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非拉市场说白了还对中国产品有很多不信任,是,他们的市场不小。可是同样欧洲市场更不消!美国欧洲加起来那就10亿人口了。跟个中国差不多大了,而在世界上的第三世界国家要找这么大人口的一个市场那要分成多少个国家?要多少个分公司?要多少投入?进入越南也许一年半可以盈利,然后呢?进入印尼再花一年半,进入新马泰又一年半?相对来说这些市场的边际效应比较低,如果我们直接进去了。那么就容易被定义成低端品牌……是,我是说过产能就是一切,掌握了低端市场可以围攻高端市场。但是这不是教科书,不是公理,不是照本宣科就行的,适当的时候也要进行变动……”贾鸿渐解释道。
“我们背后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中国市场了,我们已经占据了大量的份额了。所以理论上我们已经比tlc他们拥有了庞大的中低端基本盘。我们每年从中国市场赚到的钱哪怕慢慢在减少,可是这也比tlc他们每年从海外赚到的多。他们接下来是要可能长达六七年在海外耕耘的日子,那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而我们虽然投入也大,可是压力不会有他们那么大,我们有基本盘。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不是跟他们抢低端市场,而是说再他们抢低端市场的时候。我们凭借我们已经有的基本盘,先去围攻高端市场,先把我们自己的品牌提升起来!
这样哪怕他们占领了全部的低端市场了,那只要我们手里掌握着中国市场和全世界发达国家市场,这加起来就30亿市场了。我们怕他们?他们掌握30亿低端,我们30亿中低端混合高端。然后他们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困难的啃骨头,就是痛苦的提升品牌的过程,这是他们不熟悉的!但是我们要进攻他们的领域,进攻他们的低端市场进行价格竞争什么的,那却是我们相当熟悉的!更不用说如果我们占领高端市场成功,那么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远比他们的高!”
没错,贾鸿渐这么一个做法,实际上就是错位竞争。他知道tlc这集团未来的路线是怎么样的,不外乎就是他贾鸿渐说过的农村包围城市,不外乎就是占据低端市场之后慢慢进攻高端市场。但是,贾鸿渐那种低端市场霸主慢慢围攻高端市场的理论,却是建立在高端品牌不肯自降身价的基础上的!就像是苹果的死活不愿意出两千块钱的手机一样,他们不想脱了衣服跟中国国产手机到泥地里打架。人家苹果那是绅士,穿西装打领带喝咖啡的!咱国产厂商那是喝二锅头吃大蒜的,整天光着膀子在街头转的!人苹果能乐意跟咱打架么?
但是,如果这“苹果”本身就是一个身边的曾经光着膀子吃大蒜的小伙伴变成的绅士呢?如果这么一个绅士根本不介意脱了衣服下场跟低端厂商在泥地里摔跤呢?那到时候谁亏?一般这种绅士厂商高端厂商,吃着超额利润习惯了,把50块钱的东西搭售“品牌”卖一百他们早就习惯了,让他们纯粹的不靠品牌而来做低端价格竞争,他们都嫌不值当!可是长宏不一样啊!长宏就是泥地里打滚出身的,会怕价格竞争?对于长宏和贾鸿渐来说。咱价格竞争出身,能卖品牌多赚钱那最好,实在不行光膀子上去就干,来价格竞争咱也不怕!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宏只要在贾鸿渐的帮助下,率先攻克了品牌爬升的阶段,那么接下来就是从高端到低端的产品线长宏都有,但是tlc只有中低端产品线!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宏率先截胡,然后双方对着进攻,谁更能赢?别忘了tlc和长宏大家都是在国内生产,实际上成本都差不了太多的!在这种情况下,贾鸿渐觉得能在中国市场上把tlc干趴下,那就能在第三世界国家把tlc干趴下!别忘了崇洋媚外这种事儿不仅仅是中国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那多的是!
