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的种种手法,但是咱不是还可以尽量想别的办法来弥补么?
而且话再说回来了,这片儿拍摄的时候他贾鸿渐又不是自己一个人上去又当导演又当摄影师的,不是还有摄影师可以跟他讨论么?谁说贾鸿渐就要单打独斗了?甚至说不好听的,他拍到一半对某个镜头不满意。他就不能打电话给诺兰还有斯皮尔伯格问了?他这一问还有谁知道?江文曾经不是也说过么,当导演是最简单的事儿,要拍好不容易,可是要拍的一般太容易了!一个导演啥都不会。拍摄的时候都可以隐藏起来让别人不知道他的深浅,甚至几年几十年不知道都可能!
要不江文怎么不太乐意当导演呢?他不乐意当导演就是因为他不屑与国内那么一帮什么都不懂只会混日子拍片糊弄人的导演为伍!从这点上来说,真当导演并不是非得懂多少多少专业技术的。毕竟导演其实就有点像是一个项目组的领导,领导需要懂很多东西么?有摄影师有这个有那个帮忙,导演拍好不容易,拍的一般还不容易么?这样一来,到时候他贾鸿渐身为制片人的同时,还第一次当导演,接着拍出来的影片在市场上回报极高,而相对的张一谋张元他们的片子则是亏的亏平的平。这一下子指导的意义多大多感人?到时候不是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他贾鸿渐的牛掰?
虽然说贾鸿渐是一个低调的人,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闷骚的人!闷骚的人讲究的是啥?是咱不主动公开的吹咱自己,是咱不自吹自擂!是咱不坐到桌上之后立刻就开始各种胡吹海塞,不是各种嘴上跑火车的说自己认识多少多少牛人,不是说自己多牛多牛!真正牛的咱。是那种会吹自己牛的人么?咱牛,那也是咱嘴上在谦虚,说咱不牛说咱是运气好,然后周围一群人说咱是真牛!这才牛啊!
所以想到了这里之后,趁着谈判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闲来无事的贾鸿渐那就真的开始像模像样的策划到时候怎么自己拍片儿了!首先来说他定下来的并不是什么工作人员的阵容——相对来说演员阵容那都基本上定了,就是原著的那么一些人。而工作人员呢。贾鸿渐觉得没必要先订,这方面可以用的人太多了好么!而且他又不是要弄国际巨著,甚至这么一个片儿因为太本土,连在海外甚至港台上映可能都会不受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只是本土放映他要什么豪华阵容?
在他看来,这么一个本土搞笑片儿最重要的那就是本子好!其实《疯狂的石头》好。就是好在演员们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各个演技都到位,真的是能演出来人物。同时剧本真心咱,传说历史上花了导演10个月来琢磨的这么一个剧本,虽然是模仿《两杆大烟枪》的。但是那真是环环相扣,那真是做本土化做到了极致了!哪怕是跟《泰囧》什么的相比,除了笑料没有那么多之外,其他的整体架构上面都要比《泰囧》更加出彩!
贾鸿渐记得这么一个故事的大概架构,不过很多细节他记得不是太清楚了,毕竟这历史上的《疯狂的石头》那都是2006年上映的,距离贾鸿渐重生之前都6年了,他哪儿能每一个情节每一个镜头都记得清清楚楚的?真当他是计算机啊?不过记得有点不清楚也没关系。因为《两杆大烟枪》这么一个“原著”那是在98年就出现了,实在不行咱贾鸿渐就拿着《疯狂的石头》的这么一个大概的梗概,然后对照着《两杆大烟枪》进行补完细节呗!谁说咱拍片儿就一定要刻板的完全按照《疯狂的石头》原著来了?大体差不多,细节有出入这没事儿的!
于是,贾鸿渐买了一张火车票,先去了法国加来,然后换了一列火车那就直接穿过了英法海底隧道,跑到了英国去了。跑去了英国,他也没过多的晃荡,在英国那边街头的dvd店里面买了一张《两杆大烟枪》的dvd,他就回了法国。买这dvd有啥用?回头照着看啊!毕竟这是《疯狂的石头》原著的原著啊!《疯狂的石头》整体架构就是参照着这片儿来设计的!
