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再请弹唱到家里,倒是几回闲时聂芸芸很自告奋勇的弹了几曲,也顺道练练琴艺。新年越来越近,过年气氛越浓,全家上下都在热闹欢喜中。年酒的帖子是聂大太太拟的,也不能一直人生地不熟,不请男客,只请堂客,该请的也得请了。
除夕守岁,初一四处走动着拜年,五品以上的诰命要进宫朝贺,箫家住宅旁边没有五品官,聂蓉蓉挺着大肚子行动不便,聂大太太就带着聂芸芸四处转转,还去了箫清和家里一趟。
箫清和和箫凌云都同门拜年去了,箫清和的太太乔氏在家里,乔氏是小门小户出身,应酬贵妇们多少觉得有些累,看到聂大太太和聂芸芸来了倒是十分开心,还给聂芸芸一个大大的红包。
“嫂子没事了只管带着侄女过来玩,我平常在家里也是十分清闲。”乔氏笑着说,这话倒是真的,箫清和是天天忙,见面的时候都少,家里也没什么人,亲友也少了,其实她也是不知道跟这些贵族太太们交往。
聂大太太笑着道:“箫太太闲了,也只管往家里去,正好一起说说笑笑。”
乔氏笑着答应,家里人少事就少,出门到侄儿家里逛逛也好。
一来二去,两家熟捻起来,你来我往十分经常。四月底,聂蓉蓉第二个儿子出世,满家欢喜。聂大太太给远在海口的箫殇写了信,聂二太太也往二房报了喜。洗三之时,乔氏和箫云灵带了厚礼过来,还有旁边邻居不少也来凑趣……唯一纠结的是远在海口的箫殇,聂大太太写信报喜,箫殇的回信里中却是充满郁结之气,连儿子的名字都没起。聂大太太懒得搭理他,家里照样热热闹闹。
等到聂蓉蓉出了月子,聂大太太操办着大摆了满月酒,虽然没敢叫戏班唱大戏,却是叫了四个弹唱过来。席间热闹着,乔氏就向聂二太太问了起来,多大了,生辰多少。
聂二太太听出乔氏有说媒的意思,心中十分欢喜,一一回答了,笑着道:“这是幺女,姨娘在家里侍候老爷,我带着她出来看看她姐姐。”
“二太太宽厚,我还怕委屈了二姑娘呢。”乔氏笑着说。
第142章()
乔氏自己虽然嫁了个探花;乔家却是小门小户,有些田产;说不上大富。乔家更不是名门望族之类,大部分族人都是守着田产过日子,读书识字,偶尔也会出个秀才。说给聂芸芸的是乔氏的族侄,父亲早亡;母亲抚养他长大;今年十五岁,也是读书识字,知书达理,家里还有良田千亩,日子过的也是不好不坏。
开始时乔氏也没有这个想法;后来来往几次,觉得聂芸芸不错,虽然是庶出,聂二太太却是教养的很好,趁着今天的场合提了起来。
“不知道这位乔五爷,能不能让我先见见。”聂二太太笑着说,这门事倒是称的上门当户对,只是离预期的有点远。穷苦的小地主不一定有小商户有钱,社会地位不能当饭吃,按二房想的是给聂芸芸找个商户,手里有钱最实在。
结果乔氏说了这门亲事,虽然与预期不符,但也不能说差。要是这门亲事拒绝了,接下来未必有十分好的等着聂芸芸,只凭箫殇妻妹这一条不是找人家的依靠,男方首先会看的是父亲、兄弟如何。
“小五人在直隶,想见他倒也容易,我修书一封回去就好。”乔氏说到这里,却是顿了一下才道:“小五家里清贫些,二太太……”
叫小五过来不麻烦,但乔五爷的条件就在这里摆着,要是看中条件了,凭乔五爷的条件不可能相中不人。怕的就是,心里还犹豫着,万一相过了,又嫌家庭条件不好,那就不用让乔五爷走这一趟了。
聂二太太笑着道:“芸芸的婚事我总是要问问我家老爷,正好蓉蓉生子,我要写信回去请老爷过来看看外孙。我倒是觉得乔五爷很好,不过总要让老爷看看。”嫁人除了看家世,本人还很重要,要是看着小伙子差不多,她觉得这门亲事倒是可以。
“应该如此。”乔氏笑着说,看来聂二太太是同意了,笑着道:“那过几日我就写信让小五上京一趟。若是能跟聂家结亲,实在是喜事一件。”
