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各支部队阻击巴蜀隋军的前进。
杨素出永安后,率水军顺流而下直指三峡险关,大军一开始顺流而下一路击败多股阻击的陈军,不过在行至流头滩(今湖北宜昌市)时,遭遇陈朝将军戚昕率水军阻击于狼尾滩(今湖北宜昌市)。
因为杨素怕在白天挥军而下时,被敌人知道自己的兵力虚实,所以在等到晚上才指挥水军沿江而下,在水军进攻的同时,他还派步兵从南岸登陆去袭击戚昕大营,并且派大将刘仁思率骑兵在北岸打败那里的陈军将领白沙。
等到天亮时,杨素顺利大败陈军将领戚昕,然后率水军继续顺江东下。
这时南陈为了防御隋军,沿江布置的军队数量极多,沿江陈军得知隋军大举进攻时,告急文书雪花般飞向建康的南陈朝廷,但前线将士们在与隋军奋勇作战时,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一番心血全部白费。
陈后主陈叔宝重用的执政大臣施文庆、沈客卿两人,除了争权夺利,排挤其他有才能的南陈大臣外,就只会天天陪着陈叔宝填写艳词、饮酒作乐,面对前线将士的告急文书竟然丝毫不予理会。
自古以来奸臣和幸臣其实可以分成两个概念,奸臣中有些人可能为人确实不正直、喜欢使用阴谋诡诈之术,但是因为要维持自己的地位、权势,还是有一番不错的本事,也能把国家勉强维持下去。
这里面的典型代表,就是唐朝时期的李林甫和宋朝时期的蔡京,这两人不可谓没有才,但是为人都是典型的品劣低下,可是李林甫以用人而出名,蔡京也以善于理财而备受重视,并且书法堪称大家。
跟奸臣相比幸臣就不一样了,他们这些人大多数完全没有任何执政能力,只是凭借着君王对自己的宠信而获得权力,但是他们往往会不顾大局,只顾着眼前得过且过,浑天廖日一般。
施文庆、沈客卿两人作为南陈的执政大臣,一旦南陈覆灭自己也逃不了好,按说你即便不想让陈后主知道隋军入侵的消息,但多少也应该把这些事情处理好,这样也能保证自己的权势。
他们两人倒好,面对着隋军不断入侵的消息,竟然不闻不问,连陈后主都从宫女那里得到了隋军入犯的消息,他们依然对陈叔宝说,这只不过是边境守军为了战功虚夸的事情罢了。
于是天真无邪的陈叔宝,就像是一个乖宝宝一般听信了两人的话,他们继续在建康城中花天酒地,陈叔宝日夜拥着张丽华和孔贵妃两人,只希望这样的日子千年万年的过下去。
此时陈朝的战略布置怎么样呢?
南陈朝廷依然是丝毫不做准备,全靠着前线的将士自己抵抗隋军有组织有预谋的进攻。
因为建康是南陈的国都,这里便成为了隋军的重点进攻方向,隋军在淮南一共有杨广、王世积、韩擒虎、贺若弼、燕荣五路大军,可以说六十多万大军中,一半多都集中在这里。
面对着隋军的强大攻势,南陈原本屯驻在长江中游的水军很快就被调往下游,以抵御隋军对建康城的强大威胁,但是这样一来反而造成长江中游陈军兵力非常空虚。
这时陈军在三峡等长江上游的将领正在更换,并且这些军队还被杨素率军牵制住,于是在南陈数千里的长江防线上,上游、中游的江面上已没有了足以进行阻击隋军的力量。
南陈内部当然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在,陈霸先、陈茜留下的将领们也还有很多人在世,他们当然能看出来隋军随时可以从这些缺口渡江南下,南陈引以为凭借的长江天险,已经挡不住隋军的进犯了。
鉴于这种情况,南陈护军将军樊颜便向仆射袁宪建议,京口(今江苏镇江)、采石(今安徽当涂城)两地自古以来就是北朝进攻南陈的战略要地,必须加派精兵屯防,并要派出至少二百艘战船沿江防守,以备不测。
