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隋-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断革新只是治标,却不能治本,朕日思夜想,终归有了一得,那便是设立军事学院,以源源不断地培训军旅人才,如此,方可保得我帝国将才不致有断层之虞也,此军事学院关乎帝国万事之基业,朕自当兼任院长,只是朕政务缠身,实难有余裕管理学院之常务,卿若是就任副院长之职,一来可为我帝国之永昌而尽一份心力,二来也可不负卿一身之所学,此是朕之私心作祟了,倒叫卿不得安享晚年,朕当向爱卿道个不是,还请爱卿助朕一臂之力可好?”

    张君武先是言语和煦地安抚了李靖一番,而后方才话锋一转,长篇大论地道明了此来的目的之所在。

    “陛下圣明,老臣遵旨。”

    好话歹话都让张君武给说尽了,到了这么个份上,李靖除了恭谦称颂之外,也真没啥旁的路可走了的

第七百零七章现成的演练对象() 
在李靖辞去政事堂宰辅之职一事上,张君武其实是耍了点小手腕的——若是真对李靖绝对放心,那根本无须将高甑生诬告案拿到小朝议上来商榷,直接下诏明断也就是了,这等看似多此一举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温柔的施压手段,当然了,这也是帝王心术与帝王之道之必然,不管怎么说,也总比刘邦那等大肆屠戮韩信等功臣之手法要高明了无数倍,再说了,请李靖出马筹建军事学院,并就任常务副院长之职,也算是给了李靖一个极高的政治待遇,虽还是不免有着卸磨杀驴之嫌,可这等手法无疑已然算是所有开国皇帝中最为圆润了的。

    瑞明十四年元月初七,在开年的第一次早朝时,张君武下了明诏,行军事革新事宜,宣布先行对新一军进行扩编,而后逐步以新军取代旧军,打算以四年时间构建六大军区,组建八大集团军,将军、政彻底分开,筹备军事学院,拟先在京设立帝国军事学院,数年后,看效果再拟于丹阳、沧州组建两所军事院校,以确保新军建设之所需,又下诏实行军衔革新,取消原有的十六卫之机构,改设帝国总参谋部、总后勤部以及海、陆军总司令部,并将原本的大将军等职位全部取消,改为从上将到列兵的一系列军衔来区别军人之身份,元帅、大将为不常设之衔。

    瑞明十四年元月十六日,元宵刚过,张君武又下了道明诏,为开国大将们授衔,个中李靖、徐世勣、秦琼、罗士信、程咬金、苏定方、张摩、尉迟恭、肖正南、孟武为陆军十大元帅;杜伏威、浑干、孙遥、牛进达、段德操、孟明、文仲明、薛万均、薛万彻、万云飞为陆军十大将;另有赵戈、文士弘、张镇周为海军三元帅,另有不少将领分授上将、中将、少将之衔,所有已转入文官体系的原兼之军衔一体取消,没有诏令,不得再随意参预军中事宜。

    帝国军事革新诸般事宜中,最先开始的便是新一军的扩编,随着朝廷诏令一下,新一军一分为三,以三个师为骨干,扩充为三个军,个中孟明依旧为新一军军长,文仲明为新二军军长,第一师师长张数晋升为第三军军长,授中将衔;原第一军除了部分骨干调去筹建帝国陆军中央学院外,余者皆在此三个军中服役,各有晋升不等。

    新一军一扩为三,部队的兵员一举增加了三倍,达四万五千之数,看起来似乎扩张得不算迅猛,可战斗力还是难免会有所下降,对此,张君武显然是心知肚明的,也早就有了相应之计划,在三个军组建完毕之后,大笔一挥,便将将青海划为了三个军的训练场,着令三个军轮番入青海,以讨伐那些不服王化的蛮夷各族。

