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到的那一套。不免有些僵化和死板。当然,想要提高他们的技能也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这依赖经验的积累。”
“至于基层的士兵,小伙子们士气高昂。前一阶段艰苦的训练帮助很大,大部分战士都是合格的,问题依然是缺乏战斗经验。对于武器,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作为之前的重点建设单位,第38集团军装备非常不错。基本人手一只SKS30,少部分侦察和突击部队还能装备AS…30,机枪基本看不到马克沁和德普,清一色的都是PK机枪,和德军步兵班相比,我们的火力占据优势。装甲部队也令人满意,一水的T…35A连T…34都少见,重型坦克营装备的虽然是列宁二号,但也够用了。至于炮兵,也令人满意,唯一比较遗憾的是,机械化军装备的也是牵引火炮,SU…76和SU…122数量还是太少,冲击中的机械化部队缺乏伴随火力支援……”
总体而言,能够看出乌博列维奇对部队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这得感谢托洛茨基,如果不是他的坚持,红军就不可能将装备最好的部队投入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客观上说,这得给老托的私心记一功。
乌博列维奇不光对部队十分满意,对科涅夫的军事部署评价也很高:“之前,安德烈同志忽然提拔科涅夫同志还让我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我并不太了解这位同志,听说他是政工干 部,说实话,基于内战后期的经验,我对政工干 部的评价不高。我们的政工干 部可能不怕死,但是军事素质是成问题的。一开始我很担心这是一位只知道猛冲猛打用人命来夺取胜利的莽夫……”
“不过亲眼目睹了科涅夫同志的军事部署以及同他面对面的交流之后,我不得不承认犯了一个错误。科涅夫同志有充足的军事素养,对于步兵战术有深刻的研究,在布置防御以及分配火力上更是有惊人的直觉和天分。很显然之前米哈伊尔同志对他的评价是不客观不公正的,这位同志完全可以成长为方面军或者军区级指挥员!”
乌博列维奇很满意科涅夫之前的部署,在严防死守的同时还做好了时刻进行反击的准备工作,第38集团军就像一根被压缩的弹簧,随时都可能爆发!这也完全符合乌博列维奇的战役安排——后发制人,围歼古德里安突击集群。
当然,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乌博列维奇不光是深入的了解红军的情况,更是想方设法搞清楚敌人的状况。他亲临一线观看了几次德军的进攻作战,对德军的特点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德国鬼子的素质很高,军官和士兵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而且民族的特性使他们严谨和服从。虽然在武器装备上德军看不出太多的亮点,但是出色的战术能力弥补了这一切,而且这些法西斯匪徒的士气也很高昂。必须承认,他们很不好对付!”
数天的调研工作结束之后。乌博列维奇回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很快,他就搞出了作战计划。核心思想大家都知道,无非是第38集团顶住。第37集团军尽快增援,然后从其他两线调来第5和第6集团军堵德军的后路然后围歼之。
这样的作战计划似乎傻瓜都能搞好,但是,上面那一套是纸上谈兵,确实是傻瓜都行。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有那么简单吗?先不说别的,就说德军的反应,德国人不是傻瓜,也不是一根筋,真正当四个集团军包围过来的时候,他们会傻乎乎的不动,白痴一样等着被包围和歼灭。别把德军当成了用盒饭就能搞定的群众演员!
人家真不是群演,人家是最重要的配角,还是那种随时都可能抢戏的戏霸!指望他们老老实实的配合,那乘早洗洗睡了吧!
古德里安是什么人?会傻逼一样等着红军调兵遣将。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部队陷于险地而无动于衷?之前这位就有想法要跑路,你看看当第37集团军抵达战场之后会是什么情况!
保卢斯呢?他这个参谋长指挥战斗可能比古德里安差点,但德军高级将领的基本素质摆在那里,又能差多少?一旦红军的重兵集群有合围的风险,你看他跑不跑?
再说希特勒,这位虽然有点疯,但也不是傻人,眼下他是瞧不起红军,觉得红军不配给德意志提鞋的,但是他并不是读不懂战场上最基本的兵力对比。也不是那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精锐部队被围歼的傻瓜。
说白了,想要打歼灭战,你也得看德军配合不配合?
那么德军配合吗?
嘿,那是相当的不配合。古德里安这种老狐狸战场的感知是相当敏锐的。军 委还没有做出要在库尔斯克打歼灭战的时候,古德里安就防着这一手了,所以在攻击库尔斯克时,他并不是倾尽全力的。除了第46装甲军和另外两个步兵师比较投入,其他的包括第47装甲军在内的部队都是很克制的,实际上第47装甲军就还留在利戈夫休整。根本就没有投入战斗的意思。
从这一点上看,古德里安恐怕是做好了情况不妙就立刻掉头逃跑的打算,到时候第47装甲军将担任先锋负责打开撤退的通路,后续部队只要跟上就基本没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而像古德里安这样的敌人就是最不好对付的,因为人家一开始就准备逃跑了,如果库尔斯克方面军其他三个集团军动作太慢,不等他们赶到战场古德里安已经跑了。
所以,乌博列维奇首先要做的就是怎么把敌人留下。可能有同志又要说了,这还不简单吗?派一支奇兵直接截断古德里安的退路就好了,而且从地图上看,这条退路也是可以截断的。比如说朱可夫的第五集团军完全就可以奇袭科诺托普,只要占据了这座城市,德军还能跑吗?
