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指,经过我支队各个分队三天以来的不断收集,北犯ri军的基本情况,已经摸清,先将情报汇总之后,上报师指,ri军以第十七、第二十一师团,配属战车第一旅团,骑兵第一联队,作为先头部队,歼灭英军第二天上午,即渡过饮敦江,现已进至德刚。”
“ri军第十一、第十五、第十九师团,配属战车第二、第三旅团,重炮第一旅团,作为第二梯队,晚两个小时出发,目前,已经进抵孟密,ri军主力,在饮敦江休整一天之后,也已北上,目前,在摸谷一线,行军速度正常。”
“先头以及第二梯队的ri军,间隔不超过一天的距离,行军十分谨慎,各部ri军,均派出大批搜索部队,在北进密支那沿途,半径二十公里范围内,仔细搜索,确定无危险之后,快速通过,并在沿线的所有重要制高点,均留驻兵力,我支队没有师指的明确命令,故未惊动ri军,采取紧密监视。”
楚天的情报,至少提供了一下几个信息,一、伊藤严三郎把部队分成三部分,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构成首尾相连的长蛇阵,二、伊藤在璃保大峡谷,伏击了英国人,他自然害怕自己遭到伏击,派兵分驻各险要地段,自然避免了被断绝后路和伏击的危险,三、伊藤的先头部队,应该是诱饵,吸引duli师的部队前来攻击,他的主力随后压上。
伊藤的战役指导思想,是在缅北某一地区,与duli师在密支那方向的部队,来一次主力决战,以优势兵力,击败唐秋离,占领密支那,再掉头迎战,从中南半岛东部赶过来的duli师其他兵团的部队,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各个击破战术。
唐秋离到了指挥部的时候,在杨克天的命令下,几十个参谋已经在地图上,忙着标记敌我双方的态势图,从图上看,ri军前锋到达德刚,主力则在一百八十多公里之外的孟密,首尾长达三百多华里,而第二梯队的ri军,进可支援先头部队,退可靠拢主力。
伊藤的一字长蛇阵战役布局,彻底打乱了唐秋离的缅北战役部署,他原来的战役设想,是以唐秋生兵团的六个旅为右翼,直属兵团的五个旅为左翼,三个旅正面阻击,于光涵的五个旅堵住后路,为伊藤在甘高山脉准备一个大口袋,一战下来,不能全歼ri军,至少能干掉伊藤三分之一以上的兵力。
可伊藤这样的阵势,给唐秋离出了个大难题,ri军首尾长达三百六十多华里,多大的口袋,可以包住这么多的ri军部队,的需要多少兵力,唐秋离没有,再者,如果打ri军的先头部队,伊藤的主力就会立即卷过来,在唐秋离不情愿的情况下,打一场被动的决战。
抄尾的于光涵,以五个旅不足八万人的兵力,根本拖不住三十余万ri军主力,打中路,则ri军的收尾相继而至,攻击部队就会陷入ri军的包围之中,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这次战役,在缅北另外寻找战机。
而如此一来,ri军长驱直入,duli师现有的部队,必将处于与优势ri军硬拼的局面,如果为了避免损失,密支那必然得放弃,从战略意义和影响上来说,对duli师在中南半岛的影响力,必然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甘心的英国人,说不定借着美国人的势力,找借口重返中南半岛。
这一仗,打与不打,都是无法选择的事情,伊藤已经把唐秋离,逼到必须选择一种打法的地步。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甘高山脉的炮声(上)()
duli师缅北密支那指挥部里,参谋们标注完敌我态势图之后,又开始小声的讨论,这一仗该如何打,参谋长常风和参谋处长杨克天,两人在态势图上,不停的比来划去,偶尔小声争论几句,随即,两人同时皱起眉头,这仗还真不好打。
渐渐的,谈论和争论的声音,完全停止下来,指挥部里,几十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背对着大家,目不转睛的盯着墙上,大幅的中南半岛作战地图,很长时间没有回身的师长唐秋离身上,就这样的姿势,师长已经保持了半个多小时。
谁也没有出声打扰师长,常风、杨克天,包括所有参谋们们,经过仔细的论证,详尽的分析,都在内心里倾向于,这一仗最好不打,暂时放弃密支那,也是稳妥的万全之策,等ri军占领缅北,分兵进占其他地区,兵力分散之后,再寻机收拾小鬼子。
还有,暂避ri军锋芒,等冯继武兵团和马朝阳兵团赶到,duli师兵力与ri军相差不多的时候,是分散歼敌,还是主力决战,就由不得伊藤严三郎了,主动权会cāo纵在自己手里,怎么打,自己说了算。
良久,唐秋离才转过身来,说道:“我已经决定,在缅北与ri军一战,常风,记录命令!”大家心里都是一惊,诧异的看着自己的师长,以师长的风格和作战原则,这样明显被动的战局,是不会强求战役继续进行的?
