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本届“lg杯”中中国棋手表现不错,在4强中占据了3个名额,除了李小强对决李石佛外,另外一边的对阵情况是马小飞vs俞彬。
在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团长”俞彬,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他的实力稳步前进。特别是在本届“lg杯”8强战中,他就是击败自己曾经的超级苦手赵治勋晋级。
现在的俞彬,正在逐渐迈入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巅峰。
当然,在如今的世界棋坛,无论别人的表现如何优异,只要有李小强的比赛,那么最受关注的永远都是李小强。
“小强,你这次和李石佛的比赛,算不算是李寻欢大战上官金虹啊。”
由于前几天老神棍把李石佛的围棋天赋排在李小强前面,在去韩国比赛途中,张大记者这样和李小强开玩笑。“
李小强呵呵一笑:“对于你这样的人来说,好像怎么都能找到话题的。以前说我和李石佛是当代范施的是你,说我们是现代吴清源和木谷实的也是你,现在又来什么李寻欢和上官金虹。反正你爱说什么是什么了,我现在倒要看看,如果我和李石佛一直这样较量下去,你下次还能找到什么比喻。”
张大记者大笑:“这个你放心,只要你有本事一直处在棋坛最巅峰,那我就永远有本事找到合适的比喻。”(。)
第六九九章 加强版秀策()
1999年11月中旬,李小强和马小飞,俞彬等人前往韩国,参加第3届“lg杯”半决赛。
“在所有世界大赛中,我好像和“lg杯”的缘分最浅,不仅从未获得过冠军,甚至连决赛都没进过,希望这次能有所突破吧。。。”
比赛进行到半决赛这个份上,按惯例棋手赛前总要“说两句”的。李小强和李石佛都已经交手几十次,其他实在没有什么好说,李小强只好又拿“缘分”出来说事。
不过李小强说的是事实。目前国内国际有2个比赛李小强的成绩一直不怎么样。国内是“名人战”而国际上则是“lg杯”。
自从13岁时候首夺“名人”,这都10多年时间了,李小强竟然再也和“名人”无缘。在围棋界,这种棋手和棋战之间的缘分确实很难说得清楚。
当年日本高川格先生创造“本因坊战”9连霸,这应该是所有新闻棋战中第1个连霸记录。创造记录的高川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我之所以能创造这个记录,全都是托坂田先生的福。”
真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在他9连霸期间,确实一直没有等到坂田先生的挑战。而坂田先生经历噩梦般的“升仙峡大逆转”之后,时隔10年再次登上“本因坊战”挑战舞台。完全成熟的坂田荣男再也没有给高川机会,他亲手终结对方的连霸记录。
类似的例子还有小林光二在“棋圣战”中的8连霸。在经过“轮椅大战”从赵治勋手中抢过“棋圣”头衔后,小林光二的连霸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多次遇到险情,甚至是面临绝境,例如山城宏先生的那次挑战,但无论多大的险情,多么困难的局面,小林都能挺得过来。他仿佛是为赵治勋保管这个头衔一般,只有等赵治勋时隔8年再次登上“棋圣战”舞台,小林先生亲手把这个头衔交还给赵治勋。
这就是棋手和棋战之间“缘分”的故事。当然这两个例子比较特殊,里面充满了种种巧合,但恰恰是因为这些巧合,这些“缘分的故事”已经成为围棋界永恒的经典。
而李小强和人家的故事不同,在“名人战”中,李小强倒是经常挑战,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李小强基本上是隔一年挑战一次,但无论李小强怎么努力,他始终无法夺回“名人”头衔。
这是让李小强比较郁闷的一件事情,因为无法夺回“名人”头衔,这让李小强在国内的霸业版图永远有一个缺口,因为“马名人”的存在,这让国内棋坛也显得没有那么寂寞。
国内的“名人战”将来也一定会成为经典,但在这个经典故事中,李小强将沦为配角,这就是李小强感到郁闷的地方。
国内是“名人战”,国际上则是“lg杯”。虽然“lg杯”目前的年头尚短,到今年也才区区第3届。但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怕就怕的是有对比。就拿“lg杯”和“三星杯”来说,这两个比赛无论是创办时间,比赛形式和奖金规模都差不多,但李小强在“三星杯”中风光无限,不仅包揽前2届比赛冠军,第3届比赛依然打入决赛,很有希望获得世界大赛中的首个三连冠。那么和“三星杯”相比,李小强和“lg杯”的缘分确实显得不怎么样。甚至在已经结束的前两届“lg杯”中,还产生了一种所谓“李小强魔咒”的趣谈,那就是凡是在“lg杯”中击败李小强者,最后都无法夺取冠军。
首届比赛李小强被李石佛击败,最后的冠军获得者却是刘昌赫。第2届比赛李小强被刘昌赫阻击,最后却成就了日本王立诚先生在世界大赛中的首冠。
