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配之法;想来楚国公未必清楚;我就在此再多啰嗦两句。流配钦州;是六千里外;倘若是骑马;日行七十里;九十天天之内一定要到配所;倘若是骑驴或者步行;是日行五十里;百二十天内必须到配所;至于伤重而不得不坐车;是日行三十里;两百日之内必须到配所。所以;还请楚国公早作预备启程;否则误了日子;难免还会有些波折。”

    说到这里;那青衣令史仿佛想到了什么;又笑容可掬地说道:“对了;因圣人震怒;楚国公之弟贬春州司马;都水使者刘承祖配流雷州;其余还有好几个配流的。路上倘若同行;还能有个伴……”

    说到这里;他见姜皎勃然色变;最后竟是吐血软倒了下来;他愣了一愣后便将手一挥;见人架着失去了知觉的姜皎离开;他方才轻轻舒了一口气。倘若大理寺还是李朝隐坐镇;今日此般行刑;那老儿必定会阻止抑或于脆廷诤;可现如今新任大理寺卿是个绵软懦弱的;中书令张嘉贞亲自吩咐下来的事;自然不敢有所违逆抗争。要说姜皎还真的是无用之极;听闻天后年间;颇有几个铁骨铮铮的官员;受刑之时虽几度昏厥复苏;却始终一声不吭

    “这几年圣人制令杖杀抑或是用杖刑的次数;还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嘟囔了这一声后;他阴恻恻一笑;吩咐把人送回姜家;转身便回去复命了。

    当高力士得到姜皎已经决杖;不日便立时启程前往配流所在钦州的消息时;已经是傍晚时分的事情了。惊讶于大理寺那边竟然动作如此之快;他不禁陷入了踌躇。因为这一桩突如其来的风波;李隆基近日以来气性很不好;所有妃嫔那儿都不曾去过;大多数时候都闷坐在贞观殿;几乎谁都不见。事到如今;他也不想成心去触霉头;思来想去便决定暂且不去呈报这个消息;可没过多久;尚书省那边就有知情识趣的令史送来了另一个消息。

    “谢他一声;就说此事我记住了。”

    打发了一个心腹宦官去传信;这位从武后当权一直屹立不倒的内侍省第一号人物;不禁在宽敞的直房中来来回回踱起了步子。杨思勖去安南平叛;前时战报回来说是战功斐然;不下于王毛仲那两手花架子。可杨思勖建功立业;他在宫里就没有别的够分量的人好支使了。现如今这节骨眼上;岿然不动是可以明哲保身;可问题在于;这时候需要打破僵局的人而且在他看来;此次的这一场风波;固然看上去此消彼长;可事后只要天子醒悟过来;自作聪明的人便会玩火**

    “将军;将军”

    一个年轻的内侍匆匆进了屋子;见高力士有些恼怒地挑了挑眉;他便慌忙说道:“柳婕妤往陛下的贞观殿去了。”

    柳婕妤?第一个坐不住的不是王皇后;不是武惠妃;而是柳婕妤?

    高力士在最初的诧异过后;立时眉开眼笑了起来;当机立断地说道:“去尚书省;请他们立时把今日奏疏节略送陛下御览你亲自去;对人这般说……”

    对那年轻内侍严密嘱咐了好一通话;高力士这才回座;支撑着脑袋沉吟了起来。虽没有一定的把握;但横竖不是他亲自出马;死活就看天命了

    贞观殿中;尽管天子面沉如水;但柳婕妤还是端着得体的笑容;行礼过后便送上了几样精致的点心;末了才说道:“妾身知道陛下如今心绪不佳;可若是为了那些流言蜚语便伤了御体;岂不是令天下臣民全都心怀忧切?这几日皇后殿下也好;惠妃也好;再加上妾身和其他嫔御;人人都生怕陛下气坏了身体。一二无知小人作祟;无伤大雅;还请陛下珍视身体;莫要因为外人之言;错怪了人。”

    “哦?你说朕错怪了谁?”

