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了这二十万大军固然值得高兴,可是王泽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发现,在彻底消灭突厥这百万大军前,面对着北周的全力进攻的话,自己根本无法继续守住三齐之地。

    要守住三齐之地,王泽就是同时与北周和突厥开战,因此换句话说,也就是王泽已经根本阻挡不住北周对北方的统一步伐,统一北方后北周统一江南也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如今三齐之地的丢失已经是可以预见的,自己充其量也就是在三齐东部占据一处不算太大的根据地,以待后面的形势发展。

    如今的三齐之地依然是人丁殷富的地方,先进的农业生产,大规模的手工工业,大工场生产让这里的民众生活水平非常高,在得知前线大军将要撤退后,他们也一个个开始准备跟随撤离。

    为了不给北周留下太多的资敌物质、人口,王泽开始了对三齐再次展开大移民活动。

    这一次三齐境内的三百万民众,全部都在王泽的迁移计划中,不管是这多达数百万的汉民数量,还是其中蕴含的技术人才,以及各方面的人才,他都不愿意留给北周。

    这样一来,北周哪怕占据了整个三齐,日后也必须对这里进行大量移民才可以发展起来,光是这一点就可以牵制北周很多精力,也能够限制北周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如今正是春夏之交,哪怕是匆忙迁徙这些民众也都好安置,于是王泽一口气从南洋、西洋、东海各地征调来七八百艘船只,而且全部都是载重三千石以上的大海船。

    如果不是因为怕影响到全国那些必要的经济活动,王泽甚至可以调来一千五百艘大海船,夏国掌控东西方航路的海上霸主地位可不是白叫的,这是用上千艘战舰,近万艘商船换来的。

    大迁徙开始了。

    所有迁移的民众从最西面的济南郡开始,一个郡一个郡的迁移,济水上一时间布满了满载民众离开的大船,而从青州北部的沿海,向东一直到威海郡,甚至东南面的胶州港,每天都有大量民众乘船离开。

    过去三齐的民众早已经有了充分的户籍统计,在组织离开时也非常便利,每一户都将在征询各人意见后,分别送上前往东海、勿吉之地、夷洲、南洋这些地方的船只。

    民众迁移的重点是勿吉之地和东海、南洋、高句丽故地这些地方,反正如今的夏国地广人稀,几乎一平米只有两三个人,因此不管是哪里都可以安置大量的百姓,根本不怕人太多。

    南洋这十几年来作为东西海路要道,在三齐的名气是越来越大,竟然先后有三十万人选择迁移到南洋去,这也为原本人数便越来越多的南洋增加了大量人气,仔细算算南洋的汉民甚至都已经快要到一百万了。

    夏国毕竟不怎么限制户口,在这次迁移不满意之后,在当地生活三年后还可以申请迁移到其他的郡县,因此三齐民众对于这一次的大迁徙也只是充满了好奇与渴盼,而没有想象中的喧哗。

    就在王泽一边忙着对突厥开战,一边迁移三齐民众的时候,忽然从北周和南陈同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陈顼和宇文邕竟然在同一天去世了。

第486章 两皇辞世() 
宇文邕是在王泽彻底击败辽东城下大逻所部那一天死得。

    当数十万北周大军彻底击败南陈后,宇文邕得知夏国正与近百万突厥大军开战,于是便准备一鼓作气攻灭三齐本地的夏国势力,为此他再次召集三十万大军亲自率领支援前线。

    得益于北周消灭北齐后迅速增长的国力,三十万府兵很快就在长安等地集结完毕,宇文邕刚刚率军前出到洛阳就忽然生病,随即更是一病不起,于是这支大军只得在洛阳驻扎下来。

    原本宇文邕还想在洛阳养好病,然后继续出征,谁知宇文邕的病情恶化很迅速,短短几天就卧床不起,没等十天时间宇文邕就突然暴病而死。

    对于周武帝宇文邕的突然暴死,王泽并不感到意外,他早就知道宇文邕必然不得善终,这在宇文邕进行政治改革和灭佛运动时就必然落下的结果。

    虽然王泽并不太清楚宇文邕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但王泽却因为对隋朝建立前背景的一些了解,知道杨坚正是通过自己年幼的外孙而掌控了国家权力。

