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煨炖,具体时间由厨子掌握,一刻不敢歇息,如果火势过大煮烂了要扣罚薪水的。”
“还是回答刚才的问题吧,为什么先上蒜泥白肉和炝炒凤尾,其次才是东坡肘子?因为这道菜比较厚重,即使喜欢荤腥的食客多吃也会感到腻口。人在饥饿时不能吃太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引起肠胃不适。相比之下另外两道菜口感清爽一些,作为垫底菜品比较适宜。”单西蜀微笑着说道。
一番话头头是道,邓眼镜和茶花频频点头,三人又随意聊了些关于川菜的逸闻,单西蜀引经据典,不时插入民间传说,情趣盎然,俨然美食名家。
结账时单西蜀给了优惠价:8折,算起来比那些小餐馆还便宜,邓眼镜夫妇笑逐颜开,后来又去过几回都满意而归。
两口子一致决定聘用“东坡酒楼”大厨为家庭聚餐指定厨师,菜品价格按酒楼菜单标价打9折,免人工费,食材原料及佐料由主人提供,每月结算一次。
单西蜀这么做有充分理由,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外卖客户,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结交更多社会人士,为日后开展地下工作提供便利。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单西蜀可不简单,酒楼掌柜是公开身份,其实他是中共中央特委派驻西安的特派员。东坡酒楼作为秘密联络点,时刻与陕西省委和西安市委保持联系。
单西蜀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本父母希望他子承父业,接过眉州的东坡酒楼掌柜之位,把美食技艺发扬光大,可他志存高远,大学期间便加入中国共青团,毕业后远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继续深造。由于表现优异,随后被党中央送往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学成归来后一直留在中央特委工作。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单西蜀被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接替父亲掌管东坡酒楼。一方面从事地下工作,一方面潜心研究菜谱,把“东坡肘子”等传统菜肴升级换代,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此后酒楼名气越来越大,在省内外开设分店十余家,每一家都是党组织的交通站,在传递情报、培养后储备干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单西蜀到西安开办分店也是因革命形势需要,当时正值白色恐怖最猖獗时期,由于渭南县委书记秘书叛变,陕西党组织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省委也受到冲击,幸好主要负责人在延安开会,整体构架没有改变,但已经不能正常运转,处于半瘫痪状态。
陕西是中国革命的一块里程碑,西安也是大西北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怎么能够让地下工作停滞下来?经过周密部署,单西蜀带领十几个骨干分子从眉州出发,来到西安,不到两个月便修建起和家乡一模一样的酒楼并开张营业,邓眼镜夫妇考察酒楼之日正值开张第三天。
单西蜀及酒楼厨师、伙计身份都属于高度保密,员工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食宿,统一外出,不得单独活动,不得私自与外界接触。单西蜀反复告诫他们:四川口音与西安口音差别很大,虽然有不少四川人在陕西做买卖,但陕甘边区也有为数众多的川籍干部,所以四川口音历来受国民党特务“青睐”,容易引起怀疑。
