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结束了刀耕火种的生活,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大宋人’日子。三年约定一到,他们便再次提出归附大宋。
赵柽为了照顾段和誉的面子又将期限延后两年,在兴国十三年接纳三郡为大宋子民。此后,大宋实施羁縻政策,以各部族长为司官,并派遣官员进入三郡协助实施治理,中央也拨下资金用于改善当地的卫生、教育和民生,教授他们种植新型农作物,发展商业,允许他们参加科举,使三郡彻底摆脱了贫困和愚昧。
三郡巨大的变化自然引得有些曾处于观望状态部落的眼热,他们也积极向大宋靠拢欲获得同等待遇,在有心人的劝导下向朝廷提出取消国号附宋的建议。只要当权者不是傻子,无论如何也不会允许自己人闹独立,他们的建议自然被段和誉断然拒绝。这些部落见文的不行,就改成武的,内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大理国王段和誉面对内争外叛自感无力平定,而大宋的态度**,称相信其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想过度插手其内政。面对愈加混乱的局面,他决定禅位出家为僧(。。)
。。。
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赫之死()
大理的动乱的种子其实早在大宋决定插手其内政之时就已经埋下,‘颜色革命’并没有随着段和誉的主政而结束,那只是个开端。而其为了昭显自己的宽仁和平衡权力,将政事交予曾先后主政大理的两个家族已经买下祸根。三郡的归属问题则是颗不知何时爆炸的炸弹,对王位的争夺便是动乱的导火索。
当去年大理国刚刚出现动乱的苗头时赵柽就已经获知,他不但没有实施影响力压制各方势力,反而在暗中派人推波助澜,挑动各方势力,只嫌事情闹得不大,终导致动乱不可遏止。而段和誉在失去大宋的支持后意识到了情况不妙,可自己已经无力在左右形势,对朝政施加影响,政令不出宫门,灰心之下出家为僧以度残年。
段和誉的逃避让国内形势更加混乱,他的儿子们在各自势力的支持下相互厮杀,都预制对方于死地,一时间‘妙香国’成为修罗场,天天都有无数人死于动乱。高氏和董氏两个老牌家族实力最为强悍,但他们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家族中也分成数派支持各自的代理人,因此如今诸王子之争还伴随着两大家族势力的内部倾轧。
争斗中的诸方都明白谁在竞争中胜出就能成为大理新的国王和权臣,失败者将死无葬身之地。而这种兄弟间的斗争更为残忍和血腥,骨肉相残的悲剧不可遏制的发生了,可作为大理动乱的始作俑者和唯一能改变这种状态的大宋却对乱局没有官方表态,只是袖手旁观保持着中立。没有支持任何一方势力,只是委托驻善阐城的代表发表了几次声明。希望各方保持克制以谈判解决国内的政治问题。
但大宋不痛不痒的声明对已经进入白热化的政局丝毫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各方产生了大宋不会干涉他们的内政。将来谁在争夺中胜出就将承认其合法地位的错觉。‘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卷入其中的部落间也是战事不断,大理高层间的斗争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处于底层的普通族民,他们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随时失去生命。
大理国持续了一年之久的政治动荡,不仅让大理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也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作为对大理国政治有着影响力的宗教界终于动了慈悲之心。以**师金赫为首的佛家子弟们联合大理各大寺院发表声明呼吁各派势力结束争斗,同时邀请宗主国大宋出兵平息战火,整合各方势力,还佛国于清净。