对于这种情况,李小强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在前世的时候,“lg杯”就是冷门迭爆的温床。很多“一冠群”的首冠都是在“lg杯”中获得,没想到了今世,“lg杯”的这个特点依然没有改变。
面对这种现象,李小强估计最郁闷的应该是比赛的赞助商吧。在任何竞技项目中,“冷门迭爆”固然也算是很好的看点,但无论如何,“冷门迭爆”永远比不上“巅峰对决”那么有吸引力。
就拿本次李小强和李石佛的“八番棋”来说,两人本次在“lg杯”中的较量肯定比不上在“三星杯”中的交手那么有吸引力。
原因无他,因为本次“lg杯”只是半决赛,而“三星杯”那是决赛。因此所谓的巅峰对决那是有先决条件的,除了必须是最高水平的较量,还必须有一个最高舞台。而本次李小强和李石佛的相遇,显然就差了那么点意思。
虽然差了那么点意思,但这毕竟是李小强和李石佛的比赛啊,依然是当今棋坛最高水平的较量。尤其就在前几天,老神棍把李石佛的围棋天赋排在李小强的前面。要知道这种情况其实很反常,任何时代,任何领域的“第二”其实都很难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因此大家对本次比赛凭添的一份兴趣,大家都想看看,李石佛凭什么值得老神棍如此盛赞。
本次“lg杯”半决赛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展开,而赛况也并没有让大家失望,李小强和李石佛两人的较量下得异常激烈,棋局精彩纷呈。
李小强抵达韩国后第3天,半决赛三番棋的前两局比赛结束。另外一边的决赛席位已经产生,实力占优的马小飞以2比0的比分比较轻松的战胜俞彬,本年度第2次打入世界大赛决赛。
而李小强和李石佛前两局下成1比1,像两人以往的很多次的交手一样,这回再次迎来决胜局的较量。
比分虽然是1比1,不过从前两盘棋局展现出来的内容来看,这次是李石佛收获了更多表扬。
李石佛赢的那盘,简直是碾压式的完胜,而李小强赢的那盘呢,从内容来看也是李石佛明显赢棋,李小强的胜利带有很大一部分侥幸成分。
“。。正在进行的“lg杯”半决赛,李石佛仿佛完成华丽的蜕变,他向世人展现全新的自己,李小强意外陷入苦战。前两局下成1比1后,决胜局会下成什么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让人耳目一新的李石佛!他全新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李小强显得对李石佛的新风格极不适应,现在真是很少见他如此狼狈了。。。”
“。。。本届lg杯半决赛的进程完全出乎大家意料,李石佛看上去明显准备得更充分,他杰出的表现逼得李小强手忙脚乱。但李小强毕竟是李小强,在完美发挥的李石佛面前,他依然收获了一场胜利。面对一个全新的李石佛,李小强如何调整将是决胜局胜负的关键。。。”
这是前两局比赛结束后,媒体对赛事进行的主流报道。而且在李小强自己看来,这些报道也符合基本事实。
在比赛间隙日,决胜局的头一天,在下榻的宾馆,李小强面对前两张棋谱眉头紧锁,若有所思。一直陪同李小强的张大记者询问道:
“小强,现在是什么情况?这次的“上官金虹”。。。好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啊。”
李小强没有马上回答张大记者的问话,他转头询问和自己一起研究棋局的马小飞和俞彬:
“马老师,您怎么看这两盘棋?”
“神童毕竟是神童啊。。。”再次闯入世界大赛决赛的马小飞看上去心情不错,不过大家一起研究过前两盘棋后,马小飞现在的表情并不轻松:
“。。。秀行先生说他的天赋比你还高,这话我本来是完全不相信的,不过看到这两张棋谱后,我必须承认老神棍说的像那么回事。本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人想要完成棋风转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尤其转变风格后,还能和自己以往特点完美融合,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从这两盘棋来看,如果这只是他从超水平发挥,那倒也没什么,如果这已经是他正常水平。。。“
马小飞看了李小强一眼:“。。。那小强你可就要小心了。”
马小飞说了一大堆,张大记者却听得云山雾罩:
“什么完美融合?什么正常水平和超水平发挥,我说你们俩能不能说得清楚一点?”
李小强一句话解释张大记者的疑问:
“张大记者我问你,我们以前都说,李石佛的风格和谁很像?”
“这个。。。李石佛走的是“控制流”的路子,如果要找和他风格相近的人,那应该就是日本的秀策或者小林光二吧。”
“我们前段时间又讨论,李石佛的棋风好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他现在的棋正在变得积极主动。假如他现在已经将这两者完美融合,下一种积极主动的控制流,那你说他的棋将会变得怎么样?”
