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这步棋的手法确实很普通,说他会落后手也不为过。但这是一步真正的好棋,是一步典型的后中先。厉害啊,小强还是厉害啊!这步棋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在如此激烈的战况下,小强居然下出了这样一手棋,他居然还敢落一个后手。这真是无与伦比的感觉!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步好棋,说是妙手也不为过。这步棋,毫不逊色于曹燕子上盘下出的那个妙手。。。”
“哦?有那么夸张吗?”
“当然,我一点都不夸张。”林海峰先生正色说道:
“小张,我早就和你说过,围棋中的妙手未必一定要夺人眼球。判断妙手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下出一步棋,能让对手左右为难,能让对手无法抵挡,那就是一步真正的好手,哪怕这步棋的手法看上去特别平凡。比如像小强这步棋,这只是一步普普通通的点方,手法非常简单,可能还要落个后手,步调比较缓慢。但这却是一步真正的好手。你看看,有了这步棋以后,白棋好像生出无数后续手段。他让现在的黑棋薄味尽显,让黑棋棋形上所有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可以预见的是,当白棋开始追究黑棋薄味的时候。我相信黑棋一定会左右为难。现在的曹先生,我相信他一定感觉防不胜防了吧。。。”
韩国,汉城,韩国棋院。
“应氏杯”半决赛正在进行的同时,也有棋谱传到这里,有不少韩国棋手也在关注这场比赛。
当李小强一步“后中先”的好手传到这里的时候。刘昌赫品味着这步棋的妙味,他对身边的李石佛说道:
“后发制人,妙味十足!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他居然能下出这样一步好手,真是了不起啊。。。对了石佛,在这步棋当中,我好像看到了一丝你的影子呀。”
李石佛对着面前的棋盘,他半天没有说话。良久,李石佛才轻轻叹了一口气:
“唉,这步棋我也没有想到。刚才在看这盘棋的时候,我的想法是下这里。。。”
李石佛指着棋盘上另外一个地方,他继续说道:
“。。。我刚才替白棋着想的时候,很想下在这个地方。如果这样下的话,白棋起码能够维持住实地的平衡,然后在后面的行棋中再慢慢的寻找机会。我认为这样进行的话,应该也是一局棋。”
“哦?”
“现在看来,还是他更厉害啊。看到他的这步棋,无论如何都必须承认,他的选择更佳,他的选择要比我的下法更好。真是出色的一手棋啊!。。。不过仔细想想,他能下出这样的棋,其实也非常正常,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风格。。。”
“他什么风格?”
“昌赫你看,这步棋表面看上去像是防守,真正的作用其实是攻击。无处不在的攻击手法,深入骨髓的攻击思想。这才是他真正的棋风。。。”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6点钟左右。在另一间对局室内,大竹英雄面对棋盘沉思片刻,然后他抬起了头,他把两枚棋子放到棋盘上面。
“不行了!恭喜您,聂君。。。”
听到大竹英雄这句话以后,聂旋风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微笑。这样一来,聂旋风就再次闯入世界大赛的决赛。通算起来,这是他第3次进入世界大赛最后的决赛了。
所谓的“事不过三”,聂旋风能做到这一点吗?这是在这场比赛结束后,很多人对聂旋风说的一句话。
“对了,那盘棋呢?小强那盘棋现在怎么样了?”
接受完大家的祝贺后,聂旋风开始关心自己决赛的对手。在这个时候,同样十分兴奋的应老先生冲他一笑:
“那盘棋早就结束了。在一个小时以前,小强就中盘击败了曹燕子。因此你的决赛对手,还要过几天才能产生。。。”
在第2届“应氏杯”半决赛中,李小强和曹燕子暂时打成1比1。
他们的决胜局很快就要到来。(。)
ps: 这步棋其实也有原型,应该是小李和古大力的一盘比赛。那种一招制胜的“后中先”在实战中比较少见,有兴趣的棋迷书友可以去看一下。
第四二二章 和谁会师()
“会师,本届“应氏杯”的关键词是会师。到底是中国棋手在决赛中会师,还是上届冠亚军再次在决赛中会师?接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日本棋手再次无缘决赛,在世界大赛中,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多次。也许,日本围棋界真的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
“不一样的围棋!中古流和韩国流精彩激烈的正面碰撞,目前暂时打成平手。”
在第2局比赛和第3局比赛之间,有2个休息日供棋手调整。第2局比赛结束后次日。稍显无聊的李小强在翻看日本主要媒体对前两局比赛的报道。
“啧啧,这昨天的棋一下完,媒体的口风全改了。就在昨天以前,大家还在探讨“小天才”可能不如“老天才”的问题。不过经过昨天一战,大家又说“小天才”还是厉害,论及围棋天赋,“小天才”应该也毫不逊色于“老天才”。两人只是类型不同而已。有意思,真有意思啊。。。”
房间内,张大记者拿着一份报纸。他摇头晃脑如同绕口令一般说出上面一番话。他突然歪头对李小强问道:
“小强,你怎么看?”