这时陈叔宝天天在后宫玩乐,政事都是由施文庆、沈客卿两人带领大臣们商议后决定。
仆射袁宪及骠骑将军萧摩诃都赞成樊颜的建议,但在提交大臣们商议时却被执政施文庆、沈客卿当场否决,甚至还训斥樊颜无事生非。
也不知道这两人是不是隋文帝早就布下的细作,不然这两人还真的够奇葩的,竟然三番五次的选择了对南陈最为不利的做法,恐怕连三国时期的袁绍都对他们甘拜下风。
很快隋军沿江而下的消息传到建康城,仆射袁宪又重提旧议,但再次遭到施文庆、沈客卿两人的否决,他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这种所谓的紧急军情不过是边将为立军功而故意夸大其辞。
因此两人将众多大臣训斥一番后,照旧奏乐、饮酒、作诗,对边患丝毫不以为意。
在他们看来,如今已经四月份正是江南梅雨季节,春水时至江水暴涨,连惯操舟楫的南陈水军将士,谈起这时的长江,都会面露畏惧之色,更何况是北方不善于舟楫的隋军呢。
可怜的前线陈军将士在跟隋军拼死作战,而后方的执政大臣却对他们丝毫不以为意,真可谓前方吃紧,后方猛吃!
有些人不到火烧屁股,绝不会后悔,施文庆、沈客卿两人就是典型代表,正当他们没事跟陈后主陈叔宝写艳词、花天酒地时,忽然就得到一个紧急消息,东部的隋军也渡江南下了。
到了七月份,副热带高压统治长江中下游的时候,长江两岸的降雨骤减,导致江面的宽度也大幅度减少,于是趁着这个机会淮南的隋军开始大规模渡江了。
就在七月中旬盂兰盆节那天,陈帝陈叔宝在接见群臣时,吴州总管贺若弼从广陵率军渡江,突然出现在京口城下。
京口城也就是后世的镇江,距离建康城仅仅只有二百里左右的距离,隋军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抵达城下,严重威胁到建康城的安危。
接到这个消息后,建康城内的南陈君臣真的慌了。
第508章 灭陈之战(下)()
贺若弼渡江了!
因为之前隋军主力密布于淮南各地,故而江南对岸也是陈军防守的重点区域,远比隋军水军强大的南陈水军更有大半主力集中在这一段江面日夜防范,隋军要想从这里渡江非常不容易。
为了能够顺利渡江,贺若弼着实费了不少的心思!
在此之前的三年多里,他为了迷惑对岸的陈军,把隋军新造出来的强大战船全部藏起来,平时只把一些破旧的水军船只摆在江北的口岸上,使的陈朝将领以为隋军没有好船。
于是舰船精良的南陈水军便开始对对岸的隋军不以为意,每次看到甚至都有蔑视的意味,不知不觉中陈军水军就开始变得骄纵起来,却不知道这正是中了贺若弼的骄兵之计。
在迷惑陈朝水军的同时,贺若弼又多次施展他的疲兵之计,在屯守广陵的三年里,他命沿江的隋军在每次换防时都要先聚集到广陵,然后漫天遍野的打着战旗,大军驻扎的营寨绵延数十里。
好几次陈军都以为隋军将要大举南下进攻,于是急忙加急作战防备,可是隋军竟然没有来进攻,他们过后才知道居然是对岸的隋军在换防,一次两次陈军还会紧张,但久而久之陈军对隋军在广陵的聚集就习以为常,甚至是不以为意了。
当贺若弼发现陈军不再对自己大军的行动紧张时,他知道陈军终于上当了,于是他就在这时突然挥军在瓜洲(今扬州附近)组织大军渡江,几乎没有遭到陈军的任何阻击。
在贺若弼渡江的第二天,防守京口的陈军守将徐子建,就已经将贺若弼率军渡江的战报送到了建康朝廷,这时惊慌失措的施文庆、沈客卿两人才终于不敢再无视隋军的进攻,他们将此事报告给了陈叔宝。