佛教界的呼吁获得了大理三十七蛮部大多数小部落的支持,尤其是那些曾对三郡归宋持观望态度的部落,希望大宋介入其中整合大理国。但是这却遭到了以高、董两个家族的抵制,他们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一旦大宋搀和进来他们的努力将付之东流,而其也不会放过动乱的制造者。必会对他们进行残酷的打压,于是他们铤而走险派兵伏击了奔走各部之间呼吁和平的金赫**师
“陛下,金赫法师途中遇袭,他在随从的掩护下避入山林躲避。并通知附近我们大理驻军,其得知后派出部队全力救援,可还是晚到了一步。**师已经遇难”薛海得知金赫遇难的消息后,急忙向皇帝禀告。
“大和尚死了?!”赵柽听了猛地从御座上站起。看到薛海点点头又颓唐地坐下,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拳头攥的‘叭叭’爆响,显然是极为愤怒。
“陛下节哀,**师一直以为陛下尽忠为己愿,虽死也无憾了,在其让人求援的时候让其转告陛下‘不要放弃机会’,他以料到自己无法活着见陛下了!”薛海轻声劝道。
“”赵柽没有说话,只是摆摆手让薛海先出去。
“陛下节哀!”薛海施了个礼,慢慢退出帐外,却听到帐中传来陛下压抑的哭声,而他憋了半天的眼泪也滚滚而下。
金赫早在情报司初建之时就已经加入,跟随赵柽近四十年,两人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赵柽对其十分倚重。从最初的平定西北,夺取河中及灵州上他能一直把握战场情况,了解敌方的动态,以及在后期稳定新占之地金赫都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为降服西夏立下首功也不为过。
在赵柽登基后,为了帮助赵柽经略大理国,彻底解决铜短缺的问题,他又转战西南,以自己在佛教界的名望成功打入大理国高层,诱导、劝说段和誉接受了大宋的条件,使大宋的势力成功延伸到大理。随后为了彻底解决大理的问题,金赫的晚年基本上是在那里度过,青灯古佛,远离祖国和家人,直至将生命留在了那荒蛮之地。
“旺福,陛下还没有用膳吗?”自皇帝得知金赫遇难的消息后已经独自在帐中待了两天,滴水未进,几位王妃和随扈大臣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可皇帝拒绝召见,他们也只能守在帐外,看旺福从帐中走出来,赵义急忙迎上去问道。
“没有!”旺福无奈地摇摇头道。
“那你就不知道劝劝陛下!”赵义和旺福自小在府中一起长大,说话自然也就少了顾忌,忍不住埋怨道。
“喜爷在里边陪了陛下两天了,他都劝不了,我又能如何啊!”旺福摊着两手苦笑着说道,见喜公认是皇帝身边第一亲信,他的话皇帝都听不进去,别人的话就更不管用了。
“那陛下在做什么?”余里衍上前问道。
“贵妃娘娘,陛下在帐中为金赫**师设置了灵位,亲为他守灵祭奠!”旺福赶紧施礼道。
“哦,陛下如此礼遇金赫法师,难道”余里衍知道中原亲人去世,家人有禁食以表哀悼之仪,不禁让她怀疑起金赫的身份。
“姐姐不要多想,陛下与金赫法师是多年老友,感情甚厚,乍闻其遇难,心中难免悲痛!”赵信看余里衍一脸疑惑,知道她误会了,急忙解释道。
“金赫法师我也听说过,他曾在我们夏国宫中讲经,佛学深厚,也很受父王的敬重,只是官家如此悲痛,让人难以理解,你说呢德妃姐姐?”李潇潇眨眨眼睛说道,她知道皇帝对佛祖都不放在心上,如今为一个和尚如此难过有些说不通。
“这这我也说不清楚,也许其中另有隐情吧!”折美鸾仅知道皇帝是在收复灵州后,安置金佛时与金赫相识,此后好像在未见过,如今皇帝的反应这么大,她一时也琢磨不透。
“那两位大人了解这位金赫法师吗?”李潇潇想要解开谜团,又看向陈遘和赵义问道。
“娘娘,微臣仅闻其在西北宣扬佛法,素有名气,却从未谋面,更没有什么交集!”陈遘施礼答道。
“那赵大人呢?你一直跟随陛下,当了解一些吧!”陈遘曾任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他不了解其人,想来不是官方人物,李潇潇又转向赵义问道。