师长不是常说吗?“敌变我变,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每战,必以最小代价,取得歼敌最多的效果,此为duli师各部队对ri军作战之原则,”可师长今天是怎么了?常风和杨克天互相看了一眼,常风觉得,自己是参谋长,有必要也有义务提醒一下师长。
他上前一步,尽量控制语气,说道:“师长,我刚才与杨处长,在作战地图上,仔细标注了敌我态势,就目前局势而言,我与杨处长以及作战处的全体参谋,不赞同就眼下的条件,对ri军进行任何作战,还请师长考虑一下我们的建议!”
杨克天也跨前一步,与常风并肩站在一起,实际上,这是duli师至成立以来,参谋长和参谋处长以及作战处的全体军官,第一次反对师长唐秋离的作战计划,倒不是唐秋离的权威削弱了,而是,duli师的军官们,经历过自东北举旗到现在的境外作战,将近九年多的血与火的战斗生涯,大家都成熟了。
常风和杨克天,以及所有参谋们的举动,让唐秋离很是欣慰,他虽然有着两个世界的经验与记忆,能在大事件上,避免致命的错误,可并不代表自己,可以在一起问题上,永远不出差错,参谋军官们的成熟表现,就是让自己避免差错的最好防线。
唐秋离笑了,说道:“我知道大家的意思,现在,情况紧急,不允许我们长时间讨论,等缅北战役打完,我再与大家好好辩论一番,如何?现在,各部门进入作战状态,常风,记录我的命令,关于缅北战役,现做如下战役部署上的调整。”
常风和杨克天,是自己的职责所系,什么是参谋,不就是向师长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让每一场战斗,都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失误,既然师长的心意已决,作为下属,那就只有毫不迟疑的执行命令,这也是参谋的职责。
唐秋离接着说道:“部署调整如下,此次战役的作战目标,为孟密一线的ri军第十一、第十五、第十九师团,战车第二、第三旅团,重炮第一旅团,ri军兵力约为七万五千余人,坦克五百余辆,为达成战役目的,命令在甘高山脉的直属兵团之第一至第七旅,连夜从辛博至杰沙一线南下,往ri军第二梯队左右两翼运动,务必于二十九ri晚六时前,完成战役部署,三十ri凌晨三时,对该部ri军发动攻击,坦克第一、第二、第三旅,配属在这个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二十四小时之内,必须结束战斗,孟密的战斗,由我亲自指挥,唐秋生的苏鲁机动兵团之第一、第二、第三旅,配属坦克第四、第五旅,对进至德刚一线的ri军第十七、第二十一师团,战车第一旅团,骑兵第一联队,进行阻击,防止其掉头增援ri军第二梯队,并相机歼灭该部ri军,这个战场,由唐副师长指挥。”
“直属兵团第八旅,苏鲁机动兵团第四、第五旅,坦克第六旅,火箭炮兵四个营,立即南下,赶至抹谷一线,担任阻击ri军主力的任务,于光涵之部队,从即刻起,沿途侧击ri军主力部队,迟滞其行军速度,楚天的特战支队,破坏沿途的桥梁和交通要点,并负责清除ri军留驻各要点的小股部队,迟滞ri军主力部队行动的各旅,必须确保围歼第二梯队ri军所需要的时间,三十六个小时以上。”
唐秋离这个作战计划,德刚方向的唐秋生,和孟密方向的自己,压力都不大,对于ri军来讲,兵力和火力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唯独抹谷一线的阻击部队,压力是空前的,以正面阻击部队三个旅,侧击部队五个旅,要想拖住ri军主力三十多万人的行军速度,对负责这个方向的指挥官,是个莫大的考验。
