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真实的情况就反馈到了m的案头,苏维埃俄国的外长和爱沙尼亚的外长进行了一次秘密会面。虽然具体谈了什么不清楚,但无疑这次会面很不寻常,似乎预示着爱沙尼亚政府和苏维埃俄国之间有猫腻。
“除了齐契林,有没有发现安德烈。彼得洛维奇?”m其实更想知道的还是某仙人的行踪,因为俄国最危险的人物就是那个家伙,不搞清楚某人的动向,m就没办法安心入睡。
“并没有发现安德烈。彼得洛维奇。他并没有参与这次会面!”
m叹了口气,因为他对这个消息一点儿都不相信,以某人的能力。那些普通间谍根本没办法发现他的踪迹,他没有露面并不意味着他不在纳瓦尔,更不意味着他没有参与那次会谈。
不过m也知道,这个问题不太可能找到答案。因为就算是她自己亲自出马。也别想发现某仙人。所以当务之急是搞清楚两国外长究竟谈了些什么。
“利用外 交渠道给爱沙尼亚政府施加压力,让他们解释这次会谈的目的!”
说实话,m对爱沙尼亚政府是否会做出解释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因为虽然英国现在坐着世界头把交椅,虽然协约国没有意外的话一定能够赢得这场世界大战的胜利。但是对爱沙尼亚却显得鞭长莫及,那里从来就不是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而且这个新生的国家可以说就是德国人的傀儡,从维护宗主国的利益角度出发。爱沙尼亚人也不需要卖英国的账。
不过现在是完全没有办法了,波兰的形势已经糟糕到了家。德国人又被某人的威胁和唬住了,对于当前的困局,协约国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毕苏斯基尽量撑住,然后尽快地向什切青方向增兵。
显而易见,增兵什切青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俄国人又搞出了新的阴谋,如果俄国人不付吹灰之力就颠覆波罗的海三国的政权,那么形势将对协约国集团更加不利。到时候红军可以从陆路直达东普鲁士,完全可以抵消协约国增兵什切青的优势。
“务必让爱沙尼亚政府保持现有立场,决不能让他们倒向俄国!”
这就是英国人做出的决定,所以,很快他们就通过公开和私下渠道联系爱沙尼亚政府,一面许以厚利拉拢,另一面将手里的皮鞭子甩得啪啪响。
于是乎,爱沙尼亚政府立刻就痛并快乐着了。一方面他们对俄国人的军事威胁十分忌惮,之前他们已经几次触犯毛子的逆鳞了,如果有人告诉他们毛子想将他们碾成渣渣,他们绝对不会怀疑。所以一听说图哈切夫斯基带着东方方面军主力北上了,他们真心是吓得屁股尿流,生怕北极熊立刻就打过来。
尤其是北极熊的外长齐契林忽然要求同他们对话时,他们下意识地就以为这是毛子准备下最后通牒了。当时,那位可怜的外长前往同齐契林会谈时,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思。
不过让爱沙尼亚人意外或者说惊喜的是,齐契林在会谈中虽然时不时的就挥舞两下大棒,但是其来意还是很明显的,这位并不是来下最后通牒的。
“俄国人要求我们就尤登尼奇事件作出官方的正式道歉,并保证永远不再支持和参与任何针对苏维埃俄国的颠覆活动!”
对于爱沙尼亚政府的德裔精英阶层来说,俄国人的这些要求并不算过分,甚至算得上是客气了。如果道歉就能免掉一场兵祸,那他们绝对不会犹豫。
“这会不会是俄国人的阴谋?”
“什么阴谋?”
“缓兵之计!明显是缓兵之计,俄国人就是想麻痹我们,而等图哈切夫斯基的军队一到,他们就会撕破所有的伪装!”
“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做,拒绝俄国人的要求?那不是送给他们战争的借口嘛!”
就在爱沙尼亚自己都要炒成一团的时候,英国人的忽然加入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我们应该就此向协约国靠拢。如果有了协约国的保证,俄国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种想法在爱沙尼亚政坛有一定的市场,对于小国而言。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抱大腿,之前他们抱着德国的大腿,吓退了布尔什维克。可是随着德国的战败,这条大腿废了,如果能借机抱住英国人的大粗腿,似乎是走了徐庶来了诸葛亮?
不过爱沙尼亚的政治精英们也不全是傻瓜,很快就有人反对:“这种政治投机是在冒险!谁不知道俄国人已经跟协约国撕破了脸。在波兰他们扶植犹太人已经直接跟协约国交火,可见俄国人根本就不怕协约国的压力。一旦我们全面向协约国靠拢,必然会被俄国人视为敌人。那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战争!”
这种分析似乎也很有道理,爱沙尼亚精英们稍微动了动脑子就认可了这种可能性。布尔什维克这帮疯子有什么干不出来?连犹太人都敢扶植,消灭一个不听话不顺眼的爱沙尼亚不就跟玩儿一样吗?
