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严收复登州之后还做了一件让皇帝不爽的事情,就是把关在济南的孙元化给保了下来。无论皇帝怎么催逼,反正这个人是找不到人,而且不光是孙元化本人不见了,他的家眷也不见了。崇祯皇帝一气之下,再次把萧严这个短命的山东总督给撤了,然后,然后,没有然后了,萧严大摇大摆回到北京继续当奶爸。没办法,人家身上有天启帝赐的铁卷丹书,有一大堆的勋贵为他求情,最重要的是,这个人对于崇祯皇帝而言还非常好用,手底下的军队也确实能打,留着吧!果然,不到一个月,萧严就奉命出镇陕西,而且这一次是身兼固原、甘肃两镇总兵。。。
张振岳不知道这些,他正在努力建设新华省和迎接自己第四个孩子的到来,经略府上下已经迁到了新洛,这下子离中原就更远了,朝廷的消息要传到这里来没有三个月是不成的了。
目前新华省总人口算上六万欧洲移民也不过六十万人,全部集中在新洛等四个大城市,靠着张振岳的银子,大家正在建设这四个气派的城市,并且开始了采矿和伐木以及农耕这三个基础产业的建设工作。劳动力不足真的是个大问题,张振岳又没办法劝说南洋地区的三百万华人再次放弃已经建设好的地方迁过来。只能是继续千里迢迢从国内招人了,好在此时大明内部已经是烽烟四起,逯恒祥传来的消息,山东那边不少人已经登船准备移民了。。。
还是要以农业为基础,不然发展其他都是扯淡,张振岳充分认识到了这个现实,站在后世的角度来嘲讽前人的无知其实是不厚道的,前人也有前人的难处,并不是所有的过往政策都是自私自利的产物,很多时候也是被逼无奈。。。
萧严帅军入陕和往常不同,这次他把孙传庭、卢象升、黄得功、孙祖寿四支军队都带上了,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入三秦之地。
补给什么的萧严根本不考虑,朝廷已经明令从四川调拨,萧严要的只是短时间里平定陕西的民乱。途经河南境内的时候,萧严还在河内做了一件事情,他找了个借口把一个名不见经传举人李岩抓了起来,然后,然后变成了自己的佥事,实际上就是军师,这算不算改变历史呢?
明末农民起义,虽然号称是农民起义,但是实际上领头的没有一个是农民,张献忠是杀猪的,李自成是驿卒,高迎祥是边军,这里头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都没有啊!
一群见了些世面的人带着一群完全没见过世面,但是却想在这个大灾之年活下去的人造反了,这就是明末所谓农民起义的本质。就是简单的官逼民反,跟什么狗屁的革命性不沾边。非要说沾边,那就是在杀人方面,这些头领们很喜欢无缘无故,有组织、大批量的革别人的命。。。
“李秀才,别生气了,跟着本总兵好好干,将来的成就不比考功名差”萧严一反常态,一路上对自己刚刚任命的从四品佥事李岩是客客气气的。这点让孙传庭和卢象升都摸不着脑袋,这个萧总兵没听说有这么个亲戚啊?这个李岩也没见有什么本事啊?
难不成是总兵大人好男风,看上这又白又嫩的小子啦?想到这里卢象升和孙传庭心中就忍不住一阵恶寒。。。
“我是举人,不是秀才,总兵大人”李岩也不知道自己这一路纠正了多少遍了,可眼前这个霸道的总兵还是无比顽固的坚持叫自己秀才,而且语气很怪异,听起来似乎高自己一等一样。
“行了,我的举人老爷,如果不是我把你抓起来带走,你在杞县再这么折腾下去早晚是要吃官司的,你就算不谢我救你,看在这从四品的武官补服份上你也该尊称我一声总兵大人吧!”
萧严对于李岩的愤怒视而不见,而且很难得的用调侃的语气和李岩说话。
气候是越来越不好了,现在不单单是陕西受灾了,河南也开始了旱灾。萧严带兵到杞县的时候,正赶上这个不知道自己斤两的李岩准备带头抗捐,这不是要做死吗?趁着杞县的宋县令还没有下命令让官差拿人,求贤若渴的萧严就先把李岩一家子给拿了。不光李岩一个,还有他的弟弟李年和李牟。
“你还好说,我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却被你抓到这里当什么狗屁佥事,能顶什么用?你堂堂总兵太胡闹”李岩是有名的牛脾气,对萧严可没什么好脸色,而萧严也不生气,要是让张振岳看到这一幕估计下巴都会掉到地上。
萧严也不计较笑了笑道:“有用没用的,到了地方就知道了!”