“好吧……这个我琢磨琢磨……”倪润丰好像还是有点保留,好像并没有无条件的就相信贾鸿渐。不过可以理解,贾鸿渐的这么一招太过惊世骇俗了,好像完全违反了中国人的战争哲学。但是倪润丰不知道的是,贾鸿渐这么一招那也是的确有案例来源的——海耳!虽然这海耳给国内老百姓的印象。好像是不知不觉之间怎么就成了国际品牌了。但是实际上这海耳走的路线还真不是纯粹的农村包围城市!海上这海耳根本不管中国生产成本低,直接在意大利和美国建厂,用当地高昂的劳动力来生产家用电器,这敢信么?可是人家还真就做的不错!到了2012年的时候,整个海耳集团全年销售额的25%左右那都是海外市场提供的!从某些角度来说,这海耳双路并进。并且违背了很多“经济学家”的“定理”好像很奇怪,好像成功的都不可思议!
可是贾鸿渐却是知道其中的奥妙,特别是他为长宏设计这么一个类似路线的奥妙——海耳历史上这么做,是因为海耳觉得一个不知名的品牌进入一个市场,通过低价销售是最容易获得一部分市场和知名度的做法。而且中国产品的确低价,的确制造成本低。但是中国成本低又不是海耳一家低!人家外国厂商不可以来中国建厂么?到时候大家成本差的不太多。万一外国厂商开始价格战绞杀海耳,海耳要怎么办?所以海耳的选择是先创立品牌,把大家拉到一个差不多的起跑线上再说,哪怕自己的起跑线比别人的落后不少,可是起码差不多都是有品牌的。然后再通过种种营销手段平等的跟大品牌竞争!
贾鸿渐选择这条路的原因跟海耳不一样,他如果要选择纯粹的农村包围城市,那么他会先选择跟代工微波炉一样的代工全世界近乎所有品牌的电视机,然后培养了自己强大的生产能力充分压低了成本之后,再凭借着超低成本和超高的生产能力进行全世界倾销。可是问题在于现在有了tlc来竞争,贾鸿渐不知道tlc会不会通过蜀川这边大规模的代工琢磨出来一点什么!万一tlc的李东升琢磨出来了贾鸿渐的路子,也开始各种代工的话,那么到了最后大家就是同门师兄弟打架,各种路数完全一样了!这竞争起来可就很难受了!所以贾鸿渐选择的就是错位竞争,直接不按自己已经暴露出来的路走。当然了,这么一个错位竞争的办法那就等于是故意把容易做的事儿放在一边,先啃难啃的骨头。难度当然大,但是难度大风险大回报更大!
只要成功,哪怕成功那么一点,这都可以产生对tlc不对等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创造出来信息不对等的优势!可以打乱对方的步伐的同时,进一步的增强自己这边的优势!这就有点像是一个人知道同门师兄弟快要比武了,提前先学点其他门派的功夫一样!的确学其他门派的功夫难,但是只要能够学成几手,到时候同门比武的时候稍微使出来那么一两下,就很容易让同门师兄弟意外,很容易让他们一愣不知道如何应对!
第两千七百八六章 土耳其之道()
要发展欧洲市场美国市场,想法很不错,可是真做起来困难重重!而倪润丰呢,虽然开始还对贾鸿渐的那么一个中端高端产品进入欧洲的策略半信半疑,但是经过了调查之后,他信服了。为什么有这种转变?且听细细道来。
贾鸿渐这些年一直没怎么关注过电视机市场,在他的印象里面,之前长宏需要关注的就是中国大陆的市场而已。可是谁知道世事变迁的太快了——因为长宏在贾鸿渐的指导下远比历史上更加强势,在94年开始基本就垄断着国内的绝大多数市场。这样的一个垄断行为虽然没有说伤害到国内市场,可是却逼着国内的厂商不得已更早的走向国外市场!