用八个旅打援,已经是唐秋离所能动用的全部兵力,就连预备队都没有留,何况,对ri军第二梯队的攻击一开始,伊藤的主力ri军,必然会拼命的前来救援,如何以最小的伤亡,完成战役要求,是对一个指挥官的指挥能力,对战场形势的判断等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量。
这个指挥官的人选,不由得他不慎重,沉吟一下,他看着常风,说道:“常风,阻击ri军主力部队的任务,就由你来指挥八个旅的兵力完成吧,有把握吗?还有,我会命令航空兵南方飞行第一、第二集团,全力配合你阻击ri军主力。”
随着唐秋离的一道道命令下达,常风的脑海里面,已经逐渐的清晰了,师长这个作战方案,看似冒险和冲动,可师长利用的,是伊藤这个战术上的漏洞,主力与第二梯队隔着一天的路程,就是这个时间差,让师长抓住了机会。
归纳起来,师长的战术,是掐头、扰尾、中间一刀,如果歼灭了联系ri军先头部队和主力部队的中间环节,那么,先头的两个师团ri军,也是送到嘴里的肉,从抹谷到密支那,六百多公里的路途,集中duli师在缅北的所有部队,可以坚持到冯继武兵团和马朝阳兵团的到来。
如此,即不用放弃密支那,又可击退ri军对缅北的进攻,所有的不利因素都可以避免,常风为自己刚才对师长作战计划的反对,而感到自己的目光短浅,现在,师长又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在师长的心目中,常风还是原来那个常风。
“师长,常风能确保孟密战役所需要的三十六个小时的时间,除非伊藤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常风掷地有声的说道,脸上透着刚毅,这是保证,更是一个高级指挥官的出征宣言,一瞬间,他的血液竟然有沸腾的感觉,多ri来的忐忑不安和患得患失,一扫而空。
唐秋离轻轻的拍了一下常风的肩膀,摇摇头说道:“我不需要你这样的保证,记住,阻击战有很多种打法,正面硬顶,是最简答的一种,你可以利用从抹谷到孟密这八十多公里的距离,多做一些文章。”
随着duli师指挥部的一道道命令下达,各参战部队,立即往指定地点开进,两支有着解不开血仇的部队,就如同两列开到极速的火车,迎面撞过来,必定会是一声火花四溅的巨响。
到了六月二十九ri上午,战场的形势又有所变化,ri军的先头部队,因为没有受到任何阻击和袭扰,推进的速度极快,到中午的时候,到达因育瓦,这里,已经进入甘高山脉的边缘地区,为了能与先头部队保持不变的联系。
ri军第二梯队,也不得不加快推进的速度,如此一来,与主力部队的距离,拉大到一天半的路程,至二十九ri下午,ri军先头部队,已经推进至甘高山脉腹地的辛博一线,这是唐秋离为ri军原先准备的战场,没有等来伊藤,却等来了两个师团的ri军部队。
根据战场局势的变化,唐秋离马上命令南下的直属兵团第一至第七旅,坦克第一至第三旅,改变在孟密围歼中路ri军的计划,在因育瓦一线设伏,这样,就为南下的部队,争取到至少六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做更充裕的准备。
唐秋离跟随部队一起南下,到达指定地点之后,部队立即在伏击地点构筑工事,他带着山虎和十几个特卫,登上一座山峰,站在甘高山脉的边缘,往南方看去,暮sè苍茫之中,缅北的丛山峻岭,陷入一片朦胧,雾霭之中,腾现出一股杀气。
