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要用直升飞机呢?主要是因为直升飞机可以悬停啊!因为可以悬停还可以各种机动,所以提供给摄影机的机位那就多了,可以先跟着飞机一起飞,飞着飞着停下来“目送”飞机飞远,这不是就能够提供更多的镜头运动了么?而如果用什么公务机的话,那运动肯定就受到一些限制!贾鸿渐他们的直升飞机飞到了位置之后,那就悬停着等着那两架飞机到位。等着这两架飞机远远的飞过来之后,那就能看到大家都不能悬停的飞机到底多么难以配合了——首先来说拍摄的要求是要求大运输机飞到小飞机的头顶前上方。而在这么一个“体位”之下呢,因为大飞机的螺旋浆以及机体造成的紊流,会让小飞机开始颠簸,这小飞机就不太好保证平稳飞行了!同时大飞机要保证跟小飞机的距离以及高度保持合适,那就难了!
而且这么飞的过程中,两架飞机的速度都要弄的比较合适。都要在镜头里比较合适的位置,那就对配合的要求真心高了!说真的,军方的飞行员是能做到这点的。因为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和加油机飞行员是要空中加油的,空中加油就跟咱这拍摄的“体位”是一样的。但是民用机飞行员就不一样了!光是两架飞机找合适的位置那就半天找不到,最后没办法之下贾鸿渐他们就让飞机停了下来,然后紧急再找当过空军飞行员的人过来帮忙开飞机。最后过了一个礼拜,好不容易找到了,那赶忙就把这些人送上飞机再重新来拍这么一个镜头。
不得不说,美国空军的飞行员那是不一样,两边的人分别上了飞机之后,本来都没怎么交流过。之前更是不认识的人,居然开着飞机那就达到了贾鸿渐他们的要求了!然后这大飞机保持位置的时候,打开后舱门,放出来了六个绳索,还有六个人顺着绳索那就滑了下来了。说实在的,这么一个举动那真心比空中加油还危险!虽然说美军的空中加油那是从飞机下面伸出来一个硬硬的加油管,插到下面小飞机的背部,但是别的国家的空中加油那是放出来软管的,而且不管是哪种加油方法,至少都不用在空中开仓门吧?这空中开了仓门。肯定一定程度上影响飞机的气动,肯定让飞机更加难以操控啊!
而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六个大老爷们儿还要顺着绳索凭空没有任何依靠的就要往下滑到下面的飞机上……这在空中。身边的风那是以每小时300多公里的时速刮到身上啊!在这种时候别说下降下去容易落不到小飞机上了,光是下降这么一个事儿就有可能导致大家的绳索缠在一起然后这镜头就不美了,这特技演员就有危险了!还好,绳索并没有纠缠在一起,不过看着六个特技演员顺着绳索往小飞机上落,那真是让人揪心。毕竟小飞机实在是太小了,整个飞机翼展一共30米,这看起来好像很大,但是问题在于小飞机的翅膀很窄的!然后出了翅膀以外。身上其他地方那都宅的一塌糊涂,像是机身总共宽度才不到3米!也就是一般家庭一个房间的宽度而已。而大飞机是在小飞机上面上百米的高度,然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冒着大风进行索降,谁能保证自己一定就能落在这么一个房间宽的飞机上?
而且要知道下面飞机表面还没有什么太多平的地方可以踩的!这飞机外壳虽然有3米宽,但是大多数都是带弧度的啊!这人上去站不住的啊!可想而知这难度到底有多大!贾鸿渐在看着特技演员们这么做动作的时候,那真是心里捏了一把汗啊!结果这些特技演员们索降的时候,还好没出什么事儿!大家虽然费了一番力气,但是最终还都是平安的落在了飞机上了,到了这里,这么一个戏份基本上就结束了。再往后拍,那就是要让大飞机拖着小飞机出来进行拍摄了。到时候把两个镜头剪辑成前后,再加上在摄影棚里面拍摄的什么特技演员用绳索固定小飞机的镜头的话,这给观众的感觉就是特技演员从大飞机上索降下来,用绳索固定了小飞机,然后大飞机直接把小飞机给跩的大头朝下了一样!
