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骚重生传-第2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低,因为要收购的话,那肯定要有收购人员,哪怕把收购人员的人力成本推给社会,让社会自发的形成一种贩子体系。贩子下乡收购然后卖给企业,那么贩子也要赚钱啊,老百姓也要赚钱啊。这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不就高了么?而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个集约化大生产基地。投资虽然大,但是规模起来了之后,成本怎么都比农民种田低,而且另外一方面这集约化的大农场是独资子公司,这子公司不需要赚钱啊!只要公司赚钱养着这子公司不就行了么?所以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整合,就是一个企业从头吃到尾,这当然是赚钱的!

    话说回来,那咱国家为啥还有一些个体奶农?为啥大规模集约化农场没有大规模出现?其实说白了还不是要给奶农们一条活路?比如说华夏高科弄一个奶企。这奶企在西北建立了一个公司一个生产基地,那么当地政府跑过来说哎呀当地有很多个体奶农,他们也没啥文化也没啥技能,就是有奶牛,全家老小就是靠着养牛来活着了,华夏高科能不能发扬一下风格,帮当地政府解决一下难题?当地政府可以优惠的给批一些土地,可以给一些减税的优惠政策什么的……那对于华夏高科来说,照顾一下奶农,收购一下奶农的产品。虽然成本升高了,但是政府那边有变相的补贴,最后算一下还是赚了。那干嘛不收奶农的牛奶呢?按照道理来说,这是又赚钱又给政府面子又照顾了奶农,这是多赢啊!但是问题就在于奶农提供的产品没问题那是多赢,如果有问题就是多输!

    如果说奶农里面有朴实有正直有绝对不会弄虚作假的,贾鸿渐相信,但是真的要贾鸿渐给全体奶农都打包票,贾鸿渐真不敢!而且很多时候这事儿还有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概念在里面——本来是好人大多数,大家都不弄虚作假,然后开始有人弄虚作假了如果还没有受到惩罚没有被发现的话。那么时间长了对于不弄虚作假的人来说他们简直就像是傻逼了!当一个事儿变成了做好人需要成本需要勇气……那么就真的很难挽回了!

    甚至按照贾鸿渐之前提到的如果市场上出现了贩子类型的人的话,那么就算是奶农们全都老老实实的生产牛奶。一点花招不用,那么谁又能保证奶贩子们不弄花招呢?所以历史上的事实也可能是奶农们老老实实的生产。然后奶贩子们下乡收奶,跑了多少户奶农,收了几顿牛奶之后,这奶贩子跑到没人的地方就开始弄虚作假了。比如什么灌入自来水,然后再倒进去三氯氰胺,再搅和搅和之后灌装,最后送到三鹿的收购点去。三鹿当时一检测,的确各种治标合格,那就把奶收下来了,而对于奶贩子来说这不就赚钱了么?

    所以就算按照历史上的时空来说,三氯氰胺的事儿真心不能确认到底是谁的锅,奶农可能有锅,奶贩子可能有锅,三鹿可能也有锅。那么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当年并不是奶粉时间主要调查者的贾鸿渐,让他现在判断三鹿到底在这么一个时空中有没有黑锅需要背,他还真不知道!那怎么办?如果他强硬的按照历史上三鹿应该背锅的事儿来做事儿的话,会不会反而成为了一种恶霸欺凌了这个时空中并没有犯错的三鹿?那么这事儿要怎么办?贾鸿渐想了想之后,决定还是通过比较委婉的方式过去了解一下那边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怎么叫委婉的方式?复杂一点的来说的话,就是贾鸿渐又不是要帮忙也不是不帮忙,然后通过一些双方不直接交流的方式来了解三鹿那边到底怎么回事儿。换简单一点的说法呢,那就是找认识三鹿高管的人,然后让那人去帮忙旁敲侧击一下了解一下三鹿的情况!那么找什么人来了解三鹿的情况?叶静他家的关系啊!叶静作为曾经京城大院儿里面的孩子,那发小都是各种权贵家的孩子啊!别的不说,找几个在冀北省里面有认识人的还不容易?很快,让叶静发动关系之后,一个托一个的那就找到了一个三鹿的副总经理了。