    见李隆基面色倏然转厉;柳婕妤便不慌不忙地说道:“妾身惶恐;只怕陛下因人言错怪了皇后殿下和惠妃。流言起自宫外;陛下却不见嫔御;岂不叫宫中人心惶惶?妾身今日斗胆请见;只请陛下见一见皇后和惠妃;如此后宫上下自然安心。”

    按照嗣滕王所奏;废后之言起自姜皎;李隆基自然最疑心的便是武惠妃。然而;时隔数日再细细思量;他却越想越觉得王皇后亦是嫌疑极大;因而索性谁都不见。此刻柳婕妤如此说;他不禁陷入了踌躇。见自己所言仿佛有效;柳婕妤心中暗喜;这才不动声色地又添了一句话。

    “不过;听说今日清河崔氏与京兆杜氏联姻;听说是黄门侍郎裴璀亲自充当地大媒;外头好大的热闹。”

    李隆基正因为柳婕妤这若有所指的话而眉头紧皱;外间便传来了一个声音:“大家;尚书省送了今日一应表笺奏疏的节略来。”

    “卿之言朕已皆知;你且退。”等到柳婕妤退下;李隆基令外间进来;等展开那长长一卷节略一扫;当头一连数份奏疏的标题就让他一时面露严霜。

    谏门下省左拾遗杜士仪封还制书事

    〖

第三百三十四章 御前激辩,针尖对麦芒() 
尽管杜士仪如今已遭贬斥;可裴璀作为大媒;亲自往观德坊杜宅走过一趟提亲;送去的定亲礼物却是丝毫不马虎;原就是赵国夫人李氏在此前口头订约之后;提早为儿子置办下的。而杜士仪早先就打算拿出两万贯来给杜十三娘置办嫁妆;因而尽管这一次看上去有些仓促;但家奴部曲当日便悉数出动;从前那些早就定好的东西纷纷从南市各大商肆中送了过来;一时间把前头院子里的几间屋子堆得满满当当。

    而同在观德坊的官宦人家也好;平民百姓也罢;很快都从杜氏家人口中打探得知杜士仪此次要赶在南下岭南前;把嫡亲妹妹嫁入清河崔氏;因而婚期可说是赶得无以复加。当得知清河崔氏竟对此并不在意;虽有人暗中讥嘲;但更多的人都是感慨于杜士仪爱护妹妹;崔家亦体恤杜氏兄妹之情。

    于是;当天行过纳彩和问名;次日竟立时就是纳吉和纳征之礼。当永丰里崔家按照古礼;送来了大雁和几乎塞满了巷子的聘礼时;围观的人群竟是把附近几条十字街都给堵得严严实实。

    然而;在这种热闹喜庆之中;人群却只听得后头好一阵大声喧哗;紧跟着便是一阵扯破喉咙的嚷嚷:“让开;快让开陛下宣召”

    这时候竟然天子宣召?宣召的是谁?杜十九郎不是已经被贬了吗?

    尽管人群一下子为之炸了开来;但众人还是纷纷往两旁退避让路;总算是堪堪腾出了一条足够一人通行的路来;让了那一身内侍服色的宦官和两个随从通过。这一行三人策马小跑到了杜家门口;头前那个宦官便纵身跃下马背;大声说道:“陛下宣召;快请杜郎君立时随我等入宫”

    家中平日都是杜十三娘主持家务;可现如今她都要出嫁了;杜士仪当然得亲自出面替妹妹操持;所幸秋娘和竹影如今都能独当一面;月影虽年纪小些;可也能帮上手;而赤毕等人在前头招呼那些崔家送聘礼的人;他则是亲自接待崔俭玄的长兄崔承训丨两人虽则早就相识;但并没有太多的深交;可今后就是姻亲了;崔承训丨最关切的是杜士仪此次遭贬的事;一来二去还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外间的动静就被人报了上来。

    尽管今日是崔家下聘的大日子;可崔承训知!道;天子宣召比什么都重要;更不要说兴许还关乎杜士仪的前程命运。因而;他立刻站起身来;满脸凝重地说道:“杜十九郎;此处的事情有我即可;你立时入宫去吧君前容不得半点失误;你千万小心”

    “那就容我失礼了”

    这会儿宫中来人;杜士仪心知肚明;不外乎就是因为自己一个遭贬之人的动静实在太大。然而;他也是被这一次的突发事件逼得不得不豁出去赌一赌;否则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因而;他向崔承训丨拱了拱手后就立时出了正堂。他也不忙着先去见那宣见的宦官;而是紧赶着回房换上官服;这才来到了前院。

    甫一照面;他便立时认出;此时此刻前来宣召自己入宫面圣的这个宦官;依稀竟有几分面熟。微微一沉吟;他便笑了起来。竟是当日探花筵时之人

    “李静忠;原来是你。”