拍这种小飞机大头朝下的样子呢,那真的拍起来就是把小飞机在地面上就把机身前后通过绳索固定在了大飞机上面,只不过起飞的时候故意把机身尾部的绳索放的长一些松一些,这样一来在拖拽的时候就保证了飞机整体都是受到了一个向前的拉力,这弄的小飞机就像是一个被拖拽的靶机一样了,然后飞到了指定的空域了,这大飞机再把小飞机尾部的绳索收紧,让小飞机变成头下尾上的这么一个状态。不过光做到了这么一个状态还不行,因为光是这么一个状态的话,飞机的翅膀并不会断!没错,因为时速低,实际上本来历史上《蝙蝠侠》第三部里面那种飞机被拽着以后翅膀断掉的场面几乎不可能出现!那咋办?贾鸿渐也知道那个镜头非常给力,而且诺兰在笔记里面也写了要完成这么一个镜头了!
还能怎么办,作假呗!电影这玩意儿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作假的艺术,就是要做假的让人以为是真的是的!就像是好莱坞的各种什么汽车炸弹爆炸,那都是爆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实际上真的汽车炸弹爆炸根本不是一团火球!火球是有,但是短的让一般人眼睛根本看不到,一般人能够看到的就是砰一下之后爆起一个球形的灰色烟雾!然后就是漫天的汽车零件!想让什么汽车爆炸之后还保留一个基本框架还各种着火,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这炸弹里面装的不是炸药而是汽油!没错,实际上好莱坞的各种汽车爆炸,那都是汽油爆炸的效果,各种火光好看,各种球形火焰!什么汽车爆炸之后轮胎都飞了,然后框架什么底朝上的在燃烧之类的……这玩意儿都是假的,实际上这么一个燃烧的汽车灭火了之后,只要不介意里面的烧焦味道,那直接加满汽油当场就能开走!实际上烧焦的就只有各种内饰而已!灭火灭的及时的话,连方向盘都不会化!
还有像是什么好莱坞拍摄的用rpg的匪徒,发射的rpg火箭弹击中汽车的时候,那也是各种巨大的火球,实际上那也都是假的!真的rpg火箭弹打中了汽车,那就是在击中的点那边产生了一小团灰尘,然后汽车背面出现了一条融化的金属射流而已——没错,火箭弹这都是打坦克之类装甲目标的,就汽车那装甲直接被金属射流打个对穿好么!怎么可能会爆炸呢?就算是打发动机,那车子就是一震,然后就停下来了,就只是如此而已!根本不可能说来一个巨大的爆炸之类的!那纯粹就是为了视觉效果而扯淡!
像是什么港港的打斗片,各种什么人摔到了茶几上餐桌上,然后茶几就碎了,木头餐桌也碎了,这都是扯淡!茶几和餐桌那都是提前锯的差不多已经断了,然后人摔上去这才能碎!否则的话演员摔上去茶几和桌子一点事儿没有信么?不过那样太真实了反而不震撼了,没有视觉效果了,所以电影才作假啊!同样,贾鸿渐他们这部电影飞机翅膀被“风力”扯断的场景呢,那也是要作假的。作假的方法那就是提前就把飞机的翅膀弄断,然后装上一圈的爆炸螺栓跟机身连接在一起,然后在场景要到的时候,在飞机被拽的头下尾上的时候,遥控着爆炸螺栓爆炸,接着飞机翅膀就这么掉了!
这时候用爆炸螺栓因为爆炸的幅度太小,所以基本上是没有火光的——这种爆炸螺栓就是在普通的螺栓内部装上了一点点的炸药,然后螺栓上面也故意留了应力槽,于是只要炸药一爆炸,就能让这螺栓按照预留的应力槽断裂,而且断裂的口还非常平整,就跟剪出来的一样!这样一来那距离稍微远一点的拍摄效果就相当的不错!只听着砰砰砰砰几声之后,这俩翅膀带着一些碎片就从飞机上脱落了,只要后期把声音给消了,换成理论上什么金属撕裂的声音,那观众绝对听不出来有什么问题啊!