两人当下说定,乔氏往直隶写信,聂二太太也往南阳写信。聂二太太写的时候有几分犹豫,单说乔五爷的条件,也算是不错了,聂芸芸真不吃亏。只是聂二老爷未必会如何此,还有柳姨娘,更是一心想着女儿嫁个有钱人。
“我倒是觉得这门亲事不错,箫太太不像是会打逛语的。”聂蓉蓉说着,又道:“朝廷一直对外用兵,富贵商家未必能守住钱财。”
这也算是惯例,像洪家联络人络,得到了皇商资格。倒不是让洪家从户部赚钱,而是利用洪家的船队给朝廷办事。而一些有钱皇家却用不到的小商户,结果可能就没那么好了,很有可能在朝廷没钱的时候,直接找个理由把家产充公,这种事情朝廷绝对干的出来
。
“你父亲未必会这么想。”聂二太太叹气说着,乔五爷就是个人条件不错,但他不符合预期,这门亲事也是难说。道:“要是乔五爷人看着是个争气的,这门亲事倒是可以说说。不过要是乔五爷真有很有本事的,箫太太也不会说给芸芸了。”
聂蓉蓉看聂二太太眉头又皱了起来,便笑着道:“乔五爷还没上京呢,母亲就愁上了,总要看过人之后再说。”
“也不是我愁,想想年前见到的洪娘子,忍不住有些忧心。”聂二太太说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是千古明言。男人要是入错了,还能回改改,女人多数都是没这个机会的,聂芸芸好歹也是她看着长大,她也希望聂芸芸婚姻顺心些。
聂蓉蓉默然,聂芸芸的出身不上不下,人才也是不上不下,嫁妆……就照她的嫁妆,柳姨娘添点也就是两千两左右。凭聂芸芸这样的条件,要是想的太多,真的是害她。这也是为什么乔氏提亲,聂二太太就说要相相看,别人是可挑的人家少,聂芸芸的嫁妆,肯给她说媒的人家只怕都少。要是指望媒婆说亲,只怕更加不靠谱。
“你才出了月子,别跟着我忧心这些,早些睡了吧。”聂二太太笑着说,摸摸聂蓉蓉的头,道:“眼看着也是两个儿子的娘了,看你如此,我也放心了。”
“母亲也早点歇了吧,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任凭你盘算的再好,日子总是要芸芸自己过的。”聂蓉蓉笑着说。
直隶离京城近,乔五爷先进的京,几日之后聂二老爷带着柳姨娘也来了。聂二老爷对乔家的婚事没啥说的,实在是儿女婚事没一件是他做主的,箫殇就算了,两房儿媳妇都是聂二太太做主娶的,事实证明聂二太太眼光不错。现在到聂芸芸的婚事,聂二老爷还是很有自知之明,乔家的条件也不错了,要是男方有个差不多,也就能定下来了,庶女嘛,挑谁去。
“太太,乔家不过是个小地主,家里还不知道怎么穷酸呢,芸芸嫁过去怕是要吃苦的。”柳姨娘急切的说着,没有钱的小地主一年收入未必上百两呢,芸芸嫁过去肯定要受苦的。
“聂家现在也只是个小地主,不比乔家好哪里去。”聂二太太说着,看着柳姨娘叹气道:“你自己说,你进门这些年,我是坑过你,还是坑过芸芸。”
柳姨娘不说话了,她并不傻当然知道聂二太太厚道,不然她和聂芸芸哪里有这样的好日子。但她对乔家真的很不满意,钱,钱,钱,没有钱真没啥好谈的。道:“太太不晓得,贫贱夫妻百事哀,女人跟着男人吃苦受累,终于有点钱了,弄不好就被男人拿去风流快活了。”
这种事情在乡下实在太多了,女人有时候就是如此天真,想着男人穷点无所谓,只要有骨气,有能耐,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熬出来就好了。然后男人终于熬出来,本以为会开始享福了,结果男人纳了房美妾。
