意打扮的时候,最好还是跟着这个婊子的肥硕屁股后面。
司徒南在棉兰溜了一圈又回到槟城,从一个政治阴谋家回到原来的商人角色上。
此时的槟城热闹多了,不少有权有势的人都来了。他们都是华人华侨,说得更具体的就是全世界华商中的翘楚。
现在李远山对司徒南的态度更加客气了,他带着司徒南来到一座豪华的门口放着两座巨大石狮子的建筑前面。
“那就是槟城中华总商会了。除了总督府,乔治城就数这里最气派了。”李远山骄傲地指着槟城中华总商会道。
中华总商会是个非常庞大的商会组织,不仅在槟城,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雅加达、三宝垄、马尼拉等南洋各大城市都有分部。商会的领袖大多是南洋一带的华人巨富。
比如说不久前去世的南洋首富、有中国的洛克菲勒之城的张弼士,南洋金融才子之城的陆佑,这两位都是这两年去世的。但槟城张家和新加坡陆家依旧是南洋最有权势的华人家族之一。
除了张弼士、陆佑家族外,南洋糖业大王黄仲涵,马来亚的采锡大王胡国廉,橡胶大王陈嘉庚,菲律宾的林业大王李清泉,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等商贾巨富云集槟城,阵容空前强大。
李氏锡业公司在美华银行的支持下,发展迅猛,通过几笔漂亮的兼并收购,占据了槟城6成的锡市场。这远远不够,除了槟城,李氏锡业公司在怡保、吉隆坡等地的投资也在逐步落实。这在华商中引起了轰动。他们没想到一向低调的李家突然爆发,表现出对采锡业强烈的野心。甚至有人预测,李家可能成为新一代的锡业大王。
李远山的地位也更上一层楼了,李家从二流的家族一跃成为南洋华人世界一流的家族。李远山享受着众人的恭维,抖了起来。众人对他带着司徒南这样一个高大,样貌有些西化的青年有些不解。
按照司徒南和李远山的事先越好的,李远山没曝光司徒南的身份,只是简单说司徒南从美国来的商人。
李远山和司徒南走到内厅的时候,一个西装打扮,带着眼镜有些儒雅的男人笑着迎了出来,此人摆手作揖道:“几年不见,李兄生意兴隆啊!”
“过奖了!陈兄!谁不知道陈兄如今是马来亚出了名的橡胶大王啊!我正想有笔橡胶生意想跟你合作呢?”
“陈嘉庚?”司徒南觉得眼前的男人有些眼熟,便不由得问道。
!#
 》
第三卷 余波 40 初识陈嘉庚()
  第三卷 余波 40 初识陈嘉庚
陈嘉庚?”司徒南觉得眼前的男人有些眼熟,不由得问道。
“我是。请问你是?”陈嘉庚好奇地看着司徒南,他早就主要到李远山旁边的这个年轻人了。
跟周围的上了一定年纪的宾客相比,年轻高大的司徒南有点鹤立鸡群,想不被别人注意都不行。
“司徒南,美国商人,或者你可以叫史东尼?威廉。你好,陈先生,我一直都想认识你,今天终于如愿了。”司徒南真诚地说道。
陈嘉庚一直是司徒南钦佩的对象,不仅商业成功,而且还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前世在司徒南熟知的历史里,陈嘉庚为了抗日救国,不惜倾尽家产,此等风格,实在让人敬佩。陈嘉庚三字,不仅仅是个商人,更是一块丰碑。
“你好!司徒先生。”陈嘉庚对司徒南观感不错,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直觉告诉他,这个年轻人值得一交,特别那明亮的眼睛清澈内敛,应该具有良好的修养,绝非奸诈之徒。
第一次见面司徒南就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嘉庚看人有一套,他觉得眼前的青年不简单。
“哈哈!陈兄,别看司徒先生年轻,但成就远超我们。港口停泊的那条豪华的邮轮就是司徒先生的,他刚从欧洲过来,这次我们李家开办锡业公司,也多得司徒先生啊。”
李远山插话道。李仁桥从棉兰回来后,又告诉李远山致公党内的一些机密。从李仁桥口中,李远山知道自己一直敬仰的美华公司原来只是司徒南财产的一角,于是对司徒南的态度更加恭敬,有彻底倒向致公党的倾向。
“哦?那船原来是司徒先生的,真没想到啊。”陈嘉庚惊讶道。前天登岸时他看了一眼港口的威廉号,被威廉的身姿闪了一下。他不喜欢奢侈,但明白奢侈的威廉号正式眼前的这个来头不小的年轻人的身份的象征。
“李伯父过奖了,我运气好,赚了点钱罢了。还有很多东西要向你们老前辈学习的呢。对了,你们叫我阿南就好了,老称呼司徒先生太见外了。陈先生,我可以叫你陈伯父吗?”司徒南谦虚地说道。
司徒南的态度让李远山和陈嘉庚很受用,陈嘉庚爽朗一笑:“当然。阿南,真是后生可畏啊!”