“啊!那。。。那小强你的意思是。。。”
“是的,我明天面临的对手,将是一个行棋积极主动的小林光二,或者一位加强版的秀策。”(。)
第七零零章 正在消失的心理优势()
第3届“lg杯”三番棋半决赛决胜局,李小强vs李石佛,当比赛进行到下午4点钟左右,研究室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今天的研究室依然是高手云集,大家分为中韩两个阵容分别对棋局进行研究。
中方阵容这边,大家以马小飞为首,在辅以俞彬,带队来韩国参赛的华领队,以及张大记者等人。而韩方阵容那边,曹燕子,刘昌赫等目前韩国顶尖高手赫然在列。
“怎么样,现在的形势怎么样。。。”
从下午3点多钟开始,张大记者就不停重复这句问话,而马小飞,俞彬等人则眉头紧锁,他们除了在棋盘上不停摆弄棋子,一直没有正面回答张大记者的问题。
和中方阵容的凝重气氛相比,研究室的韩国人则显得稍微轻松一点。
“石佛为了赢李小强,这棋真是拼呀。。。”
刘昌赫对着棋盘感慨一句后,他抬头询问曹燕子:
“曹国手,现在黑棋大概盘面8目左右,我这个判断没问题吧?”
决胜局是李石佛猜到了黑棋,刘昌赫说“黑棋盘面8目”,也就是他认为目前李石佛有1目半左右的优势。
老曹看上去比较认同刘昌赫的判断,不过他的神情依然紧张:
“正常判断应该是这样吧,换了其他人上去,比如我上去执白的话,我现在可能就已经绝望,但今天执白的可是李小强啊,不到最后一刻,棋盘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比赛在继续,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面越来越简单,李小强的形势却没有好转的迹象。下午4点半钟以后,研究室的议论逐渐发生变化。
“小强好像真的和“lg杯”没什么缘分啊。”现在的情况连张大记者都差不多已经看清楚了,所以他也不再问别人目前形势如何,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
华领队接着说道:
“想要击败小强,尤其是在番棋赛中击败小强,坚强的实力,充足的准备,良好的发挥缺一不可,偏偏在本次比赛中,李石佛这3样都做到了,所以这棋输了也无话可说。不过要警惕呀,要警惕啊,感觉现在的李石佛和以前已经完全不同。几盘棋下来进入没有看到小强像样的机会,这在以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华领队说我轮到俞彬开口:
“李石佛还是厉害呀,正当大家都以为小强已经一骑绝尘的时候,他这方面是迎头赶上的节奏。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只从这3盘棋来看。。。我甚至觉得他的整体实力隐隐占了上风。”
马小飞是最后一个停止研究的,当别人已经开口议论时,马小飞还在棋盘上帮李小强寻找办法。听了俞彬的话,马小飞也开口说道:
“占上风这道未必,不过这次李石佛的进步有目共睹。以往大家把他和小强相提并论,但怎么说他都要比小强稍差一点,不过现在看来,这样的他至少能和小强真正并驾齐驱吧。”
下午接近5点,韩方阵容那边,刘昌赫再次询问曹燕子:
“曹国手,我现在的判断依然还是黑棋盘面8目,现在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一直紧绷着脸的老曹这时候终于露出笑容:
“没问题了,现在应该是没问题了。。。”
下午5点出头,面对始终无法追赶上的差距,李小强平静的接受失败的事实。
对局室内,当李小强停钟认负的那一刻。和李石佛已经非常熟的李小强来了一句:
“没想到你现在的棋变成这样啊。”
李石佛微笑回应:“这都是你逼出来的。”
李小强默默无语,这么多年职业生涯,一两次输赢并不会很放在心上。但这次的输棋,却让李小强感觉有点特别。
这是一个李小强从没见识过的李石佛!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李小强完全没有见识过的李石佛!
这时候李小强甚至想起,在真实历史中,30多岁的李石佛,“九连亚”期间的李石佛,也曾经尝试的那次棋风转变。
“那时候的你也曾经试过改变棋风,可惜最后没有成功,当时的你想变成什么样呢?或许,大概,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吧。。。”
不知道为什么,下完这次三番棋后,李小强甚至生出这样的想法。
再次看向坐在对面的李石佛,李小强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自从进入职业棋坛,李小强对李石佛无比重视没错,他把李石佛视为自己最大劲敌没错。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由于自己从小开始就“领先一步”,并且在总体战绩上一直对李石佛保持压制。其实在李小强的潜意识中,他一直认为自己比李石佛稍强。
或者说,他一直对李石佛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心理优势。
这种心理优势,哪怕是在李石佛成绩最好的1996年,李小强都从未丧失。
“你现在成绩好,那是因为我状态低迷,等我状态好转以后,到时我们再来练练。。。”
也许连李小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以上这种想法,其实就是深藏在自己潜意识中的想法。
不可否认,这种想法其实给李小强到了莫大好处,他后来每到关键时候中能战胜李石佛,就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有个声音告诉自己:
我比你强!
可李小强现在发现:自己深埋在潜意识里的心理优势现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