既然有严格组织纪律,单西蜀为何允许厨师刀邓家操刀帮厨呢?这便是单西蜀过人之处,恪守“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句民谚,派出帮厨的都是斗争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党员。真正目的不仅在于联络社会关系,还希望藉此打入敌人内部,刺探有用信息,为开展地下工作服务。
第四百六十三章()
聘请外厨时邓眼镜还没有当上看守所所长,在老所长手下担任主审官。原来有两个主审官,一正一副,工作还算敬业,然而比较死板,不大合老所长胃口,他需要极度贪婪之人,越贪心越好。
邓眼镜上任之际正是前任背起铺盖走人的时候,老所长找了个理由把他俩全调走了,审讯重担就落在邓眼镜一个人肩上。“四大金刚”全部听他调遣,邓眼镜趁机私下邀约霍瘸子和岳三手周末到他家里玩耍,打牌喝酒。
刚开始霍瘸子和岳三手还不好意思,假意推脱,邓眼镜是什么来头还没摸清楚,怎能随便交往?经不起邓眼镜再三盛情邀请,壮起胆子去了一趟,有一回就有二回,这以后便经常去蹭饭,既饱了二人口福又遂了邓眼镜夫妇心愿,皆大欢喜。
到邓家帮厨的有两个人,都是手艺了得的大厨,一个名叫林茂才,另一个是他的堂弟,名叫林茂德,从事餐饮行业二十余年,同时也是单西蜀老父亲的徒弟。
到邓家帮厨不久,两人便搞清楚邓眼镜等人身份职业,立即向单西蜀汇报。单西蜀敏锐意识到这是一条绝佳途径,说不定可以拯救许多被捕同志,嘱咐他们相机行事,建立起良好关系。
但凡大厨都有几道拿手好菜,轻易不会露脸,除非在特定场合或者特殊需要。作为展示手艺的菜品,一般人根本品尝不到。
霍瘸子和岳三手这两张嘴确实刁钻,吃过两回林家兄弟做得川菜,赞不绝口之余还连声追问:“大师傅,还有没有啥绝活啊?别藏着嘛,拿出来让咱弟兄开开眼!”林茂德还心怀疑虑,垂着头不吱声,林茂才扯了扯他的衣角,林茂德立即明白过来,笑着回答:“既然客官开口,咱弟兄俩就献丑了。”
邓眼镜和茶花听说林家兄弟要拿出看家本事,觉得好奇,瞪大眼睛望着他们。以前只是听说过名厨都有几道拿手菜,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到,欢喜心情可想而知。
林茂才对邓眼镜说道:“邓先生,您是主人,有几句丑话先说在前面,请见谅!”“噢?请讲!”邓眼镜来了兴趣,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门道,每一行也有每一行的规矩,相信邓先生不反对这种说法嘛?”林茂才问道,邓眼镜点点头,林茂才接着说下去:“古时候,做菜的师傅被称为庖人、膳夫、兽人等,人卑言微,社会地位低下,毫无尊严可言,即使现在也好不了哪儿去。正因为如此,历代厨子皆身怀绝技却如履薄冰,唯恐技艺被人学去,从此失去饭碗。”
“林师傅,你说这些和拿手菜有啥关联呢?”茶花插嘴问道,“肯定有关联啊,太太您想一想,假如您是厨子,会轻易向外人展示手艺吗?俗话说得好:学会徒弟,饿死师父,就是这个道理。”林茂德也插嘴辩解道。
“好啦,别争了,我大概明白了,林师傅,有啥规矩难处尽管提出来,我们能理解。”邓眼镜已经看出他俩心思,直截了当说道。林茂才双手抱拳,作揖道:“邓先生果然爽快!那我就与各位约法三章:第一,请不要到后厨观望;第二,请不要询问食材原料及佐料配置;第三,请不要外传此事。”邓眼镜等人均颌首认可,林茂德扭头对堂弟说:“你来给我打下手,免得客人久等!”两人随后走入厨房。
邓眼镜晚起衣袖,大声吆喝道:“刚才你们赢了我几盘,来,再战三圈,我还不信了,今儿赢不了你俩!”三人酒性大发,又开始划拳猜令。
林茂德讲约法三章时茶花听得很清楚,心里却不以为然:不就是个厨子嘛,会炒几样小菜,有啥了不起?每一行都有规矩,此话不假,梨园也一样,哪个旦角没有两三个叫得响的曲目?话说回来,旦角身上功夫可是几十年如一日练就的硬本事,厨子算啥,还故作玄虚神神秘秘?
怀着这种念头,茶花把林茂才的话抛之脑后,趁上茅厕小解之际偷偷跑到厨房门口向里面张望。
第四百六十四章()
后厨一片静寂,林家兄弟有条不紊忙着做准备工作,只听得林茂才对林茂德喊道:“三弟,去把葱姜蒜弄好,我来切肉。”林茂德应了一声,跑去找佐料,林茂才从竹篮里拎起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搁在案板上,把大块肉切成小肉片,放入大碗中,又加入一些白色粉末、盐和料酒,还磕破一个鸡蛋,放进去反复搅拌。
茶花看得真切,不由揣摩起来:这个白色粉末是不是面粉?或者其它调味品?厨子炒得菜比常人的香一些,会不会与此有关?