    吐谷浑本来就是多民族国家,上层的鲜卑慕容氏在国中人口中不过只是少数而已,底层民族大半是羌族各部落,剩下的还有党项、铁勒、奚、白兰等诸多部族,哪怕吐谷浑已被帝国所灭,下头那些部族也不曾真正臣服于帝国,违反帝国政令之事屡有发生不说,甚至还出现了几起袭杀帝国官员之事,治理之难度甚至超过了漠南草原诸族,为此,新上任的青海省巡抚岑文本可是愁得头发都白了一大半,这才四个月的时间,就已先后三次上本朝廷,要求朝廷派大军进剿匪患,张君武一直压着不曾理会,直到新编的三个军都已先后完成了扩编整训之后,方才将第二、第三两个军派去了青海。

    吐谷浑全盛时期聚兵四十余万都不是帝国的对手,就更别提那些战力参差不齐的部落之兵了,随着三支新军轮番入青海剿匪,仅仅一年不到而已,便顺遂无比地将各部族的顽抗彻底打压了下去,大批各族权贵被斩,在强大的武力弹压下,各部族不得不遵从帝国政令,将各大部族肢解为诸多小部落,实行各部落自治,与此同时,帝国又诏令移四川、关中大批人口入甘、青二省垦荒,在给予政策支持的同时,拨出大批资财,保障移民之生活生产所需。

    瑞明十五年六月初九,帝国海军元帅文士弘之长子文征辉率远洋美洲大陆之分舰队回到了胶澳港,历时三年半,出发时的十三艘大型战舰最终只有八艘归来,个中大半还都残损不堪,损失不可谓不惨重,但却成功地探明了亚洲到美洲之间的航道,并与沿途之诸多蛮荒小国建立了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分舰队完成了收集番薯、玉米、花生、土豆等粮种之密令,张君武闻讯,为之龙颜大悦,急召文征辉所部护送粮种进京。

    瑞明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文征辉以及奉命随军远征的粮种研究所诸般人等回到了京师,张君武于两仪殿召见了诸般人等,当场晋升文征辉为海军上将,并重赏了诸般有功人等,又诏令粮种研究所立刻对带回来的良种加以栽培,为下一步的推广做好准备,与此同时,下明诏,鼓励天下商贾展开海外贸易,明确表示帝国海军将为海外贸易保驾护航并提供安全航线等诸般便利,很快便在国中掀起了一股海外贸易之热潮,借此东风,又有九所航海学院成立,培训海员,以满足航海热潮之所需,个中优秀之毕业生可入海军军事学院深造,以为帝国海军军官之补充。

    瑞明十五年七月初九,张君武下诏再度扩军,将三个军扩编为三个集团军,每个集体军统三个军,另有一个独立骑兵师以及集团所属炮兵师,总编制为八万之众,从关中、河南、荆州等地选调精锐加以改编,由孟明、文仲明以及张数分任三大集团军司令,并晋升张数为上将。

    瑞明十六年二月初九,河北巡抚田瓒发来奏本,言称高句丽在辽东抢修千里长城,动态不明,张君武闻讯,雷霆震怒,即刻派礼部侍郎张亮赶赴高句丽,谴责荣留王无礼挑衅,要求其即刻停止修建千里长城,并交出主事者,向朝廷谢罪,另,着令荣留王即刻拆除设在辽东等地之阵亡隋军之京观,若不然,将遭帝国之严惩。

    帝国之怒自是非同小可,没见帝国周边但凡敢跟帝国叫板的,最终都成了一地之齑粉,荣留王君臣皆惧,商议着要上本谢罪,却不料渊盖苏文坚决反对,言称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又说帝国再强也不过是前隋而已,纵使尽起举国之兵前来,也必遭前隋之下场,力主全力备战,对此,荣留王君臣皆不以为然,还是打算要谢罪,然则事尤未定,渊盖苏文突然发起兵变,趁荣留王君臣齐聚之际,一举将荣留王以及朝中显贵杀了个精光,而后拥立高藏王,并自封大莫离支,行摄政事宜,通令举国上下一体备战,在抢修千里长城的同时,更着令辽东诸城加固城防工事,又在鸭绿江边多设水寨,训练水师,以防御帝国大军之进犯。

