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正在丘吉尔坦克里等待进攻命令的布莱利中尉很快就现后方传来激烈的爆炸声和混乱的嘈杂声,他举起望远镜一看,四辆黑豹坦克正在大神威,击溃了第1o营的所有步兵,离他的距离只有两百米远。很快黑豹坦克就现了相的存在,随着一声声炮响,相的脑袋就被炸飞了。
进攻的失败和惨重的伤亡让英国步兵们开始痛恨配合他们作战的装甲部队,很多人事后都抱怨说:“当我们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在后面无所事事!”
遭到黑豹袭击的不仅仅是第1o营,只不过在另外一边,德国人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当时英军第43师214旅康沃尔亲王属轻步兵团5营正准确去同友军汇合,突然就听到了引擎的轰鸣和履带震动地面的声音。
大惊失色的英军紧接着看到了高大的黑色炮塔,四辆黑豹很快便碾了过来。走在最前面的四个英军尖兵飞快地跳往路两边寻找掩护,此时毫不知情的营属反坦克炮连还在往枪口上撞。很快,一门6磅反坦克炮就被直接命中的炮弹撕得粉碎,接着德国人又轰掉了另一门,但此时,走在黑豹旁边的两辆德国摩托车被英军打翻在地,失去了前出侦察兵的黑豹开始有些踌躇。清醒过来的英军赶紧利用地形的掩护组织了4个piat火箭筒小组,敲掉了为的两辆黑豹和9名德国兵。
失去了步兵的掩护,又搞不明白英军虚实的黑豹很快就撤退了,当然,英国人其实也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打跑了黑豹之后,也不敢上前追击。
与此同时。齐格勒的四辆坦克击退了英军动的数轮进攻,让他那一侧的防线看上去是固若金汤。但是到了中午,齐格勒的好运结束了,他为了获得更良好的视野。从伪装良好的隐蔽射击点移动时被英军现。很快脆弱的四号坦克就被击中起火,齐格勒和另外两名成员严重烧伤。在此之后,随着剩下的三辆四号坦克燃料将尽,只能后撤补给。这时候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组织英国人前进了。
对于德军来说,如果说一天前他们还能说做了“成功的防御”。可是到现在,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英军完全楔入了他们的防线,控制住了公路和交通要道。其前锋部队打开了一个三公里宽,纵深约8公里的突出部,同时英军的增援部队还在不断涌入,以隆美尔手头的那点可怜的兵力,完全没有可能将口子堵上。
当然不管有没有可能将口子堵上,对隆美尔来说,他都必须去堵,不堵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去堵死路可能稍微好走点。不过让隆美尔感到郁闷的是,英国人的动作开始加快了。原因很简单,丘吉尔不满意,蒙哥马利也不高兴。为了让上面这两位爷满意,英国大兵们只能勉为其难的拼命了。
英国人当其冲的目标就是拿下德军在突出部“顶端”的最后一处重要的阵地153高地。沐浴在晨曦中的英军第轻骑兵团的坦克在153高地南边击毁了德军第12装甲团5连的一辆四号坦克,还击伤一辆,该连是按照隆美尔的命令连夜来加强153高地防御的。
随后第轻骑兵团的坦克在来复枪旅8营h连的步兵掩护下,开始向153高地进攻。这个153高地范围很大,有些地方很平坦但有些地方却凹凸不平。英军快要抵达山顶时现了一个德军炮兵观察哨,它是在153高地东北方向的德军榴弹炮部队布置的。
第轻骑兵团b中队的坦克继续向前走。中队负责掩护。b中队在推进过程中遭到了高地上少量德军的抵抗,被击毁了一辆坦克,同时高地附近的德国坦克也向他们开火。英国人固执地认为那是虎式坦克,立刻呼叫皇家空军进行对地攻击。其实那依然不过是老掉牙的四号坦克而已。
在空军的掩护下,中队和来复枪旅8营h连猛攻山顶,驻守在山顶的德军很快就招架不住了,告急电雪片一样的往后方:“英国人就在山顶,一辆谢尔曼坦克离我不到四米远,看在上帝的份上。千万别打电话来,他们会听见铃声的。我们会找机会撤来”
德军为了确认高地上的战况,派了一只侦察队前往山顶查看情况,但很快就被英国人用机枪赶走了,而且还损失了两个人。但是德军观察到山顶只有两辆坦克,剩下的只是机枪和反坦克炮。所以德军很快决定动一次反击赶走英国人。
2o岁的克雷马奇上士参与了这次战斗,他忆道:“快集结后,我们的坦克开始向153高地前进。我们走得很小心,总是互相掩护前进。穿越沙尘进入空旷地时,我用望远镜观察前面的情况。不过任何值得怀疑的目标都没有现,我命令继续前进。可刚刚走了十几米远,突然遭到了炮火攻击!我立刻大喊:‘倒车!倒车!’我的驾驶员施耐德反应很快,立刻全倒车后退,让英国佬的攻击泡汤。”
此时,高地上的情况和之前已经生了明显的变化,英军增援了6辆谢尔曼和一个步兵连。当德军用迫击炮轰击山顶时,作为报复,皇家空军也四处轰炸高地南坡和附近任何可疑的目标,让整个高地都被轰炸造成的尘土和烟雾覆盖。这也直接导致德军第一次夺高地的企图失败了。
在这之后的三天里,德军组织了五次反击,一直在尝试夺153高地,但是蒙哥马利显然也意识到了该高地的重要性,不断地增强其防御力量,6续投入了25辆坦克、15门反坦克炮和两个营的步兵。
一直到三天后,当德军的整条防线都呈现出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时,隆美尔才不得不放弃了这种徒劳的尝试。因为在那个时候,就算夺了153高地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德意联军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如果他们不赶紧撤退跑路,唯一的结局就是被英军包饺子!。
ps:鞠躬感谢醉酒无枫、jj、情不自禁、流风辄水、義字當頭光明圣堂武士和尤文图斯同志!
