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你真好!”自己不是怕,是激动的。前世多少次,曾想过如果哥哥没出意外就好了,终于此生安好,哥哥又像以往一样站在自己身前,一听说有事就急忙赶过来,让她心里怎么不激动?
“谁让我是你哥呢,这是当哥应该的!”
“你哥好厉害,我也好想有个哥哥!”李晓路赶过来助威,没想到杜如峰不动声色已经解决。她听到杜如峰和校长的话,对这个三年级的第一名又有了新的认识。
“那我把哥哥分你一半好了。”杜如蒿很大方地说。
“有这样分的嘛!真是没有一点诚意。”两人嘻嘻而笑。
杜如峰看两人说笑,冲她笑笑道:“谢谢你,晓路!”
“这也是我应该做的,谁让我是如蒿好朋友呢。”李晓路调皮地眨眨眼睛。
几人高兴地走了,随后过来的林安和周校长汇报完情况,听了周校长的建议,又惊讶又焦急。“周校长,你让我去劝退彭菊?”
“经你手劝退的学生也不少了,加上这一个也不多。再说这是你们班的事,闹成这样影响多不好,很不利当前学校的稳定。”周校长语重心长。
原来为了升学率,每年高二学生过了会考后学校会委婉劝退一批成绩差的,反正只要他们会考成绩过了就不影响拿高中毕业证,考学又考不上,参加高考只会降低升学率。大部分学生也乐意能拿高中毕业证又不用再学习,都会接受建议。当然,有成绩差但执意高考的,学校也不会硬拦,怕闹出去影响学校。
可这个彭菊与那些差生明显不一样,林安劝道:“她姨父是教育局的人,这样不好吧?会不会对学校不利?”
“有什么事我担着,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更加愉快地学习,并引导他们成长。”
心想,蠢材,要不怎么我是校长你是老师呢?枉自己年轻时还把他当对手呢,谁料他孰轻孰重都看不透。多操心些学生成绩,只要学生成绩上来了,连我这个校长都得哄着你。心思放到别的地方又不得其法,也不怪现在还在原地踏步。
不说林安怏怏而去,杜如蒿三人各归各班,在楼梯口,杜如峰说:“以后别一个人硬抗,这次要不是事情闹得比较大,我听说了,还不知道有人竟然这么对你。以后有什么事要和哥说,知道吗?”
杜如蒿乖乖点头,之所以不和哥哥说,是因为她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自己能解决掉。哥哥愿意护着她,她只有感觉幸福。
和杜如峰对她的批评不同,在杜如峰走后,李晓路则表扬她,“这次你做得对,我们是好朋友,有什么事就像今天这样叫我!”又感叹一句,“你哥好帅!”
“你心目中的no。1不是严先生吗,难道改成我哥了?”杜如蒿心情很好地打趣她。
“no。1当然还是格知哥,不过他就是那镜中月,雾中花,唉,反正我也不想了,顺其自然吧。”
杜如蒿知道李晓路只是嘴上说说,心里其实不当回事,就笑笑没说话。两人分别,杜如蒿一回到教室,就受到全班注目。不过对她来说,这些只是毛毛雨,全不当回事,冲大家笑笑。
这下像油炸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问她,“杜如蒿,你没事了吧,彭菊的随身听找到了吗?”
“你什么时候买的随身听啊!”
杜如蒿一一回答。张凤仙看到杜如蒿的笑容,也绽开了笑脸,大声问:“李晓路去之后,老师最后怎么说的?”
还有李晓路的事?这对天天繁忙但生活平淡的大家来说,太让人激动了,大家的耳朵竖得高高的,静听杜如蒿的回答。
知道同桌的意思,这也是证明自己的好机会,杜如蒿答:“她当然是实话实说了,昨天一放学她陪着我一起去寝室,我们又一起去她家住。”明摆着的,这事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那个彭菊也太坏了,原来她话里意思完全是你拿了她的随身听,让我还以为真是这样,对不起啊杜如蒿。”一个女生红着脸说。
这时候学生还多单纯,没人能想到彭菊会以此诬陷人。班里同学都附和她,也有别的人也给杜如蒿道歉,说不该不相信她。这时却有一个不和谐音叫起来,“彭菊不是那样的人!”
“程奇,你别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喜欢她就当她是好人。”有男同学劝他。
程奇一下子结巴了,“谁……谁喜欢他?我才没有呢?”眼睛却不由自主转向那个教室里唯一空着的座位。
可那个座位一直都空着,再也没迎来它的主人。一直到后来,才有消息说她被劝退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校方的态度,坐实了彭菊诬陷的事实。
程奇一下子蔫了,不是只有女孩才会遇上人渣之后痛不欲生。男生也有重情的,原来一直以为的好女孩却人品低劣,挺打击人的。
杜如蒿觉得,这之后,班里有人看她的眼光带了点畏惧,那个有亲戚在教育局而一向高傲的彭菊就这样走了?让她意外的是,楼适还趁无人时安慰她,让她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不过,她并不在意大家的眼光,一向与她亲近的张凤仙、李晓路与她依然亲热,这就够了。再说,她已没时间去想那等小事,她家的月饼大热卖,短短时间就一售而空,仅仅第一批货就挣了五千块钱。
彭菊诬陷她的事,杜如蒿兄妹怕陈松枝担心,并没有和妈妈说。他们只是查了查彭菊背后的人,才发现是孙拴子那一家子。悄悄和爸爸提了,让他注意点。
挣了大钱,陈松枝笑逐颜开,连连说:“好好,你掐我一下,看我疼不疼,我怎么觉得这是在做梦呢?”