第三千六百零九章 驾驭()
在这么一个场景拍完了之后,可以说在匹兹堡拍摄的镜头那就基本上差不多了,最后要拍的,那就是一个打斗的镜头而已。这么一个打斗的镜头,被贾鸿渐他们安排在了匹兹堡的市政厅楼顶,这就是由扮演贝恩的男人和蝙蝠侠的前女友一起,对着蝙蝠侠干。结果就是蝙蝠侠近乎于脊椎骨骨裂,然后掉下了市政厅旁边的河里面,不知所踪了。
这么一个打斗的镜头说实在的拍之前贾鸿渐也稍微有点点小忐忑,因为他实际上并没有拍过打斗的镜头啊!虽然说之前的什么吊飞机的特技镜头贾鸿渐也没有拍过,但是问题咱之前不是有诺兰的笔记可以照着拍么?虽然说诺兰的分镜头剧本并没有画的如何的精美,但是至少文字描述的还是到位的,还有简单的一个镜头设置都能表示出来他想要的效果,贾鸿渐照着拍就行了。可是这么一个武打的场景呢,那就完全没办法借鉴了,因为诺兰本人就特别不擅长拍武打戏!
本来在历史上第三部的蝙蝠侠,那本身打斗就是整个剧里面最大的弱点。上一部中点到为止的格斗变为如今第三部中冗长乏味的左勾拳、右勾拳、推倒、提起来摔,因为实在缺乏细节但又要拉住长度,就通过每打一下卖力地吼一声,与刺耳的撞击拟音来充数。结果弄的你“啊”一声,我“哦”一声,一段剧情里面充满了男人的呻…吟还有“灵与肉的碰撞”,知道的人知道这是在看蝙蝠侠打斗呢,不知道的人还要以为这是看什么男人同性的基情片呢!这要贾鸿渐说的话,如果诺兰希望增加动作戏来增加通俗易懂的可看性,那么可以请个像样的动作导演,其实请个动作导演甚至是武术指导。价钱并不贵啊……动作设计得不好看,导致在打戏上也无法达到《黑客帝国》那样的效果。
而诺兰在此片中偏偏喜欢秀打斗,抡起拳头砸。闷着脑袋冲,抱着腰摔。写实得几乎成了街头斗殴实录。同样是拍所谓的“真实格斗”,但是特么的打得还不如《百万美元宝贝》这拳击片好看,更不用说史泰龙几十年前拍的《洛基》了!人家《洛基》那也是拳击片,甚至前20分钟都是冗长的开场,看的人想睡觉,但是并不妨碍史泰龙最终靠着这么一个片子一下子红了起来!而《洛基》那也成为了一代美国人心目中励志的标志人物!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说这打的不好看是因为蝙蝠侠老胳膊老腿了,在诺兰历史上的第三部《蝙蝠侠》中。那都是第二部之后8年了,那维恩大老爷平常都要靠着拐杖走路了……
但是问题在于打不过有身体限制,那也有身体限制的拍法!应该有各种针对腿的动作设计!如果要说什么写实什么真实什么蝙蝠侠也是普通人——拜托,蝙蝠侠设定里面还说蝙蝠侠熟练掌握全世界上百种格斗术呢,还说他**是人类巅峰呢!感情人类巅峰打的就这效果?拳脚功夫可以既写实,又拍得精美而富于想象力,兼具拳脚的硬朗、你攻我防的带入感与养眼的翻飞破坏效果……可以说贾鸿渐觉得,第三部里面太多的东西都是缺点了,甚至不仅仅是打斗,还有剧情的设计。还有各种貌似很激烈切换来切换去的镜头,但是实际上切换了什么都没讲……可以说这诺兰的《蝙蝠侠》第三部,那跟大刘的《三体》第三部也有点像。仿佛是之前铺开的剧情太大了,急着要结尾然后不得已在各种地方留下来了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际上篇幅拖长一点,结尾娓娓道来也许效果更好。
