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杨钊被杜士仪这一句君子不党而噎了回去;却也不气馁;又旁敲侧击试探良久;发现杜士仪始终油盐不入;他方才悻悻然起身告退。等到他一走;杜士仪便神色冷冽了下来。
他只是想看看杨钊如今如何;现在看来果然是善于钻营。玉奴如果还留在宫中;迟早会步入那条既定的轨迹;再也无法挣脱出来他倒可以和杨钊虚与委蛇;但杨家这条船上了就休想下来;他更不想上。他即便如今不像出仕之初那样在乎名声;可也不会这样随便败坏
第一千零十三章 上元夜游()
杨钊在杜士仪那里碰的钉子;杨玉瑶自然很快就知道了。当年还在成都时;她就曾经在杜士仪那里受过挫;而后又因为王毛仲夫人的缘故;她再次领教过杜士仪的严正警告;至于玉奴之前嫁为寿王妃;却我行我素的那一阵子;一直去死缠烂打的她就更加品尝过各种羞辱的滋味了。
她一直希望自己飞黄腾达之后;能够百倍返还这些当年的怨气;奈何如今她还尚未达到当年武惠妃独霸后宫的地步;娘家的堂兄弟们也谈不上成器的;只有杨钊让她看到了几分希望。可就连杨钊;如今也不过只是区区一个度支郎中;还要看无数人的脸色;她就算心里恨得牙痒痒的;也不能对杜士仪怎样。
然而;杨钊去通李林甫路子;由是得到度支郎中美缺;而后又成为王判官之事;高力士却由此觉察到了几分危机。他当初之所以竭力想让玉奴进入天子后宫;就是因为自己在对付李林甫的时候有些吃力;就连此后提携了杨玉瑶一把;也是因为同样的缘故。如今杨家飞黄腾达;却还因为一己之私去托庇于李林甫;他的懊恼劲就别提了。故而;当得知张云容等几个嫔妃凑起来给他过世已久的母亲麦氏备了一份祭礼时;他不知不觉就生出了一个念头。
那等人口众多的世家大族;无事不是为了利益;今天可以和你成为盟友;明天却会把你丢在一边;甚至把你当成敌人。与其把赌注全都下在杨玉瑶那个野心勃勃的女人身上;他日重蹈武惠妃覆辙;还不如拉扯一把张云容那几个。须知她们孤苦伶仃;连个家人都没有;比杨玉瑶好掌控多了
因此;在禀报此事的麦雄面前;他便不紧不慢地说道:“张美人她们的心意;不能辜负了。你替我备办一份回礼;算是我酬谢她们的美意。”
宫中的这一番小事;并不在杜士仪的过问之列。尽管他确实借着这次回京;尽可能多地和家人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减少在李隆基面前露脸的机会。此次在年底回京的节度使还有皇甫惟明和王忠嗣;而他奉诏进宫的次数;竟是比自幼养在宫中的王忠嗣还多;甚至到了只要奏请就能随意入宫的地步。就连他赐名杜随的阿兹勒;也被他引荐给了天子。而自幼就经历各种险恶;早熟而又聪颖的突厥少年;用自己的方式在天子面前为主人加了分。
阿兹勒没于别的;除却展示了自己强大的骑射之外;却是用突厥语唱了一赞颂天可汗的民谣。从以前漠北草原上连年征战死伤无数的惨状;到如今诸族民众太平安康的生活;赞颂天可汗的威严仁慈;那略显沙哑的声音;迥异于中原歌者的曲调;李隆基听得不觉为之动容。而翻译这些歌词的并不是杜士仪;而是高力士特地请来的鸿胪寺译官;其中甚至描述了几次祥瑞;李隆基就更加为之大悦了。
若非杜君礼;何至于漠北尽沛天子恩德
而杜士仪此次从朔方带回来的窦钟;也让李隆基有些意外。当年他出于对北门禁军的怀疑;这才从中踢出去一堆军官;并美其名曰到各大边镇历练;希望异日能够培养出国之栋梁。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有了相应的成果;也就昭显了他当年的先见之明;他如何不喜?尤其是当杜士仪表示;除了一个窦钟;李光弼如今镇守安北牙帐城为先锋使;此外朔方还有七八个当年健锐已经足可独当一面;他就更加志得意满了。