“娘娘,这微臣与金赫法师也只有数面之缘,其与陛下有何交情,微臣也不甚了了!”赵义也施礼道,眼睛却撇了赵信一眼。赵义在西北曾掌管军法队和军情司,免不了与情报司的人打交道,可也仅指金赫是情报司中的一个‘钉子’,而这些事关机密,他不敢擅言。但赵信不同,她一直跟在皇帝身边,知晓许多机密之事,若说了解也仅有她了,其却避而不谈,由此可见金赫的身份是多么隐秘了。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和尚,这金赫法师与官家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李潇潇问了一圈等于没问,谁也不清楚这金赫到底是何方神圣,惹得皇帝如此伤心,她皱着眉头叹道。
“陈相、赵相,陛下请二位大人进帐,有事相商!”正当大家茫然不解的时候,见喜从帐中走过来说道。
“陛下,保重龙体!”陈遘和赵义两人奉诏赶紧进帐,只见皇帝两眼通红,面带憔悴的坐在垫子上,旁边放着一张长几,上面有一个简易的令牌,灵前点着香烛,摆放着几样贡品,那就是金赫的灵位了,他们二人施礼道。
“免礼,随便坐吧!”赵柽点点头,指指帐中地上摆放的垫子声音嘶哑地说道。
“陛下,金赫法师已经仙去,您还要节哀啊!”两人先在金赫的灵前行礼上香,然后才在皇帝身前坐下,陈遘再次劝道。
“朕没事,但大理害我一员大将,此事绝不能善罢甘休,朕定要将首恶碎尸万段才能消心头只恨!”赵柽口中说无事,但其狰狞的面孔,身上散发的煞气表明了其愤怒的程度。
“陛陛下,金赫法师不是方外之人吗;我们为此动武是不是有些不妥啊?”陈遘被皇帝的话弄得有些迷糊了,金赫明明是个和尚,皇帝却说其是自己的大将,还要为他复仇,他有些怀疑皇帝是不是伤心过度说胡话呢(。。)
。。。
第四百三十八章 真相()
金赫作为早期情报司的一员,因为潜伏在敌国为了保证其安全,赵柽下令严格保密,其真正的身份只有情报司高层知晓,即便是赵柽身边的赵义等人都知之甚少,朝中了解的人更是寥寥。陈遘在当了右相后才知道大宋一直在算计大理,欲将其收入版图,但是又谁主持却一无所知,现在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陈相,金赫法师乃是我大宋怀远侯,皇城司情报署副使,受陛下之命化身僧人,长期潜伏于敌国,为我陛下平定西夏、收服大理立下不世殊功,被陛下依为左膀右臂!”见喜知道想要谈下去就不能再打哑谜,在得到皇帝的示意后,出言说道。
“啊?!原来如此!”陈遘乍一听闻真相,不禁惊讶出声,他万万没想到金赫的身份在大宋如此之高,难改皇帝得知其出事会如此伤心。
“陛下,当年在灵州设计击杀西夏刺客咄夺的便是金赫法师吧?”赵义一下子想起当年的事情,那咄夺狡猾异常,他也曾领兵搜捕却多次扑空,最后反而在金佛开光之日在寺中被围住击杀,而详情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现在想来没有人在其中配合,如何能轻易成功。
“不错,金赫法师那时便已经是情报司二局局长,以僧人的身份打入西夏高层,潜伏在夏王身边,正是其提供了线索,并设下埋伏一举将欲刺杀陛下的咄夺击杀!”见喜代皇帝回答道,当年与情报司的联系皇帝交给了见喜和二娃,都没有假手赵信。当时的事情都是由情报司一手完成,没有几个人知晓其中详情。
得到见喜的确认。赵义也没了疑问,只剩下尊敬。当年皇帝不过是个被驱出京的皇子。而金赫却已是夏王的座上宾,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国师,能经得住如此诱惑冒着随时会暴露的危险潜伏敌国之中,单是这份忠心就足以让人敬佩不已,难怪得知其遇难皇帝会如此伤心欲绝。
陈遘得知真相同样震惊不已,不过他的想法又以赵义不同。他暗自计算当年皇帝战灵州之时不过十几岁,却已经在西夏布下了眼线,而金赫能进入西夏高层绝不是一两天是时间能做到的,肯定是早已开始经营。可陛下那时却还在襄邑当土财主呢。他看看还沉浸在悲痛中的皇帝,心中纳闷这位是人还是神啊?如果是人,这心机之深恐怕世上再无二人了!