正在猜测,林茂德已经把佐料备好,还洗了一把蒜苗,洗净焯水,然后放在瓷盘里。这些新鲜菜蔬都是茶花一大早去菜市采购的,蒜苗是当季蔬菜,闻着喷香,炒出来更别提了。
应该是蒜苗回锅肉吧?或者蒜苗盐煎肉?——茶花心想,转念又一想:不对呀,回锅肉和盐煎肉都要五花肉,她买的是后腿肉,不适合做这两样菜啊!林茂才究竟要做什么菜呢?
林茂德往炉灶里添加了几根干柴禾,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他的脸庞。林茂才站立在炉灶边,等铁锅温度上升,待铁锅底部慢慢变红,迅速往锅里倒入一瓢透亮的菜油。
高温下菜油由冷变热,最后逐渐沸腾,散发出油料特有的香气。林茂才一直盯着大铁锅,像一尊石雕,没有生命也没有情感。
犹如得到号令,林茂才突然发力,端起盛肉片的碗往锅里倒下,混合着白色颜料的糊状物体立刻飞向铁锅,去亲吻沸腾的热油。
肉片发出“滋滋”煎炸声,像一个因畅快沐浴而极度亢奋的人。待肉片蜷缩发红后,林茂才马上铲起来,搁在一边,接着往锅里放入花椒、泡椒、豆瓣,反复炒制,几分钟以后香味袅袅升起,林茂才又倒入清水少许,盖上锅盖焖煮。
林茂德在盛着肉片的大盘里放入切成小段的生蒜苗,端起来走出厨房,茶花忙闪到一旁,眼睁睁望着他走向客厅。林茂才却没有出来,仍然盯着铁锅,一动不动。茶花真想进去问他:这是一个什么菜?为啥要分成两部分来做?可是不能,事关厨师秘密,决不允许别人窥见。
林茂德笑盈盈对众人说道:“各位请暂时停下来,好戏上场了!”“夫人呢,夫人快来,大菜上来咯!”邓眼镜摘下眼镜,两眼通红,冲着茅厕方向大喊。“吼啥?又没死人!”茶花骂骂咧咧走来,装作刚洗完手样子,掏出手绢搽试。
“来喽!请让一下,不要烫着了!”大伙儿顺着喊声望去,只见林茂才高举大铁锅,从厨房疾步冲出来,脚底下带着风,像踩在风火轮上的哪吒。
铁锅冒着咕咕热气,十几斤重的大铁坨在林茂才手上像一根鸡毛,轻飘飘没有重量。不到两分钟,林茂才已经来到饭桌前,揭开锅盖,瞅准那盘肉片,猛然掀动铁锅。锅身随之倾斜,“哗”得一声,半锅热气腾腾的佐料纵身扑向肉片,与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滚烫的油料与肉片、蒜苗混合后发生剧烈反应,肉和菜瞬间被高温烫熟,一股麻辣鲜香的热气窜进人们鼻孔、口腔,茶花禁不住打了个喷嚏。
“好香呐!这是啥菜呀?”孙眼镜等人啧啧连声,争着发问,“这道菜并不少见,就是川菜中的‘水煮肉片’,只不过我哥经过改良提高,味道大不一样,你们尝尝!”林茂德不无得意炫耀道。
林茂才谦虚一笑,对众人说:“请赶快下筷,菜冷了就不好吃了!”孙眼镜首先夹起一块肉片放入口中,麻辣嫩滑的感觉立刻弥漫喉间;茶花不喜欢肉食,挑了一小根蒜苗,嚼动那一刻,蒜苗香味塞满整个牙缝,混杂着花椒、干辣椒、豆瓣、芝麻等佐料的气味,把茶花的大脑冲得晕晕乎乎。
第四百六十五章()
此后林家兄弟又陆续做了几样拿手好菜,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李庄白肉等,都是一等一的上品,把邓眼镜等人吃得大呼过瘾。
川菜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每道菜都独具特色,都能勾起人的食欲。这些精品川菜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庄白肉,正式名称是“李庄刀口蒜泥白肉”,源自宜宾历史文化名镇李庄。选用皮薄肉嫩、肥廋比例恰当的“长白山”或“约克”或“巴克夏”猪肉,加以多种酱料制成,清香爽口,肥而不腻,咀嚼化渣。
