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编了胶长以东的民众又得了近万人,三年来,陆陆续续的从南朝等地收拢一些流民,特别是四年前曾受过王勇等人接济的流民,一部分因天灾**,又携家带口的前来投奔。
对于这些人,经过反复甄辨,被安排到了各处的村寨安家。
而三四年间,得益于太清道道士们的高超医术,山寨新添了数千名新生儿。望着山寨一日日的变强,王勇的脸上笑容一直就没有断过。
第22章 新船已就始向东()
船队回来当天接风宴后,孙兴、曲六郎二人随王勇等人来到本地的议事堂,轮流向众人讲述了此行过程。
这次船队东去,在成山附近休息一夜,然后继续向东出发,因为是新型海船,所以只用了四日就到达了高句丽的南部重镇…慰礼城(即现在韩国首尔)。
慰礼原为百济都城,在八十年前被高句丽夺取,现为其南部重镇,因为所在的汉江流域平原多富庶之地,因此商贸非常发达。
经常会有南朝和百济的商船来到此处交易,此次船队所携带的货物中有二成是被这些船队买走的。
随后船队只卖了五成的货物,然后买了高句丽一些本地货物继续南下。在二月中旬来到百济都城泗沘附近的港口。
百济根据棒子们自己的说法,是高句丽创始者**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创建。
但是根据后汉书记载的辽东史料推断,实际上百济这个国家最早应该是东汉末年以后才建立的。
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朝鲜半岛西部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南部逐步吞并了马韩。强盛时,甚至一度打败了高句丽,杀死了高句丽国王。
这让一度以为百济,只是被高句丽欺压下一个弱小国家的王泽大为吃惊,想不到百济曾经也这么牛气过!
百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利条件优越,农业较发达,甚至已经开始在养蚕、纺织丝绸。
这时的百济正处于一个文化全盛时期,在位的国王是号称威德王的扶余昌,拥有大量的海船,是当时海上的强国。
在迁都泗沘后全力吸取南朝文化,普遍使用汉字,4世纪时建立儒学教育制度。
自东晋太元九年开始(公元384年),百济多次向南朝请求文化输入。在梁武帝大同七年(541年),百济向梁武帝‘请《涅盘》等经义、《毛诗》博士并工匠、画师’等。
二人率领船队在泗沘附近海港交易后停留十几日,收集了大量的百济的各种资料情报后,继续南下,绕过南部一系列岛屿暗礁后遇到了一场大风浪。
船队紧急停靠到了附近一座大岛屿,根据海图,应该是海图上名叫济州的岛屿了。
曲六郎和孙兴一致认为,小郎君起的这个名字就是好,众人在这海上航行,可不就是同舟共济么?
济州岛这时整个岛屿只有土著大约二万人左右,岛上居民被中国称为州胡,身材较短小,髡头(剃发),因为类似鲜卑族,一度被后世史学家认为是鲜卑人的后裔。喜欢养牛与猪,其衣服有上无下,类似**。
耽罗这一时期是百济的属国,但是作为一个处在百济、新罗和倭国之间的小国,同时也跟两国眉来眼去,不时有各国商船靠岸休整,补给。
因此当两人带领的船队靠岸时,并没有引起太多耽罗人的注意,反而有一些耽罗人照例前来进行交易。
耽罗地方即便是冬季也是比较温和,因此船队上带来的山寨最新出产的呢绒,并不被当地人所重视。
幸好这些呢绒在高句丽与百济已经交易出去**成,船上的这些货纯粹是为了打开销路留下的样品。
因此卖不卖的出去,两人倒也并不在意。
倒是船上携带的大量铁制品农具,被岛民们疯狂采购,用大量的珍珠和珊瑚前来交换。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几年南北朝各国征战不休,炼出来的铁自己都不够用,因此限制钢铁出境。
而高句丽、百济、新罗和倭国的炼铁水平差不说,偏偏几国之间也是征战不休,对铁器的消耗也非常大。
因此耽罗人这些年铁制农具极其短缺,见了船队竟然带了铁器来,疯狂购买。要不是船队有四五百人,只怕是要开抢了。
说到这里,曲六郎冲王泽笑笑说:“小郎君,只怕你打耽罗的注意要落空处了!”
“咦,六兄怎么看出来了?”王泽一惊,随即反应过来,“只怕是我所画的海图透漏出来的吧!”
曲六郎点头称是,肃声说:“小郎君,当日我等在百济,见其国舰船舰船威猛,何止百艘。耽罗又是百济属国,距离百济南部仅一百五十余里。距离新罗、倭国也在二百里之间,乃是三国间的要冲之地,要谋取此地只怕不易!”
耽罗原来向新罗称臣,后来百济进攻新罗不成,与是转而征讨耽罗,使其成为百济属国。
倭国这时在朝鲜半岛南部的牟韩地区拥有特殊利益,和新罗处于事实上的同盟关系,联合新罗向百济施压,迫使百济退出了已占领的牟韩地区。
耽罗的地理位置就在几国之间,位置十分微妙,所以曲六郎与孙兴二人颇为担忧。
王勇等人一听王泽果然有打耽罗的注意,也是劝解王泽:“大郎,既然这处地方乃是是非之地,还是另谋他处罢!”