    既然宇文邕的外孙这么早就即位,那就说明宇文邕和他的儿子一定死的很早。

    不管是原来历史上宇文邕的死,还是这一次宇文邕的死,两者都充满了蹊跷,但在王泽分析看来,这里面怕是少不了那些在宇文邕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中,利益被极大触动的大势力插手。

    尤其是根据从王泽早就安排在北周的细作传来的情报,宇文邕的突然死去,竟然隐隐还有浮屠教门的影子在里面,很可能是浮屠教与北周内部一些势力联合杀死了宇文邕。

    其实想想也是理所当然,历史上浮屠教门自从强大起来后,便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他们掌握全国三成以上的肥沃耕地,控制着全国近三成的青壮人口,不用缴纳赋税、不承担徭役。

    甚至他们还利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交好各地王孙贵族借此操纵朝政大权,另外还有很多僧众利用可以出入内院的便利****朝野、****民女,可以说这些名为高僧其实只是披着僧人外衣的邪教禽兽而已。

    浮屠教门天生善于玩弄权术,与各地权贵的利益勾结极深,哪怕历史上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周世宗柴荣不顾个人安危大举灭佛,让国家实力急剧增加,却因为触动浮屠教门的根本利益,导致他们都先后壮年暴死。

    如果说这里面没有浮屠教门的插手,打死也不相信,可惜的是后世浮屠教门反而借此大肆宣扬,这三人就是因为灭佛触怒神佛,因此才身死国灭,让后世帝皇更加敬畏浮屠教门。

    不管后世人如何评价宇文邕,正是他在位期间让北周一跃超过北齐成为强国,随后更是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对于战乱数百年的中国大统一做出了最根本的贡献,后世隋朝能够一统天下,也是靠着北周打下来的基础。

    宇文邕死后,他的长子皇太子宇文赟在诸位柱国大将、宗室、大臣的支持下登基,原太子妃杨丽华成为皇后,而杨坚于是便从随国公一跃而成为国丈,地位更加位高权重起来。

    宇文赟以阿史那皇后为皇太后,以自己的生母李姿娥为帝太后,以长子宇文衍为皇太子,并以次年为大成元年,仿佛一片新气象。

    对于宇文邕的突然辞世,北周民间一片哀鸿相比,而北周上层官员、勋贵,甚至是佛道教们却几乎全部在弾冠而庆,宇文邕在攻灭北齐后死去实在太完美了。

    宇文邕虽然个人能力很强,不过在史书上却得了个‘刻薄寡恩’的名声。

    正是因为他的雄伟大志,让他对下属要求非常严苛,导致这些人对他心怀怨恨,宇文邕的突然死去对他们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下终于可以轻松了,是不是还可以捞点好处呢?

    对于浮屠教门而言,宇文邕的死去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宇文邕的灭佛运动,导致北方浮屠教门数百万僧众被迫还俗,大量寺院佛经被毁,而宇文赟却极为痴迷佛道两教。

    当宇文邕死去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宇文赟就下令恢复被毁坏的寺院,还大量赏赐浮屠教门和北天师道、楼观道的道士,甚至还下令雕版印刷了大量佛门经卷。

    一时间天下僧众都在称颂宇文赟的贤明,僧众们恢复了自己的浮屠教门地位,权贵们得到了自己的权力,他们一个个心满意足,只有无人正视的小民在为宇文邕的死而悲伤。

    让北周民众们不满的是,宇文赟在宇文邕死后完全不按照礼法行事,仅仅十天宇文邕就被下葬,下葬当天宇文赟就开始脱下孝服,大肆庆祝自己得到解脱,他已经受够了自己的父亲。

    周武帝对自己的儿子宇文赟要求非常严厉,每次朝见,要求宇文赟的行为举止都和大臣一样。

    另外他对宇文赟的学业和政务要求也很高,即使是严冬酷暑,也不准休息,偏偏宇文赟生性好饮酒,周武帝便下令禁止酒和一切与酒相关的饮料、食品都不能送到东宫。

    每当宇文赟犯下错误,周武帝就用棍棒、鞭子痛打他。还对他说:“历朝历代被废掉的太子多了去,难道我其他的儿子不能立为太子吗?”