心里既然有了这样的嘉许;正旦大朝之日;李隆基竟是应杜士仪之请;亲自题写了安北牙帐城五个字;作为城门匾额。这种绝无仅有的恩遇;一时引来了满朝侧目。河东节度使王忠嗣素来和杜士仪交好;杜士仪的长子杜广元在河东;而王忠嗣去岁才刚刚把长子送到朔方从军;自然对此并无二话。可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就不禁嗤之以鼻了;退朝之后回到私宅;他便对左右抱怨道:“杜君礼真会邀宠”
皇甫惟明为人粗疏;左右从者也没有筛选得那么严格;这样的话须臾就传到了李林甫耳中。当年皇甫惟明和王忠嗣那段公案;他是知道的;当即便授意下头人把此言散布出去。当得知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时;随同王忠嗣回到长安和父母弟妹团圆的杜广元不禁满心不忿。多年军旅锤炼下来;他总算没这么莽撞;却也不去和父母说;而是找了弟弟杜幼麟商量。
“肯定是有人推波助澜;若是咱们沉不住气去挑事;那就上人大当了”杜幼麟见杜广元虽说点头;却仍旧生气得很;他便安慰道;“皇甫惟明虽说到任之后打了好几个胜仗;可却没能把石堡城夺下来;和阿爷比起来差远了”
尽管和王忠嗣有师徒之分;可军中不论私情;杜广元习惯了称呼王忠嗣大帅;此刻不知不觉又想到了王忠嗣身上:“怪不得大帅从前每每提到皇甫惟明就常常咬牙切齿;此人可恨”
王忠嗣平时对朝中文武态度谨慎;唯有当年那场恩怨他始终耿耿于怀;对皇甫惟明自然嗤之以鼻。对于如今这沸沸扬扬的传言;他在上元节大朝前遇到杜士仪的时候;不免提到了当年旧事;杜士仪少不得哂然一笑。
“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皇甫惟明在朝中本就谈不上多少根基;本是因为出使吐蕃而崛起;如今义弟王昱左迁一撸到底;他外迁节帅;看似风光;实则却危机四伏。这次石堡城再败;他却还又打了个号称是大捷的胜仗;可究竟如何谁能说得清?你算一算;我们此次回京见过几次陛下;他又见过几次?你我都正在盛年;他却已经多大年纪了
“你若不说;我倒忘了;他已经五十七岁了。”王忠嗣顿时笑了;那点因新仇旧怨而起的恼火不禁丢到了九霄云外;“怪不得你不和一垂垂老朽之人计较;否则岂不是没度量?”
“没错;长安不比河东朔方漠北;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太多。忠嗣;我们过了上元节就回去吧;免得呆久了反而生事。”
在长安看人脸色;不如回自己做主的地盘;王忠嗣也正有此意;当即会心地点了点头。就在此时;两人同时注意到阴沉着脸走过来的皇甫惟明;立刻如同没事人一般躲了个于净。等到大朝之际;三个班次几乎同列的节度使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毫不相于;让有心看热闹的人不禁失望。而皇太子李亨看在眼里;不禁用眼角余光扫了一眼韦坚。
大唐从都城到州城县城;全都有夜禁;只有上元节这三天才会难得地放松一回。而自从开元后期到天宝这些年;李隆基往往会在上元节之夜登花萼相辉楼;亲自观灯;看楼下歌舞百戏;并美其名曰;与军民同乐。至于百姓们在蜂拥而至观赏这一年一度热闹的同时;也会彻夜狂欢不归家。至于百官们;在花萼相辉楼陪伴天子观灯之后;大多也会带着妻儿家眷;微服赏玩一番上元夜的风光。
杜士仪也是如此。他并不是每年都会回长安;王忠嗣亦然;因此在河东从军的杜广元也是难得回来;如同这样一家团聚的机会少之又少。唯一遗憾的是;崔俭玄人在嵩州抽不开身;所以他便把妹妹杜十三娘和崔朋杜仙蕙也一块接了来;一大帮人一起骑马游灯市;就只见四处流光溢彩;恰是说不尽的盛世太平;繁荣昌盛。一家人说说笑笑;须臾便绕着长安东市一圈;看了众多达官显贵家的灯楼。
杜广元突然轻咦了一声:“阿爷;阿娘;咱们家可曾搭过灯楼吗?”