似乎是有道理,但是问题没有那么简单,诚然从库尔斯克向切尔尼戈夫撤退走铁路确实要经过科诺托普,夺回这座城市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仅仅是铁路而已,前面就有提到过,古德里安原本攻击库尔斯克的计划是走绍斯特卡的,那里和库尔斯克之间是没有铁路的!
古德里安没办法从绍斯特卡进攻,难道还没办法从绍斯特卡逃跑?实际上在攻克了利戈夫之后,古德里安就特意抽调了一个师,命令其向西“进攻”,已经在谢伊姆河上打通了交通线路,真到了撤退的时候,科诺托普走不通,他一样可以让第47装甲军向绍斯特卡攻击前进。
可能有同志还不服气,会说在绍斯特卡西北方向不是还有罗科索夫斯基的第6集团军吗?他们不是正从那个方向朝战场赶吗?由第六集团军负责堵上了绍斯特卡这个口子不就齐活了?
是不错,乌博列维奇的命令也是这样的,但是谁能保证,第六集团军就一定能堵住古德里安的集群呢?毕竟这个集群还是很强大的,留一个军断后,也能保证剩下四个军进行突击,其中甚至可能还有两个装甲军,这压力小?
而且德军会眼睁睁的看着古德里安身陷重围而不进行救援,不说多了,咬牙凑一个集团军进行支援是可能做到的。到时候第6集团军腹背受敌,能顶多久呢?
所以,乌博列维奇在司令部里召开第一次作战会议时就说道:“我们进行的这场战役,不光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
PS:鞠躬感谢寄生虫之血吸虫、风雨曾经、骑王、hzwangdd和尤文图斯同志!
276 名将大荟萃(4)()
乌博列维奇的所谓的智慧,其实就是诱敌深入。在他看来,打这场库尔斯克会战就跟钓大鱼一样,鱼上钩了你别马上提线,得放长线,得一点点的跟大鱼打消耗战,将大鱼的精力耗得差不多了,才能往上拉。
所以他表彰了第38集团军和科涅夫第一阶段的表现之后,吩咐道:“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很有警惕性的大鱼,继续以强硬对强硬,很容易把鱼吓跑。所以伊万。斯潘捷诺维齐同志,我要求你的集团军可以开始示敌以弱,一点一点的将敌军主力诱惑到库尔斯克附近,为方面军主力赶赴战场打歼灭战创造时机!”
这个任务可是不轻,科涅夫也看出来了,古德里安这明显是作战决心不强,很有可能随时逃跑,如果让他跑了,那这场歼灭战自然也就变成一场空。
可诱敌深入是那么简单的吗?既要示敌以弱,又不能真的败退,这个分寸可是很难拿捏的,更何况他要面对的对手是古德里安这样的老狐狸,稍微出一点闪失被对方抓住破绽,都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这个任务确实很难,但科涅夫还是二话不说就接下了,他和乌博列维奇一样也要证明自己,毕竟他这个集团军司令显得“来路不正”给人一种走后门升迁的感觉。他正好可以用这一战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堵上那些说怪话的嘴巴。
返回第38集团军司令部之后,他立刻召集麾下的三个军长开会讨论,最后做出了如下布置,在第一线坚守的第78步兵军逐步开始后撤,在第60坦克师的配合下退往第79步兵军身后休整和构筑第三条防线。
科涅夫的要求是:“要慌而不乱,让敌人以为我们已经支撑不住了。以为我们在逃跑。但是部队的建制绝对不准乱,尤其是不能弄巧成拙!”
为了麻痹德军,让德军以为第78步兵军真是在撤退。在科涅夫的要求下,雷巴尔科的第60坦克师还将进行一次反击。做出逼退德军掩护步兵后撤的假象。
当然,与此同时,科涅夫也给第48机械化军下达了一道指示,要求该军的第61坦克师和第105机械化师做好接应的准备,一旦第78步兵军后撤时真的慌乱了,那他们必须马上顶上去,保证该军顺利的撤下火线。
“帕维尔。谢苗诺维奇(雷巴尔科),还是你的运气好!可以主动出击狠狠地干德国佬一家伙!”第61坦克师师长罗特斯米特罗夫很是羡慕雷巴尔科的好运。他之前一直从事军事教育工作,没有机会同德军交手,说实话他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雷巴尔科却苦笑了一声:“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你以为这项工作简单吗?我既要逼退德国佬,又不能真的将他们吓跑,这叫什么事儿啊!”
卡图科夫也有些看不惯雷巴尔科的鸡贼行为,打趣道:“你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要不要咱们换一换!”