360 会面()
阿拉曼的辉煌胜利!
英军打开胜利之门!
伟大的转折猎狐成功!
当阿拉曼战役胜利的消息传英国本土的时候,英国媒体沸腾了,憋屈了两年多的他们终于找到了gaohao的感觉,瞬间就喷了。
反正在英国媒体的大力鼓吹下,阿拉曼战役大有变成第二个滑铁卢的意思。似乎这场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德国的失败,似乎在此之后日不落帝国又要重振辉煌了。
尤其是在差不多同一时间,从苏联还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苏联红军放弃了基辅,伟大的基辅罗斯被德国纳粹占领了。这对于爱国的英国民众来说简直是太畅快了,他们纷纷认为:“这个世界终于恢复了正常!”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在自我感觉良好的英国人看来,大英帝国才是世界的老大,才是中流砥柱。什么俄国人不过是一群野蛮的土鳖,在正常状态下他们应该被德国人打得屁股尿流才对。
只不过过去的两年里,让爱国的英国民众十分失望的是,大英帝国一点儿都没有表现出中流砥柱和民。主之光的意思,被德意日一通猛削,那叫一个狼狈。真心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
相反,俄国人的表现却是相当不错,不光顶住了德国人的猛攻,还连续打了打胜仗,那真心是亮瞎狗眼。反正俄国的优异表现让英国民众很不是滋味,那股子酸味比老陈醋还要浓烈。
而现在,一切终于恢复了正常,大英帝国的勇士们拿出了正常的表现,而狼狈的俄国人却被迫丢掉了基辅罗斯。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大英帝国还是世界上最棒的,而俄国人很快就会崩溃!
说实话,英国民众太喜欢这个调调了。尤其是报纸上不断地分析苏联将会再次生雪崩似的大坍塌,德军很快将攻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城下,如果没有英国的帮助,俄国人马上就药丸。
“继续加强宣传。现在是争夺舆论制高点的最重要时刻,必须让全世界都认为大英帝国才是民。主自。由世界的唯一领导者!必须沉重地打击布尔什维克的气焰,为将来同他们的战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丘吉尔也有些兴奋,他也是苦逼了两年多。如今总算能吐尽胸中的浊气了。而且阿拉曼的胜利也确实有代表意义,这意味着帝国重新在北非站住了脚,而随着美国加入战争,形势只会越来越好!
“火炬行动准备得怎么样了?”老烟鬼有些急迫地问道。
“问题颇多,海军方面对进行一次如此大规模的两栖登6作战并没有多少信心。”
英国人确实对美国人挺没信心的。他们始终认为这个小表弟战斗力太有限。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横渡大西洋的两栖登6作战,说实话,太不可想象了。如果不是两国元强烈地坚持,不管是皇家海军还是美国海军都想撂挑子。
这么说吧,当时对火炬行动有信心有兴趣的恐怕只有巴顿一个人,这位一心只想打仗的老骑兵恨不得一个人划着木筏子去北非找德国佬干仗。
当然,和历史上相比,火炬行动的准备周期被大大缩短了,主要原因是美国虽然晚参战一年,但是战争准备工作依然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当火炬行动的方案出炉之后,土豪美帝分分钟就搞定了行动需要的一切。
只不过罗斯福当时最关心的并不是火炬行动的成败,这次行动更多的是测试和试探,仅仅是检测美军的战斗力而已。罗斯福很清楚,欧洲战场上的关键不在北非,甚至也不在英吉利海峡或者法国和意大利。现在欧洲战场的关键是东线的苏联,如果没有苏联牵制数百万德军,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会被德军用潮水般的攻势碾成渣渣。
这么说吧,罗斯福很清楚,以当前英军和美军的实力。完全不可能同德军主力交手,看看英国人在北非战场打一群半吊子的非洲军团和意大利面条人都那么费劲,换到欧洲大6分分钟又是一场惨败。
所以罗斯福的想法很简单,在当前的形势下。俄国人的存在是有重要意义的,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不能犯一战中的错误。
一战中的什么错误呢?自然是让俄国和德国议和。布尔什维克可是有“前科”的,一旦他们对德国妥协,或者德国对他们妥协,导致德国人掉过头猛抽英美。那真心是吃不消。
所以,哪怕罗斯福并不喜欢苏联,也认为苏联是自。由世界的最大敌人。但依然认为,将苏联拉进联盟是有重大意义的。用他本人的话说:“缺少了苏联的反法西斯同盟是不完整的。”
对此,丘吉尔也不反对,实际上他一直也想拉苏联入伙,只不过苏联对此一直没兴趣而已。而现在,基辅被放弃在他看来是个很好的接触的时机。因为在丘胖子看来,苏联人肯定是不情愿放弃基辅的,这说明他们的压力很大,如果此时英美伸出援手,苏联没道理不上钩。
在红军放弃基辅的第二天,丘胖子就联合罗斯福一起致电托洛茨基,再次倡导成立反法西斯同盟。甚至罗斯福还直接放风:“是时候将苏联纳入租借法案了!”