也就因为看得多了,她才情愿给主母厚道的人家当妾,与其跟着男人苦熬着把青春熬没了,让美貌妾室上位把自己挤一边去。那还不如趁着美貌的时候就过上好生活,既不用吃苦也不用受罪。不说其他的,就跟小时候一起玩的小姐妹们比,哪个不羡慕她,明明是同龄人,看着却能当她妈了,生生操心操老了,还有挨男人打的,没钱还挨打,日子过的真悲惨。
“乔家没那么穷。”聂二太太笑着说,看向柳姨娘道:“芸芸不管嫁到哪家去,都会是正室。要考虑的是公婆,丈夫,家族,以及还有妻妾后宅,还有以后子女教养,在这些事情中,能不能过的舒心,有没有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我看着她长大,就想着她能安乐一生,你是她的亲娘,自然也会如此想
。还是你信不过,认定我会坑她。”
柳姨娘不是笨人,但身份的差异也造成许多认知的不同。结亲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门当户对,然后再挑男人,婆婆,以及家族,不是不考虑钱,最重要并不是钱。
“我当然信得过太太。”柳姨娘说着,聂二老爷她未必信得过,但聂二太太她真信得过。只是道:“寡妇熬儿,家里也没什么家底……”
“既然信得过我,就该相信我说的。”聂二太太打断柳姨娘的话,笑着道:“我已经跟箫太太通了消息,明天乔五爷就来了,你也来看看吧。嫁人总是要看男人,芸芸总不能看着婆婆过吧。”
柳姨娘算是跟着她过了半辈子,妾室跟着主母也是有的,但正室要怎么办。正室多办还是要看丈夫,儿子,尤其是在娘家不给力的情况下。
“嗯。”柳姨娘答应着,相女婿这种事,生母肯定不能坐着相看着,但可以偷偷看,或者站在主母旁边侍候。
次日早饭过后,聂大太太,聂蓉蓉便去了新院。聂二老爷带着柳姨娘上京来,住前院不合适,住后院又没有合适的房舍,聂蓉蓉屋里两个孩子,自己又是才生产完,搬迁太麻烦。虽然厢房都是空着的,但没有女儿住正房,父母住偏房的理,
正好黄家的宅子买来之后虽然没有整理,中间的墙却是打通了。聂二太太便收拾前头一处出来,自己也搬了过去,彼此都方便。
今天是相女婿,聂二老爷一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模样,衣裳也捡鲜艳的穿,倒是被聂二太太念了几句,孙子外孙都抱上了,还以为自己是小青年呢,打扮的比新女婿都亮眼,卖俏给谁看呢。聂二老爷讪讪听着,又挑了一件换了。
倒是柳姨娘的着装清淡了许多,她向来喜欢鲜艳衣服,此时却是一身青色的衣裙,普普通通挽个发髻,人也显得有些无精打彩的。
众人收拾妥当,依次坐好,箫太太带着乔五爷来了。乔五爷个头不算高,不过十五岁还有再长高的可能性,五官俊秀,谦逊有礼。聂二老爷看着十分满意,聂二太太问了几句,旁边聂大太太也跟着问了起来。
乔五爷对答有度,聂二太太这才放心些,父亲早亡的孩子,有一种是会站出来承担责任,还有一种则是正好相反,母亲爱护过度,倒成了裙妈仔,凡事听母亲调度,一点主意都没有。看乔五爷这样,至少不是第二种。才能之类的,现在这样真看不出来,不过家世不错,田庄收入很稳定,以后日子再苦也有限度。
简单的叙话之后,箫太太就带着乔五爷走了,这才是头一面,箫家又都是女眷,没有留下吃饭的道理。聂二太太和聂蓉蓉亲送箫太太出门,临上车之时箫太太还笑着道:“不是我娘家人的好话,我这个侄儿是最体贴的。”
聂二太太也笑着道:“乔五爷确实是细心体贴。”会知道体贴亲娘的儿子,只要不是愚孝,对老婆还是不错的。
“那我等聂二太太的消息。”箫太太笑着上车走了。
