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来救济,无奈何,文武官吏,爱国心不足,眼多近视贪私利,无人顾公义,我工人,冒险而至,一为众友邦,二为自己,中华人,最爱好名誉。”
“大白话文,却气势磅礴!点出了我华人子弟出洋的悲怆辛酸的心境,闻来让人顿生悲壮。为生计所迫,背井离乡,寄生异邦,此歌去国难安啊!”
一个白花胡子的老先生一抚长须,摇头长叹,满是皱纹的眼眶里地下两行浊泪!
“他们唱的是什么啊?谁写的?”司徒南听着眉头微微一皱,有种不舒服的感觉,他不为歌中渲染的磅礴的气势感染,这些淳朴的穷人平淡的外表下隐藏一份深深的恐惧与不安。
“不知道!”林一民摇摇头,“不过我们可以专门为他们做些什么!”
“嗯!给他们安排最好的住宿,衣服帽子什么的再送两套,全部按照美军士兵的供给他们,总之是一群可敬的人,不能亏待他们。”司徒南说道。
“这位是随船的指挥官埃尔?拉法兰少校,这是旧金山华人的代表司徒南先生。”林一民介绍道。
司徒南淡淡地打量了站在自己面前的一身华丽的法**官,冷冷地说道:“拉法兰少校,我听说贵方对待我们的同胞很不友好?”
“不,先生,这是中国人是我们珍贵的朋友,我们怎么会为难他们呢?”拉法兰连忙答道。拉法兰已经从上级那里得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美国西部最有钱的人物,千万不能得罪。
确实,本来这艘亚历山大号要走加拿大港口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美国旧金山政fu突然发来热情的邀请,让亚历山大号改为停泊在旧金山,还表示要提供充足的物资补给。据说,是收到了美国某个大人物的影响。
“哦!那就好!拉法兰先生,我祝你在旧金山有个愉快的经历。现在我要跟我的同胞说说话,可以吗?”司徒南展颜一笑,他刚刚是故意唬人的。
实际上,法国人对待中国华工还算不错,战后给所有参加战争的中国工人在法国的居留权,所有不少华工后来在法国定居下来。
“好的!威廉先生,我想我会喜欢旧金山的。”已经收到了暗示的法国少校愉快地走来了,因为在旧金山最豪华的酒店了有人已经帮他开了房间,而且还有最出色的交际花等着他,这对于经历了在太平洋上一番难熬的漂泊旅程后的他有巨大的吸引力。
张邦先走进一件豪华的房间的时候,还有些懵,据说有个大人物要接见自己。心想,自己一个小小的翻译,怎么会有大人物接见自己呢?”可惜带他来的拉法兰已经自个去逍遥快活了了,这个问题没人告诉他,他只能憋在心里。
“你就是张邦先,听说你放弃了清华学校,要跑到欧洲的去见识一下先进的科技。真是年轻啊!”司徒南一进来就看见一个脸带稚气的青年拘谨地坐在沙发上,屁股扭来扭曲,有些紧张不安,不由得笑道:“我叫司徒南,或许你可以叫我史东尼?威廉。”
看着张邦先还是冷冷的样子,司徒南又笑道:“有些惊讶?是吧?对了,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嗯,是的。我总想着出去看一下,为什么外国人比我们中国人强!我的同学说,欧洲人在山东招华工,需要翻译,我们便报了名。而且待遇也很不错,薪水每月120元,吃的穿的和往返旅费都不需自己付钱。战后还可以保送去上大学。”
张邦先说道,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个神秘的青年,自己会不由自主地把心里的想法全盘说了出来。
“哦!很好!不错的想法。这位是法兰?科夫先生,他将会随你们上船前往欧洲,有什么事可以找他帮忙的。”司徒南说道。
法兰?科夫是安全顾问公司的精英,这次为了自己的小舅子保罗,司徒南决定派他带队前去,同时还有几名华人。
(不好意思了,今天要争取全勤,补偿昨天的字数,先拿些资料凑合吧!待会在补偿吧!
