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至太原,待弟等与zhongyāng军一决雌雄后,欢迎弟等来太原,共商国事。”

    阎长官端的是好心计,他这是想来个现代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把蒋委员长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由他cāo纵、摆布的一张王牌,也就有了和南京国民zhèngfu讨价还价的本钱,如果有可能,他会把太原改为中华民国的首都。

    可惜,他不是曹cāo,蒋委员长也不是汉献帝,张学良和杨虎城更不是董卓,愿望是美好的,结果是令他失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早就看透了他的嘴脸和用心,根本不是同路人,从心里感到腻歪,连一封虚情假意的电报都懒得给他回。

    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否则,阎长官定会高兴的吼上几句秦腔,以表达自己极度亢奋的心情。

    北平的唐秋离,这几天密切的关注着西安和国内外的局势和动向,平津jing备司令部稽查处,duli师情报处,沈俊的调查处,黄崖洞根据地情报部,都是全力以赴,把触角伸到各个角落,尤其是华北ri军的动向。

    平津jing备司令部,更是忙得人仰马翻,各地汇集来的情报,先是各部门做了一下粗略的分类、归档,然后,统一送到秘书主任梅婷的手里,由她再做详细的分析、归纳,最后,送到唐秋离的桌上,唐秋离看到的,就是最jing华的部分。

    唐秋离更是吃住在办公室里,随时处理突发事件,梅婷心里松了一口气,总算暂时不用陪伴,在床上如狼似虎的大坏蛋了。

    在秘书处,梅婷这个环节是最费心思,最熬神的工作,她必须给唐秋离提供最简洁,最完整、最新的情报,这一切,都由她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情报之中提炼出来。

    眼见得梅婷的小脸儿消瘦下去,唐秋离无比的心疼,他勒令梅婷休息,可梅婷那里休息得了,整个秘书处,就她一个专业的情报官,她的熬神费力,就是让唐秋离不在这上分心。

    梅婷每次到唐秋离这里,都是来去匆匆,两人虽然几天没有床第之欢,却又一种命运相连,同甘共苦,休戚相关的紧密感,梅婷为能给自己心爱的人,做他最需要的事情,而心情舒畅。

    ri本外相松冈洋右在东京发表的,对西安事变的声明,和表示ri本zhèngfu的态度,唐秋离轻“哼”了一声,ri本人是唯恐中国不内乱,邻居家着火,你提着汽油桶去救火,安的什么心思,还不是明摆着,趁火打劫,劫的是我中华万里河山,富饶物产真是做的好美梦?

    欧美国家,是不愿意让中国这块大肥肉,被暴发户小ri本儿独吞,他们在华的利益,会受到损害,蒋委员长有利用价值,一个维持现状的中国,符合欧美列强的利益要求,这帮洋人,也没安什么好心,说穿了,利益所在。

    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巴不得张学良和杨虎城杀了蒋委员长,搬去压在新桂系头上的这块大石头,没了民国第一强人的压制,新桂系会迅速崛起,问鼎中国政坛的野心,也会极度膨胀,中国会陷入一场新的内战,说到底,新桂系掌握着一定的实力,南京那顶宝座,也实在是诱人。

    至于韩复榘韩青天大老爷,唐秋离认为他就是胡闹,这趟浑水,是他这种人能淌得了的吗?能把自己手里的山东整明白,就谢天谢地了,好好的一个山东,落在这种人手里,算是糟蹋了。

    还想借机捞一把,把势力扩展到山东省外,太行山西麓,那是自己寻死路,活得不耐烦了,也不知道是他手下那个高参给出的馊主意,这不是把韩复榘往火坑里推、绝路上整吗?

    这是帮他还是害他,事情被唐秋离不幸而言中,仅仅是一年之后,韩复榘就被蒋委员长枪毙于南京郊外,可怜一方诸侯不做,偏要上蹿下跳的玩儿政治,最终丢了xing命,还落得个千古骂名,可怜可叹。

    坐在办公室的唐秋离,已经预知了韩复榘的命运,这样也好,一年之后的山东,就成了无主之地,我不取之,何人能得?莫非老天的垂青,让韩某人烧包,便宜了我唐秋离。

    倒是阎锡山的表现,让唐秋离叹为观止,此公绝对是一代奇才,jing于算计,见风使舵,里外捞好处,参透厚黑学之道的高手之高手,就是脸皮够厚,他简直有顶礼膜拜的冲动。

    洛阳那一晚,阎长官做东,席间几人的谈话,言犹在耳,当时唐秋离就觉得阎锡山有怂恿、鼓动之意,本想提醒张杨二位,可是,当时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军事会议上受到严厉斥责,又被撤职罢官。

    进而被蒋委员长逼着打头阵,当炮灰,心中的不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上升到仇恨的程度,唐秋离的话,他们二位未必听得进去,反倒是心存芥蒂。