像是诺兰的招牌交叉剪辑,回忆与现状的交织所产生的张力,随处可见的前后呼应,反派打倒自己时说的狠话一定要在打倒反派时回敬给反派,这些元素仍在。在影片开头处,凯恩老爷子对贝尔洗手不干、在异国他乡欢度余生的憧憬。也在片尾有了照应,产生一种要遥遥相望、时间与情怀的合力。让人想起《心灵捕手》中。主角的朋友曾说,真希望到你家找你喝酒时你不在家。并且永远不在了,那就说明你已经远走高飞成功了,在影片结尾这位朋友到主角家敲门,主角果然不在了,这位朋友若有所思的笑笑,走了。这编排真的很好。
而有的时候,交叉剪辑由于缺乏情节推动的支持,及观众对角色的移情,而略显枯燥。如最后**中,镜头反复在挂在卡车上的戈登局长与蝙蝠侠等各人物间切来切去,每次切回到东倒西歪的局长,内容毫无区别,只为表明事件同时发生着——情节看似紧张,音效震耳欲聋,弄的音乐激烈澎湃,实则毫无进展。尤其是在经过通篇的习惯性大轰大嗡与交叉剪辑肥大症之后,再重复看导弹追来追去,炸弹运来运去,人物爬上爬下,配角说这说那……观众开始看表。机器展示,爆炸效果,飞车追逐,群架场面,枪战镜头,音效震感,若把以上“诸君”从诺兰前作滚滚而来、势不可挡的“余威战车”上请下来,单看这些效果,只是一部比较一般的好莱坞大片。以上元素并非诺兰倚重,而他以往的看家本领——双雄对决,玩概念,几个人物的复杂关系,对人性底线的逼问等等,在此作中,又都稀释与瘫软在简单乐呵的平铺直叙中了……
甚至还有对反派描写量上的减少,导致正反派对决过程质上的流失,从而缺少观影结束后良久不语的领悟与荡气回肠的反思。反派头目由深不可测、变化万端的阴暗思考者与行动者,转变为一张符号化了的脸谱;对小丑纵深的大篇幅交代,被替换为对贝恩扁平的概述;由前作中娓娓道来的描摹,步步为营地渲染,降为此作以点带面地轻描淡写,生硬而透着廉价。
然后还把贝恩塑造成一个与小丑全然不同的人物,他用暴力与强权来奴役人心,这都没有问题,但是得描写得精彩才行。反派**oss几乎没有交流与对抗,发动暴乱后就似乎无事可干,模糊而疲软,看不到心理与人性方面的挖掘。跟小丑的手下比,暴徒千人一面,无论是贝恩手下还是释放的囚犯,外无表现,内无逻辑;尽管老大无厘头地格杀勿论,小弟们仍然毫无反应地听凭使唤,像是游戏里的“兵”,行尸走肉,苍白而缺乏说服力。
然后还有对于无政府主义或者有人说的“东方集体主义”的隐喻,弄了一个大暴动,但是弄的又太苍白太无力,就算是想讽刺什么隐喻什么,也弄的有点意思好么?莫名其妙的贝恩就领着大家暴动成功了?就这么简单?大家就这么在法庭里面随便审判有钱人?为什么要弄的千人一面?为什么要这么做?什么都没有解释,也没有细致的去表现,就只是这么跟公式一样的展现了出来,洗脑的效果一点都达不到,而且显然这样做拖累了影片的故事性,多数观众也无暇深究其中的隐射意味;这样一来,利弊谁大,就不好说了。贝恩干巴巴地见人就拧脖子,照本宣科的演讲,以及低级的犯罪方法,使人物陷入无趣与平庸。这个反派大佬最后在半秒内被炮轰至消失,没有任何铺垫与迹象,都有点反应不过来——这就完啦?大家毕恭毕敬烘托的一个**oss原来什么都不是,然后不予追究了。
对于历史上诺兰为什么这么拍,贾鸿渐并不知道,毕竟历史上的他并没有跟诺兰靠的这么近。但是在他看来,这么一部电影可能表示诺兰的水平暂时已经无法驾驭这个题材了,他第二部拍的太过于成功,造成了商业上和口碑上的双响。然后结果呢,不知道是不是提高了电影公司的期待,还是提高了诺兰自己的期待,就导致这么一个第三部里面,诺兰又想要弄的有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