    经过对那副总经理的打听,消息很快传到了贾鸿渐这边来——三鹿原来近期还真发现了市面上有一部分含有不少三氯氰胺的产品!没错。还真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产品!在当初他们发现了网上江东省网民的帖子之后,过去公关完了之后,就把当地货源给整理了一下。然后采样了一部分产品回去检查,结果他们内部送检的16个样品里面。有十五个产品出现了三氯氰胺!发现了之后,他们当然一方面通过渠道向当地政府汇报,同时另外一方面开始在全国各地的销售渠道中采样回来检查,同时也把公司仓库里面新产品也拿出来采样检查。结果在前几天检查结果发现,全国各地的货源以及仓库里面的一部分新货,还真的发现了三氯氰胺!

    这说明是啥?说明很可能是原料奶里面参入了三氯氰胺!对于这么一个事儿,三鹿自己高层的判断,就是奶站这种奶贩子开的收奶中心出的问题——因为三鹿这几年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略,主要就是冲击乡村市场。曾经一度他们婴幼儿奶粉最低价都到了18元一包的地步!这几年随着油价等等化工上游产业涨价,他们的产品才涨到了20多元!这个价格对比其他大型奶企的价格,那当然是低的!而要低价,那怎么做?最简单的就是对上游奶站施压,就是压价!而奶站这种东西呢,其实就是奶贩子开的!就是奶贩子每天下乡去收奶农家的奶,或者是奶农每天把奶送到奶贩子这里,然后奶站的奶贩子再把奶统一卖给三鹿。

    然后这三鹿就只图低价,管理方面抓的不是那么严。不像是华夏高科曾经入股的蒙牛那样还派代表去每个奶站监督检查。这三鹿就是定期跟奶站收货而已,对于平常人家怎么收奶怎么储存那是一概不管,然后最重要的还是压价!这在油价上涨的档口。连饲料都会随着油价上涨而上涨呢,原奶的价格还不能涨多少,这奶贩子又要赚钱,咋办?于是就弄虚作假掺东西进来咯!据说三鹿这边内部调查之后,发现奶贩子们最早的做法是往奶里面加牛尿!没错!牛的尿!因为奶牛产奶的同时肯定每天尿尿啊,而尿液里面因为有尿素,就有氮含量不是?这样把牛尿掺到原奶里面,不就能提高氮含量了?同时因为掺进去了尿,所以这原来一顿的原奶不就能变成1。3吨“原奶”甚至更多了?这不就更赚钱了?

    但是弄牛尿这事儿吧。并不太好弄,因为奶贩子自己不养牛。而且牛大小便那又不是跟人一样知道去同一个地方。人家牛愿意啥时候上啥时候上,人怎么收集?而且尿这东西虽然刚排出来的时候可能没有啥细菌。但是储存一会儿之后就会开始有细菌滋生了,回头加到了奶里面少了还好说,多了那细菌含量就不正常了!所以奶贩子还要往里面加抗生素!这样成本又上升了!更不用说牛尿还有味儿呢!后来不知道是哪个丧心病狂还有文化的奶贩子,发现了三氯氰胺这么一个“蛋白精”,于是就往牛奶里面掺三氯氰胺了!

    对于这么一个事儿,三鹿并没有声张,虽然对当地政府汇报了,但是三鹿作为当地纳税大户,处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也不会把这事儿捅破啊!地方政府唯一要求的就是三鹿赶紧把事儿摆平,赶紧把有问题的货回收!而三鹿此时还有侥幸心理,觉得还没别人发现,趁着没人声张的时候,他们私下里“召回”产品不就完了,通过跟渠道以及零售换货,把有问题的货换回来不就没大事儿了?然后在通过各种公关,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给掩盖掉,不就没大事儿了么?反正到现在为止不就只有一个家长说女儿喝奶粉导致小便里面出现粉末状物质么?再想着三氯氰胺低毒性,这三鹿就想偷偷摸摸的解决!所以这才来找华夏高科,想着多给广告费进行“公关”,让华夏高科把网上搜索引擎可能搜索到的各种问题给掩盖掉!(。)