顿时雷巴尔科连连摇头,好容易有个上战场的机会,他怎么会让出去。这个仗虽然不好打,但不好打就对了,越不好打才越能体现出他雷巴尔科的能力不是。
瓦图京静静的看着手下的三个师长斗嘴。说实话,他都有些羡慕,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亲自带领第61坦克师去好好的招待德国鬼子,这一刻他实在已经等了太久太久。不过他现在是军长,科涅夫要求他必须有个军长的样子,不能时时刻刻老想着打先锋,而是要统筹全局。
当然,瓦图京并不喜欢这项工作。有时候他真想跟雷巴尔科换一换,乘着坦克冲锋的感觉多好啊!
不得不说。李晓峰对科涅夫真心是太照顾了,别看他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集团军司令员。但是手下的精兵强将可是不少。就拿第48机械化军来说,军长瓦图京可是猛人,算得上红军当中最会玩装甲突击的将领,如果不是不幸阵亡,一个苏联元帅是跑不掉的。
不光是瓦图京很强,第48机械化军的三个师长,也都是牛人。雷巴尔科是后来的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司令员,第一个突入柏林的就是他。
罗特米斯特洛夫也不差,这位是后来的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司令员,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他的表现是相当的出色。
至于卡图科夫,这位是后来的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员,从莫斯科一直打到了柏林,被誉为“滑头坦克将军”。这位还不是一般的苏联式猛将,很重视部队的伤亡,会尽一切可能既打击敌人又保全自己。为此,在柏林战役中,他跟朱可夫是彻底闹翻了,最后惨遭打压并不得志。
当然卡图科夫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和上面两位一样,都属于红军装甲兵中最强的将领之一。尤其是你还得考虑到,卡图科夫在卫国战争时期就只有一个肾脏,身体并不好,这就更加难得了。而且卡图科夫的人品也不错,卫国战争结束后,因为朱可夫的关系他被剥夺了应该有的荣誉,按道理说应该记恨朱可夫才是,但是在朱可夫倒台的时候,这位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幸灾乐祸和落井下石。
看看吧,李晓峰直接将一干猛人都丢给了科涅夫,这是摆明了要让老科大放异彩,换句话说,如果有这些牛人配合,科涅夫还打不出个名堂,那真心是白混了。
四月三十日,雷巴尔科带着第60坦克师从斜刺里杀出来,和德军来了一个迎头对撞,该师集中了240辆坦克,从两个方向朝战场中心猛冲过去。而这也就是库尔斯克爆发的第一次坦克大会战。
正面同第60坦克师交手的是德党卫队第二装甲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帝国师。该师装备的都是比较先进的四号2坦克。虽然跟德军其他装甲部队比较,算是比较先进了,但是同第60坦克师装备的t…35a比起来,性能还是差了一大截。
此时的t…35a换装了原t…54才装备的一百毫米滑膛炮,炮塔装甲的厚度也加强到了90毫米。车体首上60毫米(30度倾角,相当于120毫米),基本上可以抵挡四号坦克装备kk4075毫米坦克炮发射弹在500米以外的攻击。
所以在这场战斗中。德国人吃了大苦头,看看德国坦克手是怎么回忆的吧:“我命令驾驶员将坦克停下。虽然按照连长的命令我们应该继续前进,直到碾碎俄国佬的阵地。但就在刚才,我从望远镜里看到从俄国人阵地那边冒出来一大群t…35,嗯,至少看上去像是t…35,因为它比炮塔过于靠前的t…34漂亮不少,而且其特有的锅形炮塔也非常好认。”
“我并不是第一次跟t…35打交道,总体而言它跟t…34的性能相差无几。不出意外的话,我的坦克能在1500米外轻而易举地击毁它!所以我命令驾驶员停车,炮手可以好好的瞄准,然后一点点将俄国佬全部点杀!”
“我一点儿都不紧张,哪怕敌人的坦克确实挺多,随便数数都有十几辆,但是我对kk40坦克炮十分信任,营长告诉我们,通过对俄国坦克的实弹射击,不管是t…34还是t…35都无法挡住其雷霆一击!”
“炮手约翰今天的状态也很不错。第一次开火炮弹就擦着俄国坦克的炮塔飞走了。我相信,经过一番修正之后,约翰今天一定能取得战果!过了几秒钟。当装弹手往炮膛里又塞入了一颗穿甲弹之后,约翰迫不及待的就开火了!”
“轰隆一声,车体都在抖动,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新主炮是多么的给力。当然,更给力的是约翰,这一炮打中了!霎时间,车组的所有成员都开始欢呼,我甚至能听到炮塔再次咔嚓咔嚓转动的声音,很显然。约翰这是准备调转炮口瞄准第二个目标了!”
“‘该死的,停下!’我多了一个心眼。没有像约翰一样立刻去寻找下一个猎物,而是继续观察那辆应该已经被击毁的t…35。结果很不妙,那辆t…35依然在前进,炮塔上挨了一炮似乎对它毫无影响,所以我就发出了上面那一声怒吼!”
“约翰很快也发现了敌人并没有被消灭,他赶紧将火炮又转了回来,嘴里还嘟嘟囔囔的骂着,大概是抱怨和诅咒俄国佬。很快车体又一次抖动起来,又一发穿甲弹呼啸着出膛,再一次糊了俄国坦克一脸。这一次,我们并没有提前欢庆,谁知道结果是好还是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