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源自看书惘
第六十四章 三十六州()
第六十四章三十六州
噩耗传来,石敬瑭又心疼又害怕,当然害怕是主要的。石敬瑭的“英雄气概”也不知跑哪了,对桑维翰说要回到晋阳避贼。桑维翰哪里肯依:“陛下一去,大事休矣!有臣在此,叛贼能奈何陛下?”石敬瑭这才留在汴梁,准备防御叛军。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边张从宾的事情就够石敬瑭喝几壶的。可魏州前线又发生了官军哗变,昭信节度使白奉进和义成节度使符彦饶因为军纪问题发生冲突,符彦饶乘乱杀死白奉进,随后符彦饶又被都指挥使卢顺密指挥官军给活捉了,押到大梁处死。
行军打仗最忌讳的就是军前哗变,这起哗变事件也只是五代数不起哗变中的一起,太普通了。军权的相对独立性是军队经常哗变的客观因素,这也是后来赵匡胤决心要将军权收归中央统一调度的主要原因。
石敬瑭连续接到官军自残的消息,头都大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又要想逃跑(可以做宋高宗赵构的老师)。这时他的大将军刘知远站出来,对石敬瑭说:“陛下不必担心,这干子乱党不过是群耗子,成不了什么大事。当初在晋阳时与唐军作战,险象环生,几度陷入死地,现在陛下不还是君临天下?叛军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敌情绪。只要我们固守住京师,人心自安,乱党就不难平定了。”
刘知远确实是个人才,他和赵匡胤的职业相同,都是提着脑袋谋富贵的主儿,最不怕的就是打仗。虽然刘知远后来建立的后汉仅存在了四年,但要论起军事能力,他远超过石敬瑭,石敬瑭也只是因契丹而成事,加上李从珂愚不可及,才饶幸成功。
刘知远的才能得到了耶律德光的认可,并对石敬瑭说“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对你有大用,不要卸磨杀驴。”石敬瑭是干爹的应声虫,自然更加器重刘知远。
刘知远主持京师防务,严明军纪,宽抚众心。士气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一点做好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果然都中被刘知远治理的一片肃然,军队的软战斗力迅速提高。
不久,晋军在杨光远的率领下,在六明使用诈败计,引诱叛军渡河,大败叛军,冯晖、孙锐逃回邺都。另一路的杜重威也在汜水关将张从宾的叛军给灭了,张从宾溺水而亡。
形势略有好转,石敬瑭不想坐失时机,再让杨光远不辞辛劳去攻邺都。范延光那点家底差不多被冯晖和孙锐给挥霍光了,哪还有本钱再和石敬瑭耍?便想和石敬瑭言归于好,再次当石敬瑭的好部下。
范延光杀了孙锐,上表谢罪,请求宽恕。刚开始石敬瑭不同意,说反就反、就不反就不反,拿我当二百五啊?命杨光远攻城,但范延光挺能撑,坚持了大半年还没事。
这回轮到石敬瑭挺不住了,再打下去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呢,便同意了范延光的请求,赦免他的死罪。范延光一听非常高兴,对人说“皇帝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他说让我不死,我就可以多活二十年了。”这才扭扭捏捏的出降,并回到汴梁。
石敬瑭是说过不杀范延光,可不等于别人不想杀他,杨光远就很恨范延光。私自闯入范延光宅中,逼死范延光,并对石敬瑭说谎道“范延光一时想不开,投河自尽了。”石敬瑭巴不得范延光早死,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石敬瑭授意杨光远做掉范延光,毕竟范延光脑后有反骨,留着这颗定时炸弹不如趁早除掉。
乱军也平定了,石敬瑭可以安下心来享受荣华富贵了,拼了大半辈子,图个什么?不就是人间最尊贵的享受吗?无论是觅食之鸟还是求财之人,物质上的追求是动物最基本的生理本能。
这一年(公元937年)还发生了两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一是吴国太尉徐知诰废掉吴国皇帝杨溥,建立南唐政权,自称是唐太宗子吴王李恪之后,改名李昇。另一件事是石敬瑭的“亲生父亲”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正式将国号改为“辽”。
石敬瑭知道他这个位子是怎么来的,狗都知道谁丢给它块肉骨头,它就会冲谁摇头摆尾、吡牙咧嘴,况石敬瑭乎!为了报答耶律德光,除了自己的老婆,石敬瑭没一样不敢孝敬小干爹的。他连自己老婆的亲弟弟李从厚都敢卖,天下还有什么让石敬瑭不敢做的?