    见杜士仪还认得出自己;李静忠目光闪烁;却只是微微颔首没有说话;等到杜士仪身边随从牵来了马;他待其上马后;自己也跃上了马背。直到进了洛阳宫;刚刚两个随从都垂手退下;他引着杜士仪一路往宣政殿方向行去;觑着四下人都离得远;这才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杜郎君;陛下今天心绪很不好;还请你千万小心些。惠妃让奴婢捎话给杜郎君;多谢杜郎君能够为楚国公说一句公道话。”

    上次这李静忠在探花筵上陪侍自己;就曾经坦陈是武惠妃的人;如今又提醒了这么一句;更代武惠妃致谢;杜士仪顿时暗自苦笑。他如今在朝中还只是微不足道的人物;原本根本不想卷入后妃之争中。倘若不是蓝田县主之案他恶了王皇后;此次张嘉贞又明显公报私仇;单单姜皎党羽就陷进去多人不说;更是以杖刑上公卿;他还不至于胆大到封还制书的地步。如今武惠妃这空口白话的感激;对他来说并不能解燃眉之急

    接下来这一关能否安然度过;便是生死荣辱两重天

    心中豁出去的他踏入宣政殿之际;已是把所有顾虑都排遣一空;换上了一张从容镇定的面孔。作为常朝以及朝会之后接见大臣的地方;自然是空旷宽阔;人少时更有一种冷寂寥落的滋味;此时此刻御座上的天子沉着一张脸;左右内侍宦官无不是低垂着头;仿佛连呼吸都摒止了一般;那气氛何止凝肃在这种僵硬得仿佛连空气流动都为之停止的环境中;他不禁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压力。

    “杜士仪;你很好。”李隆基终于开口打破了沉寂;可第一句话便是语带双关;紧跟着又哂然冷笑道;“你从门下省左拾遗出为衡州司户参军;结果官民送行;又是紧赶着嫁妹;看着你这大张旗鼓的架势;恐怕别人还以为你不是贬斥;而是荣升一般”

    “臣不敢欺瞒陛下;臣和崔十一郎是同门师兄弟;交情莫逆;因而去岁他丧服期满后;臣就已经为幼妹十三娘和清河崔氏口头定下了婚姻之约;崔十一郎河南府明经科解送之后;便行完婚。前几日他得了解送出场回来后;得知臣即将前往衡州上任;崔家知道十三娘只有臣这唯一一个至亲兄长;所以方才打算立时完婚。臣本不想委屈了妹妹;可却拗不过他们;因而所能做的不过倾其所有置办嫁妆而已。毕竟如今一别;不知多久方才能够相见。”

    李隆基已经让人去打探过;所奏都是崔家聘礼如何丰厚;杜家置办嫁妆如何豪气;再有就是给杜士仪送程仪的里头有多少达官显贵豪门世家;可此时杜士仪的回答也着实中肯。而短短一两日;上书为杜士仪求情的官员就已经有十数人;他的怒火历经几日;也已经渐渐平复了许多;当初没想过的那些关节;眼下却已经另有考量。

    “至于陛下说臣大张旗鼓;犹如荣升;臣不敢苟同;虽贬犹门庭若市;其如公心民意也。臣封还制书;乃是身为谏官的职责。陛下不以臣微末;自万年尉半岁有余便超迁左拾遗;臣铭感五内律者;纲也;此次楚国公之案付中书门下究其状;然未得人证物证诸多实据;便奏其罪断其刑;民间非议本就不少。更何况纵得其罪;其刑亦当依律而行。楚国公昔日煊赫;今朝得罪;明正典刑方才昭显陛下之明。中书门下不以常刑断罪;而责以非刑;臣身为谏官;自应不当则谏”

    李隆基尚未说话;原本静悄悄的大殿中;突然传来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好一个不当则谏然则杜士仪;你扪心自问;就真的并无分毫私心?昔日你能得京兆府解头;楚国公姜家便曾经在县试府试一再打过招呼;姜皎之子姜度更屡次出入你之门庭;安知你不是以私谊废公事?”

