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好好练你们的兵,没有强大的军队,到时候我们就会变成和大顺军一样的笑话。”张振岳出言打断了所有人的议论:“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算是统一一下大家的脑袋瓜子。本国公这边还要去见太子殿下,你们就先散了吧!”
“恭送威国公爷!”诸将纷纷起身,这些平日眼高于顶的将领现在都规规矩矩的向张振岳行大礼,而不是什么军礼。
今日的见驾,宋国公宋小鲁也是被指名要一起参加的,所以他陪着张振岳上了威国公的专业马车,这部马车是当初荷兰执政送给张振岳的礼物。虽然后来照着这个样式复制了不少西洋马车,但是张振岳始终坐这部,没有更换过。
上了马车,宋小鲁双目一看四周,张振岳身边的警卫力量明显加强了,除了原有的八个贴身亲卫外。还增加了一百个从军中挑选出来的勇士担任护卫,这些士兵不仅仅带着常规的刀剑,八个贴身亲卫还配备了军器局最新生产的左轮枪,而担任护卫的一百个卫士也都配上了最新款的散弹枪。这种枪宋小鲁在军器局见过,装填其实比一般的线膛枪还慢,准确度比滑膛枪还低,但是这枪有个特点,杀伤力和杀伤面积很大,适合近战。
“大哥,怎么身边的警卫一下子加强了那么多?”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张振岳笑着道:“前几天有几个江湖人士突然跑到我家里,说是要为朝廷除害,如果不是我身上带有手枪,老三你估计今天就一个事情可做了,替哥哥我披麻戴孝了。”
宋小鲁闻言变色:“什么人干的?”
“重要吗?不重要!实际上,不光是我,你们身边我都下令加派了人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没兴趣辛辛苦苦二十年,然后给别人做嫁衣。”
宋小鲁闻言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今天的召见与其说是召见,不如说是春游,太子殿下和他的兄弟姐妹一共五个孩子一起被张振岳接到专门为他们修建的“动物园”参观。
这些孩子到了昆明之后,并没有随着环境的安全而变得开心快乐起来。毕竟经历了一场人间惨剧,这心态要是能那么快好起来才奇怪呢!
所以张振岳才决定把原本用来哄子侄辈开心的动物园贡献出来。。。
这个已经被更名为皇家动物园的位于昆明城南定门外三里的地方,为了确保安全,今日当值的领侍卫内大臣巩永固亲自带着挑选出来的五百名日耳曼士兵负责动物园外围的警戒。
动物园占地二百亩,全部用铁丝网和围墙隔开,里面饲养的动物除了本地特色动物外,还包括来自非洲大陆的斑马、羚羊、土狼、狮子、长颈鹿、野牛。
最开心的肯定是昭仁公主了,几个孩子中数她最小,蹦蹦跳跳欢快的不行。太平公主、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炤相对年纪大些,心情重些,不过这个时候注意力也被动物吸引过去了。尤其是长颈鹿,这玩意其实在明初就到了中国,当时还被明成祖视为祥瑞,命名为麒麟鹿了。别的不说,光是那五米左右的高度就惹得孩子们兴奋得不行。可惜这些大家伙只能远观不可近赏,不然小家伙估计会更高兴。
这个时候张振岳却把目光投向了五皇子朱慈焕,这孩子还没有封王,不过却是崇祯帝四个儿子中最受上天眷顾的。那个病死在海上的定王朱慈炯就不提了,在瘟疫中幸存下来的太子朱慈烺和永王朱慈炤则是运气背到极点,大病虽愈的他俩根据太医的诊断都被归于气血不足、身体赢弱的一方了。其中太子朱慈烺的阳寿还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长则五年,短则三年。永王到是命长,不过这子嗣怕是艰难了。这么算下来,秦浩他们费尽心力,千辛万苦从北京救出四个皇子,可实际上能起到延续大明皇室作用的就是眼前这个老五朱慈焕了。
不过对朱慈焕的历史,张振岳是清楚的,这个孩子确实是“小强命”,城破之日,这个孩子居然在没有任何太监保护的情况下。仅仅靠着一名京营军官就从瘟疫和乱兵肆虐的北京成功逃了出来,此后十几年不仅活了下来,还子孙繁茂,如果不是因为作派被有心人窥出破绽然后借名造反,怕是就此安乐一生了。世上没有如果,朱慈焕最后的下场是被那个由无耻汉族文人吹捧的千古一帝康熙下令诛灭满门的。
张振岳想到这里,自然不自然的突然怀着一种莫名的情绪抚摸了一下朱慈焕的头。惹得朱慈焕也是莫名其妙的回看他。不过朱慈焕可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的叫了张振岳一声姑父。懿安皇太后可是明确的告诉了这些皇子公主,威国公是他们的姑父,是他们的保护人。。。
第037章风云变幻(六)()
第037章风云变幻(六)
日子转眼就到了年末,太子朱慈烺的身体入冬之后就变得愈发不好起来。储备的好参这些年差不多都用完了,而原本往关外的贸易线路随着祖大寿退出历史舞台和朝鲜被征服而早早的就断绝了。
刚刚恢复设立的太医院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甚至连太子的病因他们都说不清,只是一味的强调太子体虚。可恨穿越而来的张振岳三兄弟换谁都不通医理,治个发烧脑热的或许还行,碰到朱慈烺这种情况还真的只能是束手无策了。
