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国时候赵简子有一次病中做了个梦,梦见他和许多天神一块游天宫,和天神们一块看了一场有歌有舞的大型天宫娱乐晚会。里面有一支庞大的音乐演奏队,这个队的指挥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白胡子老头儿。赵简子从梦中醒来后,向他左右的人谈了梦中情景。他特别向人们介绍那个演奏队的指挥就是黄帝时候的伶伦。

    到了汉代,张衡写了一首《西京赋》。里面描述了西京长安演出的一场叫“鱼龙百戏”的大型演奏节目。这次演出的指挥是一个衣着考究、风姿绰约的白胡子老头儿,他名叫洪崖先生。

    又后来,有个成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他常倒骑着一头毛驴,打着简板,敲着鱼皮鼓,嘴里唱着“道情”。他唱的那“道情”,词儿、调儿,都是他自己编的,多少年来流传在秦晋甚至冀鲁豫一带,特别是在晋南。临汾地区的洪洞县多年来就有个道情剧团。“道情”,人们也叫做“道腔”。唱道情的鼻祖看来就是张果老无疑了。

    浮山县仁张里村至今尚有“果老故里”及张居敬墓。那张果,字居敬,后来羽化列入八仙,人称张果老。他的别名洪崖子,也叫洪崖先生或洪先人。他和尧王一同避地震来到浮山,并在浮山下落了户。再往前追溯,黄帝驾前那个最早的大音乐家——伶伦,正是张果老。

    讲 述:黄 中

    整 理:江童颜

    流传地区:山西临汾

    skbshge

第三十节 宁封子为陶正() 
黄帝时代,有个名叫宁封子的人,家住在沮河沿岸的一个部落里,母亲是个捏陶泥坯的。宁封子3岁时就跟着母亲来到窑场。他最爱学妈妈捏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母亲看他聪明好学,就教会了他捏制各种陶坯的手艺。年复一年,星移斗转,宁封子长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专门从事烧陶。

    宁封子受母亲的熏陶,对工作很负责,他专心专意地捏呀烧呀,可是烧出的陶器总觉得不满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体不正。宁封子说他对不起部落的人们,每天除了上窑场干活,就躲进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触,妻子问话,也顾不上搭理。他就这么闷闷不乐地呆在屋里苦思冥想,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饭食用陶钵给他端回来吃。宁封子吃着,想着,食不甘味。妻子看他一心扑在制陶上,累得又瘦又黑,吃过饭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会。说来也怪,往日里宁封子根本睡不着,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噜呼噜地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脚踩着五色的彩云,去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部落,各处的人们送给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样式别致,有尖底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带盖的,并且画了彩色的花纹和各种各样的图案,简直使人眼花缭乱,只当到了天宫。宁封子高兴地笑出了声,也笑醒了。他连忙把自己的梦告诉了妻子。妻子也兴奋地说:“好呀,你还不如去外面转转,多看一看别的部落的陶器,或许就能制好了。”宁封子正有此意,听了妻子话,就赶紧收拾行囊。部落首领知道宁封子的打算,送给他一匹马。

    宁封子一去两年。妻子盼呀盼的,总算把他盼回来了。他拉回来了一车陶器,摆开来就好像是交换市场的一角,宁封子就整天钻在这些陶器堆里,比较研究,描呀画呀,又取来砂泥盘一盘,捏一捏,没完没了。

    这一天,天还没亮,宁封子就叫醒妻子,两个人摸黑来到窑场和砂泥。泥一和好,宁封子就坐在草席上盘陶坯。他一会盘一会捏,妻子端来饭也没吃。太阳都到头顶了,他还在干着。妻子嗔怪地给他戴了一顶竹篱,又端详着男人捏的一大堆陶坯,高兴地说:“好,真好呀!”宁封子逗趣地说了一句:“比我梦见的还好看哩!”