听到这话;杜仙蕙不禁扑哧一笑:“阿兄;刚刚只是阿娘和姑姑没说;刚刚咱们经过的最后一座灯楼;便是咱们崔杜两家合力搭建的灯楼了。”
“啊;你们怎么不早说”杜广元这才如梦初醒;赶紧伸手一拉妻子道;“宁宁;咱们再去看看”
见姜六娘无奈地被拉走;王容不禁对杜十三娘笑道:“这孩子;凡事风风火火的;远不及阿朋遇事镇定。”
“广元也是真性情。”杜十三娘见崔朋正在和杜仙蕙说悄悄话;不禁想起了身在异乡的丈夫;可思念之余;她又记起这两对小夫妻如今都尚未有孩子;不禁微微有几分忧心。可就在这时候;她只听耳畔传来了杜士仪的声音。
“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就不用去管孩子们的事了;由得他们自己去”
杜士仪说着便笑拨了马头;用马鞭遥遥一指胡商云集的西市;因笑道:“不等他们了;咱们去西市看看幼娘;还记得当年我和十三娘初次遇上你时;便是在西市北门;祆教胡人表演吞火绝艺时。”
说到当年旧事;王容和杜十三娘自然各有感触;对视一眼便会心一笑。时隔二十多年;西市北门仍然有祆教胡人的各种神幻表演;围观者更胜当年;其中不乏鲜衣怒马的富贵之人。这其中;一个眼尖的中年男子一眼便认出了杜士仪一行人;当即不由分说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杜十九;想不到这上元夜你竟也会出来逛”说话的正是姜度;他一面说一面环顾左右;随即讶异地问道;“广元和六娘呢?”
“他们小两口啊;撇下咱们这些碍事的亲长;自去看崔杜两家合造的灯楼了。”
姜度知道姜六娘出嫁三年多;至今尚无子女;最担心便是婆家嫌弃;丈夫移情;听到杜士仪这话登时眉开眼笑。于是;他打了个哈哈后;便把杜士仪拉到一边;随即低声说道:“你小心些;我刚刚凑巧看到了一位贵人轻车简从游灯市。”
杜士仪登时有些奇怪:“什么贵人?”
“当今东宫皇太子。”
第一千零十四章 联手斗林甫()
开元之初;上元节之夜;诸王全都会派出歌姬乐者;用车马载行;穿梭坊市大街;以音乐歌舞来拼个高下。那时候;宁王、岐王、薛王、申王、那王;这些天子的嫡亲兄弟以及堂兄全都正受恩宠;这样的一幕一幕一直都是长安百姓口耳相传的佳话。
时过境迁;天子兄弟辈的诸王已经都过世了;安国寺东;兴宁坊和永福坊中单独圈出一块地;围绕禁苑修建的十六王宅中;居住的皇子皇孙数量越来越多;甚至衍生出了百孙院;如此盛况却再也不复存在了。身为天子的嫡亲儿孙;他们却没有自己的伯叔那样好运;仆婢够用;却没有财政大权;养不起那么多妓人;也不敢如此招摇。至于百孙院中的皇孙们;那就更加窘迫了;每家不过三四十人服侍;身为天子的祖父恐怕都未必能够认得全他们。
就连皇太子李亨;也并不住在东宫;如今竟是住在十王宅中单独一处可以车马往来的别院。名义上的东宫属官除了讲读的时候;平日里也就是通名问安;一个都见不着;左右内侍宫人多数都是天子所赐;就算犯了错也不敢轻易驱逐;每日里就是所谓的读书读到昏天黑地。当年的李瑛还有李瑶李琚这样的兄弟可以尝尝往来;他却连这个自由都没有。也就是每年上元节这样金吾不禁夜;宫门亦不下钥的时节;他还能够出去散一散心。
可今天这一次的散心;绝对和平时不同。随着韦坚官拜刑部尚书;尽管是他的内兄;可他也不敢如同从前一样;让其随便出入自己的居处了;连支使李静忠进进出出传递消息;都要小心了再小心。可是;今天晚上的见面至关紧要;他不得不冒险行事。为此;他甚至还把韦妃带了出来;只为万一被人窥破的时候;可以用思念亲人这个借口搪塞一下;至少能够有几分转机。
见身边只有五六个心腹;韦妃不禁有些担心地轻声说道:“郎君;是不是带的人太少了?万一有刺客……”