李庄白肉之所以出名,不仅在于厨师刀工了得,每一片猪肉都薄如纸巾,在阳光照射下动物皮肉纹理清晰可见;而且佐料别具特色,不同于其它地方菜品,吃起来格外爽口,酱香味十足。
这李庄白肉还有一段历史掌故:抗战爆发后,北方许多大学毁于战火,不得不向西南迁移,云贵川渝成为安置之地,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以昆明和川南最为集中。
大学历来崇尚美食,教授讲师如此,学生们也不例外,尽管置身于战火之中,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只要有好吃的,一定会趋之若鹜,再远的地方都会去品尝。
宜宾李庄镇是一处古镇,历史悠久,犹如世外桃源,外界知之甚少。随着大批师生南迁来到这里,李庄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文化的前沿阵地,热闹喧嚣,小小的李庄像一锅沸腾的开水。
那个年代无论教授还是学生都很贫寒,裤包里空空如也,学校食堂的饭菜不见半点油荤,师生们痨肠寡肚,只得到校外去寻找美食解馋。刀口蒜泥白肉因其价廉物美、油料充足受到师生广泛欢迎,很快风靡一时,在各大高校传为佳话。学校教职工宴请宾客、学生“打拼伙”(AA制)几乎都会点这道菜,无肉不欢。
李庄白肉是林茂德的保留节目,曾专门向李庄红案师傅学习过,得到真传,刀工一流,配方秘而不宣。
民以食为天,抓到了胃就抓到了心,林家兄弟俘获了邓眼镜等人好吃之心,同时也得到他们信任。为了加深这种好感,单西蜀还趁帮厨之机,让林家兄弟捎带些好酒好茶送给邓家。自古以来四川不乏名酒佳茗,比西凤酒更接地气,颇受邓眼镜等人欢迎。
持续投入自然会得到持续回报,有关看守所疑犯的消息源源不断从邓家餐桌上流传出来,经过林家兄弟,进入单西蜀耳中。这些信息不是全部有用,需要甄别确认,有利用价值的再次筛选,然后传递给陕西省委或西安市委;更重要的情报通过秘密渠道直接送达中央特委,由上级党组织处理。
时间一天天过去,邓眼镜逐渐适应了新的岗位,审讯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老所长躲在幕后悄悄观察,见邓眼镜游刃有余,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邓眼镜上任之时正是易之初受尽酷刑之后,死活不肯招认,没有留下只字片语,老所长无可奈何,只得把他单独关押起来,顺便疗伤。
由于伤情太重,易之初身体十分衰弱,看守所不准家属给疑犯送餐,尤其是政治犯,每月只允许探监一次,滞留五分钟,送一些洗漱用品。然而易之初太虚弱,眼看快撑不过严寒的冬季,老所长有些着急,易之初是省党部点名抓捕的共产党嫌犯分子,如果死在大牢里就麻烦了。
老所长把邓眼镜叫到办公室,带着焦虑语气说道:“小邓啊,你是明白人,晓得我为啥把你调到所里来,说说看,为啥?”邓眼镜习惯性扶扶眼镜框,眨眨眼,答道:“所长看得起卑职嘛,给卑职机会,为您效劳!”
老所长满意的笑笑,继续说道:“晓得就好!替我分忧解劳,帮助我完成一些事情,是你的分内事,要记住!”“是的,是的,为您老人家尽犬马之劳是我邓某人的荣幸!”邓眼镜点头哈腰,唯恐说错一句话。
第四百六十六章()
老所长把双腿翘在办公桌上,点燃一支香烟,猛抽几口,缓缓吐出烟雾,心满意足后问邓眼镜:“那个叫易之初的案犯比较麻烦,成了烫手山芋,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