“陈相,许晏此人你可了解?”赵柽突然发问道。
“陛下,臣知道!”正瞎琢磨的陈遘听到皇帝发问,打了个激灵略一思索道,“其人早在宣和年间便已中举,后多年不第。直至兴国初年,皇帝征辟贤能由地方举荐赐进士出身得以入仕。从县丞做起。因缉盗有功升迁为寿春知县;三年后因治理地方颇有政绩,调入京中任刑部给事中;任职期间,做事勤勉,外放为江宁府通判。五品中侍大夫,任职至今!”
“嗯,其能力如何?”赵柽又问道。
“陛下。许晏在通判职上,为官清正。敢于直言,尤其是心思缜密擅断刑案。官声不错,今年又是磨勘之年,如无意外应能升迁!”陈遘脑子还算好使,其又当过主管官吏的吏部尚书,做事认真,否则皇帝骤然发问还真答不上来。可其心中却又生疑窦,说着金赫法师,怎么又扯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身上了。
“还算是个可造之才,朕想跟你求个人情,此次磨勘之后将其调入京中为官,给他安排个能尽其才的职司。”赵柽点点头说道。
“陛下,臣一定照办!”皇帝向自己求官把陈遘吓了一跳,急忙施礼道。陈遘答应了,不过疑惑更胜,过去皇帝任命官员只过问三品以上官员,以下的官员皆由吏部和议事堂商议任命,皇帝一般都是照准,很少过问,求官更是没有的事情,今天的行为太过反常。
“那就麻烦陈相了,能为朕开此特例!”赵柽冲陈遘拱拱手言道。
“陛下言重了,年后大理寺卿便到了致仕的年龄,不若就让许晏补缺,陛下以为如何?”陈遘有些受宠若惊地道。他虽然为官刚正,可他也知道天下都是皇帝的,开口求官是给自己面子,再说这许晏也非庸才,调入京中任职也非不可,自己不过做了个顺水人情,而此刻又是非常时期,乃敢再惹他生气。
“也好,能为其做点事情朕也略感安慰!”赵柽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
“陛下不要再伤心,金赫法师知晓皇帝如此厚待其家人也会含笑九泉的!”见喜赶紧劝慰道,赵义和陈遘才知道许晏原来是金赫法师的后人。两人也深感金赫之忠心,他抛弃家人远走西北数十年为国出力,而其身份又使其不能面对妻小,这其中苦闷岂是常人能忍受的。
“见喜,金赫家中情形还好,肯定还不知其遇难的消息!”好一会儿,赵柽才稳定下来,扭脸问见喜。
“陛下,金赫的家事您托我照看,小的一直上着心呢!”见喜赶紧说道,“按照金赫的愿望,其二子许昱一直留在乡下侍奉老母,祭祀祖先,一年三节小的都将礼金遣人按时送去,告知其家人此乃是金赫法师所寄,如今一家老小生活富足,子孙兴旺。”
“嗯,暂时还是不要将凶信告知其家中,金赫的真实身份还不能泄露,只怕也不能归葬乡里,不得家人祭祀!唉,这全怪朕,若是早些将其调回也就不会有此惨事。”赵柽懊悔不迭地说道。
“陛下不要伤心了,忠勇之士不会为人忘记,总有大白天下的一天!”赵义又劝道。
“是啊,可其不能得家人祭奠,朕也不能让其南归家国,诏令在大相国寺为金赫法师修建灵骨塔以供奉其遗骨,让其永享万民香火,令其二子袭其爵位。如何做你们拿出一个妥当的办法!”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