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棉兰位于马六甲海峡南岸,是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部的一座重要的城市。农业发达,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盛产烟草 、橡胶、椰子、茶、油棕等作物。
美华公司在棉兰有大量的投资,金额高达千万美元。不仅有数百万亩的各种种植园,面还开办了烟厂、橡胶厂等大批加工工厂。每年从棉兰发到世界各地的烟草橡胶等作物数以百万。
最早在棉兰从事种植园经济的是荷兰商人,不过自从美华公司来了之后,就通过各种手段把荷兰人赶出了棉兰,荷兰人的农场也随之落入了美华公司手中。
现在美华一家独大棉兰,垄断了棉兰的种植园。由于荷兰人一向对偏僻贫穷的苏门答腊岛漫不经心,只关注更为发达的爪哇岛,这给美华公司和南洋基金会有可乘之机。
除了一些“负隅顽抗”的荷兰农场主外,华人成了棉兰的主流!因为棉兰的生意全都落入了以美化公司为首的华人商人手中,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被美华公司填充到棉兰广袤的农场和数量日增的工厂里。
单是美华公司的就雇佣了超过15万华人工人,都是近几年来从中国南方的闽粤两省的破产农民。经过了几年的打拼后,一些幸运的移民已经把家里人接了过来,开始定居棉兰。
有趣的是,当一个移民在南洋成功后,背后将会有数百上千的同宗会跟着蜂拥而至,形成示范效应,不再需要美华公司耗费人力物力去动员他们。
到了棉兰不久,在姚宏民的带领下,司徒南来到郊区的一座庄园。看着在田野辛苦忙碌的华人工人,司徒南心里觉得很欣慰。
“宏民,辛苦你了。把十几万人的农垦公司打理好可不容易啊。”司徒南赞道。
“呵呵。辛苦也是值得的。”姚宏民笑了笑,刚到棉兰的时候,他可没少在野外跑来跑去,经过辛苦耕耘后,今天终有小成,想来也别有一番感慨。
“棉兰城外这大片土地都被我们买下来了。呵呵。去年,老何来了后,公司又将这一片农场改成基地了。平时那些工人就在基地里训练,老何从美国带回来的那些人可把我的工人折腾得不轻啊。”姚宏民笑道。
“到了。”他提醒道。
司徒南饶有兴致地观察了一下,庄园外表看上去很普通,门口稀稀疏疏地站着两个门卫,看似漫不经心,但枪口却有意无意地指向司徒南他们这边。
“不错。警惕性挺高的。你看,后面的树木里还有两个暗哨呢?”司徒南说道。
这种情形他在美国保安公司见多了,故为非常熟悉。
“嗯,应该是老何的风格。”司徒南点点头。
“呵呵。这不算算什么,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呢。”姚宏民笑笑道。
进入稀疏的庄园后,汽车兜兜转转,过了一个山口,经过一次严格的检查后,出现在司徒南面前的是一个巨大开阔的军营,比司徒南在美国保安公司看见的更大,至少能容纳3万人。
军营西面环山,只有山口一个出口,一般人根本不知道群山围绕中有这样一个开阔的谷地。
“真是别有洞天啊,你们可选了个好地方。”司徒南惊叹道。
“那是。我原本打算在里面建仓库和工厂的,没想到当初老何来考察的时候,二话没说就把我这宝地给占了。”
姚宏民悻悻地说道。
“在被人背后话坏话可不好啊!姚宏民!”
一个有些冷峻的声音在司徒南他们背后响起。司徒南回头一看,几个绿色军服健步走了过来。为首的一个大汉,微笑地看着司徒南,这不是何文秀是谁?
“你来了!”何文秀上前一步紧紧地握着司徒南的手。
“嗯。我来看看你。嗯,黑了,瘦了,更有威严了。”司徒南用力地拍拍何文秀的肩膀。再次见面,他觉得原来那个一直压着心事的何文秀变得豁达有激情了。
“司徒先生,总算把你盼来了。什么时候我们去干死那些荷兰人啊?每天训练都快把人憋疯了。”站在何文秀身边的张栋梁急切地说道。
“闭嘴!再多嘴别说荷兰人,就是那些打泥猴子也没你的份!”何文秀脸色一冷,对张栋梁喝道。心道,这小子就属狼,憋不住,浑身狠劲。要不是能带出了一批好兵,上个月他偷偷溜出去袭击荷兰海盗的事就该好好跟他算算。
张栋梁撇撇嘴,对何文秀的训斥一点也不恼,这些年都习惯了——老大就是个面冷心热的人!