    一个一个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阴干。快干了,妻子就蹬动转轮,宁封子拿着陶坯在转轮上磨。磨光后,宁封子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画图案。他们也不再重复过去简单的图画和直线条。宁封子的妻子特别心灵手巧,天上飞过一只小鸟;叽喳地一叫,她带着石镯的手就几笔画出一个飞动的小鸟;地头跑过一只梅花鹿,也没跑出她的手,让它静站在陶盆的壁上;想起了男人们捕鱼的渔网和捕回的鲤鱼,也画在陶盆上。快到收获季节了,想像收获后全部落的人们在中心广场的欢庆场面,她就在陶钵上画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泼热烈,连宁封子都称赞她画得好。一天天的实践中,他们总结出一套变形经验,画出的图案似乎不太像,却很传神,也很有生活情趣。他们还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菱形排列的指甲纹,拿绳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纹,有时也给陶罐做几圈儿堆纹、蛇纹。最有意思的是罐盖的把手,他们把盖把捏成各种动物的形象,鸟头上刺着锥纹,小兽顽皮地站立着,还有张大嘴呼叫的人头……真让人难以相信,5000年前的人,就能有这样高的艺术成就!

    工夫不负有心人,宁封子和妻子又用去了几年的心血,终于制出了非常美观的陶器,这些既好看又实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爱,交换到外部落,也很受欢迎。部落首领把宁封子制的陶罐献给了黄帝。黄帝看到这样浑圆而又精致的陶罐,连声说:“好,好……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才!”于是委任宁封子为陶正,专门管理桥国的制陶。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三十一节 于则胡巢制鞋帽() 
有一年冬天,黄帝打算举行一次庆功大会,事前派胡巢和于则两人进山打猎。胡巢和于则准备好工具,挑选好人员,便兵分两路进山了。这年冬天,气候特别严寒,这些狩猎的人个个腰缠兽皮,赤脚露头,每天在山林里和野兽搏斗,获得了大量猎物。当他们准备返回的时候,气候突然变得更加寒冷起来,尽管他们燃起熊熊篝火,但仍然抵挡不住严寒的袭击。胡巢带领的50多名打猎的人,一夜之间,就有20多人把耳朵冻掉。于则带领30多人,有一半人把双脚冻烂,无法行动。在一望无际的深山野林里,怎样才能避免更多人被冻伤呢?胡巢正为此事焦急时,发现眼前的一片树林里,树杈上架着不少鸟窝,冬天来临后,鸟全飞到温暖的地方去了,现在树杈上的鸟窝都是空的。胡巢随手拿起一块石头,照准树上的一个鸟窝用力甩去,一下子就把鸟窝打下来了。他拾起来仔细看了看,又用手在窝里外摸了摸,发现鸟窝虽然是用柴草垒成的,但却又软、又绵、又暖和。他随手就给身边一个冻掉耳朵的人戴在头上。周围其他人看到后也纷纷上树去摘鸟窝,不大工夫,人人头上都戴上了鸟窝,再也不怕掉耳朵了。

    于则带领的另一路打猎队伍,遇到了大风雪。他们光着脚板站在深雪里,已经冻得麻木,不能继续前进。于则坐在一棵大树下,心急如火,他自己两只脚也冻得快要失去了知觉。为了活动取暖,于则两只脚不停地向一棵大树上蹬进,蹬呀,蹬呀。不知蹬了多长时间,他感到自己的脚似乎蹬进树身里,开始,他还不相信,人的脚怎么能蹬进树身里呢?但他仔细一看,用手摸了摸,原来这棵树的木质是软性的。于则灵机一动,马上动员大家一齐动手,把这种软木树砍倒,截成2尺长的短节,每人根据自己脚的大小,用刀将木节掏空,再往里边塞些干草,穿在脚上,既松软,又暖和。走起路来虽然有些不便,但毕竟比光着脚在雪里行走要好多了。不到半天时间,30多名打猎人脚上都穿上了这种用软木做的木屐。他们再也不怕在冰天雪地里冻坏双脚了。

    当胡巢和于则带领的两支打猎队伍,抬着大批的猎物,胜利回到桥国的时候,黄帝亲自带领臣民远道迎接。当人们发现打猎回来的人,有的头戴鸟窝,有的脚穿木屐,腰缠兽皮,显得格外威武时,连黄帝也觉得很奇怪。胡巢和于则便把他们进山的经过一一向黄帝作了汇报。黄帝听后,大加赞扬,立即把嫘祖、嫫母、风后、仓颉、常先等大臣召来,决定给胡巢和于则各记一功,又叫仓颉刻字留名。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头上戴的鸟窝叫帽子,把木屐叫鞋。黄帝对嫘祖说:“我希望桥国臣民在大庆的日子里,人人头上都有帽子戴,个个脚上都有鞋穿。”人类穿鞋戴帽也就从这时开始流传下来。