    于是宇文赟又命令东宫官员记录宇文贇的言行,每个月都要向他汇报。

    长时间的压迫下,宇文赟因为害怕父亲周武帝的威严,每天言行举止都按照规矩表演,从来不会表达真实感情,于是很多严重的恶行并不为外人所知。

    等到宇文邕死后,终于再也没有人能够劝阻宇文赟,于是他日渐荒淫起来。

    就在宇文邕病死的当天,南陈皇帝陈顼也同时病死了。

    相对宇文邕的死比历史上推迟一年,陈顼的去世却提前了三年。

    原本陈顼野心勃勃的准备利用中原混战的机会,继续进军中原,虽然不求彻底击败北周,占据中原,不过也想着趁这个机会继续扩大南陈的实力,可是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北周借着攻打王勇的幌子,一转眼就是数十万大军南下,一口气将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南陈大军几乎消灭七成以上,南陈有数的将领死伤大半,要不是因为长江天险阻隔,又有淳于量组织水军提前防备,北周大军很可能已经饮马秦淮河。

    北周虽没能渡过大江,可是南陈当初费尽两代、三位帝皇才光复的江汉、两淮、淮北大量土地一口气全部丢失。

    这些土地都是南陈最为精华的土地,哪怕如今南陈已经开发出来了岭南之地,湘水、赣水流域也远比历史同期繁华的多,可是大江以北这些土地上的人口依然占据了南陈三成以上的人口。

    在丢失了大江以北后,北周与南陈共享长江天险,失去了两淮的战略纵深不说,南陈还损失了二百万以上的人口,长江以南剩余的人口只有四百万人。

    看似南陈丢失了这些人口后,还有四百万人,可是要知道南陈精兵一向是以两淮地区的北地汉民为主建立的,南陈军队几乎九成以上士兵出自丢失的这些土地,也就意味着南陈丢失了几乎全部的兵源地。

    在得知前线陈军大量死伤,江北大军几乎全部损失,北周大军更是饮马长江后,陈顼当即就口吐鲜血昏倒在地,等到抢救出来时已经是中风,不能再处理任何朝政。

    于是惶急的南陈文官武将们无奈之下,只得将皇太子陈叔宝架出来暂时摄政,作为后世有着陈后主之称的陈叔宝却远远没有叔祖、大伯、父亲的能力,于是南陈依然是一片乱局。

    过了数月后,就在宇文邕病死当天,陈顼也终于在病重中死去,两位皇帝倒是路上可以做个伴。

    陈顼突然死去,按说陈叔宝便理所当然要即位称帝了,可是就在陈顼葬礼当天陈叔宝却差点被自己的弟弟陈叔陵杀死。

    自古天家无亲情,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

    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早在陈叔宝作为皇太子时便颇为不服,等到陈顼死后他便随身携带一把磨好的利刃。

    等到陈叔宝在葬礼中趴在陈顼棺上哭的正投入时,陈叔陵突然拔出刀来就往陈叔宝脖颈砍去,而且当即就砍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陈叔宝后脖颈位置。

    可能是因为陈叔陵这孩子毕竟年轻,也才二十来岁心里有些慌张,这一刀下去位置砍得挺准,却因为力度不够没有造成致命伤害,反而被陈叔宝在侍卫的护卫下逃了出去。

    逃出去的陈叔宝又惊又怒,当即命令大将萧摩诃率军擒杀陈叔陵,而后陈叔宝便由张贵妃张丽华独自照料,等伤好后愈发宠爱张丽华。

    陈叔宝即位后对于南陈的不利局面丝毫不以为意,有人劝他继续勤俭节约,以便继续增加军备,以防北周的南下。

    可是陈叔宝却拿着以前陈霸先先后击败北齐、北周的事情说:“过去齐军三次进攻皆败,周师继而又败!建康王气在此,如今虽然兵微将寡,却有大江隔断南北,周师岂能飞渡?”