但是一直到第三日,终于回过神来的陈后主陈叔宝这才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到了第四日,陈后主陈叔宝任命萧摩诃、樊毅、鲁悉达为都督,司马消难、施文庆为大监军,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船队出白下(今江苏江宁),攻击贺若弼。
另外陈叔宝又派皋文奏率兵出南豫州(今安徽当涂),阻击从横江南渡的韩擒虎大军。
但是不等他们率军赶到,贺若弼已经与七月二十一日攻克京口要城,守将徐子建以下大部战殁,并且俘虏了陈朝南徐州刺史黄恪。
由于灭陈之前隋文帝的严厉要求,隋军军纪非常严整,不仅没有任何烧杀抢掠的事情发生,甚至在击败陈军后还释放了俘获的六千多人,于是南陈各地官员纷纷向贺若弼投降。
在贺若弼攻克京口的第二天,庐江总管韩擒虎攻占了采石城,并且生擒樊猛之子樊巡,击退了皋文奏率领的阻击军队。
贺若弼和韩擒虎渡江后,一东一西,分道挺进,沿江陈军纷纷溃逃,等到七月底两路大军已经几乎是同时抵达建康城外。
当韩擒虎、贺若弼在下游渡江成功,挥军向建康挺进之际,在建康的陈军尚有十万之众,完全可以凭着地利固守抗击,以待各地的援军,但这时陈叔宝已经慌了神求胜心切,急于决战,这在战略上是一个极大的失误!
贺若弼军攻占战略要冲曲阿,进而攻下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屯军于白土冈之东,杨广派总管杜彦与韩擒虎会合,共两万人,驻扎于新林,三路大军将建康城围住。
而蕲州总管王世积率水军出九江,在蕲口打败陈守将纪瑱,这时距离建康城也已经很近,随时可以达到建康城下,隋军对建康城的威胁进一步增加,南陈的灭亡迫在眉睫。
火烧眉毛的陈叔宝忽然想起,当初他的祖父陈霸先在建康城先后两次击败齐军的伟大功绩,于是他突发奇想准备派大军出城击败隋军,毕竟这时建康的陈军数量还占据优势。
于是为力保京城,他先派陈叔英屯守朝堂,然后以大将萧摩诃屯守乐游苑,樊毅屯守于耆阇寺,鲁广达屯驻于白土冈,孔范屯于宝田寺,命任忠从吴兴赶回,屯守于朱雀门,在京城的军队共有十万余人。
萧摩诃等将领对陈叔宝的乱指挥很是无奈!
当贺若弼渡江攻打京口时,萧摩诃请求带兵前去阻击,结果陈叔宝惧怕京城空虚坚决不许;等到贺若弼打到钟山时,萧摩诃又想乘隋军立足不稳之际出兵袭击,陈后主还是不许。
一直到其他几路隋军兵都临城下,隋军已经站稳脚步,这时手忙脚乱已经乱了心神的陈叔宝才忽然想要主动出击,于是萧摩诃与任忠等人都竭力劝阻陈叔宝的突发奇想。
面对陈叔宝的询问,大将任忠认为,兵法说‘客贵速战,主贵持重。今国家足兵足食,宜固守台城,缘淮立栅,北军虽来,勿与交战;分兵断江路,无令彼信得通。’
意思就是,隋军是客场作战,讲究的是速战速决,而我们主场作战,就可以利用地利人和来拖延时间,最好是坚守建康台城,再在秦淮河这些外城建立营寨栅栏,等到隋军进攻时只坚守而不要跟他们作战。
然后再派出占据优势的水军隔绝南北交通,让隋军大江南北的军队相互之间得不到消息,这样一来我们必然能够取得大胜。
甚至任忠还主动请战:‘给臣精兵一万,金翅(船名)三百艘,下江径掩六合,彼大军必谓其渡江将士被俘获,自然挫气。臣复扬声欲往徐州,断彼归路,则诸军不击自去。待秋水既涨,上江周罗等众军必沿江赴援,此良策也。’
任忠的意思是,只需要给他一万精兵,三百艘舰船,他用这些船只隔断隋军南北交通,江北的隋军必然会以为渡江南下的同袍已经战败被擒,这样江北的隋军士气受挫,必然不会南下。
然后再放出消息,说称陈军要从海路进攻徐州,断绝这些隋军撤退的道路,江北的隋军必然慌忙之下撤退,这样江北隋军不攻自破,等到八九月份秋水涨起来,上游的周罗等将领必然会率军来救,这才是应对的良策呀!