程冲也说:“大郎,干嘛还要去图谋那化外之地,咱们山寨现在是兵精粮足,一旦天下大乱,吾等自可创出一番大事!”
王泽苦笑一下,后面几十年的大致历史走向,别人不知道,自己还是大概知道的。
这以后的近两百年时间,不管是原来的西魏,现在的北周,还是以后的隋唐,都是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的舞台。
这数百年间,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可谓是人才辈出,现在北周的强大已经是不可阻挡。
到时候,就凭自己山寨这些人来征战天下还真不够看,还不如早早寻一条后路。
于是王泽将自己心中所虑,有选择性的跟众人一讲,众人都默默不语,一个个沉思起来。
因为数年来王泽打着神仙弟子的旗号,做了不少事,而且数次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颇符合随后的发展。
只是王勇、程冲、朱睿等一干人,对山寨已发展出来的偌大基业心中极是不舍罢了。
这时王泽对王勇说:“爹爹,再过数月,孩儿想亲自带队前往耽罗,谋取此地,以为吾等将来之基业。”
“万万不可,小郎君,方才六郎已经明言,耽罗乃是是非之地,况且小郎君乃是大统领长子,还需顾惜己身才是!”其他人还没说话,军师吕泽已经是急忙劝阻了。
“军师放心,我必然不会贸然行事,稍后数月精心准备,待今年船场再造大船二十艘,届时我方会前往。”王泽即使劝解吕文,也是对王勇和几位叔父讲。
王勇也是着急:“泽儿,你可要考虑清楚了,你这一去,只怕你娘亲心中担忧,我想还是多加考虑!”
“母亲那里,孩儿自会前去劝解,何况如今孩儿还有两位弟弟,只怕母亲也无暇估计其他~~~~~”王泽如是说。
原来这两年,王泽也多了两位弟弟,大弟刚刚两岁,三弟却是上月刚刚办完满月酒。
王勇对自己的儿子极为了解,见王泽态度如此坚决,也只好答应下来。
接着,曲六郎继续给刚才被打断的话题。
“在耽罗岛上耽搁了十数日已是二月底,我二人起航准备前往倭国,向东行至二百里处,远远望到倭国新罗联军正与百济水师一部激战,我二人急忙帅船队远远躲开。”
休息了一下,又说“倭国此时,举国人口约在一百四五十万人,丁壮约三四十万。国内分为三大岛分别为筑紫、伊予、本州三岛,多山林少平地,所以在新罗有大量土地垦殖。”
孙兴这时补充说:“那倭国之人虽然矮小,却极为好斗,船队靠岸时,曾有武士不知在为何而相互厮杀。不过我等带去的刀剑却是极受欢迎。”
原来王泽这厮心思确实险恶,让铁工坊大略的打制了一批剑身极薄极轻的铁剑,然后在剑刃处薄薄的贴上一层钢,再打制而成。
在曹铁匠看来这又是王泽在瞎胡闹,不过依然给打制出数百把应付了事,不过这批曹铁匠看不上眼的铁剑到了倭国竟然卖出了一个想不到的价格。
倭国人个子矮小,见到此剑,以为此剑如此轻灵,竟然还能打制出如此长度,更要命的是那雪亮的钢刃是如此的锋利,果然不愧是天朝上国出品,争相购买。
结果每把剑竟然卖出了二斤金的天价,虽然倭国多出产黄金,但是这个价就是在倭国也是高价了。
回航时,有倭国海盗尾随,被船队仗着速度快给甩下一大截来,随后孙兴曲六郎决定再去新罗探查一番,于是派一艘船先回航报信。
不过由于新罗附近的海面上三国战船正在彼此交战,有一队倭国战船见到船队立刻就要靠近缴获船队,二人见势不妙立即掉头,结果被追出出百十里才甩开,二人无奈之下只好回头向耽罗驶去。
耽罗岛这时也算地广民稀了,孙兴倒是老成,不管王泽是怎样打算,自己还是要先做好准备。于是在方航停留耽罗的时候停留数日,买下了岛上北部靠海的数万亩草场,以作日后之用。
王泽一听大是兴奋,连忙夸赞二人做得好,立刻请求王勇安排数百人前去垦殖。
王勇当即就安排,数日后一队船只载着五百头牛,羊五千只,前往耽罗而去。
随后众人瞒着王泽母亲公西氏,默默地为即将到来的远航做着准备。
第23章 旌旗猎猎向朝阳()
自从王泽下定决心亲自前往耽罗岛之后,山寨众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远行做准备。
朱睿去曹铁匠那里去督促他好好造一批精良武器、铠甲,全部按照最高规格来打制。
程冲准备去挑选一批最好的士兵配给王泽,吕文去船场监督了,王勇则是去给王泽挑选一批可以辅佐他的班底。
而王泽这时却来到一处院子里,正是王泽建立的理学院,里面正在上课,教师赫然是三年前来投靠的萧敬。
当时萧敬在山寨晃荡了月余后,主动找王泽,要求担任理学院的数学教谕。王泽听说萧敬曾随南朝祖冲之习术数,见萧敬的中国传统数学水平很高,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见过小郎君!”,萧敬见王泽在堂外等候,知道王泽必然有要事,不然不会打扰学生上课,当即安排学生休息片刻,自己出来见王泽。