陈嘉庚本想和司徒南攀谈两句,但发现除了知道对方很钱外,对司徒南一点也不了解。于是他转头向李远山,“李兄,听说你要组织锡业公会?这等好事可别忘了我啊。我在吉隆坡也有个锡矿,望李兄多多关照啊。”
“好说好说。今天我就想趁此机会,跟大家伙通通气。马来亚的锡业有过半在我们中国人手里,但偏偏让英国人赚走了大头,我们只能跟在人家背后赚辛苦钱。这样不好,我们要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成体,不然就算不被英国人击败,也会只能跟他们后面吃的残羹冷炙。”
李远山激动地说道,势力雄厚的美国华人财团支持,他有信心在马来亚的锡业内占有一席之地。
“说的好。”陈嘉庚点点头,被李远山的豪情感染,他想了一下,道:“难得李兄有如此决心,我想把名下的那个锡矿卖给李氏锡业公司,你看怎么样?”
“好啊!不过我觉得陈兄以锡矿入股我们李氏锡业公司不是更好吗?”李远山看了陈嘉庚一眼,提议道。
能收购陈嘉庚的锡业自然是好,但不如以股权交换的方式扩大李氏锡业公司,把节约的资金用于添置设备。陈嘉庚的锡矿不大,入股李氏锡业也不会对李远山构成威胁。
入股李氏锡业自然要比直接卖掉锡矿要划算,陈嘉庚不知道李远山的想法,以为对方在为自己考虑。他有些感动道:“实不相瞒,李兄的好意心领了。我早想卖掉锡业了,把资金投入到橡胶等生意去。我给你打个九五折,你看好吗?”
“那,谢谢陈兄了。回头我派人去交接。”李远山高兴道。花点钱就可以进入吉隆坡的锡业很划算,而且陈嘉庚也不会狮子开大口 ,开出的价钱也实惠,李远山哪有拒绝的道理。
“陈伯父对橡胶种植业那么有信心?”司徒南问道。他当然知道未来的十年内,汽车业发展迅猛,无数的轮子需要大量的橡胶,这直接刺激到南洋的橡胶种植业。投资橡胶种植业绝对暴利,司徒南也非常看好橡胶种植业,特别是南洋,更不容放过。
“呵呵。不是我有信心,而是市场有信心。橡胶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以生产轮胎,胶鞋,雨衣,密封圈,飞机坦克部件,各行各业都需要橡胶,市场广阔。而现在化学合成的橡胶产量有限,只能依靠天然橡胶。所以我很看好橡胶种植业。”
陈嘉庚回答道。他从事橡胶种植业已经有好几年了,从1905年开始花2000元买橡胶种子到现在已经拥有了数千英亩的橡胶园,此外还有个价值数十万的橡胶手套厂,陈嘉庚的发迹离不开橡胶种植业。他的资产已经过百万了,成为马来亚有名的几位橡胶商人之一。
但这还不够,从橡胶种植中尝到了甜头的陈嘉庚打算继续加大投资,为此他打算将锡矿、米行、水果罐头厂等产业出售,筹集资金再大干一场。这是他出席这次的华商会的主要任务。
“说的很好!我也有同感。现在战后和平,投资新兴的橡胶产业也是明智的选择。我也有投资橡胶种植业的想法,如果陈伯父有兴趣的话,稍后我们可以详谈。”司徒南微笑地看着陈嘉庚。
“好啊!”陈嘉庚爽快地答道,和司徒南约好了投资橡胶种植园的时间。双方第一次见面就结束了,转身向其他人继续攀谈了。
待陈嘉庚走远,李远山对司徒南问道:“种橡胶真的那么好赚钱?”刚刚司徒南对陈嘉庚热情的态度,让他有些吃味。
“是很赚钱。你看陈伯父不就知道了吗?投资一百万,十年后变成一千万也不难。”司徒南笑道。
“那也预留我一份,这样的赚钱机会我老李家可不能错过了。”李远山急忙道,生怕司徒南撇下他,跑去跟陈嘉庚合作了。
李远山的“猴急”让司徒南有些好笑,他安慰道:“李伯,投资橡胶是赚钱,但我们的锡业公司也不差啊?钱是赚不完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