    整 理:兰 草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三十二节 东海晒盐() 
有一天,一个粗手大脚、满身咸腥味的打鱼汉来见黄帝,献给他一包亮晶晶的白粒粒。黄帝挺奇怪,问道:“这是啥东西?”打鱼的说:“我也不知道这是啥东西,你尝尝。”黄帝往嘴里放了几粒,咸津津的,怪有味道,美得咧着嘴直乐。打鱼的说:“把这种东西放到菜里,不但开胃口好吃,而且还长精神,增力气!”经他这么一说,黄帝更感到这东西神了,问:“你是从哪弄来的?”打鱼汉笑眯眯地就讲起了发现的过程。

    原来,这个打鱼汉叫咸生,他的妻子叫盐花,夫妻俩住在大海边上,以打鱼为生。一天,盐花给丈夫洗完衣裳,把水泼到院子里一块高低不平的石头上,傍晚去取衣服时,怪事出现了,石头上长了一层白花花、亮晶晶的东西,在阳光下忽闪忽闪直闪光。她觉得挺奇怪,就弯腰捏起一小撮来,用舌头尝尝,嘿,那味咸滋滋的,怪适口的,便惊喜地叫道:“好东西!好东西!”正在干活的咸生听到妻子叫,从房里跑出,急问:“出啥事啦?”盐花捏起一小撮塞进丈夫嘴里,说:“你尝尝吧,这味怪美的。”咸生巴咂巴咂嘴,嘿,真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晚上,他们熬菜,就把这东西往菜里放一点,吃起来格外有滋味。因为这种东西是盐花发现的,又是干巴在石块上的,他们就管这东西叫做“盐巴”,并当做宝贝给黄帝送来了。

    黄帝听罢大喜,就让人用打鱼汉拿来的那包“盐巴”去熬菜。熬熟后一尝,果然大开胃口,就重赏了咸生。咸生走后,黄帝想:“打鱼人的衣服洗洗,水里就能晒出盐巴,那盐巴准是藏在海水里。”就派人到东海边用水晒盐,果然得到了很多白花花的盐巴。从此,人们就开始吃起盐来。大伙觉得盐巴虽是盐花发现的,却是咸生从海里带回来的,就把晒出的东西称作“咸盐”,一直叫到今天。

    讲 述:许存存

    整 理:许迎霞

    流传地区:河北涿鹿

    skbshge

第三十三节 宿沙氏煮海水为盐() 
话说黄帝尊天命治理天下,由于人间陋习积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于是整天闷闷不乐。为找寻治理天下之道,决定巡游四方,遍访天下名士。这一日黄帝驾龙乘凤来到东海,只见大海、蓝天、白云宛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让人心旷神怡。波涛汹涌的大海更是令他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黄帝在东海之滨受到了白泽神兽的指点和传授,非常高兴,特别是白泽神兽款待自己的美味佳肴让他回味无穷。想起有海水当佐料的食物竟然这等美味,令人百吃不厌而精力旺盛,如果桥国的臣民能吃上这样的食物,生活将会有所改观;如果士兵能吃上这样的食物,那力量将会大增啊,何愁击不败蚩尤而统一天下呢?不觉中,黄帝回到中宫,在前来欢迎的臣子中瞅见宿沙氏,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派外粗内秀、貌不惊人、聪敏超人的宿沙氏率领军士去东海取水呢?

    宿沙氏领命带领百名身强力壮的军士连夜出发,昼行夜宿,餐风饮露,历尽千辛万苦才到了海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宿沙大臣真的发愁了,他没有想到黄帝讲的海竟然如此辽阔无边,而且离桥国是那样的遥远,靠这百十号人用陶罐往回背水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修渠引水呢?那更是神话传说了。宿沙氏整日坐在海边任凭风吹浪打一筹莫展,真有点后悔自己盲目领命,完不成任务怎么向黄帝交代呢?