第046章三年之约(三)()
第046章三年之约(三)
历史是如此的讽刺,当初那个一心一意站在人民这一边的萧严同学现在居然堂而皇之的统帅着大明王朝的四万边军去陕西镇压农民“起义军”,去充当封建王朝和地主阶级的刽子手。而当初那个对农民起义很不感冒的张振岳却在新华省干着“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工作,呃,其实也不是土豪了,严格来说是土著。
新华省的土著被毫不客气的驱逐到了沙漠地区,如果他们拒绝加入中华大家庭的话,张振岳不介意他们去啃沙子,无论那个种族,殖民者都是这个德性。
新华省实在是太大了,最终张振岳在抵达新洛城的时候,不得不把这个面积不亚于大明王朝的地方重新划省,这一次有所不同,张振岳没打算把这块土地列入大明治下。所以对于人员的出入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准确的说就是准进不准出。
张振岳决心潜心三年,把这个地方治理好,至于行政划分,显然一个省是不够的,他重新设立了以下五个省:
中华省,以新洛城为中心,包含新洛府、明德府、士毅府和远诚府四府三十二县,这里是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第一批六十万农业人口就落户在这里,而陆续从山东迁来的三十万人随后也落户在这里。张振岳算是很不错的统治者,不但免费提供种子、耕牛和耕地,而且还出钱组织大家兴修水利,建设村落。来自欧洲的移民则以手工业者为主,所以他们和从南洋动员过来的十五万手工业者一起成了城市第一批居民。
这尼玛那里是明朝末年,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包吃包住包分房。
在沙漠和平原之间是面积很广阔的草原,张振岳也顾不上什么生态环境了,这片草原被他划定为牧场,用于放养军马和开发矿产。住在这里的人不多,大约五万人,还多是土著,不过不是新华土著,而是南洋土著。不会养马没关系,有蒙古骑兵教,笨得教都教不会的,很遗憾,去挖煤吧!
草原被划分了三个省北华省、南华省以及东华省,省城一般是作为商贸物流中心来建设的,其他地方并没有建设城市。
靠印度洋这边,比较湿润的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后世说的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这里和部分草原被设立为西华省,省府西华城是个港口城市。
沙漠地区则被更名为大漠土司,分给十二个土著部落共管,什么时候肯汉化了,什么时候撤销,不服气就来打好了。宋小鲁一改往日的疲沓,在没有张振岳的日子里很是出了次风头。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最终实现了一百二十万人的第一代移民者,即使是在后世也是不多见的。看到这样的成果,张振岳也不禁拍着宋小鲁的肩膀道:“三弟,你辛苦了。”
不仅仅是发展工农业,张振岳有心在这个大洲上建设一个新的华人世界。
这就要从教育入手了,张振岳十分大胆的在五省推行“民权教育”,效果什么的不管,起码让人明白自身的权力要靠自己去争取的道理,不要傻乎乎的盼着青天大老爷出现。要知道青天大老爷也不容易,任何人去挑战官场潜规则都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哪怕他是皇帝也不行。
但也不能太民主了,毕竟这个思想它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分的民主最后带来的未必是真民主,看看五四运动就知道了。五四之前,北洋虽然烂,但是中央威权尚存,等到学生们一闹腾,剩下的就只有军阀混战了。从革命的进步性来看,确实是加速了北洋政府的倒台,可间接的,也使得国家元气大伤,这恐怕是所有爱国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吧!
所以,基本的威权主义做为封建帝王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度是必要的。儒家教育虽然充满了糟粕,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结合威权主义,对于社会安定还是有帮助的。
但是张振岳并不是很希望在五省搞什么科举制度,这要折腾出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民主选举也不合适,就威权主义吧,一级任命一级,等到将来再看怎么折腾吧。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干。不过有一项东西,张振岳坚持了下来,就是行会制度。
所谓行会制度,张振岳曾经在江南地区推行过,效果貌似还不错。但是很遗憾,根据这几年的反馈,江南地区的行会跟人家意大利威尼斯地区的行会貌似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行会是小政府,或者说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正是因为很多事情公民可以自行协调自行管理,才能实现小政府。毕竟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政府插手,那么政府的手就会越伸越长,最终变成一个无所不管的大政府。这样的政府你跟他谈服务不是强人所难是什么?
行会自治就不一样了,大家一起定个规矩,自己执行,自己监督,自己再调整,没有什么行政成本,也符合行业实际,最重要的是不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更稳定更高效。
可江南的行会却不是这样,张振岳离开后,这些行会变成了茶话会,也就是年终的时候一起到衙门聚聚,吃个饭,然后把税交了,别给衙门添麻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既不规范行业发展的标准,也不协调行业发展的问题,收钱,就是收钱,变着法的收钱,怎么看都跟后世的出租车公司没什么区别啊!