见到张大记者这幅模样,李小强差点笑出声来。李小强心说我又不是元芳,对这种无聊的比较我还能怎么看?
李小强和曹燕子的两盘棋,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有其相似之处。第1局,曹燕子一步妙手让李小强立马起立。第2局,李小强一步好棋让曹燕子瞬间崩溃。这样一来,这种对比引来大家的热议也实属正常。
在围棋界,本来就有“宁看妙手不看名局”的说法。比如半决赛的两场对阵,聂旋风赢大竹英雄的两盘棋,双方都发挥了高水平,都没有下出明显的坏棋和恶手,那么按照这个标准,这两盘棋就可以称之为“名局”。
即便是这样。“名局”的影响看来还是抵挡不住“妙手”的魅力。在赛后,各路媒体还是用了更多的篇幅来报道李小强vs曹燕子的这两步妙手。
坂田荣男先生被媒体请了出来,大家请这位著名的“妙手之王”来发表对这两步棋的看法。对于坂田先生,李小强自然是非常推崇的。有趣的是。作为另外一个“当事人”,曹燕子对坂田荣男同样是敬佩有加。
在日本围棋界,曾经有一张著名的照片。削发如清秀僧人般的吴清源先生和又矮又壮的“怪童丸”木谷实前辈在静静对局,一旁和服打扮的坂田荣男披着散发,双拳扎在腰上伫立着观棋。这张照片很有名。因为这张照片见证着一段日本的棋史。
在“昭和”年代结束的时候,日本棋院作为纪念发行过一本图册,并把这张照片放在刊首。有一次,一位韩国记者曾经举着这张照片问曹燕子:
“谁是超越时代的历史上最强的棋手?”
曹燕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是吴清源先生,我摆他的棋谱就能感受到他的确最强。这也是日本唯一承认吴清源是天才的原因。”
“那么谁是吴清源之后第二最强?”
这下曹燕子的回答就没有那么快了,最后他思考半晌慎重回答道:
“还是坂田荣男吧,鬼气森森的坂田荣男。。。 ”
到了现在,是轮到坂田先生来评价后辈棋手了:
“毫无疑问,这两位后辈棋手都是天赋卓绝之辈。他们都在棋盘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不过从刚刚结束的两盘棋来看,我认为他们应该还是属于不同类型的棋手把?从嗅觉和计算深度来看。应该是曹燕子略胜一筹,但是论及计算的宽度,以及对全局的掌控,这方面还是李小强更优秀。所以把他们两位放在一起,我认为还真不好进行强行比较。。。”
坂田荣男讲了一通没有营养的客套话,就这样将这个问题混了过去,一副谁都不得罪的架势。不过坂田先生还是提了一下两人的区别,指出双方棋风的差异。
本来还有人准备去问藤泽秀行这个老神棍的。在大家的预想中,坂田荣男一般很少对后辈棋手进行评价。假如是秀行先生来回答这个问题,那肯定更精彩。不过很可惜。老先生目前正在患病中,因此没好意思过去打扰他。
李小强和张大记者轻松的聊着天,虽然还有一场很重要的比赛,不过在这个时候。两人很默契的没有谈及后天的决胜局。
上午9点钟左右,张大记者突然对李小强猥琐的一笑:
“小强,今天是怎么回事?怎么你的贴身女秘书还没出现呀?”