    这是……张嘉贞的声音?真真没想到;今日李隆基这天子竟不止召见自己;还有一个中书令张嘉贞在;而且堂堂宰相藏着听壁角;君臣二人着实还真是想得出来

    窥见李隆基并没有多少表情变化;杜士仪便大胆地往声音来处看去。却只见张嘉贞从大殿上一根廊柱后大步走了过来;随即看也不看他一眼;径直越过后深深向天子施礼道:“陛下;杜士仪不但妄议国事;而且分明因私废公”

    能够和宰相当面打擂台;杜士仪何止提起了七分精神。他也顾不上自己和张嘉贞之前的品级资历无不差着十万八千里;当即朗声说道:“昔日夫子曾赞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祁黄羊可谓公矣;。举贤如此;断事同样如此;不分亲仇;只论对错臣闻古语云刑不上大夫;何也?因士大夫近于君;所以养廉耻。故士可杀不可辱;何况楚国公昔乃近臣?张相国为宰相之尊;领旨断事之际却不思律法;不近人情;只求杀一儆百;众所战栗;莫非这便不是因私废公?”

    张嘉贞为宰相之后素来说一不二;哪怕资历年纪全都比他更长的源乾曜尚且不放在眼中;哪里瞧得起杜士仪这初出茅庐的乳臭小儿?然而;此刻对方面对他这指斥;不慌不忙;反倒把同样的因私废公四个字砸了回来;他登时气得几乎吐血。

    可就在这时候;外间却还偏偏传来了一个通报声:“陛下;开府仪同三司宋憬;门下省侍中源乾曜求见。”

    李隆基见杜士仪竟然敢和张嘉贞公然质辩;还把张嘉贞说得面红耳赤;他不禁挑了挑眉;此刻听到宋憬和源乾曜都来了;他方才淡淡地吩咐道:“让他们进来”

    一听到宋憬和源乾曜竟是来了;杜士仪登时心头大振;面上却露出了讶异的表情。他封还制书之前没见过宋憬;封还制书之后也没有见过宋憬;再加上这位赫赫有名的铁面宰相素来无人敢疑其私至于源乾曜;他可一贯没怎么指望这个老好人果然;当他用眼角余光瞥见宋憬和源乾曜入殿后从自己身侧走过;继而来到和张嘉贞平齐的地方站定之后;双双行礼拜见。

    当次之际;面色肃然的宋憬当先开口说道:“陛下;臣听闻就在昨日;楚国公姜皎已经决杖了?

    〖

第三百三十五章 直谏的艺术() 
这还真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杜士仪从前领教过宋憬这般性格;可此时此刻见宋憬面君之际依旧如此;他不禁叹为观止。再悄悄打量张嘉贞和源乾曜时;他便发现这两人一个满脸始料不及;一个则是老神在在;一下子分出了某种程度上的高下来。至于御座上的天子;他固然不能在这种时刻直接行注目礼;可他站着的位置本就靠后;前头有三位宰相级别的大佬扛着;少不得迅速瞥了一眼;待发现李隆基脸上委实有些不自在;他的心中便有了几分猜测。

    见天子并不回答;宋憬却又沉声说道:“姜皎之罪;中书门下虽已经细究定罪;陛下业已圣裁;然按律严惩也好;按情宽大也罢;既然由门下省过;杜士仪身为左拾遗;上封劝谏本属应当。中书令所言妄议国事四个字;有违当年置左右拾遗补阙的本意

    正如拾遗补阙之名;此等谏官;本就是为陛下拾遗补阙。便犹如御史奏事;不因言治罪;是为恤言官;而拾遗补阙封还;不因谏加罪;是为重谏官倘若谏官身为天子近臣;尚且不能议国事;那朝堂百官天下诸官;还有谁能议国事?”

    宋憬的年纪只比张嘉贞年长两岁;却还比源乾曜小一岁;可他是当年武后尚且嘉赏的大臣;早在睿宗之初便以不到五十的年纪官拜宰相;再加上他是出了名的廷诤第一;此刻张嘉贞固然给噎得心头大怒;却不敢立时三刻出来争辩。

    而他这犹疑;却是让宋憬气势一时更甚。他长揖之后再次踏上前一步;郑重其事地说道:“臣从前便曾经因姜皎权宠太甚;谏劝过陛下;请稍加抑损;以免太过;陛下从谏如流;因而一时姜氏富贵安闲。而如今姜皎之案朝野沸沸扬扬;不在措置;而在中书门下领旨断罪不辨公私;陷陛下于情理两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