没错,贾鸿渐原来想着到98年左右再开始走向外国,但是实际上九六年开始就有别的企业被迫走向国外,而贾鸿渐因为不是做电视行当的,不是本业,所以他也根本没关注到这些动向。tlc开发了东南亚市场,其他的一些厂商更是想要把廉价产品出口到欧洲,而结果呢?就是97年的时候欧洲因为觉得中国是“倾销”,直接打起了贸易保护的旗帜,接着就给中国生产的电视机加了44%的关税!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运费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虽然不至于说让中国国产电视机价格跟什么飞利浦之类的差不多,但是跟欧洲本土的低端品牌——主要是土耳其品牌的价格差不多了!
在90年代,没有贾鸿渐的帮助,有几个国产电视机厂商会营销的?更不用说在欧洲人眼里中国电视机品牌根本就不是品牌!在他们眼里起码土耳其品牌廉价归廉价,但是起码还熟悉,而中国品牌根本不熟也根本不知道!外加联想到是从中国过来的,谁能认为这是好东西?所以本来想要尝试出口到欧洲的那些厂家,在短时间的尝试之后就放弃了。而在中国跟欧盟才是一年40万台低关税配额!
没错,欧洲从02年开始一年允许40万台中国彩电以低关税配额的方式进入欧洲市场。多余四十万台的话,那多的就要恢复44%的关税!而这40万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僧多肉少,而且肉少的可怜!要知道98年以前的销售旺季,长宏一年少说就要卖掉400万台电视。还单单在国内,多的时候更是600万台!这是什么概念?整个欧洲才40万台的配额,那基本上可以说就是长宏在国内销量的十分之一还不到,而这还要多少级啊厂商一起抢呢!而且就这40万台的配额,那也不是说完全零关税,那也不是说直接可以按照中国低价在欧洲销售的!那也是必须要起码符合欧洲队价格的规定,才能销售!虽然这意味着厂商可以多赚钱,可是相对的低价优势也不那么明显了!本来中国产的电视机可以是土耳其电视机的一半价格,现在被限定在了8成到9成的价格,中国货还没品牌认知度。这你妹的竞争个毛啊?
而土耳其这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了欧洲最大的电视机产出基地了!他们可以说就是欧洲的“中国”,一方面土耳其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也没有想要进入欧盟,所以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劳工待遇和福利。所以相对劳工工资比较低,同时土耳其跟德国人口差不多,几乎可以说的上是俄罗斯以外的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了,二个他们的产品都是要内销或者进入欧洲的,所以都是按照欧洲水平来生产的,所以最后就成为了欧洲品牌的带工地点!就这么一个小国家,人口只有中国十分之一不到。在90年代的时候也遇到了跟中国一样的经济发展期,所以一下子差不多六七年里面每年的电视机销量都高达三百万台!都有中国的一半到一大半了!
土耳其去外国的移民在欧洲很常见,特别是土耳其人跑到德国的尤其多。因此土耳其本土的品牌在统治了本土市场之后很快就往德国发展,靠着土耳其裔的购买力,这土耳其品牌很快的就在欧洲扎根,然后慢慢的就跟中国产品碾压世界一样。渐渐的开始碾压欧洲品牌!他们的产品档次不高,其实总体说来就跟中国的电视产品类似,但是就是靠着廉价销售,他们把日韩的很多厂商都挤的不得不关闭了各自在欧洲的工厂,然后把生产订单交给土耳其人——也就是代工!
这么一套做法跟贾鸿渐想要做的其实非常类似。像是土耳其的电视第一品牌,也是欧洲销量第二品牌的威斯特,这个公司那最开始就是靠给韩国企业做代工,然后有了自己的工艺和生产能力之后就开始准备发力做自己的品牌。可是因为企业董事长因为金融犯罪问题被英国通缉,产品不能进入英国市场,最后那董事长就把股份给卖了。接手的下家那是土耳其的佐罗集团——一个做窗帘起家的集团,做窗帘的新老板不懂家电产品,于是就跟贾鸿渐买了很多企业的股份然后根本不管人家一样,这老板也不管,完全放权给了原来的经营团队,于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到了现在,这威斯特从95年的年产30万台电视机变成了如今的年产500万台!年销售额达到了10亿美元之巨!