    一日宿沙氏在海边,看见一块大石头退潮后经太阳一晒有些发白,用指头蘸了点一尝,一股咸咸的味道,霎时弥漫开来,这不正是黄帝要找的东西么?宿沙氏心想。但怎么做才可以让海水变成干燥的白颗粒呢?想着想着就有点困了,迷梦中一个浑身如火炭一般的神人向他施了一礼,然后说了“用火攻之”四个字就不见了。醒来细想知道这是火神在帮助自己呢,不由对天叩拜。兴冲冲回到宿营地后,就亲自动手用陶灶煮起海水来。经过一天一夜的大火熬煮,奇迹出现了,只见海水烧干后,在锅底留了一层晶莹透明、洁白如玉的晶体,宿沙拿了一颗放进嘴里,那满嘴的咸味令他心跳加速。“成功啦!成功啦!”军士们注视着宿沙大臣的一举一动,随着他的欢呼,大家都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接着,宿沙氏命令每人一只陶灶快速烧煮,又派一名善于疾走的军士拿成品回宫向黄帝报告。宿沙氏这位古老的传说人物用海水煮成的白色结晶就是我们今天烹调的百味之首——盐。它是轩辕黄帝时期的一大发现,也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祖先——轩辕黄帝为人类所作的又一大贡献。

    整 理:何炳武 刘 杰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三十四节 应龙救王生妻() 
相传,蚩尤原来是轩辕黄帝的臣子,黄帝命他到南方九黎人那里管事。蚩尤阳奉阴违,胁迫九黎人一起造反,先攻炎帝,后打黄帝,从南方一直杀到北方涿鹿境内。

    九黎人本不愿跟着蚩尤作孽,但谁也不敢反叛他。有个叫王生的人,不信蚩尤那套邪,带着一帮人投奔了黄帝。黄帝知道王生是孤身一人,无家无室,就把他身边一个侍女许给他做妻子。蚩尤手下的九黎人听说了,纷纷投奔黄帝。

    蚩尤知道了大怒。有一日访实了王生的住家,就怒冲冲带人去了,想杀死王生夫妻,给逃跑的九黎人个颜色看看。可王生不在家,只捉住了他的妻子。蚩尤见王生的妻子非常漂亮,就把她囚到蚩尤城东的一个山洞中,想杀死王生后,再霸占这个漂亮的媳妇。黄帝知道了,就派应龙去救王生的妻子。

    王生领着应龙来到囚禁他妻子的地方一看,洞口有蚩尤的兵卒把守,就杀上去了。那些兵卒都不是应龙的对手,不一会儿就被杀得七零八落,纷纷逃回蚩尤城去了。应龙和王生正要进洞救王生的妻子,蚩尤杀来了,二人返回身就跟蚩尤杀起来。蚩尤打不过两个人,又怕抢走了美人,便推开洞门闪身钻了进去。应龙叫王生在洞口把守,跟着追进去。谁知这一耽误,找不见蚩尤了。应龙借洞口照进的光四下一望,洞中尽是一堆堆白骨。他顺着洞墙正往里搜,突然一股冷风卷着沙石“呼”地朝他扑过来。应龙急忙一躲,举剑向沙石来的方向猛刺过去。可剑未刺中蚩尤,却碰到了石头上。火光一迸,他看见白骨堆中有一妇女,伸手一抓,往腋下一挟,就向洞口跑。蚩尤趁空就从背后向应龙砍去。应龙怕伤了王生的妻子,急转身,把手中的宝剑舞得呼呼风响。蚩尤知道应龙的厉害,刮一股风就逃出山洞去了。守在洞口的王生一看见,使出平生力气,照准蚩尤狠狠就是一斧。蚩尤负伤,大叫着逃回蚩尤城去了。

    应龙救回了王生的妻子,王生愈发感激黄帝的恩德。这事一传开,九黎人就从蚩尤城里纷纷逃出来了。蚩尤没了兵,不敢和黄帝交战了,又偷偷溜回南方去了。

    讲 述:耿秋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