看了一下这片儿,贾鸿渐真心觉得这片儿赞!说起来这片儿里面还有英国前足球明星维尼琼斯和杰森斯坦森呢!这《两杆大烟枪》讲的是啥?讲的就是主人公在街头是一个玩儿牌高手,然后有一天一帮子损友过来了,说是听说某某地下赌场有一个大牌局,说是干脆大家凑钱让这主角去赌一把,到时候肯定能赢一大笔钱,然后哥几个一分,那该多好?这钱来的多快?不比在街头骗老头老太太来的省心省力?
结果谁知道这地下赌场的这么一个高额赌注的赌局呢,那就是一个老千局!那就是庄家设计好了来坑所有参加的人的!于是不出意外,这主角和损友们凑的钱不仅全输了不说,还倒欠了人家庄家50万英镑!然后人家庄家那还是黑涩会呢,能便宜的让他们走了?于是庄家就威胁他们,如果一星期之内不能还清,主角和损友们的手指都保不住,而且主角老爹的酒吧也会被抢走!
这愁的主角不行不行的,结果主角回家的时候,却意外的听到了隔壁的一些动静——感情隔壁是一帮子劫匪,然后这么一帮子劫匪准备去抢劫一个种大*麻的家伙。接着这主角一下子就有灵感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回头这帮人抢劫回来了,主角跟他的损友们来个有心算无心,把那些人抢来的钱抢了,这还债就无压力了吧?而且多轻松!结果还真的让他们抢成了!这主角等人不仅仅抢了现金,还把那帮劫匪从大…麻种植的家伙那边抢来的大…麻也给抢了,然后他们去把这些大=麻兜售给当地的一个毒…品贩子的时候谁知道这毒…品贩子还正好就是那个种植大…麻家伙的幕后老板!这家伙不是一下子要气坏了?在他看来就是主角抢了他们的钱和货,结果你妹的现在又过来要把咱的货卖还给咱?这你妹的太看不起人了吧?
于是这家伙就带了一帮人准备弄死主角他们,然后另外一边被主角们抢劫了的劫匪也明白过来原来劫了自己的人就特么的在隔壁!于是在主角们没回来的时候,这帮人也过去想埋伏,然后一下子就跟毒…品贩子他们碰面了,最后主角回来的时候,只发现这么两帮人自相残杀的都死光了……
这片儿挺有意思的吧?这跟《疯狂的石头》其实是有点像的吧?都是三帮势力,《疯狂的石头》里面就是工艺品厂的人是一帮,然后道哥和黄波他们是一帮,接着那个想弄到工艺品厂的老板,也就是徐铮扮演的人又是一帮。徐铮他们雇佣了港港来的大盗想要偷走翡翠,然后道哥他们因为偷了港港大盗的设备,也像偷玉石,同时工艺品厂的厂长儿子还想偷玉石!这到了最后环环相扣真是一个精彩爆笑的故事!
咱贾鸿渐看了《两杆大烟枪》这不就可以参照着电影来设计贾鸿渐版本的《疯狂的石头》的剧情了么?甚至多看几遍,咱甚至都可以设计出来一个核心构思是一样,但是故事是完全不同细节的故事嘛!完全可以不是什么工艺品厂嘛,完全可以是其他的嘛!