“萧先生,你是梁朝宗室,当年武帝大同七年(公元541年)时,有百济来使,不知你可知否?”王泽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萧敬。
“那是自然,十六年前,我正值二十八岁,当时我与萧映关系匪浅,曾随他迎接、招待百济使臣,与那使者也算旧友!”萧敬昂首,颇为自得的说。
“我欲与百济兵戈相见,欲派先生为使,恐先生为百济所害,故而询问先生与百济是否有故!既然先生当年故友如今已身居百济高官,且南梁即对百济有恩,先生身为梁宗室,此去必然无恙!”王泽却是一脸笑眯眯的看着萧敬说。
“这~~~”,萧敬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没事嘴贱显摆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干嘛!这不把自己给搭上了。
“先生不必着急,若是出使百济,当在半年之后了,先生可以缓缓与旧友联系!六兄可以代先生送信!”王泽笑着走开了。
“唉,这就是个害人精呀!”萧敬对着王泽远去的背影,嘴里喃喃着!不过也意识到对自己来说即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会。
五月五日端午节,山寨各处都在驱五毒,撒硫磺粉,雄黄酒。王泽这时了解到,原来端午节乃是从上古西周之前就已经有了,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所以端午乃是把五月五日这个去毒月恶日给端去。
这天,昊天上帝教的道长们也是大做法事,引来许多百姓围观,其中一样东西吸引了王泽的注意力。
随后几天众人发现王泽频繁的出入芝罘岛的昊天神庙,大家都以为王泽因为要远航了,所以去求昊天上帝的保佑,也没人在意。
五月十一日,这天王泽召集幼狮营所有成员,准备选拔一部分优秀的成员新成立一个轻骑营:白狼营。
幼狮营经过四年的发展扩大,已经设立了牟平、威海、乳山、长岛四处分营。皆名曰幼狮营,只是前面加上地名。
四处幼狮营共有童军两千余人,这次王泽只选年满十二岁以上,并且善于骑马者优先。
十几日下来,在四处分营共挑选出三百人,一平均年龄在十三四岁。
前年王勇等根据当时的风气,修订出一部寨规,其中一条:凡男童年满十二岁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也就是说从事实上已经承认十二岁以上的孩子是一个成年人了,拥有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这次王泽决定带他们一同前往耽罗,主要是要锻炼他们的胆识、智谋,感受一下战场的氛围,准备把他们培养成自己以后的一批基干力量。
因为数年来山寨积攒下来近五千匹战马,而骑兵仅有一千余人;所以,王泽给这一批白狼营所有成员配备了马匹,要求这些人必须在半年之内练好马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子一天天飞逝而过,白驹过隙不外如此,就像某只羊说的‘眼睛一闭一睁,嚎的一下就过去了!’
转眼已经是金秋十月份了,不光山寨的春麦早已收获,就连何伯农学院试验田里的稻谷每亩都收了近三石稻米。
王泽准备出发了,船场早就造好了二十艘大船,另外还有近三十艘海狐船,行动更为轻捷,真是海上作战的利器。
大船每艘除了载的货物、牛羊之外,还各载人二百人,小船每艘三十人,这样大小海船满载五千人。
其中,船上水军一千五百多人,王泽的白狼营有三百余人,程冲挑出来的一千五百名精锐由姜兴和周通分别带领。
周通的铁甲兵已经扩大到了五百人,这回一股脑的被派了来。
其他的就是一些经过训练的流民青壮,这回王勇许诺,凡是跟着去的一律授予每人良田五十亩。
消息一公布出来,登时就有五千多人报名了,随后还在不断地增加人数。
北齐虽然当时有均田制,但是由于官府**,加上民间豪强势力、地主庄园经济强盛,因此执行的很不到位。
这些流民在山寨虽然日子过得也很好,但是土地都不是自己的,这回一听王勇的话,对土地的渴望顿时压倒了一切。
为了稳妥起见,王勇等人这一次第一批只选派了两千人随船前往耽罗岛。
周通这厮这两年可谓是闲的骨头长锈,整日只好可劲的训练手下的数百号壮汉。
这货一听要跟着王泽去东海打仗,连去跟谁打都没弄清楚呢,就高兴的满面红光。
要不是王泽老娘公西氏无意中听说了儿子要亲自远航耽罗的事,亲自来给儿子践行,只怕周通早就手舞足蹈的跳起来了。
不过公西氏倒也没有阻拦王泽远航耽罗,只是对儿子千叮嘱万嘱咐,一定要注意安全,显然也是明白此行不可避免。
只是按王泽暗地推测,自己老爹只怕要背地里跪上几晚的搓衣板了。公西氏对王勇等一干人瞒着她,可不是没有火气。
王泽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