旧的问题解决了,不过很快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向俄国人屈服。难道不会得罪协约国?
这是国际政治关系中最难以回避的问题。站错了队,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必然会受到惩罚。一旦爱沙尼亚向俄国人屈服,必然会狠狠地得罪协约国集团。这种风险爱沙尼亚人不得不好好掂量一下!
不过爱沙尼亚人很快就掂量出了结果没有太大的风险。反正他们只答应了道歉,并没有完全站在俄国人那边不是?而且就算协约国小肚鸡肠硬要追究,他们也可以说这是迫于俄国人的强大军事压力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他们还就不信,协约国集团就为了这么一点点小事死缠烂打,反正协约国最重要的敌人是德国人和俄国人。在这两家完蛋之前,爱沙尼亚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复关系!
很快爱沙尼亚人就做出了选择。同俄国人继续接触,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全盘答应俄国人的条件。
“爱沙尼亚人已经上当了!是否开始下一阶段的行动?”
这是齐契林发给政 治 局的请示电报,可怜的爱沙尼亚人根本就不知道,布尔什维克不光跟他们开展了接触,还同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进行了对话,只不过对那两家条件是完全不一样!
所以当爱沙尼亚人公开就尤登尼奇事件道歉之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人大吃一惊,不明就里的他们以为爱沙尼亚人已经背叛了他们,已经准备站在俄国那一边了。
爱沙尼亚驻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公使立刻就被要求作出解释,甚至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外 交部直接照会了爱沙尼亚政府,要求爱沙尼亚人一定要给一个说法。
可爱沙尼亚人哪里有什么说法,因为他们还稀里糊涂,他们觉得不就是迫于压力向俄国人道歉了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驻爱沙尼亚大使愤怒了,强烈地抗议道:“俄国人要求我们立刻就之前迫害布尔什维克和取缔苏维埃做出道歉并交出凶手,还要我们恢复苏维埃的合法地位,否则就意味着战争,难道你们不知道?”
什么?爱沙尼亚人也吓了一跳,不过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了,似乎我们并不是俄国人的重点目标?俄国人大张旗鼓的军事威胁的本质就向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去的?
顿时爱沙尼亚人又松了口气,如果这就是俄国人的终极目标,那他们真心没啥好怕的了,反正他们又没堵住俄国人的路,要头疼的只是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甚至爱沙尼亚人自以为看穿了俄国人手段:“俄国人这招还真聪明,用军事压力迫使我们答应不苛刻地条件,让我们跟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拉开距离,防止我们抱团给他们制造麻烦,真是高明啊!如果我们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恐怕连道歉都可以省略吧?”
爱沙尼亚人有点小得意,当然更多的是彻底放心了,俄国人的目标是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和咱没关系!当然,爱沙尼亚人也没有傻到准备搬凳子看戏,毕竟他们三国是一体的,如果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完蛋了或者跟他们彻底闹翻了,接下来恐怕俄国人就不那么好说话了。
爱沙尼亚人认为适当的跟盟友保持一致还是必要的,所以他们一方面向盟友解释绝对没有单方面向俄国投降,另一方面也不自觉的开始充当调停者的角色。爱沙尼亚人觉得当前最好的结果就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如果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能用一定的让步换取避免战争,那是多么的完美!
不得不说,爱沙尼亚人完全像某仙人预料的那样自动的拿起了剧本,按照他设想的台词开始表演。接下来需要做的只是给他们一个新的鱼饵。
就在爱沙尼亚人即将上当的时候,李尔文却对某仙人的动向愈发地感兴趣了,迫切地想要找到某仙人,因为李尔文意识到了,连波罗的海三国这么重要的问题都没能引得某人献身,那么某人必然是有更重要的任务。如果能破坏某人的如意算盘,她将第一次战胜某人!
那么李晓峰究竟在哪里,又在做什么呢?这一切还得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高尔察克……
ps:鞠躬感谢南方流浪者、寄生虫之血吸虫和尤文图斯同志!
498 黄金和未来()
鄂木斯克。
曾经显赫一时的高尔察克如今已经只是一个被软禁的可怜虫。独坐在窗前的他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命运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在一年前,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雄心勃勃的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准备挽救俄国的前途于危难之间。那时候他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是全世界众望所归的俄国唯一领导人。
尤其是他带着五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占领喀山,威逼莫斯科的时候,他一度认为胜利就在眼前。可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子却击碎了他的黄粱美梦——在正面战场图哈切夫斯基用一个拼凑起来的极其可笑的集团军将他挡在了下诺夫哥罗德,而在他背后另一个跛腿的老兵布柳赫尔转战千里将他的大后方搅和得一塌糊涂。
图哈切夫斯基是何许人也?布柳赫尔又是何许人也?对于早早成名的高尔察克来说,最开始听到这两个名字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那是谁?who?”