    因此陈后主丝毫不理会这些意见,对于一些劝他继续与夏国修好的大臣,陈叔宝更是恼怒非常,他认为自己乃是华夏正统,竟然要对一介东海小国媚颜屈膝,竟然将这些大臣流放琼州。

    南陈开发岭南近二十年,陈叔宝竟然还不知道岭南特别是琼州已经成为了一个富庶之地,不过所有的一切都丝毫不影响陈叔宝肆无忌惮的享受生活。

    陈叔宝即位后南陈官场更加黑暗起来,因为陈叔宝的昏庸,有抱负的大臣纷纷辞官离开,剩余那些大臣之间的争权夺利更加激烈起来,再也没有人关系百姓的死活问题,尤其是那些为了逃离战火来到江南的百姓。

    谁都没有发现,当大量逃难的民众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在淮南到岭南之间,有一股移民潮正在逐步掀起来,大量的淮河南北的汉民为了躲避兵灾,不得不举家迁移。

第487章 流民潮() 
“爹,走吧!”

    长江边上,一名衣服上打着好几个补丁的年轻人无奈的推了推自己四五十岁的父亲,口里催促道,“那边船马上要走了,还是快点走吧!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已经在船上等着了!”

    距离两人不远处的码头上,停泊着数十艘大船,大量的百姓正在一队青壮的组织下有序登船,很多男子身上一个个还背着不知道装着什么的破烂行李,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这一走不知道又是何年才能得以回故乡!”中年人一边慢慢往江边的大船走去一边伤感道,“我们张氏本来是中原大姓,在永嘉之乱便南渡寿春,可是这一次不仅再次南渡到江南,还要到那岭南蛮荒之处!”

    中年人说着便有些垂泪不已,“如此中原的祖坟不仅得不到好好地维护,连淮南的父祖坟墓也要放弃了!我不孝呀!”

    看中年人悲痛的表情,就好像这一次被迫离家都是他自己的责任一般,而在他的心里,更是对举家要搬迁到岭南之地有着万般的抗拒,在他看来岭南还是那个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

    年轻人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却没有那么难过:“那又有什么办法?如今江北之地都是北朝占据的,而咱们的朝廷如今只顾着大修寺院、宫室楼阁,听说最近还要修筑大皇寺,里面的佛陀全都要用金箔来贴!

    又哪里顾得上我们这些一文不名的升斗小民?再说了父亲你提的那些中原旧事,如今都是几百年以前的事情了,还老抱着那些干什么?难道还能让娘和弟弟妹妹们吃饱饭不成?”

    看得出来年轻人在家里的地位应该很强势,在古代讲究父子纲常极为严格的社会中,哪怕儿子不遵守父亲的话都要挨打的理所当然,更不要说儿子还会指点父亲做错的地方,不过看样子这位中年人也已经习惯了。

    看自己父亲闷声不说话,年轻人继续劝解道:“再说了,岭南哪里有父亲你说的那么荒蛮?从太祖武帝北伐那年起,岭南就在东海夏国的协助下开发起来,如今那里的繁华听说比起建康城都不会逊色多少!日后肯定会好起来的!”

    中年人怎么会没听说过这些事情,只是百闻不如一见,哪怕是后世现代社会,很多人一提到云南还以为到处是原始森林,很多事情哪怕你知道的再多,也很难改变你的心里那个固执的认知。

    在船上人的催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