家里几人都笑了起来,杜如蒿搂着妈妈肩膀,“这不是梦啦,妈,咱们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你们说,以后国家会不会把这一切再收归国有呢?”
杜如峰给她保证,“妈,您放一万个心吧,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国家领导人都说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那就好,那就好,可千万不要像吃大食堂那时候啊。这次终于可以把债还上了。这怪不好意思的,人家刘根山都出院了,我们钱还没还。”
“咱们赶上好时候了。这回中秋节前回去,就把钱还他们,也给他们拎份礼,感谢人家。”杜石林也笑道。
杜如蒿看看杜石林,就是这样高兴的时候,爸爸好像也有心事,回头得找个机会问问。
“咱们挣钱了,姣儿出了大力,这五百块钱你先拿着,以后还有。”陈松枝掏出钱递给陈皎。
“我只是来帮忙的,你们又给我买衣服又天天好吃好喝的,怎么还能收钱?”陈皎不接,诚恳地推辞。
杜石林也劝:“你妗子给你,你就留着吧,将来给自己做嫁妆,别都想着你弟弟他们。这么多年,你为你家做得也够多了。”
虽然都是外甥外甥女,可十个手指伸出还有长短呢,这个天天在眼前,踏实又能干,他自然要多疼她点。
“这个回头给我妈吧,让她也高兴高兴。”
看她执意,陈松枝叹息一声先收了起来。因为陈皎的表现,她们家已商量教陈皎一些点心的配料比。陈皎这样淳厚的人,防着人时间久了让人心冷。人心一冷,再想暖过来可是太难,最好的办法,不过是真心换真心。
第34章 谈心()
杜如蒿的月饼策略十分成功,第一批时就收到了5000块钱,这已是以往一年多的收入。陈松枝收到第一笔钱还激动了一下,随着一笔笔的收进,她已有些麻木了。不过再忙,她都记得每次都要抽空存到银行去。
想起买房时拿到手中钱时的紧张,她还小心在内裤上缝口袋,陈松枝不由失笑。现在她可以眼都不眨地提着个包就去银行了,用女儿的话说这是眼界宽了。
也是,在家的时候还为几毛钱的青菜置过气呢,现在,有那生气的时间她都挣那几十倍的钱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女儿的缘故,她的眼光不由又柔和几分。
“好好,要中秋节了,往年咱们早该走亲戚了,今年却赶上最忙的时候,我也脱不开身,你哥又是高三,要不你周末和你爸两个回去走亲戚?”
“我没事,好好走得开吗?”杜石林没意见。
“没事,这周我们休息一整天。”看看爸爸都清瘦了的脸,杜如蒿自然答应,她还正想和爸爸谈谈心,看爸爸有什么心事。那天她说有什么事她忘了,其实就是爸爸的情绪不对。她这么努力就是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可不能挣到钱却忘了初衷。
算算亲戚,只有一家舅,一家姑姑是直亲,其他的都有些远了,是爸爸、妈妈的表亲们,不过也都在走动。他们家准备一家亲戚一提月饼,再加一箱其它的,这已很不少了。现在其他家走亲戚不过是一箱方便面,太多了打眼,让人回着也不好回。
月饼自家就有,其他东西杜家准备去李晓路家超市去看看,她家的东西真。没办法,y县的制假曾上了中央电视台,实在是假烟假酒太有名了。就是饮料,也不少人在市场上见过假的,还是李晓路家的东西有保证。
进了超市,父女两人各推了一辆推车在超市里转着看。“爸,咱们买这种饮料好不好?”杜如蒿见没人回答,一扭头,发现杜石林没跟上来,他正在干货区那里专注地看着什么。
听她叫,杜石林快步走了过来,他也没意见,就买了杜如蒿看中的饮料。挑好东西,两个人的车装得满满的,付钱的时候杜如蒿却发现价钱不对,李晓路家收银机有问题?