第两千九百八八章 自己的风格()
至于到底怎么设计这么一个故事,贾鸿渐觉得还是要尽量和原版的《疯狂的石头》有点差别。本来他隐约好像记得这片儿的导演宁浩那是在2000年的时候就隐隐约约的有了这么一个故事的念想了,只不过没有太多的去操作。后来开始写剧本了,才正正经经的用了10个月的时间来把故事编圆。贾鸿渐想要做的,当然不是跟别人的故事撞车了,他当然是想要故事能够有一个他自己的风格,能够让人家原本的“主人”再看到了贾鸿渐的故事之后,都能觉得说大家是英雄所见略同,是想法想象但是故事不一样。
贾鸿渐又再多看了一点盖里奇的片子,到了现在这盖里奇在98年出了一个《两杆大烟枪》之外,还在2000年出了一个《偷拐抢骗》,实际上这《偷拐抢骗》那也有一定的结构被宁浩借鉴到了《疯狂的石头》里面——那么一个片儿主要讲的就是有黑道的人拿到了一块儿很大的赃物钻石,然后各个方面的人为了这块儿钻石开始争夺。从这点来说,《疯狂的石头》也就是把盖里奇的两个片儿集合起来的产物。
贾鸿渐要拍的话,那当然是自己看看可不可以改造什么的。要改造的话,倒不是说一定要弄的比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好,而是主要突出他贾鸿渐的风格,以及更加完美一下《疯狂的石头》的结构。说实在的,这《疯狂的石头》虽然整个架构是借鉴盖里奇的电影,但是因为制作费用少,所以拍出来的效果其实还是有点瑕疵,有些方面做的还不够。而像是后来的《疯狂的赛车》那就好了很多,相对来说整体架构更加像是电影,不管是画面还是音乐什么的都更加上一个层次。
贾鸿渐想要的,可以说是一个类似《疯狂赛车》感觉的《疯狂石头》,一个更加精良的《疯狂石头》。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改变的话,那就要从最根本的本土化设计来改变了。像是原本的《疯狂的石头》里面,最重要的自然就是那么一个快要倒闭的工艺品厂厕所墙的那么一个翡翠。这么一个翡翠作为故事的核心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架的起贾鸿渐改造之后的这么一个故事。那是十分值得思考和琢磨的。
而在另外一方面,贾鸿渐也需要提前想一下这么一个电影的整体风格是什么样的。说实在的在看完了《两杆大烟枪》之后,贾鸿渐前半场那真是看的有点昏昏欲睡——前半场的《大烟枪》真是有点平淡,然后充斥着很多英国的冷笑话那种赶脚,也许英国人看的很过瘾,但是贾鸿渐看起来真是有点欣赏不了。在后面这所有的线索渐渐的集合到了一起,这才让贾鸿渐觉得好看了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要把片子做本土化改造,要加入很多笑料,这整体风格是要怎么样的呢?贾鸿渐觉得原本《疯狂的石头》就不错。像是什么港港来的飞天大盗,各种高大上,结果来到了大陆,分分钟被坑。先是自己随身设备的皮箱被偷,接着就是去街头小店买各种设备、绳索被坑。到了这么一个大盗最后要高大上的从天花板上下降下来,跟各种好莱坞电影似的从天而降偷东西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绳子不够!这场景当时就让贾鸿渐笑喷了,顿时就有一种“任你在国外各种牛掰各种专业,来了大陆你照样要吃瘪”的赶脚!
这种赶脚在贾鸿渐看来那是可以发挥一下的,甚至后世网上不是还有什么“恐怖分子为什么不敢来中国”类似的帖子么?不是说什么恐怖分子来了中国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结果发现炸…弹被偷了什么的么?这些东西拍出来的话。那多有意思?这风格跟之前国际大盗被小贩坑不是一样的么?这种本土化的笑料那多有意思!所以主题风格就要定到这种类型的……通过这么一系列的思考,贾鸿渐那是在“难产”中一点点的琢磨着自己风格的“教学片”。
难产?当然难产!做一个电影的剧本哪儿是什么快速搞定的事儿啊?如果是改别人的剧本,是保留别人剧本大体剧情的情况下,那要盖起来是比较快。可是如果把别人的剧本放在一边想要弄一个自己风格的剧本的话,那就麻烦着呢!当年贾鸿渐和诺兰弄《唐僧》的时候,那也难产过啊!那也有想不出来怎么弄的时候啊!做艺术产品。总是会有这种时候的,毕竟是等于要无中生有的弄一个想法出来,有灵感了自然就快,没灵感了自然就各种慢,各种难产。
不过对此贾鸿渐倒是算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他先把各种能够想得出来的设计都写在了小卡片上。哪怕这些设计都有点瑕疵,不过没关系,先写出来再说。很多时候,把能想出来的都写出来,然后想着想着那就是能想到很赞的点子。如果想不到,那就可以从这些想出来的点子里面找一个相对最好的点子。这样的一个办法,那也算是贾鸿渐尝试过了多次之后,觉得最有效率的一种了。
如果不使用这种方法的话,那要想出来一个好点子有时候真是难了。因为人这种动物下意识就会有逃避困难的潜意识,所以当想不出来的时候,各种**那就跟雨后春笋一样的就接二连三的冒出来。一会儿就会觉得桌子有点脏想擦下,一会儿就想起来那边有个事没做好,过一会儿觉得肚子有点饿,再过一会儿又觉得腰酸背疼的需要上床躺一会儿……反正一想不出来东西的时候,哪怕就算是贾鸿渐,那也各种幺蛾子频出,那也是懒驴上磨屎尿多!所以贾鸿渐一直尝试着逼自己多弄点多想点,不管好还是不好,反正先多想点再说,先想出来再说!