很显然,这种诱惑还是很大的。不过众所周知,苏联并不是托洛茨基一个人当家,集体领导制下,老托也必须广泛的听取其他不同意见不是吗?
“英国和美国的诚意还是很足的,而且组成同盟也有助于团结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朋友,这对于更早地击败轴心国是有利的。”托洛茨基说话很小心,他知道,这个事儿不是那么好通过的,讨厌的李晓峰会抓住一切机会搅局。
只不过让托洛茨基意外的是,李晓峰并没有搅局的意思,他很平静地看着托洛茨基不断地重复结成同盟有多少好处多大的意义,平静得就像路人一样。
但某仙人越是平静,托洛茨基心里就越是没底,说话自然也是愈的小心。直到最后他建议:“我们是不是派一个特别代表去同英美讨论这个事项呢?具体地接触一下并不是什么坏事!”
终于,沉默已久的李晓峰开口了,他直截了当地说道:“那我愿意去一趟,这个方面的工作我比较擅长!”
托洛茨基的脸直接就变黑了。他还就是怕这个,让一个一直反对同英美结盟的反对派充当特别代表讨论结盟的事儿,这怎么看都不靠谱哈!
反正托洛茨基明确想表示拒绝,只不过没等他说话,李晓峰又一次强调道:“这次接触的主要目的是摸清英美的诚意。以及他们的底牌,这就决定了只有搞情报工作的同志适合这个工作。摸清了英美的实际态度之后,我们才好按部就班的进入下一步实质性的谈判。在政。治局的所有同志当中,恐怕也只有我适合这项任何了!”
好嘛,托洛茨基这是明白某仙人的意思了,某仙人无非是向看看英美能给出多少好处,如果好处足够多,那他也不反对入盟。反之,没多少实质性的好处,那咱们苏联还是单刷吧。
这个理由足够强大。强大到连托洛茨基也不能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不过他还是告诫了李晓峰一句:“安德烈同志,你此行的意义非凡,请千万要顾全大局!”
李晓峰有顾全过大局吗?自然是有的,只不过他所顾全的大局是苏联的大局,而不是英美的大局。指望他对英美做出较大的让步,那真心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当丘吉尔得知苏联派出的特别代表是某人时,也有些不是滋味。他更希望同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或者其他职业外交官打交道,而不是跟一个阴险的情报头子扯皮。尤其是这个家伙还一贯以反英著称。
不过跟谁谈判不是他所能决定的。所以他还算是积极的响应了苏联的提议,表示了对某仙人的欢迎。至于美国方面自然也没什么意见,甚至希望这次会面越快越好。
不过还真心是快不了,因为有几个很麻烦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就是在哪里会面,第二就是跟谁会面。丘吉尔希望在伦敦举行这次会面,而李晓峰希望会面的地点放在冰岛,至于罗斯福则希望华盛顿能成为主会场。
不要小看了这个地点问题,这里面的说道很大。这其实是关系到未来联盟的领导权问题,谁是东道主自然谁离带头大哥的位置就近一点。而显而易见的是。哪怕是丘吉尔和罗斯福这种哥两好的关系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让步,更何况是一向很要面子的某仙人了。
谁当东道主还仅仅是其一,另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是,李晓峰跟谁进行会谈。请注意,不管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都是一国元,而某仙人虽然是政。治局大长老,但毕竟不是苏联的国家元,按照外交上的对等原则,罗斯福和丘吉尔是不方便直接同他进行会谈的。
而让美国国务卿或者是英国外交大臣跟李晓峰碰头,李晓峰又不乐意了,他虽然比托洛茨基低半头,但也绝不是一个国务卿和外交大臣就能打的。不客气地说,他对结盟问题有重大言权,甚至这个结盟能不能搞得成,得看他的脸色。而国务卿和外交大臣有这种言权?
反正这个地位问题是弄得挺尴尬的,似乎不管怎么弄,大家都觉得尴尬。眼瞧着这个问题变成了拦路虎,李晓峰提出了一个关键性地建议:“既然作为正式的会面有众多问题无法解决,那么进行一次非正式的会面如何呢?”
这个建议立刻就打破了僵局,正式会面确实不好弄,又要争东道主,还要论地位是否对等。那干脆就别弄这么正式,大家进行一次非正式会谈吧!反正这次会面也仅仅只是碰头接触而已。
根据李晓峰的提议,关于谁当东道主的争论也可以结束了,既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