“素质!瞧瞧你什么素质。我想。。。应该快过来了吧。”
李小强话音未落,梅泽由香里出现在门口:
“两位都准备好了吗?如果没问题的话,我们现在就过去吧。”
李小强为日本“棋道”杂志撰写介绍中古棋的系列文章。梅泽由香里作为一名“中国通”兼李小强的熟人,她也被“棋道”杂志邀请参与其中。这是早就约定好的事情。梅泽现在过来。其实就是为了这件事。“棋道”杂志希望利用这两天休息时间,至少把第1篇文章完成。对于这个要求,李小强欣然答应。
按照“棋道”杂志方面的设想,文章将以“对话录”的形式进行。也就说梅泽由香里将扮演好奇宝宝,她在文章中会不断对李小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李小强一一做答。用这样一种方式介绍中国古棋。
“。。。中国历史上就有崇易的传统,尤其是历朝历代的文人,他们非常喜好用易经里面的阴阳变通的思想来解释世界,这种在潜意识里的思想最终反映到棋上,棋手喜欢在一种变化丰富、转化频繁的局面下,通过或战或守来找到制胜的途径。总而言之,这是出于他们的围棋观的选择。但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选择出于感性,可最后的结果结果却也归于理性。。。”
“。。。吴先生你应该清楚吧,他的围棋为什么被称为“六合”呢?,“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宏观说,六合是天地四方,就是普天下。微观说,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孟春与孟秋合,仲春与仲秋合,季春与季秋合,孟夏与孟冬合,仲夏与仲冬合,季夏与季冬合。这就是答案了。如此格局,如此气度,这就是高棋了,这就是一般人很难比得上他的地方。。。”
“。。。甚至有人认为,一部《周易》,总结自然生态变化无穷中变化关系之哲理,乃中华民族智慧之密码。以此密码来顺应六合之局中之不变与万变,假如用这种思想运用到围棋中,焉有不赢之理?当然,我对这种看法不是很赞同的。也许是我境界不够,但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是太玄乎了。。。”
“。。。相比儒家思想而言,易经对日本的影响就要小得多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和中国古棋相比,日本古棋的思路可能就相对保守多了。这是一种静态围棋。但不管怎么说,日本围棋理论的产生也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但同样是出于感性的选择,通过实践得到了理性的结果。。。”
要说文章的框架是早就定下来的。梅泽提的问题也早就列有提纲。但两人还是要装模作样进行一番对答。梅泽由香里扮演好学生,李小强扮演世外高人。一通折腾下来,让一旁的张大记者乐不可支。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不过经过两天演戏般的“对话”,李小强和梅泽由香里倒是越来越熟。尤其是梅泽由香里,她对李小强是越来越亲昵,经常流露出那副神态,差不多都把“我对李小强有好感”写在脸上。现在不仅是张大记者,就连武宫正树和石田芳夫这些老不修,以及“棋道”杂志的山田记者他们,看见他们都会嘻嘻哈哈开俩人的玩笑了。
必须承认,“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几乎是所有行业的通病。哪怕高雅如围棋都不能例外。
好在这个时间很短暂,经过2天休整,李小强和曹燕子的决胜局终于来临。
李小强走向赛场。
这次关系到聂旋风和谁会师的比赛马上来临。(。)
第四二三章 宣判()
1992年年底,本年度最后一场重量级围棋比赛打响。
“应氏杯”半决赛的份量有多重?这是职业围棋比赛,所谓职业比赛,那当然要用奖金数量来衡量比赛的档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掂量掂量这场比赛的份量。
“应氏杯”的冠军奖金是40万美元,亚军10万,4强2。5万。那么这一盘比赛最直接的差距,就是7。5万美金。再加上进入决赛后还有夺冠的可能。因此说这是一盘价值20万美元的对局,这种说法应该不过分吧?
那么在职业围棋圈中,2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富士通杯”的冠军奖金大概是10万美元左右。“东洋证券杯”的冠军奖金大概7万美元。日本的“大三冠”奖金数量要稍微高一点,但是在这年头,折合成美金的话,其实也就在20万到30万美金之间。
88年“应氏杯”创办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冠军奖金最高的职业围棋比赛。只是随着日元不断升值,和美元的汇率比,从上世纪80年代1比300多一直升到新世界的1比100以下。只有到了那时,“应氏杯”的奖金才被日本“棋圣战”和“名人战”超过。排在日本“本因坊战”和其他所有世界比赛之前,在奖金榜上排名第3。
从这个角度来看,围棋这个项目搞了几十年的职业化,其实并没有多少进步。奖金数量不升反降。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4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30年后又是什么概念?
在目前这个年代,40万美元可以轻松在京城买10套以上房子。30年后,3环以内买一套房子可能都非常困难。
因此“应氏杯”半决赛的份量,它可能相当于其他两个世界大赛的决赛。相当于日本除“大三冠”外的所以头衔战。相当于3到5个韩国头衔战。相当于8到10个中国头衔战。。。
现在,李小强和曹燕子,就即将进行这样一场比赛。不仅如此,除了奖金以外,这场比赛还代表着荣誉。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用后世的话来说,谁能赢下这场比赛,就代表了在围棋界不同的“咖位”。
因此当李小强和曹燕子走进对局室以后,当两人面对面坐下。那种重大比赛特有的紧张气氛扑面而来。
不仅对局室内的气氛紧张。研究室内的气氛也很紧张。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种紧张激烈的气氛,竟然从比赛一开始延续到棋局的终点。
比赛一开始,通过重新猜先,曹燕子获得了选择权。这次曹燕子没有犹豫。他非常坚决的选择了黑棋。其实从这一刻开始,就决定了本局的格调。
观战室内,张大记者这样询问一同关注比赛的聂旋风:“奇怪啊,曹燕子竟然选择了黑棋,他为什么不选择大家都认为相对好下的白棋呢?”
“了不起啊!曹燕子。选择黑棋,虽说大贴目是个负担,但作战起来总是主动一点的。这两者总不能两全。曹燕子选择黑棋,他分明是明白无误的告诉小强:这盘棋,我就是要和你作战的!这体现了他的信心,也反映了他的气势。”
比赛开始以后。依然是激烈的较量,棋盘上依然展现了两位棋手鲜明的个人风格。一场让人窒息的大战蔓延全局。在这个时候,谁也没有预料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