现代人如果认了个干爹干妈,逢年过节的也要表示点孝心,送点钱物什么的。石敬瑭自然免不了这个俗,何况他和义父之间不仅是“父子关系”,更是政治同盟,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契丹需要中原的物资来维持豪华的贵族生活,石敬瑭需要契丹强大的军事实力来维持自己在中原的统治。
石敬瑭做人很到位,即使他生活在现代,也绝对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之前约定的每年奉送三十万的金银财帛虽然年年不少,但这毕竟是官方往来,私下的交情有时比官方上的承诺更值得信赖。除了这些之外,每年契丹遇上红白喜事、周年忌日什么的,石敬瑭都要派人送去最新鲜的时令货和契丹国罕见的珍珠宝贝。
耶律德光是他的干爹,干爹身边的七姑八婆们自然也成了石敬瑭的亲戚,这些人最得罪不起,随便谁说一句坏话都有可能让耶律德光对他起疑心,好东西自然要大家来分享,上至述律太后(石敬瑭的干祖母)诸王、下至普通大臣,甚至赵德钧的儿子赵延寿也有一份。
按说石敬瑭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但契丹贵族们并没有把石敬瑭当人看,有一点做的不好,就破口大骂,石敬瑭反正已经不要脸了,厚着脸皮赔笑,契丹人是得罪不起的。(现在也有人说:洋人是得罪不起的。)石敬瑭自甘下贱,可后晋政权中并非个个都是软骨头,见皇帝如此无耻,个个都义愤填膺,也有人劝过石敬瑭不要这样放纵契丹人的贪婪,贪婪是永无止境的。
现在的石敬瑭给人家做儿子已经上了瘾,根本听不进去,反而骂这些人糊涂:“你们懂个球!我这么做是为我自己吗?每年给契丹人的不过是几个县的财政收入,中原这么大,还怕让契丹吃穷了?何况惹毛了契丹人,他们大军南下,最终受罪的还不是我们的人民群众?”
石敬瑭说的貌似大义凛然,但仔细分析,漏洞百出。三十万确实不算多,但这也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拿这些钱进行国防建设可不可以?如果石敬瑭不放弃燕云地区,利用地理优势防御契丹人是绰绰有余的,即使契丹南犯,也可以御之于国门之外,怕他什么?石敬瑭把燕云地区的数十万百姓都送给契丹人当奴隶,这也是“爱护”人民群众?
现代也有一些人打着“和平”的旗号去干“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勾当,和石敬瑭的这种心态毫无二致。侵略者固然凶残可恨,但那些“和平人士”远比外来的侵略者更加凶残可恨,他们对国家民族的伤害远远大于侵略者。
屈辱退让永远换不来和平,反而会让侵略者的贪婪y望更加膨胀,真正的和平是打出来的,尊严也是打出来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尊严也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活的没有尊严,这是对人民最大的犯罪。
虽然石敬瑭有时也会对百姓送点小恩小惠,有一年下大雪,贫民受冻,石敬瑭下诏赐给穷人木柴石炭和粮食,让他们过一个“暖冬”,但对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百姓来说,能解决多少问题?