懿安皇太后到是想册立太子妃为太子冲喜,定得还是张振岳家的闺女。不过都被张振岳以太子年纪尚小且需要为父守丧二十四个月为由给推掉了,为此还和懿安皇太后闹得有些不愉快。张振岳虽然已经在大明差不多三十年了,但是他依然不愿意为了所谓的君臣大义牺牲自己的宝贝女儿,如果非要嫁女给皇室,他也不会把女儿嫁给已经失去生育能力且随时可能离世的太子朱慈烺,那不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吗?懿安皇太后就是一个悲剧了,自己的女儿难道要当第二个悲剧不成。
不过这个事情到是给张振岳提了个醒,他脑子里可没有男女大防这一说,所以他总是想办法让十三岁的长女张雨婷去和十二岁的朱慈焕接触。几乎每次见驾,他都会安排女儿单独和朱慈焕去一边玩,父亲做到这个份上,张振岳也算是头一份了。
懿安皇太后张嫣对此很是不明白,她很想搞清楚威国公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就把威国公的四个夫人都请到到五华宫。
可惜张振岳的夫人永安公主唐秀云虽然是藩王家庭出身,却和蒙古贵女出身的布木布泰一样,根本就没有男女大防的讲究。反到是出身秦淮河的两个如夫人寇白门她们懂这个规矩,可这张雨婷乃是永安公主所出,她们这如夫人怎么有资格开口管这事呢!
最近几个月的昆明还发生了一些事情,首先是六大辅政中的桂王朱由榔和唐王朱聿键的标准七进院制王府落成了。这两位王爷可不是过去的藩王了,他们严格来说参与军国大事的辅政王。和满清这边的济尔哈朗不同,这两位并非挂名,而是实实在在的和张振岳一起听政。只不过这两位也很识趣,基本上他们和黔国公一样,不会也不敢跟张振岳对着干。听着有些傀儡和摆设的意思,但不管怎样,下面的官员是不敢怠慢这两位王爷的。
而且照着这个意思,将来或许就没有什么藩王了,这些宗室王爷都会是参议军机这样的角色。
其次就是已经被打发去外任的黄宗羲依然利用自己的威望,和顾炎武一起,在昆明组织了一个“忠君”社。对此张振岳很是反感,光是这个名字取得就很恶心了,仿佛不加入就是对大明不忠一样。所以围绕这个组织的故事才刚刚开了个头。。。
九月,萧严发动了对汉中的攻击,不过并没有发生想象中的激战。李自成派到汉中的大将贺珍不仅仅是个善战的名将,还是个识时务的妙人。他也不傻,也是瞧出李自成大势已去了。再加上听到了萧严萧士毅的威名,等到萧严用大炮轰击关门的时候,原本还有一丝犹豫的贺珍立刻做出决定,带着自己麾下的三万军队向萧严投降了。
这到是省了不少功夫,萧严轻轻松松拿下汉中这个险要所在之后也没有再继续北上,而是屯军固守,自己则回昆明交差去了。
张振岳这边的军制改革废除了原有的五军都督府,而是设立了一个抓总得都督府,萧严这个铁杆兄弟自然是都督府的大都督了,孙传庭任左都督、曹文诏任右都督,施大暄任水军都督,乌恩其任骑兵都督。
六军的编制也从现在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调整,三龙三虎大旗不变,但是下面的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军下设为六师,骑兵单独编成一师。师下面则不设千户百户了,而是设立团营这两个级别。具体来说,师的编制为前后左右中骑。其中骑兵师编制小点,是五千人。其他五个师编制则额定在一万二千人,每师配上三千辎重后勤兵,实际一军的人数也就是八万人。
一师下设三团,每团下设五营,八百人一营(加后勤实际为九百人),营下七队,队下三哨,哨下四伍,每伍十人。
这样一来军的编制就缩小了百分之二十,算是减负了,最终六军成军是在十二月初完成的,原定三万人的武师军也因此扩大到了五万,六军总人数四十五万人。别的不说,军器局的压力减少了不小。
为了让军队更专业,张振岳特地还和萧严他们定了军队的军衔和军职、官级三套制度,这可比后世的军队军衔、军职还多了一套东西,似乎有点复杂。
没办法,总要尊重这个时代人的思维习惯。
官级相对容易,和军职配套就行了,以长官为准,军的老大就叫军长,军一级设二个主官,军长、参谋长,很有现代感吧,对应的官级就是总兵和副总兵。师的老大是师长,对应的官级是指挥使,团则是团长,对应的官级是参将,营长对应的是游击,以下军官不存在对应。
至于军衔,则不可能搞得如后世那么细致。毕竟这个时代士兵的素质是不同的,如果你搞得太复杂,估计不但不会方便指挥,还会加大指挥的难度。
这个军衔除了级别的识别功能,更像是个容易。
营即营以下军官,包括游击、连长、哨长的军衔定得是校这个级别,分别是上校、中校、少校。这个级别可就给的很高了,伍长直接是尉官。由于西南军的军装和普通的明军不同,都是漂亮的白色大礼服,所以肩章这个东西也就被搞出来了,校官和尉官就是简单的划红杠杠。尉官一根杠,少校二根杠,以此类推,上校也就是营长那就是四条杠了。
将军则是星,团长被定为准将,一颗星,师长被定为少将,二颗星,军长被定为上将,三颗星,都督们是大将,四颗星。那么有没有五星,五星是什么呢?有的,张振岳计划五星是元帅,这是留给他自己以及大明皇帝陛下的。
第038章风云变幻(七)()
第038章风云变幻(七)
没错,在昆明,东西方的文明正在这里激烈的碰撞着。尤其是在五华宫,你能看到穿着补服、都戴乌纱帽的官员从一个个穿着欧式军装礼服站着笔直的金发碧眼额士兵身边走过。就是这么的不和谐,但是不和谐的不仅仅是昆明。