“我又不是李林甫;得罪人的事情做了无数;仇家遍布天下;所以平时最大的事情就是防范刺客。刺杀了我这个太子;你认为有好处吗?”李亨见韦妃闻言面色白;他便淡淡地说道;“废太子的下场人人都看见了;我的处境也人人都看见了。十八弟当年何等受宠;可现在呢?身材福;醉生梦死;也就是个废人而已;父亲倒是又大善心让他娶了个妃子;可即便这样;他依旧是别人眼中的笑柄所以;就算今天只我一个人;也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
这样的大实话说出来;夫妻俩全都心中沉重;接下来自是再无多言。等到顺利到了会合地点;见一身便装的韦坚正等候在那里;韦妃便亲自带着心腹在稍远处把风;把地方让给了这对身份尊贵的郎舅二人。
“殿下……”
“闲话少说。”李亨知道能有这样的见面机会殊为不易;深深吸了一口气后就沉声说道;“过了上元节;杜士仪、王忠嗣和皇甫惟明;应该都会6续回去。他们都是一镇节帅;不能离开太久;尤其是杜士仪。”
“是;我已经让人打探分明;他们今天晚上都带着家人赏灯。”
“所以;这是最好的机会。”李亨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压低了声音说道;“你代替我去一一见他们;告诉他们;朝中有李林甫在;他们纵使天大的功劳;也只会遭人嫉恨;别看如今风光无限;可随时随地都会朝不保夕。他们这些年也应该有相应的势力;如若能和你一起携手;未必就不能扳倒李林甫”
韦坚没想到李亨今天晚上和他约在此地;并不是为了让他出面去争取三大节帅的支持;而是为了约那三人扳倒李林甫这不啻是一次赌注极大的冒险;可这也让他不由自主怦然心动。他如今没了那些使自己一度风光无限的使职;只剩下一个空头刑部尚书的头衔;即便他再想把李林甫拉下马;奈何根本没有这样的能耐。可如果能够说动杜士仪王忠嗣和皇甫惟明三个人;这就不同了
里应外合的话;李林甫未必招架得住
于是;心头大热的他压低声音问道:“机不可失;殿下就真的不打算争取那三位的支持?”
“我还没那么蠢;这三人能得阿爷这样恩宠;哪里敢和我扯上关系?更何况;他们都在边镇;能给我什么样的支持?当年武惠妃的死疑点重重;可李林甫却奇迹一般得以幸免;我想来想去;恐怕阿爷就是留着李林甫牵制我。如果能够设法把李林甫这个钉子拔了;无论换成谁是宰相;我的处境都不会比现在更糟”说到这里;李亨就斩钉截铁地说道;“更何况;李林甫权倾朝野;他们三个却与其都没什么瓜葛;李林甫怎会不将他们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殿下放心;我明白了。”
郎舅俩的碰面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李亨就带着韦妃和随从们匆匆离开了;甚至韦妃都来不及和嫡亲兄长多说两句话。而韦坚亦不敢在这里多做停留;等李亨走了之后;他便召集了在四周把风的随从;也赶紧溜之大吉。而在夜幕之中;不远处很快也有黑影没入了夜色之中。
尽管不知道这对郎舅究竟商讨了些什么;但这次会面仍然早就被人盯上了。
姜度既然告知了李亨竟然也微服出游这上元灯会;杜士仪顿时游兴全消。等到和这位亲家道别之后;他回到家人面前;便挑明了这个消息;果然;无论王容还是杜十三娘;对这些帝王家狗屁倒灶的麻烦事全都讨厌得很;杜十三娘更是主动开口说道:“逛也逛过了;今夜既然闲人太多;于脆咱们回家去吧;围炉烧上火锅;大家热闹热闹;岂不是比在这里人挤人的强?”
王容立刻赞成;杜幼麟正要自告奋勇去通知兄嫂;杜仙蕙却笑吟吟地说道:“与其回家;不如去玉真观叨扰师尊和姑姑吧?”
杜士仪只一想便满口答应;却又召来一个从者吩咐了几句;一行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