换回的中国地位
中国今日之发展、富强、变化和进步,首先和几乎全部归功于神圣的中国劳工……
正是一战期间中国劳工的大量输出,才使得中国作为参战国加入了协约国一方。
英国和法国逼段祺瑞政fu加入协约国,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合法”地在前线使用大量的中国劳工,由此,作为协约国一方的中国劳工被推到了一战中敌对双方的最前线!这是英国和法国逼中国加入协约国的真正目的。而在段祺瑞政fu宣布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之前,中国劳工主要是在英国和法国后方的工厂干活。
尽管中国劳工在欧洲出现,是一种历史的悲剧,然而,毕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走出国门,这也是欧洲人零距离接触中国人的开端。尽管第一次踏上欧洲大地而且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劳工是那样目光滞呆,那样不适应陌生的环境,那样与欧洲人格格不入,然而,他们对突然陷入的恶劣环境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却迅速引起了欧洲人的刮目相看。也许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就赢得了异邦人的恻隐之心,继而,由相识到认同,这是中国人融入国际社会的起始。此为从微观上即民间演变的视角来认识发生于一战期间的中国劳工现象。
站在国家角度而言,尽管当时之北洋政fu是一个不令国民满意的政fu,然而,不论袁世凯还是段祺瑞,在一战中能玩出“以工代兵”的花招,以及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与日本、美国等列强周旋,并在多次出兵参战受阻之后,依然抓住时机,适时宣布参战,最终为战后的和会赢得一席发言之地,亦是难能可贵的。
中国参加一战,不仅展示了中国利用外交进入国际社会成为平等一员及国际化的成功之举,并首开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系统收复国家主权的先河。中国对德宣战,不仅立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并收复德奥在中国的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款,更重要的是,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也被中国一概取消。北洋政fu坚持不懈的利用欧战的爆发并力争正式加入战团,这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的中国人参与国际社会的追求。从小处着眼,中国参战是为了应付日本,为战后和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从长远看,是为了加入国际社会,为了国际化,为了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拥有发言权。事实证明,这个目标实现了。中国以其独特的方式涉入近代外交,在极为复杂的较量中身手不凡,进退有序,忍让有度,令西方社会刮目相看。中国能跻身战后的巴黎和会这一事实,即是中国一战外交的一个成功例证,真正地实现了建立世界新秩序之初就有中国的位置这一目标。在巴黎和会上,正因为中国代表的出色表现,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格局,最终把“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且赢得了道义的胜利。
在法国巴黎,矗立着一座“中国劳工纪念碑”。此碑系法国政fu于1988年所建。碑文用中、法两国文字镌刻着:“公元1916年到1918年,14万华工在法国参加盟军抗战工作,有近万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战胜利后,其中3千人从此定居法国,在巴黎、里昂车站附近形成第一个华人社团。山东潍县欧战劳工徐明亭居法后在华人社团中开设茶馆,曾多次为**小组及周恩来等同志提供聚会和活动场所。
一战华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英、法的高度赞扬。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伦敦《泰晤士报》评价:“现代战争是一种现代工业,华工是这种新战争的一支新部队,他们的武器是铁镐、撬棒、铲锹及推车。”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中国在劳工大生产的基础上,在劳工精神的指引下,才能逐渐成为一个消费大国。中国今日之发展、富强、变化和进步,首先和几乎全部归功于神圣的中国劳工,归功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无可匹敌的、他国无法竞争的、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劳工神圣!
)
183华人志愿小组()
183华人志愿小组
吃大锅饭是什么滋味?
司徒南早就忘得光光了,自大前世大学毕业以后就没再吃过大锅饭了,他仅有的一点大锅饭的记忆就是大学的饭堂,不过当时他所在的那所某工业大学的饭堂可是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质量之差只能让司徒南用不堪回首来形容,据说他后来到美国留学后,后面来的师弟们竟然剪了一段希特勒咆哮的视频,配上咒骂饭堂的字幕来,做成一段名为《元首大骂某某饭堂》的视频,一时引为笑谈,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司徒南后来一此无意间看到这个消息后,笑得直抽筋。
言归正传,在华工营临时饭堂里,司徒南领到了一份大锅饭,有鱼有肉加大白米饭,看起来不错!
“味道不错,挺好的!”司徒南赞道,其实他是肚子饿了,谁叫他心血来潮,想要微服走访华工营呢!
“味道是不错,就是不够地道!”旁边一个汉子说道。
司徒南回头一看,此人身材健壮,咋看是武勇之人,但偏偏有几分眉清目秀,眼神温和,说明此人不像表面上那么粗鲁。
最让司徒南惊讶的是,他脑门上盘着一圈鞭子,在清一色短发华工中显得很特别,那感觉有些刺眼。
司徒南甚不喜此人的鞭子,心想:自己已经吩咐下面这几天招待好华工们,这菜自己也尝过了,确实是油多肉满,不由得问道:“这位兄弟何出此言?”