在北京,这个昔日汉民族的政治中心,权贵聚集地,你几乎随处可见拖着猪尾巴的满洲人。
这个时期满人的头发可不是后来电视剧里那又黑又粗的大辫子,他们的发型很可爱的,跟光头差不多,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这样的头发估计在今天也就幼儿才会留了,不过在当时,这就是满洲人的发型。后来入关之后,可能是受到了汉族的同化,他们自己也觉得这个发型不好看了,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后的无数次反剃发暴乱,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之付出了巨大死亡。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后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金钱鼠尾式。
清代中叶,经过清除镇压以后,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着发的部位虽没有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四或五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
清代后期,即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名为辫子或称发辫,这才是后世电视剧中的牛尾辫。
此前,辽东汉民早已深受剃头之荼。早在满洲建国时期,满洲统治者就强令投降的汉人效法满洲人的发式,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如天聪五年(1631年)清太宗在大凌河之役胜利时令“归降将士等剃发”,崇德三年(1638年)又下令:“若有效他国衣帽及令妇人束发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国。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
清军入关,继续推行这个政策。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就下令剃头。五月初一日,摄政王多尔滚率领清军过通州,知州迎降,多尔衮“谕令剃发”。初二进北京,次日多尔衮给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别发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抚,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这是清朝进入北京后正式下达剃发和易衣冠的法令。
但是这一政策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朝汉族官员遵令剃发的为数寥寥,不过孙之獬等最无耻的几个人。不少官员观望不出,甚至护发南逃,畿辅地区的百姓也常揭竿而起。多尔衮见满洲贵族的统治还不稳固,自知操之过急,被迫宣布收回成命。顺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谕旨中说:“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所以清军入关后,剃发、易衣冠的政策只实行了一个月。值得一提的,带头反对剃头令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在南明覆灭之后被人痛骂的吴三桂。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还是剿灭闯贼的大功臣。。。
公元1645年,南明改元弘治元年(西南七省继续沿用崇祯十八年的年号),大清顺治二年,战争的号角再次在神州大地吹响。
正月,豪格指挥的清军在等到了孔有德等人送上来的大炮之后,毫不客气的从潼关出兵直扑西安。早就失去了战意的李自成没有在自己的老家陕西为保卫家乡和清军进行任何战斗,相反他带着二十多万大顺军经过邓州进入湖北,走向他的宿命之地。。。
与此同时,左良玉的清君侧行动也发动了,号称五十万大军的左良玉部从襄阳出发,直逼南京而来,整个南明顿时大乱。
身为摄政王的睿亲王多尔衮也没闲着,他派自己的大哥英亲王阿济格,带着浩浩荡荡十几万马步军南下,直取南京。
这样的两面夹击,福王政权要是能挡得住才叫奇怪,更何况此时西南对南京也是虎视眈眈。
整个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张振岳都在和他麾下的将军们开会,在研究现在正在发生的局面。只不过当时是可能发生,现在却是正在上演。
“这盘棋我也看不懂了,左良玉给李自成腾了地方,这显然是要去拿下南京。建奴的大军却又南下了,这局面可有点乱,到时候己方势力就挤在长江北岸,这乐子怕是大了”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