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让李捷如此兴师动众,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都有点不够格,惟有李捷生母,大杨妃杨淑妃才有这个可能逼李捷铤而走险,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二王入狱两个月后闽国仅仅通过小手段来营救,李治欲处决二王的消息最近才定,杨妃被李治强迁入感业寺不过半月时间左右,闽国凌厉的兵甲就杀进了长安,从时间上算李捷刚得到消息就从闽国动身了。
再梳理,攻下皇宫后,李捷没有奔皇帝大殿甘露殿太极殿,而是直奔长孙皇后居住过的立政殿,李捷对杨妃的重视就可见一斑,李世民生前杨淑妃一直无缘皇后之尊,李捷这是要替生母硬争出这个名分来。
李治处理这次叛乱的表现其实还是可圈可点的,各种阴谋齐出,大搞株连,安插亲信,甚至迫害兄弟,从皇帝角度来讲都没错,李治错就错在没有掂量清楚自己兄弟的实力,而且在仁孝大义的大环境下对杨淑妃下手。
不过政治永远是这般变幻无常,长处有可能又是短处,弱点也可能变成优点,一下子想到了应对的方法,长孙无忌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胖乎乎的脸上带着微笑,居然大步流星出了皇宫,看的王陵等人侧目不已。
另一头,如今已经站在天下之巅的李捷,正与匆匆包裹完被拷打伤口的李恪李愔一起恭敬地等候在门口。
马车上,几个贴身的侍女满是紧张,费力的将杨淑妃抬了下来,跟在后头,一身道袍打扮,活跃于闽国上层的孙思邈长徒传云道姑同样满是紧张,满头汗水一步不离的跟着护理着。
李世民去世曾下令后宫未生育的嫔妃全部迁入感业寺为尼,那地方位于大唐禁苑城郊,荒凉偏僻,阴湿炎热,本来杨淑妃就已经生病,受到吴王蜀王被逮捕牵连,心情担忧导致病情加重,又去这么个地方呆了半个月,此时已经显示膏肓之像,陷于昏迷中被几个侍女抬入立政殿中。
“我母妃病情究竟如何?”
担忧的送杨淑妃去长孙皇后所住过的主殿下榻,侍立了一会后,李捷又揪住了跟着忙碌吩咐配药的传云急促问道。
可不像自己师傅那般淡泊世间,传云赶忙惶恐的拱手拜下,颇为谨慎的瞄了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尚且不时咳嗽两声的杨妃,很是艰难的摇了摇头:“殿下,娘娘的病,很不乐观。”
传云有说了一通风邪入体,肺热潮阴的病例,可惜望着杨妃苍白的脸,李捷一句都没听进去,呆滞了好久,这才狠狠按住传云肩膀嚷道:“孤把整个太医署给你,天下名医名药任你调遣,孤的要求只有一个,治好我母妃的病!”
“臣,臣尽力而行……”额头上汗水更加旺盛,传云沉重的答应下来。
打发走了医官,李捷再一次回到床榻前,与李恪李愔并列探看着杨妃沉默不语。
上一世从现代而来,虽然贫穷,照比这个时代老说依旧是繁华颇多,穿越过来最初,唯一令李捷感到欣喜的是,他第一次有了父亲与母亲。
李世民勤于政事,还有太多宠爱在李捷之上的皇子,所以李世民只能算半个父亲,而杨妃的母爱,填满了李捷再一次成长的童年。
记忆中最多的,就是杨妃那恬淡迷人的笑容,总是包含自己的错事,总是想着自己的保暖,好多次李捷被李世民罚了挨了板子之后,也总是她冒着禁令为自己送衣送食,在初唐的历史中,杨淑妃是最模糊的一个,出生于前朝皇家帝女,血统高贵,身份成迷,李捷的记忆中,却没有着那些烦乱的迷雾,仅仅有这一个慈爱,甚至带点调皮的母亲形象。
现在,才刚刚四十多的母亲却这么虚弱苍白的沉睡在面前,看的李捷心都揪起来了,似乎从之国朔方开始,他就与不喜权势名利的母妃疏远了,到了闽国后也是有数个年头没有回长安过年,如今沉默着的李捷看着杨妃痛苦恬淡的脸,总有种负罪感。
“老九,外面还有很多事需要你去张罗,这里我和老六陪着就行。”
同样心痛的沉默着,静静呆了好一会,李恪这才小声说着,不过屹立在窗前,李捷的视线始终没转移,很是坚决的否定了他的话。
“不,我要一直陪在这里!”