第四千零十一章 抢购奶粉() 
既然事情是这样,那华夏高科肯定不能简简单单的就随了三鹿的意了!虽然说三鹿已经想要开始收拾烂摊子,虽然好像他们是已经开始了私下召回,好像跟外国厂商做的一样。但是问题在于消费者不知道啊!真正公开召回的话,起码消费者知道这产品有问题,起码不会去买对吧?这样至少消费者的利益能够被保护住对吧?但是三鹿这么私下收拾烂摊子,那些不知情的消费者买了产品给孩子吃了怎么办?甚至那些因为吃了这些产品而导致孩子尿结石什么的怎么办?历史上这三鹿事情爆发,不就是因为大面积的出现了孩子尿结石什么的么,不就是因为医疗系统发现了经常出现孩子尿结石,然后向上汇报,这才让上面注意到了这事儿么!

    如果说这个时空中三鹿偷偷摸摸的召回了,那么历史上的三鹿是不是也这么做了?如果历史上的三鹿也这么做了,然后还没控制住,还让老百姓的孩子纷纷患上尿结石,那么贾鸿渐如果还帮着他们或者说是袖手旁观的话,那不跟帮凶一样了么?所以这事儿贾鸿渐是必须管的,是必须治一下三鹿的!那么治的话怎么治?通过媒体啊!当华夏卫视的舆论监督是假的啊?于是在贾鸿渐一个电话之后,华夏高科的记者那真是动员了所有的家属以及亲友,奔赴全国各地抢购三鹿奶粉!

    这么样的一个抢购奶粉,一方面是为了跟三鹿内部渠道换货抢时间,避免对方把有问题的仍然留在渠道内的货都换光,而在另外一方面,咱们买的断货了,起码老百姓就买不到了呗!哪怕咱们白砸钱进去。那也总比小孩子们吃的尿结石了好呗!这也算是公益了不是?这么一做之后,全国各地那是一天到晚有各种人去各种店面买三鹿奶粉,而且一买就是要把整个超市的三鹿奶粉买光的节奏!这几天时间之内。华夏高科动员的人群,那就累计从全国各地购买到了800吨的婴幼儿奶粉!

    而收购了这么800吨奶粉呢。是必定会引起三鹿的注意的——首先批发商肯定会要求进货,然后三鹿看到一时间进货量那么大,肯定也会问,毕竟人家还想偷偷摸摸的把货换回来呢,结果一听说下面的零售商都缺货,他们能不注意么?而这三鹿在注意到了之后,那第一时间当然是非常震惊的!他们当然不会想到是华夏高科吃进了他们的货,也觉得不会是国家收了他们的货。一方面华夏高科大家还没合作呢。不至于查他们的货不是?而国家更不可能了,国家要是要弄他们的话,至于这么暗着来?国家光明正大的就查封,他们三鹿敢说什么?顿时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啊!只能猜测是不是什么竞争对手大量的吃进了他们的货!

    没错,要是竞争对手吃进了他们的货,然后封存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抽样化验,发现了有三氯氰胺之后,这不管是跟媒体披露,还是跟中央举报。这对三鹿都是大大的不利啊!特别是如果这么一个厂子跟当地政府联合,有当地的公证处保证他们货买回来之后没有什么替换之类的大动作,那么显然三鹿要吃大亏的!三鹿为什么这么想?因为之前三鹿在准备“危机公关”的时候。那就准备好了各家的黑材料——比如说什么其他品牌的奶粉让孩子吃了之后出现粉末状尿液杂质之类的!虽然说蒙牛之类的企业可能比较少三氯氰胺之类的事儿,但是其他跟三鹿竞争低价市场的奶粉厂商能没有这些事儿?这些事儿大家都有,所以三鹿有孩子吃了尿里有杂质,其他家肯定也有!