这几年下来,可以说欧洲的电视机品牌里面,中小品牌的就是靠威斯特代工然后贴自己的牌子出来卖混日子,要不然就是索尼、松下等等大厂商不得不被逼迫的关闭了自己的工厂,然后把订单交给了威斯特来生产,然后靠品牌运作来赚一笔品牌费用!甚至连带着显像管以外的其他东西内部元器件那都是交给了威斯特来弄,可以说除了外壳还是日系厂商设计的,除了显像管还是日本的,其他的内部设计和内部构造全都是土耳其人弄的!
这么一个做法是贾鸿渐想让蜀川那边新建立的大量代工企业走的路,没想到在土耳其这边已经有人提前走成功了!同时在中国被欧洲认为不是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被经济制裁,认为中国这些家电制造厂商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情况下得到了相关上下游行业无利润的支援,所以被欧洲给贸易制裁了,这让中国人就没办法靠着更低的价格来通过同样的路线抢过来土耳其人的生意啊!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别忘了,贾鸿渐之前不是说过咱进入欧洲不做低端直接做中档甚至高档么?
现实不就是因为欧洲的保护政策,所以让土耳其占据了咱的位置,咱没办法低价竞争只能从中段到高端的入市么?这不是跟贾鸿渐的设计不谋而合了?所以这也是倪润丰不得不信服贾鸿渐判断的原因!他没想到原来欧洲市场是这么一回事儿!他本来都没操作过长宏去进入什么欧洲市场,所以也根本不知道土耳其这几年发展的这么好!的确,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中国人跑到土耳其建厂,然后重新走一边土耳其厂商走过的路,否则的话只能错位竞争!
可是错位竞争怎么竞争?是,贾鸿渐是说了要中端或者高端入市,但是怎么入?就靠着中国市场日益萎缩的销量和利润来养欧洲分公司?咱要跑到英国或者法国或者德国去建个厂子,用那边高昂的人工来做电视机?这成本要多高?这到时候凭空直接以中端产品入市的话,欧洲消费者愿意接受么?别说欧洲了,中国这边市场上突然一个电视机以中段产品入市,然后这个牌子还没怎么听过,那怎么都让人脚着不敢信任啊!毕竟以前没听过,不是么?品牌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在面对大量商品的时候,可以快速的选择一个可以“相信”的产品,不是么?
虽然现在看起来必须中端入市,可是中端入市那也必须挑一个下嘴的地方啊!咱也要想好具体怎么做,研发什么产品,营销方式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吧?否则怎么弄?不能跟没头苍蝇一样说进去,然后直接横冲直撞吧?贾鸿渐觉得,作为电子产品,还是消费级的,那最好产地就是靠近最大的市场!这样一来运输费用才低!不管怎么说,整个欧洲那都是挺大的,如果在东欧的罗马尼亚等地建立工厂的话,那要运输到德国都挺远的,要途径捷克和斯洛伐克不说,在德国境内那也得运输啊,这都是物流费用啊!那在德国或者法国建厂?平白无故的自己在那边建厂,没有当地有经验的人指导的话,那其实要发展起来很不容易的,必须要管理层的人相当聪明相当细致!可以说在贾鸿渐看来,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他亲自领衔去法国德国弄长宏的分公司,否则的话谁去他都不放心,毕竟说实话他自己去估计都会挺头大的,他都不一定能够搞定呢,更何况别人呢?
“要不……咱还是先选一两个人口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市场进入以下,赚点利润什么的,靠着利润养着欧洲分公司,接着再发力做欧洲?不然几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