再有八个小时,这块平静的土地,就会被连天的炮火所惊醒,就会被ri军士兵的鲜血所浸染。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甘高山脉的炮声(中)()
对于先头部队和第二梯队推进的速度,ri本东南亚派遣军总司令官伊藤大将,并不高兴,在他看来,着两支部队的指挥官,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就是冒进。
伊藤的北进部署,可谓是天衣无缝,环环相扣,各部队之间的距离和行军的速度,经过最jing确的计算,都在可以及时增援的路程之内,采用兵力逐次递加的方式,他可以在璃保大峡谷伏击英国人,那么,唐秋离就可以在饮敦江至密支那沿途的任何一点,伏击自己的部队。
得知先头部队,已经快速推进至甘高山脉的辛博一线,中路部队,也已进至甘高山脉边缘区,与主力部队的距离,拉大到一天半的路程,伊藤连连摇头,对总参谋长小泉说道:“愚蠢、冒进,各部之间的距离拉大,在任何一处,都有可能遭到支那魔鬼唐秋离的割裂,命令先头部队指挥官野村中将,中路部队指挥官南云中将,立即在现有占领地区,构筑阵地,严加防范,等待主力部队,跟上步伐之后,再继续往密支那方向推进。”
伊藤严三郎绝对是个用兵老道的家伙,够谨慎的,眼下的态势,让他觉得不安,原因很简单,duli师的情况,他基本不掌握,在密支那方向的duli师部队,是如何部署,目前在那个位置,他两眼一抹黑,派出去的侦察部队,至今没有一支返回来,这就让伊藤更加小心。
不断的干掉ri军的小股侦察部队,是楚天特战支队的杰作,几十个分队,就像幽灵一样,贴着ri军的部队行进,却丝毫没有被ri军觉察,这也是师长唐秋离,交给特战支队的任务,让ri军往缅北推进的时候,变成聋子、瞎子,特战支队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六月二十九ri夜,因育瓦,经过几个小时的辛苦努力,在因育瓦一线,直属兵团的七个野战步兵旅、三个坦克旅,已经修筑了比较完备的野战工事,各方面的准备,已经就绪,一张大网撒开,就等着中路的ri军,一头撞进来。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就在五六个小时前,唐秋离指挥的伏击部队,与ri军两个师团的先头部队,在甘高山脉,互不打扰的交错而过,因为有楚天不断的提供ri军的最新情报,唐秋离带着山虎,还有参谋处长杨克天,就站在距离ri军气势汹汹的行军队列,不过三公里远的地方,看着一无所知的ri军,继续往密支那方向飞奔。
杨克天笑着说道:“师长,这两个师团的小鬼子,要是咱们动手,用不了一个小时,保管不跑一个,这倒好,便宜了唐副师长,也是,小鬼子不知道咋想的,一个劲儿的往密支那猛窜,就好像有多大便宜似的?”
唐秋离笑着说道:“怎么克天?手痒痒了,这是ri军指挥官的通病,在没有遭到打击之前,一贯的骄横狂妄,这样的推进速度,也许不是伊藤严三郎希望的,”杨克天补充一句,“孤军深入,乃兵家之大忌,”直到ri军消失在夜sè之中,几个人才回去。
因育瓦附近的一个山洞里,duli师前线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师长唐秋离,从几份电报上抬起头,问参谋处长杨克天:“克天,各部队已经到位了吗?”杨克天jing确的回到道,“师长,第一、第二旅,在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