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棚,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吃住行,那是一无所有。
学校就是一个凹形的教学楼,前后两个大操场,前面铺着缸砖,后面一片尘土飞杨。学生们跑早操,在后面的操场都转不开人,都是在附近的街道上跑一圈。
学校大门处一边是门房,往里走是厕所,一边是小卖铺,里面有一间小房子,真的只有一间,十来平米,盘了一炉火,算是食堂。
学生们想吃早饭,只要一个月交十块钱外加米和面就可以了。
前面介绍过,说是市五中没有食堂和宿舍,那是标准答案。一般人还真不注意在这样一个角落里,有这么一个“大食堂”,还以为是学校工作人员自己的小灶。
宿舍也不能称之为宿舍,是学校勉强空出了一个做实验的实验室,里面几个桌子上面铺个木板搭成的简易床,还得是跟学校有关系的人才能弄到一张铺,里面就是住了十来个乡下的女生。
其他乡下的学生,不是骑车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回家,就是太远了,住在城里的亲戚家,或是父母在城里租房子专门跟着孩子上学。
学校卖的早饭,也就是白色泡沫箱子里,装着的白馒头、巧克力馒头、糖馒头、豆馅馒头、饼子,三年如一日,苏小灿前世初中毕业时,都没有一点的改变。
小卖铺里卖的比较杂,对学生来说,最实用的就是一毛钱煮一袋方便面,每天早晨,一炉火,一口大锅,要加两三次的水,学生们都快把小卖铺给挤炸了。一边抢着煮面,一边还要看紧了锅里的方便面,让人捞走了,那只能算是你自己倒霉了。
苏小灿都快忘了这种盛况,看着万分怀念和复杂,她未来三年都要继续这种苦逼的日子吗?
白曼文看着苏小灿一脸的沮丧,以为她是看到人太多怕挤不进去而难过,别扭地安慰道:“没关系的,学校的饭就是便宜点,倒也不怎么好吃。我带你在学校外面转转。不远处有卖肉丸子和卖早餐的,就是贵一点,偶尔吃一顿,还是可以的。”
这些情况,苏小灿自己是知道的,毕竟前世在这里读了三年书,不是白混的。
苏小灿抬手看了看手上的塑料手表,感谢地说道:“曼文,时间不早了,你也快回家吃饭吧!我今天先买点馒头吃就好了。谢谢你今天带我熟悉环境。”
白曼文脸红了红,这才骑着自行车离开。
苏小灿买了一个糖馒头,回了教室。
教室里跟苏小灿同样情况的还有十来个学生,也都啃着馒头,几个几个地凑成一堆,正聊着天。
苏小灿刚开,倒是一点也不介意自己形影单只。崔以沫住在自己自己舅舅家,早就跑回去吃饭了。
她一边啃着无味的馒头,一边心里想着:看来,自己未来的新任务又要加一条了,除了尽快跟崔以沫熟悉之外,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
中午顶着大太阳回家的时候,苏小灿不得不给自己又加了一条任务:这每次上学下学顶着风吹日晒,雪里来雨里去,努着老劲儿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实在是累人呀!这交通问题也需要尽快改善。奈何,这个时候的电动车还没出世,或者说还没有在元古市上市,她一时没什么好主意。
其实,在苏小灿心里,已经暗暗有了一个念头,这个想法一旦实现,这些烦恼她的问题都直接解决了,但那个方法实施起来有些难度,得看时机。
哎,先咬咬牙,忍着吧!
为自己白白嫩嫩的青春无敌的好肌肤默哀三分钟!
第二十二章 爱,总是这样不由自主()
这一周,苏小灿在新学校、新班级里过得如鱼得水,可比她前世消极怠工好多了。班里的同学,现在,她都能叫出名字来了,大部分人都说过一两句话。
班主任老师秦若菡都单独找了苏小灿谈了一次心,对她说,她开学报到迟了,班级里的班干部职务都已经定下了,一时,不好再有什么变动,等日后有了好的机会,再给她安排职务,让她不要心里有负担或是落差,她在老师眼里真的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
这件事,苏小灿倒是有点印象,好像前世,秦若菡也跟她说过,不过,好像已经是冬天了吧?!那个时候,初一年级选第一批的入团人员,秦若菡因为她期中考试成绩优秀,直接在这个时候让她入了团,当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前世,她倒是挺在意这件事的,谁让她在小学当惯了班长,中队长,一时成了平民百姓,还真不习惯。现在嘛,呵呵,她真不好跟一群小孩子们计较太多。
所有的事情,跟前世相比,都在一步一步朝着很好的方向发展中。
就是吧,对于她很想认识的崔以沫,也许是因为越在意的缘故,越是无法坦然地打上一个招呼,连个普通的罩面或是对上一次眼神的机会都没有。
她欢欢喜喜地回到了跟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心心念念地要把今生过的圆满了,让两个人不再有遗憾,不再会错过。满腔的思念和爱意憋在心头,却无处诉说,都快憋出她心病来了。
前世,苏小灿对崔以沫放在眼中,是在十来年后的同学聚会时,对初中的他,记忆中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一号人。
两人谈恋爱的时候,崔以沫又在部队,真正面对面相处的日子少之又少。在崔以沫仅有的两次探亲休假中,他也是以照顾苏小灿为主,什么喜好呀都紧着苏小灿。他回了部队,在那个通讯还不甚发达的时候,没有微信,没有无线,没有视频,只有昂贵的长途电话费。所以,苏小灿对崔以沫的了解,只停留在对她很好,很宠她,给人很踏实,很稳重的感觉。
苏小灿单方面对崔以沫说出分手后,崔以沫就成了苏小灿心中不能碰触的痛,一碰就疼的不行。所以,在漫长的单身生涯中,苏小灿都会下意识地避免自己去碰到崔以沫,又特别地渴望他能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矛盾纠结中,还要见不少的相亲对象,努力去忘了那个人。
这一周,重回到了初中,她和崔以沫之间的距离没有一点因为她的刻意而有点进步。有时候,她眼角捕捉到崔以沫胖墩墩的身影,都会在想,自己到底喜欢上了崔以沫什么?她对他到底了解多少?他是一个怎样的性格,怎样的脾气,他真的就适合自己,能跟自己牵手一生吗?是不是仅仅是因为求而不得,所以,才格外珍惜?