    时值渊盖苏文发动兵变之际,张亮还在平壤城中,幸得高句丽国中消息灵通人氏之暗通款曲,得以迅速逃脱,一路仓皇逃回了幽州,并将高句丽政局有变的消息具本上奏,张君武闻之,龙颜大怒,于朝议时明确表态要严惩高句丽,对此,朝中诸多大臣表示反对,理由是高句丽国虽小,然地却险,大军前去征讨不易,恐遭前隋之败云云。

    朝中争辩虽烈,然,张君武却是主意已定,决意要灭掉高句丽,但在战略上却并未冒进,亲自召集了兵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以及各兵种司令到两仪殿议事,于会上,张君武提出了个以战代练之计划,打算先将刚整编好的第一、三两大集团军调往幽州,出关进剿高句丽,并在幽州本地集结河北之兵,由三大集团军抽调出些基本部队,以编练第四集团军,作为战略预备队,第一年的作战目标便是打到鸭绿江边为止,海军方面暂定由北海舰队负责配合作战。

    瑞明十六年三月初八,张君武下诏东征,并着河北巡抚田瓒组织大批民壮,将黎阳仓所剩之存粮三十余万石全部转运到幽州,又通令漕运都督许绍组织大批漕船,从江南赶运粮秣到幽州备用。

    瑞明十六年四月初一,帝国第一、三集团军在承天门前行阅兵式,并誓师出征,十六万三千将士由大将孟明为总指挥,就此离京赶赴辽西,另有第二集团军的一个师则向胶州半道进发,以配合北海舰队之侧翼登陆作战。

    瑞明十六年五月十六日,经一个半月的行军之后,帝国各部皆已赶到了预定之作战集结地,是役,帝国拟动员的总兵力连同准备整编的第四集团军在内,多达二十七万之众,与此同时,高句丽方面也开始向辽东集结兵力,算上辽东原本就有的十八万军卒,高句丽军也已激增至三十九万之巨,双方剑拔弩张之下,战争的阴云已然密布,大战随时都有引爆之可能

第七百零八章不对称战争(一)() 
尽管有着强大无比的火力配备,可鉴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遭惨败,身为全军总指挥的孟明很是谨慎,并未急着发动进攻,全军进抵柳城(今之朝阳)之后,便即停止了前进,在安排部队休整的同时,派出大批的哨探过辽河侦查敌情,与军情局那头所源源不断传来的消息相印证。

    瑞明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经六天之休整后,帝国大军终于向辽河进发,兵分两路,一路是第一集团军走北线从通定镇(今辽滨塔)渡过辽河,杀奔玄菟城(今抚顺劳动公园旧城址),而第三集团军则走南线,直取建安城(今盖县东北15里青石关古城),与此同时,远在胶澳港的北海舰队也开始离港,掩护第二集团军第一师渡海向卑沙城(今大连市金州区大赫山山城)进发,三路大军分进合击,以求在严冬到来前,完全收复辽东全境。

    孟明所制定的战略从根本上来说,与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所采用的战略并无甚不同之处,都是平推而进,先拔除两翼之敌,而后再集中兵力拿下辽东城,最后强取安市城,一举荡平高句丽的军事防御线,只消一切顺遂,鸭绿江以西的大片土地便再无险可守,帝国大军便可从容将辽东全境收入囊中,总而言之,此战略实无甚出奇之处,也就只得一个“稳”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以帝国两大集团军之实力,稳扎稳打了去,也自无甚不妥之处,当然了,能否一切顺遂,那还须得看具体的战役如何打了去。

    不止是帝国派出了大量的哨探,高句丽同样也没少派出人手侦稽帝国大军的动向,正因为此,帝国大军方才一动,被渊盖苏文派到辽东来负责防御作战的北部傉萨高延寿以及南部傉萨高惠真立马也开始了调整,二高将二十五万主力大军收缩到了凤凰城一线,打的主意便是先以前沿诸多山城消耗帝国大军的有生力量,而后再以逸待劳地寻机吃掉华军一路,若能得手,则趁机与久战已疲的华军来上一场大决战,从而复刻当年大胜隋军之辉煌。

    “汉贼来了,汉贼来了”

    瑞明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巳时正牌,数名正在侯城(位于今之沈阳)城头上值守的高句丽士兵突然发现远处的小山后头烟尘滚滚大起中,一彪军正自迤逦而来,当先赫然是一面火红的铁血大旗,当即便全都慌了神,惊恐万状地便狂嚷了起来,很快,不算太大的侯城里便是好一派的兵荒马乱之景象。

    “大家不要慌,谨守战位,只消守住三天,援军必至!”