现在这样的事也不少见,每年春节前后,上头都下来一大帮人,给困难群众送钱送粮,好象很关心群众似的。慈善总是好的,但真正的慈善是让所有人都能过上“慈善大使”那样的日子,而不是做秀给别人看,借机捞取名利。
契丹自从得了燕云十六州,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财政收入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契丹的南线防御从原来的唐山…丰宁…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一线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公里,而且这是华北平原面对北方军事压力唯一可以做为战略屏障的山地地区,门户洞开,谁能保证契丹人遵守一纸合约、永不南犯吗?纸上的保证是靠不住的,文字是死的,形势是活的,真正的保证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力。
本书首发于看书蛧
第六十五章 瓮中捉鳖()
第六十五章瓮中捉鳖
石敬瑭虽然比较无耻,但并不白痴,做为一个在乱世中谋求生存的人来说,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要拿得起放得下,能“取”也能“舍”。对石敬瑭来说,放弃的是尊严,得到的是富贵,尊严是没有市场价,天知道尊严该值多少钱。从古至今,能“舍生取义”的人并不多,谁不想做皇帝?谁不想钟鼎玉食?象豫让那样的侠士,虽然许多人都很佩服,但真让他们去做豫让,那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石敬瑭这样想,其他人也是这样想的,有些人虽然在石敬瑭面前会一口一个“万岁爷”,转过头去就暗骂“老不要脸!”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就对石敬瑭很不服气,安重荣是个胡人,生性粗豪,为人凶悍,人称“安铁胡”。
当初石敬瑭在晋阳被唐将张敬达围困之时,安重荣曾经帮助过石敬瑭,石敬瑭有恩必报,让他做了河北重镇成德的节度使。但安重荣并不满意,心想:“你这个老不要脸的能我强哪里去?你能当我为何不能当?”
安重荣狂妄的对部下说:“天子唯兵强马壮者能当之!”这句话非常有名,点破了五代十国战乱不止的深层次原因,那个时代,造反的多是地方藩镇,手中有军政财权,造反还不容易?怪不得后来赵匡胤对石守信等人说:“旦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还别说,虽然安重荣出身“少数民族”,但他对汉族人民还是挺深的感情。石敬瑭命令边镇要对契丹人讲礼貌,可安重荣偏不这样,经常漫骂路过歇脚的契丹使节,甚至把闯入守境人偷鸡摸狗拔蒜苗的契丹骑兵也宰了不少。耶律德光哪能不生气?臭骂石敬瑭说他管教不严。
石敬瑭气的牙根直痒痒,不过他知道安重荣手中有兵,怕把这位爷给惹了,所以说话还比较客气,连安慰带威胁:“兄弟,别忘了你的富贵是谁给你的,火玩大了,小心烧着你自己的屁股。”可安重荣哪管你这些,干脆上表骂石敬瑭,说他:“罄中国珍异,贡献契丹,凌虐汉人,竟无厌足。”
安重荣还有些气节,又上表要求石敬瑭发兵攻打契丹,并说“天道人心,难以违拒,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安重荣看的倒是长远,契丹刚刚得到燕云地区,统治基础很不牢固,汉人多不愿受契丹人统治。即使出兵不能消灭契丹,重新夺回十六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可石敬瑭不听。
还没等石敬瑭下决心收拾安重荣呢,石敬瑭的“左膀”泰宁军节度使桑维翰担心石敬瑭真的听信安重荣的话,和契丹人决裂。便上书给石敬瑭,说:“陛下能当上皇帝,首先要感谢的就是契丹父皇帝,当初对契丹的约定陛下一定要遵守,不能忘恩负义。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契丹兵强马壮,耶律德光是五百年一出的圣君,我们是打不过他的。陛下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要灭掉安重荣,不能让这个祸害给我们中原添乱。”