聂家消息给的很快,聂二老爷觉得不错,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在他看来,庶出女儿嫁个小地主也算可以了,聂二太太也觉得挺合适,乔五爷平平常常,但聂芸芸本身也不是十分出彩,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直隶离青阳不算远,离京城更近,不管是回娘家还是上京都容易。
“有个探花夫人当姑姑,靠山也有了。”聂大太太笑着说,这门亲事也算对得起聂芸芸了。
第143章()
聂二太太派人给箫太太递了话;聂家同意婚事。箫太太也是满心欢喜,作媒成功总是好事一件,连忙给直隶的乔太太写了信,姑姑可以带着侄儿去相亲,但真正要操办亲事了,姑姑也就是打个下手,正主却是乔太太。
乔太太早年丧夫,独立抚养儿子成人;性格坚毅刚强。虽然没有开疆扩土的地本事,但家业总是守住了,没被人占去一分。现在独子到议亲的年龄,乔太太也是满地打听,既想姑娘家世好些,又想姑娘人好,但乔五爷这样的条件能找到十分合意的也难。
现在箫太太做媒,说了聂家姑娘,乔太太虽然没见过,却是信的过箫太太的眼光。要是信不过箫太太也不敢做这个媒,现在聂家同意了,乔太太便亲自上京来,给儿子订亲,也顺道会会亲家。
“乔太太不是难缠的婆婆,你也该放心了。”聂二太太笑着对柳姨娘说着,那天她说过柳姨娘之后,柳姨娘虽然没有再说反对的话,神情却显得有些淡淡的,也不像以前那样欢快了。虽然没明说,只怕对乔家的亲事不太满意。
柳姨娘低头半晌才道:“太太是嫡母,做主理所当然。乔家的婚事很妥当,芸芸能寻到这么一件亲事,也算是造化。”
细想乔家的亲事,聂芸芸不能说亏。尤其是相亲那天,聂芸芸其实躲在后头看过的,对乔五爷的长相举止也十分满意。就是嫌乔家穷,但所谓的穷富,也很难定义的了,京城官宦仕家,月用过万的不在少数。再比如没分家前的聂家,每月月用也过两千两,而分家之后二房的年总收入包括原本米铺的利润才不过两千两。
有田有房有车有丫头,基本的硬件都能达标,真正决定日子好过的是细节。锅里蒸的是梗米还是一般白米,做饭是粗使婆子还是名厨高手,各房头有没有专门的分工。要是聂蓉蓉对比着,柳姨娘多少还能高兴些,乔家一年的年收入未必有聂蓉蓉的月用多,衣服,首饰,打赏下人,漫手使钱才是真好。
“你心里还是觉得不痛快。”聂二太太有几分叹气的说着,停了一下才道:“你跟了我半辈子,我不会亏待你女儿。”
“太太多心了,开始时我是觉得乔家穷,后来想想又不是吃不上饭,总是要日子遂心些才好。”柳姨娘说到这里,不由的停了一下,这才慢慢的说下去
。
真正让她郁闷的不是乔家穷,而是聂芸芸的婚事,不管是相看,还是询问,或者后来操办,都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妾的本份是什么她当然知道,她一直视聂二太太为恩人,侍侯她也很乐意。但聂芸芸确实是她十月怀胎,从小带到大的,说视如生命都不过为。结果到女儿最重要的事上,她就是下人了。
她当了这些年妾,从来觉得当妾不好,直到此时,她心中多少有几分后悔之意。她要是正室,就可以自己相女婿,自己操持女儿婚事,以后女儿生了孩子也可以叫她外祖母,而不是现在这样,全线旁观。
聂二太太拍拍柳姨娘的手,道:“人生之中不如意之事十之□,谁能样样顺心呢。就是蓉蓉,嫁的如此好了,却是挡不住女婿不在家。”
柳姨娘默然一会才道:“多谢太太这些年的照顾。”
“半辈子都过来了,还说这些。”聂二太太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