现在,她都重生了,什么样的好男人不能碰到,她还小,什么可能性都会有!
可是,让她就这样放弃吗?
每次这个念头一出现,脑海里就会浮现前世那七八年孤寂的夜晚,形影单只的身影,心里最后只剩下无边的痛苦和孤单。
她那七八年间,用她朋友的一句话说,都快把元古市未婚的适龄男人全相见过了,也试着跟一两个优秀的人相处过,最后呢?总觉得跟那些人差那么一点,连跟他们牵手的欲望都没有,哪里还去谈什么结婚生子呀?她都有种错觉,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性 * 冷淡的人,或者干脆就是个同性 * 恋?!
经历了磕磕碰碰的前世,她现在仔细想来,生命里,不管崔以沫是好是坏,不管她生命中其他人是英雄还是狗熊,她从头到尾只对崔以沫一个人动过心,也只会对他的一举一动关注。
爱,总是这样不由自主。
既然,注定就是这样一个人了,那她就坚定信念,如刚意识到自己重生时想的那样,好好地调教调教崔以沫,把他养成自己心目中的那个最好的人,然后欢欢喜喜,无忧无虑地过完这一生。
苏小灿不再徘徊,不再犹豫了,就认真观察起了崔以沫。
只是,她才来了一周,跟她有交集的人,又容易相处,不会让人觉得突兀的不是她座位周围的人,就是早晨留在教室里一起吃早饭的人,还女生为主。
颓废呀,她要是一个巧舌如簧的交际高手就好了!
不过,这一周,她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收获的,起码,她认识了崔以沫前排的女生马晓玲,跟崔以沫一个村的,从她嘴里知道了一些崔以沫的零星消息。因为不能太过于刻意了,所以知道的不多,都跟她前世了解的崔以沫的信息差不多。
崔以沫现在住在自己的舅舅家,就在学校东边废水沟过去的村子,都可以跨上市里了,离学校十分的近。
苏小灿还发现崔以沫跟几个别的班的男生走的比较近,应该是他前世说的几个同村的发小吧?哎,谁知道呢,男生的友谊,女生不太懂。
周五下午的最后一堂课是数学课,数学老师是数学数字一般干脆,很少拖堂,这边六点半下课铃声一响,老师就宣布放学了。
苏小灿被同学叫住讲解了一道数学题,出校门的时间比同班的其他同学都迟了一点。
初一(5)班也不是没有苏家村的学生,除了苏小灿还有两个男生,其中一个是小学的同班同学,但升了初中,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生疏了,连句话都很少说。
苏小灿现在也是个大忙人,对于别人来说不过一两个月没见的小学同学,对于她来说,都过来一二十年,都成老古董了,真没必要多去在意。
其他班的苏家村学生,苏小灿还没有来得及去联系。
所以,放学后,就只剩了一个人,天空还大亮,这个时候又没有多少作业为负担,苏小灿推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出了校门,有了闲情逸致好好打量这个时候的风景。
第二十三章 毁三观()
苏小灿没有跟往常一样回家,而是朝着反方向,骑着自行车进城了。
元古市是依河而建,元古河从北到南,汇入晋州市的晋河,最后流入母亲河黄河。
元古市本就在太行山上,平均海拔都到了一千米之上。元古市整个县市大多是山区、谷底、丘陵,无论你走在哪里,眼前看着平平整整,抬头一望,四处都是大山。
元古市市区就是在最大的谷底处,整个城市沿着元古河呈长条状,分了新城东城和旧城西城,又因为元古河斜着向东南面而去,西城被分出了一片作为南城。现在的市中心还都在西城,东城还大多是大片的荒地。
元古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闻名于世的大战发生于此地。听老人们讲,解放前的元古市也是四周厚厚的城墙,只留了三个城门进出。
可惜,苏小灿是从来没有见过。不过,倒是前世,后来,元古市因为煤价逐渐下滑,经济不景气,外加上环保要求一年比一年高,与煤有关的产业逐渐退出市场。许多人都发展旅游,开发出了不少的古村落,大部分都是小胆小闹,还在偏远的未开发的山区,略点的破败,闲暇是去逛逛,倒也有几分郊游的意味。
此时的元古市,还没有后世的高楼林立,街道也显得十分的简朴和杂乱,路两边大多是陈旧的矮房。
苏小灿把此时的城市跟二十年后的样子做对比,倒是品出了另一番的美感。
市五中就建在东城的元古河边上,几百米的距离过去,就是元古桥。
前世,苏小灿就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农村小土妞,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都在市里读书,真正出来逛街的次数却掰着手指都能数出来,对元古市早期的记忆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
苏小灿过了元古桥,干脆推着自行车,在路边溜达了起来,一一地打量着这边的店铺和房子。
还没走多远,苏小灿就看到四五个学生样的男生在街道对面勾肩搭背地嬉笑着,原本她眼光已经滑过,却被其中很醒目的背影给吸引住了,忍不住又转过头,仔细去看。
真的是崔以沫!