这一次张振岳没办法去改变权力的结构,甚至还要倒退一下,连相对先进的科举制也要改成委任制,以确保自己的威权。但是在行会的问题上,张振岳却异乎寻常的支持。
“这个行会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首先这培养大家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喊口号,人家连自己生存的规则都无权过问,你还要人家当家作主不是放屁是什么?”张振岳一本正经的对宋小鲁说道,“而且我们这个委任制跟东印度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套路,任人唯亲,还不如科举了。如果不搞行会制度限制这个衙门的权力,将来等衙门把手伸入各行各业之后,咱们再来改革那成本就大了,你根本不敢改了,一改就牵扯利益,一改就要出大乱子。”
和张振岳预期的差不多,因为有十万欧洲移民的缘故,行会制度在新华五省推广的十分顺利,也为后来的光复华夏奠定了政治基础。但是唯一遗憾的是,也恰好是这个制度,导致了几百年后华人社会的分裂,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046章三年之约(四)()
第046章三年之约(四)
惨败,前所未有的惨败。如果再给贼头们一次机会,他们绝对不会和官军交手,而是闻风而逃了。
“怎么样?李公子,跟着本将出征是不是很爽快啊?”看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萧严很是得意的对李岩笑道。
李岩横了萧严一眼道:“有什么爽的?这些人虽然是贼,但是也是被逼无奈,但凡有条活路,谁或为贼?”
萧严顿时语塞,这话要放在以前不是自己常对大哥说得吗?
故事要从十天前说起,萧严统帅着四万多大军开入陕西之后,陕西巡抚洪承畴立刻来见。因为萧严的这支劲旅是自陕西民变以来,朝廷派出的第一支强有力的征讨部队。身为陕西巡抚的洪承畴盘算着,有了这支军队在手,自己的巡抚位子就要好做的多了。
不过很遗憾,萧严不是普通的总兵,人家是身兼甘肃、固原双总兵,而且不久前还是山东总督。更何况这一次崇祯皇帝为了能让萧严卖力气,还给萧严加了一堆的封赏。比如说太子少保(听到这个头衔,萧严头一个想到的不是岳飞,而是鳌拜),靖西伯,锦衣卫指挥佥事,都察院右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兼双总兵。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再给萧严加一个某某监秉笔或者掌印太监的头衔,这位爷就把大明的官做全了。太子少保,这个是位属三公,是个荣誉头衔,但你别看不上,论起品级来,貌似比内阁大学生还高上那么一丁点,已然是位极人臣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张振岳连这么个头衔都没捞着。
靖西伯属于勋臣,不过和之前的皇帝相比,崇祯爷有些抠门,当年据说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了,他调吴三桂来救也才给了个平西伯。结果吴三桂的行军速度就可想而知了,假如崇祯给吴三桂封给平西王,那速度绝对就不一样了,历史或许也就改变了。
扯远了,最主要萧严这个靖西伯还不是世袭的,换句话说,萧严要是不小心挂了,这个爵位还得收回,和我们的萧平光同志基本没关系。
锦衣卫指挥佥事就不说了,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文官,兵部尚书也是,而且还是京堂。不过貌似明朝这个右都御史和兵部尚书也是个满天乱飞的职务,凡是带兵出征的,几乎个个都有份。
真正属于萧严的还是这个双总兵职务,不过意义也不大就是了,这陕西境内的边军大多参加了民变。除了贺人龙等人的军队困守在西安外,整个陕西差不多都是乱贼了。所谓甘肃和固原两镇兵马,那已经是历史了。
不过不重要,这么一堆帽子压下来,洪承畴除了跟萧严闹了个不欢而散外,愣是没办法掌握萧严这支军队。相反萧严现在到是可以对洪承畴指手画脚,而洪承畴对此还不能有什么意见。
带着一肚子气的洪承畴自然是只能回西安了,而萧严也似乎没有去征讨叛军的意思。
他把人马带往陇西,然后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大粮仓,存放军粮,接着留下孙传庭的天狼军,然后就带着大军奔着固原去了。
这下子陕西各路流贼头目立时就炸锅了!!!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可这年头缺得什么?可不是什么人才,是粮食啊!
陕西大旱十几年,如果没有粮食,甭管什么人才蠢才,统统都得饿死。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心发慌。
其实崇祯元年的时候,朝廷曾经成功招抚了各路叛贼,但是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原因并不是这些叛贼志向远大,阶级斗争觉悟高,而是朝廷拿不出那么多粮食来维持这么多人吃饭。是真的拿不出吗?当然不是,江南富家翁的谷仓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可陕西人没饭吃管他屁事,朝廷没银子管他屁事。当权诸公不思精忠报国,个个都指着从朝廷把银子抠出来。这样的情况下,招抚失败是必然的,而最后的总结也很有意思。既然叛贼又变成叛贼了,那么这个情况出现的责任总要有人承担吧?大家一合计,当初谁负责招抚的,那么现在就由谁来承担?好彪悍的逻辑啊!结果一刀咔嚓下去,官场开始了逆向淘汰。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绝对没得错,鸡蛋里面挑骨头还是国之重臣。要说气数这个东西,自打大明的朝廷有了这么一批会打乒乓球的玩意在,那还真的就是尽了。
现在大明最缺粮食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大批粮食,而且看守这批粮食的军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