“这钱不对,怎么你们少收了?”收银员小钱笑着说:“我们老板说了,你们来了就打95折。”
“那帮我谢谢你们老板。”经常见面,杜如蒿跟这些人都挺熟。
小钱仪态得体,“诺,我们小老板过来了,您亲自给她说吧。”
杜如蒿转过头,果然,李晓路正冲他们招手。想到小钱那小老板的称呼,杜如蒿不由笑道:“李小老板,谢谢哦。”
李晓路也不示弱,“杜大老板,你买这么多怎么带走?”杜石林看着两人互相打趣直摇头。
“我家新买了辆电动三轮车,这些装上都没问题。”
“哇,你家鸟枪换炮了,值得庆贺,回头请我客哦!”李晓路这点特别好,从来不让人觉得她高高在上,而是和你一个阶层一样,为你的成就而高兴。不管那些成就是否和她家比起来一钱不值。不知道这点是教养还是天性,都让人和她处起来很舒服。
“没问题,回头我请你喝油茶。”杜如蒿一口答应。
“那就这样说定了。”说完,李晓路指挥超市的人人帮他们把货都放到了杜家的三轮车上,才互相再见。
这个三轮车和马长坡的那辆一样,从各方面完全碾压原来的脚蹬三轮,速度自然也是。一路飞奔,只听得风呼呼地吹过,路两边的杨树像一排排沉默的士兵,不断向后退去。
杜如蒿看看前后,地里青青的玉米地已变得黄绿,人却没几个,叫道:“爸,您停车。”
“怎么了?”杜石林停了下来。
“您看您这段都瘦了,咱家日子越过越好,您在发愁什么呢?”杜如蒿想了想还是开门见山,爸爸这样的性格,不这样他还不一定愿意说。
杜石林低着头没有说话,只有路两边的杨树叶子在“哗哗”地响。
“您有外遇了?就是您有喜欢的人了吗?”杜如蒿最怕这个,她天天上学,就是回家一般也是吃过饭就走了,家里忙的时候还要帮着做活,还真不知道爸爸是怎么了。
杜石林摇摇头。
不是这个就好,杜如蒿松了口气,“一家人,有什么不能说出来一同商量呢?您这样,我们都很担心您。”
听到女儿的话,杜石林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手上的青筋像一条条小蚯蚓盘附在上。他怎么说呢?儿女都那么优秀,现在连老婆也成了家里的经济支柱,只有他,他现在只能给老婆打零工。难道他能说他现在天天被老婆呼来唤去,他这个一家之主觉得很丢人?这样说了他父亲的威严何在?
家人太优秀了既让人骄傲也是压力。杜石林没有回头,半响他才小心翼翼地说:“我想去干些别的活,不在家干了,好好,你说怎么样?”
爸爸在问自己怎么办?杜如蒿有些小心酸,她完全明白了爸爸沉默的心理。作为一个算是北方的汉子,从小被人教导就是要承担一个家的责任,要养护家中妻女。爸爸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沉默寡言,却像一座山一样背负着整个家。
可是,先是他引以为傲的工作没了,只能当保安,现在连老婆女儿也比不过,做点心也只能打个下手。他男子汉的自尊心根本受不了,都怪自己没想到这个,看到爸爸笑容越来越少,还以为他有外遇了。
事业就是男人的脊梁,现在爸爸提出来了,自己当然要支持,“想做什么,您有思路了吗?”
“我在超市里看到袋装的宽粉,一袋才300多克,就卖好几块一斤。觉得这跟咱们那里做的粉条差不多,可一斤粉条才不到1块钱。价钱差这么多,我想能自己做宽粉就好了。”
“这个想法特别好,爸爸,回头您试试吧,宽粉一般是吃火锅用的,销量还是挺大的。”杜如蒿眼睛一亮,她不是在哄自己爸爸,而确实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特别是火锅红火起来后,火锅底料、宽粉简直是家家吃火锅必备的材料。
杜石林声音轻快了许多,“我原来就有一些关于咱们这里粉条的一些想法,今天在超市看到宽粉觉得做这个更好,你也觉得好,等忙过中秋我就试试。”
y县的粉条一直很有名,但多是手工的那种,每年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才可以做粉条,晒干后的粉条盘成两尺多长的一片。他们村里一般把几片捆成一捆,卖给到村里来收粉条的人。这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不过这样长的面条,一般都是裸包装,看起来很简陋,价位也卖不上去。现在爸爸看出了宽粉的作用,想着做这个,现在反正家里也试得起了,只要爸爸高兴,就比什么都好。失去过才知道,一家人和睦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父女两人商量好,杜如蒿觉得爸爸的情绪好了许多,这才继续向村里而去。看着周围熟悉的景色,她的心却飞回了城里。
第35章 返乡()
杜家人要回去走亲戚,但也不可能拉着这一大车东西去走亲戚,还是要先回自己家,把礼物卸掉一部分。
村子里长年没多少变化,他们一进村,“突突突”的三轮车响就引来了不少人,大家都一脸笑脸,热情地打招呼。
“石林回来了,这是你们新买的三轮车?看着可真夯实。”
“是啊。”
“咱们村原来就长坡有一辆三轮车,现在这是咱村的第二辆,你小子真发财了。”
“发大财了吧,你们看买这么多东西走亲戚?”
杜石林看着心情好了许多,也笑呵呵地回话,“我们做点小生意,为了送货方便,这是借钱买的。”
这是杜家人在县城就商量好的,挣点儿钱没事,但短短时间内能挣下一辆买三轮车的钱,别提之前还借钱买了房,那也太让人惊奇了。
“那也得有人借给你才成啊,现在借钱这么难,能借出来就是本事。你们家还在县城买了房,以后都是城里人啦。”村里人还是羡慕不已。
杜如蒿也笑,怪不得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