“怎么,想打战了?”司徒南笑着看着张栋梁,这个家伙还是一点没变,还是那么好斗。“跟我说说这里的情况,看起来很不错啊。”
“我们这里有5000人,约合一个旅。士兵都经过一年的训练,对付荷兰人的仆从军卓卓有余。不久前,现在公司又补充了3000人,打过战的欧洲华工后,我们的实力更加强大了。再过半年就可以拉起一个师的军队来了,绝对不输于正规荷兰师。”何文秀自信地说道。
接着眉头一皱,又道:“可惜军官太少了,这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军队的扩编。现在我们主要精力都在教育上,开始了随堂军校,对士兵进行扫盲,对军官进行培训??????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军官大部分都是赶鸭子上架的。”
“就是说缺乏高素质的军官咯?”司徒南听完不仅沉思,幸好从美国保安公司过来的一千多号人全都接受过教育,至少有小学文化,不然现在可能连军队的架子都搭不起来。
去哪里找到一批高素质的军官呢?司徒南突然想到德国有正在裁军,如果能从从德国引进一些教官的话,对何文秀他们将大有裨益。
想到这里,司徒南对姚宏民和何文秀两人道,“我有个想法。德国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军人失业了,你们研究一下,看能不能从德国引入一下人才呢?”
“这是主意好!值得一试!”何文秀眼前一亮,立即表态。
姚宏民也符合着点头。
从德国引进军官不是件小事,最终还是落在了美华公司身上。
“德国人远在天边,成不成两说。不过关键还是靠自己。在军队开展教育是非常正确的,这点要继续发扬。我们在建设自己的随营军校同时,也可保送一些好的苗子到欧洲去留学。”司徒南又补充道。
现在还不需要立即跟荷兰人翻脸,所以南洋基金会还有时间:完善军队组织,加强训练,建设情报,储备物资等等,都需要时间。
假以时日,不动则已,一动就如迅雷万钧!
!#
 》
第三卷 余波 35 苏门答腊——南洋恳亲大会!()
  第三卷 余波 35 苏门答腊——南洋恳亲大会!
有一个词叫甲必丹,荷兰语,意思就是首领。南洋的殖民地普遍采取侨领制度,即是给前来经商、谋生或定居各外来民族委任的首领,以协助殖民政府处理外侨事务。
由于棉兰是个移民城市,甲必丹也成了城市的行政长官。目前担任棉兰甲必丹的是一个叫高卫的中国商人,他也是南洋基金会的成员。
美华公司没插手棉兰之前,高家是棉兰最大的华商,拥有大片的种植园,种植胡椒、烟叶、咖啡等作物。
开创高家的是高卫的父亲高老爷子,一个从中国来谋生的猪仔。年轻的高老爷子攒了几年后,终于还清债务,后来做起了小买卖,从而发家。拼着聪明能干,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棉兰地区成功的华商。
可惜花无百日红,由于没受过正规的教育,高老爷子眼光有限,没能跟上时代,因此公司也在势力更大强大的荷兰商人的挤兑下,举步维艰,每况愈下。
高卫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没几年,高老爷子就去了,交到高卫手里的是一个烂摊子,高家举债累累,曾经的百万家业已经给败落得差不多了,处于破产的边缘,就差等着荷兰商人上门清盘了。
就在即将高家破产之际,美华公司开始在棉兰投资,姚宏民找到了高卫,表示愿意注资高家的产业。
得到了美华公司的支持后,高家挺过了难关,顶住了荷兰商人的进攻,不仅没有败落,反而蒸蒸日上,农场的规模比原来扩大了好几倍,还从单一的种植园扩大到食品加工,港口运输等业务,渐渐完全地纳入了美华公司的利益圈子。
高卫始终对当年设计高家的荷兰人耿耿于怀,而且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没少受到白人的歧视,所以当姚宏民介绍他进入南洋基金会的时候,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在南洋基金会的支持下,高卫利用高家在棉兰的声威当上了棉兰的甲必丹。这是一个突破,有了官方掩护后,大大方便了南洋基金会在棉兰的行动。
高卫以甲必丹的名义予以美华公司许多方便,特别在人头税上,就为美华公司省了数十万荷兰盾。
按照规定,荷兰殖民地政府向每位进入印尼的华工征收100荷兰盾的人头税,这是非常邪恶丑陋的一件事。
虽然美华公司有部分华工是偷渡进入印尼的,但也要为此缴纳上百万荷兰盾人头税。自从高卫出任甲必丹后,情况有了好转,棉兰殖民地政府的荷兰官员被美华公司喂饱后,开始对棉兰的华人偷渡问题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越来越多的权力开始被高卫为首的华人官员掌握。
高卫自从加入了南洋基金会后,对南洋基金会了解得越多,心里越惊讶,因为美华公司和南洋基金会的实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不仅财力雄厚,而且还有自己先进的武装力量,有一支精悍强大的军队!