    阎锡山公开发电报,指责张杨二位,是做给南京方面看的,在报纸上公开张学良给他的电报,又把张学良给出卖了,是做给民众看的。

    里外得分,捞足了好处,ri后蒋委员长脱险,必定心存感激,投桃报李,有他阎长官的好处,果不其然,抗战胜利之后,国共双方刀兵相见,兄弟萧墙,在战场上拼杀得你死我活。

    **著名战将徐向前将军,挥师西进,一战临汾,二战晋中再战太原,阎长官输光了老本儿,孤家寡人跑到南京,蒋委员长没有嫌弃他是败军之将,委以行政院院长之重任。

    这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的角sè,怕就是西安事变时,阎长官结下的善缘,换做是其他的地方实力派,如此狼狈,尤其是历史上有隙,纠缠不清之人,早就被蒋委员长打入冷宫,能有一口饭吃,已经相当不错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西安事变之意茫然() 
可接下来阎长官的表现,让唐秋离啼笑皆非,他异想天开,竟然提出把蒋委员长送到太原,想做现代版的汉献帝和曹cāo,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王牌在手,四方通吃。

    他以为别人都是白痴加脑残,张杨二位虽然没有他老jiān巨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这样简单的道理,小学生都明白,真不知道这是太聪明还是太愚蠢。

    唐秋离大摇其头,正巧,梅婷进来,看他的样子,很是奇怪,唐秋离便把阎锡山的打算,说给了梅婷,梅婷也笑了,她很满意自己辛苦归纳的情报,让唐秋离清晰的把握现在的局势。

    唐秋离看到梅婷拿着一大摞卷宗,问她有没有关于ri军的情报,梅婷摇头,唐秋离大感放心,只要是ri本人不插手,西安事变,还是会按照历史的进程,继续发展下去,并有必然的结果。

    梅婷放下卷宗,却没有立即离开,一副yu言又止的样子,唐秋离很奇怪,梅婷想了一下,委婉的提醒他,各地地方实力派,都对西安事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表明态度。

    作为平津地区的一号人物,新任的候补中常委,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到现在为止,还保持沉默,是不是不太合适?

    唐秋离很高兴梅婷从这方面替他着想,这丫头有从政的潜质,可现在的局势,说不如做,他只对梅婷说了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唐秋离目前采取的策略。

    其实,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事变爆发的当天,也就是十二月十二ri上午九点多钟,就给唐秋离发来了电报,详细的说明了事变的整个过程和结果。

    除了张杨二位和蒋委员长,恐怕他是全中国第一个知道这件惊天动地大事件的人,也证明了他和张杨二位非比寻常的关系。

    在电报中,张杨邀请他去西安,共同商量西安事变之后的善后事宜,被他以华北ri军有异常掉动,恐是要有新的yin谋为借口,委婉的谢绝了,大概是张杨二位,也理解他面临的压力,没再勉强。

    看着唐秋离高深莫测的样子,梅婷忽闪着大眼睛,给了他一个如百合花绽开般妩媚的微笑,似懂非懂的走了,不过,她相信,自己醒目中最优秀的男人,会用最恰当的方式,完美的处理好这件事情。

    梅婷这一笑,差点儿把唐秋离的魂儿勾走,他手捏着下巴,饶有兴致的看着梅婷丰满而曼妙的背影,浑圆的臀部,有律动的节奏,与纤细的腰肢,形成了动人的曲线,似乎在提醒他某件事,对了,好几天没有欢爱了。

    十二月十六ri,据情报显示,一直滞留在河南灵宝、卢氏一带的zhongyāng军主力,忽然兵分两路,向陕西省境内的商洛、潼关一带逼近,北路军前锋,已经进到芦灵关附近,根据其行军方向判断,有谋取潼关之意。

    南下兵团指挥官,duli师参谋长冯继武来电请示,如何处置目前情况,是否利用芦灵关之险要地形,阻止zhongyāng军夺取潼关的企图?

    唐秋离明白了,自西安事变爆发后,四天之内,三十万zhongyāng军一直滞留在原地,没有任何动作,显得无所适从。

    现在,突然有所行动,一定是南京某个实权派人物,给部队下达了命令,这个人,只能是军政部长何应钦,也只有他由于这个权限。

    说来侥幸,参加完洛阳军事会议后,跟随蒋委员长一同到西安的何应钦,因为有重要事务需要处理,于十二月十一ri上午,乘坐飞机返回南京,同机的还有军统局局长戴笠戴老板。

    由此而躲过一劫,其他的军政大员们,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何应钦似乎未卜先知,因为他离开西安的理由,并不是十分充分。

    西安事变的当事人,以及后世的史学家也颇为疑惑,民间流传这各种版本,但归根结底给出的结论,只能用侥幸两个字来形容。

    唐秋离给冯继武去电报,让他联系北、南两路zhongyāng军指挥官,沟通和duli师的电台联络,就告诉他们,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唐秋离要和他们通电报。

    西北剿总的总司令蒋委员长被扣留,另外一个副总司令陈诚和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被拘押,都失去了人身ziyou,现在,整个剿总就剩下一个副总司令唐秋离,现在,他就要用这个身份,给zhongyāng军两路部队下达命令。