不用桑维翰来给石敬瑭做思想工作,他早就想除掉安重荣了,毕竟现在他是皇帝,身边躺着这位粗人,换谁也睡不着。石敬瑭开始行动起来,他先是让“右臂”刘知远去太原做河东节度使,在左路钳制住安重荣,同时将原河东节度使李德统改任为邺都留守,在安重荣的侧翼敲进根钉子。
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石敬瑭让侄子郑王石重贵留守东京,自己以巡幸为名来到邺都,就近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叛乱。让石敬瑭没有想到的是,他全力防备安重荣,哪知道最先造反的并不是安重荣,而是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安从进实力较弱,很快就被晋军打败,安从进走投无路,一把火把自己送上了极乐世界。
安重荣听说安从进反了,乐不可支,对左右说道:“石敬瑭不得人心,安从进这等奴才也能反,我为何不能?”便于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年十二月,扯起大旗反了。
朝廷方面早有准备,石敬瑭派出妹夫杜重威前去招呼安重荣。杜重威人品不怎么样,连刘知远都耻于和杜重威同一级别。但杜重威运气好,和安重荣部在宗城(今河北威县东)相遇,还没等安重荣排兵步阵,他的手下赵彦之就带着本部兵投降了杜重威。可晋军看到赵彦之的部队盔甲明亮,向自己冲过来,以为是叛军过来挑战的,杜重威下令反击,结果把这部分叛军全歼(赵彦之真是倒霉透顶),叛军大乱。
杜重威大喜,狂呼一声:“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率军冲杀。叛军军心不稳,哪还有心思打仗,死伤二万多。安重荣一边骂着赵彦之忘恩负义,一边带着十几个亲兵逃回镇州。
安重荣的本钱在宗城浪费光了,城中无兵,安重荣把老百姓都押到城上,胁迫他们守城。安重荣也是急疯了,且不说此举和他指责耶律德光“凌虐汉人”没什么区别,这些老百姓会打仗吗?人数再多,也不过群乌合,指望平民能扳倒官军,安重荣真是死到临头了。
果然,晋军如蝗虫般扑到城下,杜重威下令攻城,其实不攻城,困也能困死安重荣,这时的安重荣已经是瓮中之鳖,没什么反抗能力。城中的那些军爷谁肯愿意为安重荣尽忠,尽了忠还是“反贼”,有人趁安重荣不备,打开城门放晋军进来。晋军立功心切,一通大杀,老百姓被杀二万多人。安重荣被活捉,押到杜重威面前,杜重威一阵奚落,斩于城下,这时已经是天福七年(公元942年)。
杜重实在是无耻,为了捞取首功,把开门的那位爷也给切了。不仅如此,杜重威还将安重荣的私产全都划到自己的名下,大捞了一笔。杜重威把安重荣的人头送到汴梁,石敬瑭这个高兴啊,对着安重荣的人头笑道:“安胡子,你也有今天?”命人把人头用漆封上,送给契丹他干爹,让他老人家消消气。
搞定了安重荣,对其他蠢蠢欲动的地方实力派也达到了敲山震虎的目的,谁不老实,我就把谁的人头给漆了。这些军阀伶俐的很,不再敢找石敬瑭的麻烦。军阀多半能屈能伸,得势的时候比谁都“大爷”,失势的时候比谁都“孙子”。当“大爷”固然是人生一大快事,但自古以来做“大爷”易,装“孙子”难。这和做人其实是一个道理,人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能承受起失败打击的人,是距离成功最接近的人。
虽然有些人还不算特别老实,比如平卢节度使(驻节青州)杨光远,经常在石敬瑭面前颐气指使,还背着自己和契丹人暗送秋波。但毕竟杨光远是自己的儿女亲家,加上杨光远一直没有公开翻脸,也就平安无事。
搞掉了安重荣,石敬瑭接下来就要处理彰义军节度使张彦泽擅杀彰义军掌书记张式一案。其实这件案子并不复杂,起因是张彦泽家教无方,儿子不类其父,所以张彦泽曾经毒打儿子。张公子忍受不了父亲的虐打,逃到齐州(今山东济南),结果被当地官府抓住,送回泾州(今甘肃泾川)由张彦泽处置。
张彦泽要杀儿子,请旨定罪。掌书记张式觉得年轻人犯点错很正常,教训几顿就行了,何必下此毒手?屡劝张彦泽。张彦泽暴怒,把气全都撒向了张式,举箭要射死张式,张式吓的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