美华公司简直就是一个王国,自成一套体系。随着源源不断的青壮华工进入棉兰,高卫发现,棉兰现在已经被南洋基金会这个神秘组织的控制了。
美华公司不仅在控制了棉兰的经济,还向棉兰的官场渗透,棉兰的华人官员清一色都是出自于美华公司或者美华公司的利益盟友。想高家一样,棉兰的华商都被美华公司绑在一块了。
作为南洋基金会的一员,高卫见证了美华在棉兰的扩张。这种扩张现在已经到了新的高度了。因为今天棉兰郊外的农场里有一场南洋基金会的秘密会议,商讨未来南洋基金会的战略发展问题。
虽然表面上自己是棉兰最有权势的人,但实际上只是南洋基金会明面上的代表而已。
高卫心里默默地想到。他得到消息,南洋基金会的幕后大佬都将会现身这次的会议。
经过了层层严格安检后,高卫走进会议室,看见姚宏民和一个英俊高大的青年在窃窃私语,好像在讨论什么开心的事。
“宣越兄来了?”姚宏民想高卫招手。
“这是高卫,高宣越。刚刚我们提到的。”姚宏民介绍高卫道,“这位是司徒南,基金会的主席,也是美华公司的大股东。”
“啊?”高卫惊讶地看着司徒南,太年轻了,还是个混血儿。他一直以为站在美华和南洋基金会这两大神秘机构幕后的是一个睿智而霸气的老人呢。
“高先生,我听说了你的事,一直都想和你见面,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谢谢你,你做得很好,没有你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在棉兰的事业不会取得那么大的进展的。”司徒南赞道。
相比于高卫在经济上的成就,司徒南更欣赏高卫这个华人甲必丹,游走于棉兰政坛,为南洋基金会和美华公司遮掩,予以便利,而且做得滴水不漏。嗯,有点政客、政治家的潜质。
“高兄,可能还不知道吧?美华公司、南洋基金会的创立资金都是来自司徒南先生,司徒先生还是美国一个财团的领袖。除了美华公司,我们组织还控制着几家大型公司。
现在苏门答腊的米纳斯也是我们的石油公司控制的。还有??????”
在司徒南的默许下,姚宏民有选择地向高卫介绍司徒南部分情况。经过几年考察,高卫已经取得了南洋基金会的认同,逐渐地成为南洋基金会的重要成员,至少在棉兰的事业离不开高卫。
听完了姚宏民的介绍后,高卫不禁感慨道:“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啊!我们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何愁对付不了荷兰人?”
“呵呵。高先生有如此信心就好!我这次来也是和大家商量下一步的对策的。”司徒南笑道。
1919年8月发生在苏门答腊棉兰的华人内部的秘密恳亲大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直接影响了未来南洋的局势。
南洋华人为争取自己独立自由的轰轰烈烈的革命也由此产生,地点就在美华公司恳亲农场的一个秘密会议室内。
出席会议的大多数都是司徒南的亲信,其中就有保安公司系统的何文秀、张栋梁、韩刚;美华公司系统的曾立名、姚宏民;美国安良堂改组而成的致公党人司徒美登、黄三德、李启明;还有南洋的地头蛇槟城李家的李仁桥和棉兰高家的高卫。
司徒南的秘书林一民和司徒南的哎呀堂弟司徒勇也来了,不过他们入会时段,所以还不能成为一方大佬。
首先发言的是姚宏民,他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南洋基金会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展望。
只见他说道:“经过几年的奋斗,我们的事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美国加州 的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大城市,我们唐人街已经站稳了脚跟,虽然融入美国社会还需要时日,但现在谁也不敢否认我们的实力。
虽然美国国会还存在《排华法案》,但在加州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支持正义的官员,通过有利于我们华人的条例,打开了华人向美国移民和发展的一扇窗口。现在有总数超过四五十万的华人工人活跃在加州的工厂、农场里,成为加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华人和墨西哥人、意大利人、犹太人、黑人一样勤奋工作,通过劳动创造财富,主动大胆地争取自己的权益。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让排华法案失效了。
战后,根据司徒南先生的预测,美国的农业开始萧条,为了不继续刺激美国白人势力,我们果断地停止向美国移民,把目标放在古巴、委内瑞拉等地区。
停止向美国大规模移民后,我们的移民开始进入bp水果公司在拉美国家的种植园里。这一点跟南洋的情况非常类似,不过我们的主要目标还是在南洋这一块。准确地说我们脚下的苏门答腊这一片土地上。
棉兰这一块地方大家都了解了,我要重复的是,现在棉兰的人口30万,我们华人占了14万,几乎占了一半,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受我们控制的工人大概有9万多人,这些都是合格的兵源。只要经过训练,我相信拉起一支十万人的部队也是可能的。
总之我们已经从各方面暗中控制了以棉兰为中心的西北苏门答腊岛。下一个目标就是苏门答腊中部的廖内省等地区,那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我们的人已经在米纳斯油田开采之前,我们的人已经在当地开辟了第二个基地了。
现在的情况是,利用我们的石油公司开发米纳斯油田的便利,用石油公司保安或者工人的名义向当地派遣大量的华工和武装力量,顺便清理一下周围的环境。
然后再继续南下,向东苏门答腊的大城市巨港渗透。以巨港为中心的东苏门答腊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目标,那里资源丰富,位置重要,靠近荷兰人的老巢雅加达,将是我们未来对抗荷兰人的前哨,不容有失。
而且在隔海相望的勿里洞岛,因为锡矿的问题,我们美华公司现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