虽然有点卡壳,但是贾鸿渐的整体设计那还是一路在进行着。虽然主线可能进展不大,但是他倒是在没想主线的时候把人物特色什么的增强了很多,比如把道哥的那种“注意素质”的搞笑话语给发扬光大了——更大规模的加入对精英阶层的嘲讽,以及把小市民向往精英阶层的那种期望给表达出来,让每个街头的混混在人后那都是西装革履的,那都是素质不离口,那称呼做一票违法事件都是做一个项目什么的!这多有意思啊?看着一个个真正的精英范儿的人面对底层老百姓各种吃瘪,然后各种底层犯罪分子表现的就像是高端人士一样,这种错乱感简直赞啊!当然了,还要加一些愣小子的角色,比如黄波就可以胜任这样的角色,于是这样的一种精英和愣小子的组合那绝对是笑料频出啊!
一点点的,贾鸿渐这么一个设计那就越来越完善,虽然有些难产,不过总而言之他还是在慢慢的推进着整个剧本的设计。说起来让他一个人写剧本,还真是难。这倒不是说贾鸿渐没天赋啥的,而是说没有人商量一个人单打独斗,有时候想事儿还真是难!两个人合作的时候,比如和诺兰合作,那讨论起来经常是你一个点子我一个点子的,这就是头脑风暴啊。可是当一个人的时候,贾鸿渐总不能精神分裂的自己跟自己来头脑风暴吧?
大概用了一个礼拜的功夫,贾鸿渐才基本上把大体的情节走向给定了下来。这么一个情节走向其实只是初版中的初版,说成是草稿也不为过,离真正的剧本还差的远得很。甚至可能跟最终拍摄时候的剧本中有很多东西都会不一样,不过这样并没有什么碍事儿的地方。就像是和诺兰一起写剧本,那不是也是好几版的慢慢来么?总是要精益求精的么!而在这个时候,贾鸿渐他们华夏高科已经正式的收购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成功了,双方已经在合同上签了字,接下来等着的那就是阿尔卡特裁员,帮忙把华夏高科不想要的员工都开掉,接着到时候双方就可以对外公布,然后这华夏高科就可以正式接受法国这边的阿尔卡特手机工厂以及研发中心,甚至还有阿尔卡特在gs 为此,贾鸿渐他们可是花了不少钱,加起来最终那差不多砸了1。7亿欧元下去,这才算是搞定了一切,光是阿尔卡特手机方面的全套专利那本来都要4000万欧元,结果影视砍价砍到了2000万左右的好么。就是因为贾鸿渐他们这么慷慨的愿意给钱,而且钱给的也不迟,所以这才让法国人咬牙愿意把这手机业务卖给华夏高科,甚至还是他们自己背负处理员工的钱!如果联想一下一年多以前,这阿尔卡特还在喊着重组世界电信行业……现在再看看,他们自己的电信行业都在拆分卖掉,弄到最后反而像是重组电信行业的不是阿尔卡特……而是华夏高科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