可就是这两个无名小卒,将之前不可一世的无畏上将揍了一个鼻青脸肿,就是他们联手将“民主”和“自由”的希望扼杀在襁褓之中。
高尔察克很不服气,也完全搞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输给两个nobody,一度的他将自己之所以会失败归咎于敌人太过于邪恶!
不过被关在这个暗无天日的小牢房里一段时间之后,有了充足的时间反省自己错误的高尔察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又寻找到了另外的失败教训。
“我的部队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他在日记中如此写道,“和充满了‘邪恶’欲望的布尔什维克赤匪相比,我的军队缺少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他们唯一感兴趣的只有三样东西——酒精、女人和金钱!”
高尔察克的这个结论很正确。白军确实缺少“理想”,更现实的他们对物质的享受更为重视,一旦他们的老板无法提供足够的物欲享受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换一个老板。
高尔察克就是这么被炒掉的,在被东方方面军击溃之后。他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裹挟着几十万僧侣、贵族和资本家向西伯利亚方向逃亡。按照这位最高执政的想法,只有同外国盟友的军队更加靠近(日美军队占领了远东部分地区),才能重整旗鼓。
可惜的是这一段路程实在是太长了,在红军的追击下,可怜的逃亡者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那个狼狈劲就别提了。可以说每向西多走一步,他们对高尔察克的厌恶就加深一分。
抵达鄂木斯克之后,所有的怨恨和不满终于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挑唆下爆发了。愤怒的士兵将他们曾经视为神明和偶像的无畏上将从专列中拖了出来。拔掉了他的军服,将其暴打了一顿,而饥肠辘辘的僧侣们也毫不犹豫的对着无畏上将的脸蛋献上数不清的口水。
还没等高尔察克从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中回过神来,早就看他不顺眼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宣布罢免了他的一切权利,要求其立“刻辞职养病”。
当时,高尔察克并不打算认输,他认为这不过是白军内部不甘失败的反对派策划的一次及其可笑的政变,只要他背后的协约国盟国一发话,这帮跳梁小丑就会灰飞烟灭!
不过让高尔察克想不到的是,协约国盟友确实发话了。不过却是让他飞灰烟灭:
英国人说:“高尔察克将军确实不适合继续领导俄国对抗邪恶的布尔什维克了,他迫切地需要休养和休息!”
美国人说:“基于民主的原则,如果俄国的立宪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换一个领导人。那么我们只能表示同意!美国政府不打算干涉俄国的内政问题!”
法国人也说:“现在最迫切的是改变西西伯利亚的战局,而不是讨论俄国临时政府领导人的更迭问题。法国人民只关心俄国什么时候能恢复民主和自由,不关心俄国内部的政治问题!”
当时的高尔察克惊呆了,之前这些该死的大流氓可不是这么说的!这位最高执政很快就明白了,他已经被曾经的盟友抛弃了!
甚至这些曾经的盟友更关心的只是黄金的问题,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求将喀山金库中带出来的黄金转移出俄国,越快越好!
当然,协约国大流氓们给出的借口依然光鲜:“这些资金只有保存在俄国之外才更加安全,而且由协约国集团共同监督管理。才能保证这些资金不被盗窃和浪费!”
高尔察克很清楚这些流氓打的是什么主意,不过他却无从拒绝了。他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控制,更何况是控制那么一大笔黄金的命运。
当然。高尔察克并不知道,就在他蹲在小黑屋里反省的时候,围绕着这笔黄金,协约国集团、契卡和国家政治保卫局以及白军内部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
首先登场的自然是协约国集团,数百吨黄金他们怎么可能不垂涎?不管是在战争中搭进去老本的英国和法国,还是颇有斩获的美国、日本,亦或者酱油党一样存在的意大利,都眼巴巴地望着这笔黄金。他们要求立刻用专列将这批黄金运出俄国,越快越好!
不过,他们的希望很难变成现实,因为垂涎这笔黄金的不光有他们,俄国的白卫军将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党棍,以及残存的捷克军团和协约国干涉军的将领们,对黄金同样充满了渴望。
而且对他们来说还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毕竟这批黄金暂时还处于他们的监管和控制之下,他们可不想将到嘴的肥肉又吐出去。如果不是因为顾忌协约国大流氓的感受,他们早就私自将这批黄金瓜分一空,然后高高兴兴的回家过小日子去了。
毕竟对这些留在俄国境内的布尔什维克的眼中钉们来说,协约国集团是后路。如果后路断了,那真心是前门迎狼后门拒虎!
所以对于这批黄金究竟该怎么“分配”,协约国大流氓和协约国的马前卒们一直在扯皮。大家都想占便宜,不会有任何人会让步!
而正是这种扯皮给了布尔什维克机会。只要黄金还留在俄国境内,他们就还有夺回来的机会!
于是乎第二黄金争夺者登场了,东方方面军和契卡像猎犬一样紧紧地咬住高尔察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