“你这是不负责任!如今你兴兵攻下朝廷,天下惶惶的时候你不站出来主持大局,长此以往,我李唐江山必将崩溃,你如何对得起父皇与列祖列宗?”忽然一股火气冒了出来,指着李捷,李恪狂怒的破口大骂着。
“那你想主持这大唐江山?”
可算回过了头,李捷依旧冰冷淡漠,一句话却问得李恪呆若木鸡,愕然了好一会,满是复杂,李恪沉重的低下了头,没有看他,李捷则是又回过了头。
夜色渐渐深了下来,偌大的立政殿灯火通明,八千精骑全部驻扎在了附近,穿行在其中,数十个太医医官忙碌的如同蚂蚁,抱着药材穿梭其中,再往外去,无数低语密谋语太极宫各个角落,庞大的长安城更是各个府第人流涌动,牵扯在立政殿为中心,无数世家辗转纠结着。
血腥的一天是过去了,但这一夜注定是个不眠夜……
。。。
第567章 。诡异朝局()
“上朝!!!”
太监尖细的嗓音中,数百个各部大臣平稳的走上朝堂,旋即纷纷跪拜而下。
“臣等参见陛下。”
不过,华丽,金碧辉煌,雕刻着九龙,令人眩目的龙椅,是空的!
大臣三拜之后,仿佛有鬼坐在龙椅上一般,上朝宦官略微低头询问一下这才又扯开尖细的声音扯开嗓子高嚷着:“群臣平身,议事开始!”
“臣有本要奏!”
真宛如一部哑剧,起来之后分列两边座位立刻有大臣抱着笏板跃出,弯腰拜下启奏道:“臣贺有理有事要奏,臣要弹劾商南县令令狐楚贪赃枉法,贪墨商南县应出,建设大明宫所用的太湖石建设家宅。”
感情是个小官看上了皇帝修园子的石头,偷了几块,没想到被发现了,贺有理说完后,主官户部,朝廷营造,用度的宰相韩瑗立马也是跟着站起来出列,对着空空如也的龙椅弯腰启奏道:“贪墨本乃小事,但贪墨到皇家用度上,可见此人胆大妄为,臣在市井也曾有闻,令狐楚,空百户之名,臣请朝廷派遣御史清查。”
一个县令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偏偏他姓令狐,而且是望族名臣令狐德棻的孙子,这个令狐德棻可不得了,修《周书》,编写《二十四史》,笔杆子可锐利,对付他孙子,那个官员都怕他黑自己一笔,名声在历史上就坏了,所以一个县令贪墨才能出现在朝堂上,还需要德高望重的宰相来处置。
上朝本来就是这样,考察各个官员政绩,处理一些奏章中处理不了的大事或者宰相们权力不够,需要皇帝决定的更大事,可惜此时皇帝李治正蹲在武德殿被关小黑屋呢,位置属于谁还不一定,所以再大的事儿都需要宰相自己解决,韩瑗也不是说给龙椅听得,而是说给另一头主管刑律的宰相宇文节。
李捷的永徽政变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政变第二天就有吏目挨家挨户催促百官上朝,不上朝除名,经历了一次大株连,与李治走的近的大臣真是战战兢兢,写好遗书提着脑袋去上朝的,没想到一来了就面对一张空空如也的龙椅。
几个管事儿的,想管的被关进了小黑屋,能管事的还一直待在立政殿陪着母亲,刚开始群臣真的很不适应这种自己做主的形式,半个月下来,逐渐自己决定大事养成的自由却让宰相们开始如鱼得水起来。
随着宇文节站出表态,政务如行云流水般处理了下去,河南的干旱,荆州的大水,狄道羌人犯边,一系列事务很快被宰相高官们想出处置政策,各部分工执行了下去,似乎还真有了些民主政治的雏形。
可惜,官僚组成的朝廷还是有些事决断不了,讨论完调拨敖仓震灾后,没等着大臣们说完急的脑门冒火的五品宣武将军程务挺已经心急如火的跳了出来。
“启禀陛下,辽东叛匪的大军已经直抵舞阳关,威逼东都洛阳,如果朝廷再不加以镇压,东都危难,半壁江山不保已!”