可以说,任忠的计策才是最适合南陈的作战谋略,南陈不是没有对抗隋朝的实力,而是因为完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正好建康城中粮食充足、士兵数量也很多,非常适合坚守。
当初陈霸先就是利用类似的战略,先竭力防守疲惫齐军,然后突然出击击败齐军,正是用了这一方略才先后两次击败了渡江南下的数十万齐军,获得了南朝空前的大捷。
如果陈后主决定使用任忠的建议,恐怕南陈这一次还真的有可能击败隋军的进攻,哪怕到最后依然是以隋朝攻灭南陈告终,但却可以将南陈存在的时间继续延续个几年。
任忠的建议很好,但是他没有考虑到,陈叔宝又怎么会有这样的耐心去等待援军,他自以为在建康城还有十万精兵,而城外的隋军仅有数万人,因此他烦躁道:兵久不决,令人腹烦,可呼萧郎一出击之。
意思就是大军久久不能决战而胜,让人举得心胸烦躁,太没有意思了,可以让萧摩诃率军攻打一场,而深受陈叔宝信任的大臣孔范也主张决战,于是萧摩诃、任忠等人不得不听命行事。
八月上旬,建康城内的陈军主动出城布下战阵,南边是鲁悉达屯于白土冈,北边是萧摩诃,其间依次是任忠、樊毅、孔范,南北相距二十里,距离最远的两处军阵甚至已经看不到对方。
贺若弼等人原本只是率军围困建康城,然后等待自己的援军到来后一起攻城,如今陈军竟然自己主动出城迎战,让他和韩擒虎喜出望外。
为了更好的攻打陈军的军阵,贺若弼在侍卫陪同下登山观察陈军的阵势,他见鲁悉达军队阵型严整难以攻破,而孔范率领的军队却非常散乱,于是贺若弼立刻亲自率兵攻打孔范的部队。
这时陈军十万人,面对着隋军仅有五六万,如果双方拼死一战甚至陈军战胜的可能性还要大一些。
但是在这一场战争中,有人再次充分体现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的真谛。
贺若弼刚刚率军冲到孔范所部阵前,被吓得面无人色的孔范,竟然是自顾自的逃走了。
要知道孔范所在的位置正好位于整个陈军军阵的中间位置,他这一逃立刻引起连锁反应,其他各部陈军见状之后军心大乱也随之溃退,为此陈军全线崩溃,大将萧摩诃被俘。
这时庐江总管韩擒虎趁着贺若弼牵制住陈军主力的时候,从新林进军攻打建康城池,正好遇到陈军的整体溃败,他见状趁机也大举进攻,于是陈将任忠无奈之下只好降隋。
守卫朱雀航的蔡征听到韩擒虎率军前来,连有名的大将任忠都已经投降,居然不战自溃消失的无影无踪,任由任忠带领韩擒虎大将直入朱雀门,而建康城内的文武百官闻讯都仓惶出逃。
陈后主陈叔宝一时没有人在理会这个昏君,因为知道大军战败的时间太晚来不及逃走,情急之下他只好急忙带着最心爱的张丽华、孔贵妃两个妃子躲入御花园中。
可是御花园中哪里有太多可以躲避的地方,最后他看到一口干枯的水井,灵机一动下便带着两个妃子躲进这口枯井之中。
第509章 南陈灭亡()
“城外韩擒虎,城头张丽华。”
这是两百多年后中唐诗人杜牧写的诗。
隋唐以后类似这种讽刺陈后主昏庸,张丽华红颜误国的诗句还有很多,他们从来不会考虑其他,似乎整个南朝的彻底崩灭都是一个可怜男人和一个可怜女人的错误一样。
得益于这些后世名人的诗词评论,陈后主陈叔宝在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