“无他。就是我们这些人都是山东人,习惯了鲁菜,今天这做菜的师傅估计是广东人,做得菜不大符合正宗的鲁菜。我现在有点想吃个大馒头,但现在煮了米饭,不过也比我们在船上啃面包要好!”那汉子摸了摸嘴边的油,笑道。
“哦?原来如此!”司徒南恍然大悟,便对林一民轻声吩咐道:“按照他说的,给做饭的提个醒。”
“好的。”林一民答道,一边在本子上记了下来。
鞭子汉看到这一幕,心里暗暗惊讶,觉得面前的这个英气的男子不简单,能自由出入华工营,身上虽然穿着普通的衣服,但脚上那双名贵的皮鞋已经出卖了他。
“他是什么人呢?”鞭子汉心里想道。
“这位兄弟,冒昧问句,你怎么头上还留着辫子呢?我看你的同伴们都剪了短发了。”司徒南问道。
“嗨,没什么,就是看外国人不大顺眼,故意留着的。”辫子汉无所谓地笑了笑,似乎这个问题他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
“哦?愿闻其详?”司徒南追问道。他以为对方会回答习惯了呢。
“我是从山东威海卫来的,叫张彦彬,读过两年圣贤书,会点计算,在小学里教过两年书。听说英国人招工,工资高,便跑去了。刚来的时候,有个英国营长特别叼,老爱耍威风,他要剪我的辫子,我先是据理力争,后来他要动手了,却被我露了两手吓住了。现在转到了法国营法国人也不敢叫我剪了,呵呵,让你见笑了。”
张严彬笑道。笑得有些得意,在他看来能让外国人默许他的辫子的存在有些自豪。
“哦!原来是这样啊。”司徒南有些哭笑不得。和这个叫张彦彬的辫子汉聊了几句后,发现他真的懂得不少知识,也算是华工人里面的文化人了。据他说,他经常帮同乡写写信,这样乐于助人的人在华工中有着特殊的威望。
“这么说来,张先生,还是华工营里的老师了?真了不起!”司徒南赞道。
“这当不得。就是闲着也是闲着,就教教几个后生识几个字,权当打发旅途的寂寞,当不得真的。”
张彦彬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的翻译张邦先才是真正的老师呢?人家是清华学校的学生,真正的高才生,经常过来教兄弟们外国人的话,有几个机灵的家伙都会说英国人的话了。”
司徒南欣赏地点点头,正想说点什么的时候,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从背后传了过来——“张大哥说我什么呢?”
说曹操曹操就到,张邦先一进来就听见张彦彬议论自己,马上问道,当他看到司徒南的时候,不由得惊讶道:“司徒先生,怎么你在这里啊?”
“我就不能在这里吗?我听说了你教说兄弟们外语的事,做得好!去到别人的地方,不懂得别人的语言不仅带来沟通的障碍,而且还容易吃亏呢。你们两个张先生,做的真不错啊!”司徒南一边说,一边想张邦先使了个眼色。
“怎么?你们认识吗?”张彦彬问道。
“当然认识了!我是这边华人联谊会的,顺便过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到兄弟们的。”司徒南快答道,一边向张邦先使了个眼色,示意对方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
“既然两位张先生有如此热心,我们何不提供一些教材给他们的呢?”林一民插嘴道,眼神询问地看着司徒南。
司徒南点头说道:“是啊。我想我们这边还可以派些人过去帮忙一下,顺便也可以沟通一下,免得国内的兄弟们去了欧洲被人欺负,两位张先生,你们说呢?”
“没问题!”
“好!”
张邦先和张彦彬连忙答道。
司徒南看见天色不早了,匆匆忙忙地忙活了一天,在华工营里兜了一圈后,因为还有别的事就离开了。
看着司徒南离去的背影,林一民在他身手亦步亦趋的样子,张邦先心里还有些奇怪,竟然在不同的场合一天两见司徒南,至始至终他都没搞清楚对方是个怎样的人。
“邦先,你怎么认识那个司徒先生的,看他后面跟着的那个年轻人对他的态度,就知道他不是个简单的人。”
张彦彬点上烟,美美地吐出烟雾。
“我哪里能这样这样的人物,是人家赏脸见了我一次而已。”张邦先摇摇头,心想,回来的时候,法**官拉法兰对自己的态度热情了不少,估计也是那个司徒先生的原因吧?
“哦!”张彦彬埋下头,又吸了口烟,“像那个什么司徒先生说的,搞来一些课本,开个随军学堂什么的,你觉得怎么样啊?”
张彦彬毕竟做过老师,骨子里还留有几分好为人师的兴趣。
“好啊!不过最好找多几个人,单凭我们几个要教那么多兄弟识字,这太难了,我看我们还是再找多些人一起把这事搞起来!”张邦先兴奋地说道。
“哇!大馒头,大烧饼!九转大肠!糖醋鲤鱼!红烧肉?今天过节啦?”王大山看着身边打完菜的人手里的饭盆,踮起脚不时地张望前面打菜才橱窗,一边艰难地咽口水。
今天真是过节了,丰盛的晚餐让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一边笑着说着,旧金山这里的一切让他们感觉到很新鲜友好。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端着饭盆猛地往嘴里送。
张彦彬看着这些朴实的汉子满足的笑容,心里也觉得开心。今晚的菜大部分都是他带着十几个拿手的火头军做的,全都是地道的鲁菜!那香喷喷的蒜味葱味,闻起来真有家乡的问道。
这还得从下午司徒南离开不久说起,营地里开来了几辆卡车,上面满载着这几天的补给品。
张彦彬有些好奇地走出去的时候,却看见林一民从卡车上跳下来,招手让自己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