说的是启禀陛下,程务挺冒火的眼睛却是直勾勾顶着长孙无忌,褚遂良,上官仪,韩瑗,宇文节等一帮宰相,这个问题一抛出,朝廷上下却立马尴尬了起来。
兵权,最敏感的一个话题。
半个月时间,权力中枢的博弈结束了,但外围还没有,李捷没有那么多兵力控制太大的长安城,守卫宫廷的北衙禁军毕竟不可能被清理的很干净,被囚禁的李治也懂了不少小动作,他的外戚太原王氏数个将军组织了数万府兵欲去长安城救驾,却意外的被番上府兵,关陇世家中独孤,豆卢,陇西李氏亲勋军官组成的府兵拦截在了宁县,双方超过六万大军对峙着。
番上的十六万府兵分散驻扎长安周围,中枢阴阳不定,余下大多数番上府兵选择了观望,而且实力最强一支,本来应该是朝廷干城的太尉,葱山道行军大总管李绩,带着从西突厥征讨归来的五万府兵,也选择了观望。
关中现有军队都是这般剑拔弩张,空有的二百余个折冲府朝廷更是不敢召集,偏偏破屋偏逢连夜雨,密探传出李捷占据长安后,辽王李泰反应激烈,不再对营州试探遮遮掩掩,十五万辽东雄狮齐出,三天打垮营州都督府,十三天击穿河北,如今更是打到了东都外围。
召集军队迎战?谁知道立政殿那为主会不会把自己是要对付他,把自己当成逆党干掉,在座谁不是家大业大啊?听着程务挺慷慨激昂的陈诉着,十来个宰相包括长孙无忌都是不得不把目光注视在了朝廷一角。
许敬宗这个死胖子眯着眼睛正悠闲的左在曾经属于他,五品给事中位置,曾经让他恼火的位置如今许敬宗却是甘之如饴,宰相们足足盯了他几秒,朝廷静下来的这才让他疑惑的睁开眼睛看过来。
“列位相公们?你们继续议事啊,顶着老夫看什么?老夫是闽国官员,不管朝廷大事的!”
看着许敬宗无辜的眼神,长孙无忌褚遂良几个恨不得给他俩耳光了,谁不知道你是李捷的忠心走狗,不干涉朝政,你来上朝干嘛?
不过这也只能在心里爽爽,包括正直如韩瑗都是无奈地赔笑下,更不要说另一个狗腿子李义府了,李捷控制了政权后,自知深深得罪李捷的这家伙恨不得整个人都扑到闽国身上表忠心,这时候更是一个大哈腰对许敬宗摆到了最极限。
“许相说得极是,议事,咱们继续议事!”