    所以当初三鹿的想法,就是实在不行了就扔黑材料——当然不是说戳破三氯氰胺这事儿,而是说消费者你们看看,吃别家的产品也会这样拉,所以这就不是我们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很普遍的,所以实际上是你们孩子吃东西不对。然后导致身体里面出现了怎么怎么的变化,最后才导致孩子尿出现了问题……当然了。从这么一个角度来考虑的话,其他同样的低价奶粉厂商。按照道理来说也应该不会戳破三鹿的奶粉有三氯氰胺的事儿——因为大部分的低价奶粉都有这个问题,大家是光头不要笑秃子,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其他厂商如果戳破了三鹿的问题,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按照国外的谚语来说,住玻璃房子的人最好不要首先拿石子砸人,因为别人反砸过来,这人的玻璃房子就铁定倒霉。所以按照道理来说国内跟三鹿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企业,不会这么无脑的损人不利己吧?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说,那就是伊利或者蒙牛之类比较“高端”的品牌?伊利和蒙牛他们通过包装以及各种广告宣传,那是不遗余力的想要把奶制品的价格升上去,这是业界内都知道的事儿。实际上牛奶这东西在国外,那就是非常普通的一种日常饮品而已,那价格不说比矿泉水便宜,但是至少也贵不了多少!

    但是在国内一升牛奶的价格是绝对要比一升矿泉水的价格高很多的!为啥?这就是伊利蒙牛等等厂商掀起来的潮流,就是通过砸广告宣传牛奶的好处等等,把单品价格升高!这样他们的利润才能高啊!虽然说国内奶制品的成本的确是要比国外那些拥有优良牧场的奶企成本高一些,但是价格不至于差的那么多!从某些程度上来说,伊利和蒙牛的一些高端产品,那价格跟雀巢等等进口奶制品的价格都差不多了!人家国外进口奶制品,那可是又有巨额的海运运输费用,还有各种入关的关税啊!而伊利和蒙牛他们怎么就能把价格标的那么高?主要还不是要多赚钱?其实这也就是为啥华夏高科之前投资了蒙牛之后,短短几年之内投资回报率那么高的原因!

    而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三鹿等等低价奶企,还真是对蒙牛以及伊利他们的市场产生了一些冲击的。别的不说,三鹿在2000年的时候20多亿元快30亿元的销售额,到了200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75亿人民币,再到2007年成功达到了100亿人民币,甚至他们还预计将来到了2010年将会达到3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而蒙牛在2007年全年的销售额也不过是210亿元人民币而已!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三鹿的计划来的话,虽然到了2010年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超过也在快速发展的蒙牛,但是要快速拉近差距那是肯定的!搞不好到时候双方都变成了竞争对手了!

    那么蒙牛和伊利他们这些企业会不会面临着三鹿这种未来潜在的强势竞争对手,然后采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呢?他们会不会买断了市面上三鹿的货,然后回去采样分析,然后踢爆了三氯氰胺这事儿?到时候他们如果有地方政府信用做背书,有什么国家质监局之类的部门做质量背书,那么他们当然就可以摧毁现在市面上大量的低价市场奶企,一下子他们就可以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是重新洗牌啊!到时候蒙牛伊利他们再重新占领低价市场也不是不行啊!那样以来的话,他们跑量也有量,跑价格也有价格,他们的产品可以全价格领域都霸占,这样市场份额肯定比之前要高,销售额和盈利肯定也高不少,到时候对股东来说不是超大的利好?

    而这事儿要是真的踢爆的话,三鹿那可是真的有大危机了!到时候搞不好老百姓都不相信三鹿这品牌了,三鹿一下子可能一包奶粉都卖不出去了,那到时候怎么办?这亿元销售额的企业可能瞬间就垮了啊!而在三鹿高层思考到底怎么办的同时,三鹿也在加紧的召回市面上的货。但是在高层拍板之前,下面的人谁敢跟渠道商说为什么要换货?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