这个时候的经济还没有后世的那边油水足,孩子们也大多是放养,家长们不像十来年后那么宝贝孩子们,大多数还是长得比较苗条的。就比如,苏小灿他们班级里,五十多个学生,胖一点的就是四五个,所以,崔以沫的胖嘟嘟身影,在班级里十分的醒目,好找。
外加上苏小灿这几天,有事没事眼神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崔以沫的身影,说不得什么就是搓成灰也认识,但人群中还是能一眼就认出其身形的。
此刻,就见崔以沫跟两三个平日里老爱在班级门口找他的人嬉闹着,没走两步,就拐到了前面一个破旧不堪的门面里。
苏小灿定睛看过去,那是一个书店,两扇上半玻璃下半铁皮的门上大大地写着“租书”“租碟”四个大字,她不用猜也知道书店里都是些什么书了。
高中的时候,苏小灿沉迷于小说有一两年,都快耽搁了高考,好在她的底子打的比较结实,才勉强爬上二本的分数线。
苏小灿本人就是校门口几家这样书店的常客,里面有些什么书,她一清二楚,还几乎要把这些书店的书都给翻过了。当然,小女生比较喜欢的都是言情小说,特别是台岛那边的小“黄”书,手掌大,一二百页,看得那叫一个爱不释手,琼阿姨、席阿姨的小说更是一本都没有拉下。
苏小灿这边还在怀念着曾经荒唐的时光,犹豫着要不要也过了马路,去制造一个偶遇,说不定就能因此说上话了。说起来,她也算是一个小说迷,看得书很杂,只要好看,她什么类型都不挑,怎么也比现在的崔以沫强一些。
就见,崔以沫已经和他的朋友们都出来了,只见崔以沫往自己的书包里塞着书,一行人又有说有笑地往前走去。
苏小灿咬咬牙,干脆把车子推上了路边的台阶上,借着路边树木的遮掩,慢慢地在街道这边跟着。
没一会儿,崔以沫一行人就拐进了路中间的一条巷子里。
苏小灿急急忙忙骑上自行车,从前面路中间的栏杆口拐到他们走进的巷子处。
巷子入口并不深,十来米的距离就是一个大拐弯。旧城就是这般不好,一条笔直的路都没有,房子都是挤着空间修建而成,巷子里的路也是只是两米见宽,能过人即可。
苏小灿骑着车子拐了两个小弯,就听到了崔以沫他们的声音,赶忙下了车子,把车子放到墙角,探头探脑地在前面的拐弯处往那边看。
崔以沫一行人已经相拥着进了一个店铺,她只来得及捕捉到崔以沫胖胖的身影消失在店门处。
苏小灿抬头去看店名,喔靠!
苏小灿只想骂人了,崔以沫竟然去的是游戏厅!!!
她觉得自己的三观都被直接给毁了!
记忆中,永远穿着军装笔直挺拔、充满着军人特有的正直阳刚之气的崔以沫,初中的时候,竟然又是看被老师定为歪门邪道的武侠小说,又是进游戏厅玩游戏。
MD,他这才刚上初中一个月哎!
在她不了解的崔以沫的初中三年,还不知道去过这些地方多少次。她明明记得崔以沫以前跟她说过,他幼儿园小学都一直在村里读书,初中才搬到舅舅家的。
她看崔以沫一行人的行事,明显的轻车熟路,租一本小说只要两三分钟,巷子里这么深的游戏厅都能被他们找到,……
她都不敢想象,披着憨气外表的那个崔以沫既然有这么叛逆的时候。
相比之下,苏小灿觉得自己的前生加今世都太纯洁了。
不行,她得回家好好地去消化消化这个消息,她对崔以沫还真的是了解太少了。
如果初见崔以沫时因他的一胖毁所有,让她对他的样貌产生了丝丝的动摇,此刻,因他私底下的所作所为,让她对他的信任碎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