虽然不齿李义府的为人,诸多大臣还是不得不点点头,长孙无忌也是无奈的在程务挺冒火的眼神中向下压了压手:“此事容后再议,撮尔小贼,不足为虑,民生事大,张相公,关中的旱灾咱么还是多关注一下为好。”
毕竟曾经的诸臣之首观陇领袖,摆了摆手长孙无忌就把话题岔了开。
如此气氛下,早朝持续了半个时辰就结束了,许多大臣满心忧虑的下了朝,如今他们不光担心自己的脑袋,更担心偌大的大唐,毕竟西晋八王之乱带来的毁灭性战争不过过去区区三百年,当年关中的混战破坏痕迹现在还能不经意触碰到。
这种担忧,尤其是担负天下的宰相们。
下了朝之后,不论中书,门下省的宰相全都汇聚在了尚书省,把长孙无忌团团围在了中央。
“长孙相公,您是闽王的岳丈,这事儿您必须进言了,要么闽王登基,要么规劝闽王将陛下放出来,必须有一个理事的了,不然的话大唐江山真的崩溃在即!”韩瑗已经急的满头是汗了,老脸涨成了猪肝,忧心忡忡重重的拜了下去。
“是啊,如果闽王这是考验群臣忠诚的话,他目的也该达到了,吾等愿意拥立闽王登基,现在不是意气用事时候,如果辽王再一路摧残下去,没准大唐江山就会崩溃,那时候我们就是千古罪人啊!。”宇文节同样满腹焦急拜下,他也是急的恨不得把心肝都给掏出来。
“请长孙大人为大唐请命!”跟着其余宰相也是鞠躬大礼拜下,看着一圈急上火了的同僚,长孙无忌自己也是苦笑起来。
在别人眼里,李治在时候用谋反案连长孙无忌的党羽都给牵扯下狱了,李捷一来,老胖子就恢复了权势,又在朝堂上发号施令,他此时脑门上又盖上了闽王党的邮戳,可自家事自家知,长孙无忌可清楚,与李治站在一起共同抵御闽军,李捷信鬼都不会相信自己,令自己抱住脑袋的一来长孙织的关系,二则是李捷需要自己平稳朝政。
尤其是第二点,否则的话长孙无忌估计自己就算不下狱,也得要么去倭国泡温泉,要么去海南看海景了。
“诸位,你们的请求,老夫会带给闽王的,不过,老夫估计,闽王这事儿不太可能答应下来。”
“老夫也知道,陛下确实做得有些太过分了,驱逐病重庶母,大不孝,老夫也是意气之言,并不是真请求闽王放回陛下。”宇文节赶忙摆着手解释起来,可谁知道长孙无忌又是摇了摇圆润的胖脑袋。
“我老头子说的不是这个,而是闽王登基的事儿!”
看着一群同僚诧异的看回来,长孙无忌又是苦恼的摊了摊手解释道:“你们是不知道闽国有多大,如今闽王的权势有多大,主宰着多少人的性命,如果要拥立,相信诸位拥立吴王登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吴王?这,怎么可能?”
不止韩瑗,就连跟在后面的李义府都是诧异的长大了嘴巴,他们实在想不通,有谁能拒绝权利的诱惑,天下权力巅峰,不是大唐皇帝还有那个位置,权力面前,亲兄弟都可以自相残杀,不是为了皇位,李捷敢冒奇险杀回长安干什么?
这个另类!
就连长孙无忌都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女婿的确太传奇了一点,看着同僚们不信的目光,他又不得不苦恼的举手画脚解释了起来,喷出了一大堆唾沫星子……
。。。
第568章 。妥协,武器,醋()
半天时间,一大群宰相们还是没有信服,在他们看来,还是没人能拒绝得了大唐皇帝这个诱惑,天下,还有比大唐更富饶的地方吗?
不过拥立吴王李恪对于诸多大臣来说倒是比拥立闽王李捷更好一些,闽王有着自己的小朝廷,他若登基,必然大肆撤换朝臣,吴王恪则不同,他根基浅,如果要登基,还是会需要仪仗自己这些老臣的。
至于反对的原因,实在是这些宰相们折腾怕了,权力可不是过家家,一旦李捷对拥立李恪不满意,又给他撤换了,权利再次出现波折,谁知道中间会有多少人掉脑袋?
其实长孙无忌自己都有点不太相信,与长安媲美,新落成的京师城,三分之二一年可以收获三季的肥沃土地,统治人口一千四五百万,天下还有这么多的人吗?大唐倒没有后世大清那样封闭,知道万里之外还有许多国家,饶是如此,大唐的士大夫依旧把自己当成了世界中心,长安就是天堂,至于其余国家?撮尔小国,蛮荒之地而已。
长孙无忌知道的这么清楚,一方面他平时就留意着李捷,另一方面,在闽国任官的折射出这会居然也回来了,这小子回来就丢了一大堆工作给下人,自己嚷嚷着要赶紧回闽国再去泡第三街,这些情况还是长孙无忌侧面打听出来的,知子莫若父,老家伙知道,如果不是有真的偌大繁华享受,这小子打死也不愿意离开长安的。
而且看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