    侯城城守杨奉礼就在城门楼中办着公务,这一听外头有乱,第一时间便从城门楼里冲了出来,高声疾呼着,以图稳住军心士气,话倒是说得个慷慨激昂,可其眉宇间却满满皆是忧虑之色,此无他,侯城就在辽河对岸不远处,说起来是高句丽最边疆之城市,可防御力量却极其之薄弱,道理很简单,侯城位于平原之地,四面皆无险可依,又孤处在千里长城防御线外,基本上没有可能挡住帝国大军之兵锋,正因为此,哪怕明知道帝国大军即将来犯,高句丽国中也不曾给予侯城丝毫的支援,只给了道死守之命令而已,对此,杨奉礼自是清楚根本不可能会有甚援兵,然则为了稳住军心士气,他除了睁着眼睛说瞎话之外,却也无甚旁的法子好想了的。

    “嗡”

    杨奉礼在侯城显然颇有威望,有了其出面弹压,城头不多的守军倒是很快便安静了下来,一千五余士兵纷乱地冲上了四面城头,另有近两千的民壮也手持着刀叉在城上协防,好一派紧张肃穆之景象,可随着华军越来越近,城头的守军又不免骚乱了起来,没旁的,华军先头部队也就四千余兵马而已,其中步军三千余,骑兵一千,兵力不多也就罢了,武器更是怪异得令高句丽将士们全都莫名所以——没见华军有长矛、盾牌、弓箭等军中必备之军械,有的居然是一个个烧火棍般的玩意儿,更有一辆辆形状古怪的“大车”,就这么等装备,别说跟守军相比了,怕是连城头协防的民壮都不如,众高句丽军民们实在是搞不懂帝国大军的葫芦里卖的是啥药来着。

    “肃静,各就各位,不得肆意喧哗!”

    别说下头的军民们莫名其妙,杨奉礼这个侯城守备也同样不明所以,只是觉得事情应不是表面上那般简单,然则他皱着眉头想了良久,也想不明白帝国派出这么一支古怪军队来此的用意何在——高句丽上层权贵们倒是听说过华军的枪炮之威,可曾从探子口中闻知华军的装备极其怪异,可毕竟从不曾亲眼见识过,只以为是以讹传讹,并不曾真当一回事,也没对下头诸城的守备大将有所提点,这就导致了高句丽下层将士对华军的情况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

    “传令下去:着骑兵团警戒两翼,步兵各团列阵戒备,炮兵团即刻架炮,给老子轰死这帮狗娘养的。”

    华军的先头部队正是第一集团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卢胜州原本拟调任正在整编的第四集团军为军长的,然则为了能打上仗,卢胜州坚决请辞了晋升之机会,求的便是战场建功,此际见得城头站满了手持冷兵器的高句丽将士,简直就是一群活靶子,卢胜州登时便乐了,挥手间便已满是不屑地连下数道将令。

    “各炮位注意了,臼炮上开花弹,集中轰击城门楼,重炮上实心弹,轰开城门,其余各炮覆盖轰击城头,准备,开火!”

    按华军的编制,师一级只配备炮兵营,实有火炮为重炮两门、中型火炮十二门,轻便步兵炮二十四门,然则作为全军的先锋部队,为保证火力上的绝对优势,第一师可是刻意配备了一支炮兵团,足足是普通师级部队的三倍,个中甚至还装备了三门攻坚用的大口径臼炮,这等火力之强悍,已然是军一级的水平,此际,随着炮兵团团长宋山高一声令下,华军众炮手们立马便忙乎开了,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飞快地调整向了各自的目标,随着炮膛后头的引绳被点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