    很快,冯继武转来了两路zhongyāng军部队的电台呼号,唐秋离口述,梅婷记录,给zhongyāng军各部队,下达了一个措辞严厉的命令。

    “现在,西安情况不明,因事发突然,变故骤起,委员长及各位长官,均已成张杨二人之人质,现多方协商,寻求一个稳妥之办法,一切以保护委员长之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

    “我以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的身份命令,西北剿总所属各部队,立即返回原驻地,没有我的命令,不得有任何军事行动,以免激怒张杨所部,对委员长不利。”

    “任何部队如果擅自行动,均视为违抗军令,视为叛军,意图借张杨之手,谋害委员长,我华北duli师之所属部队,立即对该部进行猛烈攻击,直至全歼,重申一遍,除了我的命令,任何人的命令,均视为无效,无权指挥西北剿总之部队,落款是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唐秋离。”

    唐秋离这话说的够硬气的,他的身后有八万多部队撑腰,自然是底气十足,再加上名正言顺,所以理直气壮。

    这份命令,迟早会传到蒋委员长的手里,字里行间,都是为蒋委员长的生命安全着想,老头子在人家手里,你还明火执仗的进兵西安,是去救人还是去害人?

    题中之义,蒋委员长自然是十分晓得,能不龙心大悦,心存感激,唐秋离一举夺得先机,这比发一百份声明都管用,与其说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儿对蒋委员长有用的事情,唐秋离走到就是这步棋。

    命令发出去之后,很快就接到回电,两路zhongyāng军指挥官,均表示服从唐副总司令的命令,部队已经开始回撤,只是,他们在电报中,也流露出为难的意思,进兵西安的命令,是何应钦以国民zhèngfu军政部部长的身份下达的。

    希望唐副总司令在何部长面前做些解释,以免他们这些做下属的为难,唐秋离满口答应,这种时候,不替下属的指挥官担着责任,那就是弱智加脑残,逼着他们跟着何应钦跑。

    随着进逼西安附近的zhongyāng军部队后撤,西安的紧张局势,得以缓解,严阵以待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部队,包括张学良和杨虎城,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两个人心中都没底儿,真要是打起来,就是一场硬碰硬的死战,悬殊的实力,怕是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拼光了,也无法阻挡三十万zhongyāng军的进攻,蒋委员长是杀是留,恐怕会有很多变数,西安事变,就绝没有商量和转圜的余地,这和两个人的初衷不符。

    张杨二位也知道,在西安周围,有唐秋离的华北duli师的部队,兵力不下八万人,不过,他们并不担心,相反还很放心,有秋离老弟的部队,在zhongyāng军和西安之间做缓冲,西安事变的善后,可以从容许多。

    实际上,把蒋委员长拘禁后,下一步该如何走,究竟要怎么做?张杨二位并非成竹在胸,对西安下一步的具体方向,还很模糊。

    十二月十一ri夜晚,张学良宣布“兵谏”行动计划时,手下的高级军官们就问过他,把蒋某人抓起来之后,下一步怎么办?张学良的答复是,先抓起来再说,只有他答应我们抗ri,我们还拥护他做领袖,至于答应到什么程度,心里着实没有谱儿。

    张学良和杨虎城还命令手下的亲信文职军官,组织了一个设计委员会,负责研究一切政治问题,实际上,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命令亲信的武职高级军官,组成一个参谋团,负责军事问题,实际上,张杨已经做好了和zhongyāng军开打的准备。

    设计委员会在讨论的时候,也是争论不休,意见分歧严重,一部分人意见偏激,主张杀了蒋委员长,没有他统调zhongyāng军,东北军可以顺利的杀回老家打鬼子,总好过在这受窝囊气。

    当时西安城内的主流思想是主张杀掉蒋委员长,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办,是顺理成章的结局,设计委员会曾经向西安各界和军队征询过意见,结果是,主张杀蒋的,占大多数。

    一部分人主张借刀杀人,把蒋委员长送给**红军,蒋某人和**红军打了将近十年,杀了多少**,双方可以称得上是血海深仇,蒋某人落到**红军手里,绝无活命的可能,这样,咱们手上没有粘上一滴血,就实现了咱们的目的,还让**红军感激不已,一举两得。

    一部分人认为,只有蒋委员长答应抗ri,就可以把他送回南京,至于具体条款,却拿不出一个完整的政治主张,只是想法而已。

    各种意见众说纷纭,张学良和杨虎城心中并无定数,蒋委员长现在是杀不得、放不得,他们发现,西安事变的收尾,比开端更难!

第三百七十三章 西安事变之南京戏中戏() 
十二月十七ri,西安事变已经历时五天,ri本人期望,国人担心的zhongyāng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西安城外大火拼、大决战,并没有发生,反倒是先期有所行动的zhongyāng军各部,撤到了远离西安的驻地。

    而华北duli师的部队,实际上是在起着隔离和缓冲作用,华北duli师虽然隶属于zhongyāng军系统,却是一支有duli指挥权的部队,正是有了这支部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安才无战事,师长唐秋离的名字,渐渐的走入公众的视线,引起了国人的关注。

    最着急的还是ri本人,恨不得赤膊上阵,亲自动手,杀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