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快抢救重要物资!”关键时刻不知谁喊道。来不及细想的战友们二话没说就趟着汹涌的洪水,钻进办公帐篷内,几名战友迅速从桌子上将三台公用涉密笔记本电脑转移,又几十名战友将4件装有重要文件资料的铁皮柜抬起,大家伙手挽着手,将铁皮柜运出营区安全地带妥善进行了防水等安全处理。
水渐势渐长,眼看着营门口被洪水封堵,撤离已经没有了去路,上级只好决定组织战友们翻墙撤离。“赶集架梯子!”几十名战友们趟着洪水,有序的从后院攀梯越墙撤离至院外高地。
8时20分,战友们撤离至一公里外的指挥部集结,一件件橙黄色的救生衣上沾满泥浆,像在泥地里打过滚儿似的。
9月25日清晨7时,雨雾蒙蒙,“我们决定携带60名乡亲群众挺出‘孤岛’。”“我们在途中接应你们。”参谋长和安县永安镇大本营通过海事卫星取得联系,而此时,被擂禹路的我们撤离到山顶已达27小时。
两天来,我们没有睡上一会儿,浑身的衣服早就湿透了。
“里面实在是不敢呆了!”昨日凌晨咱们刚撤离到苏堡村小学半山腰帐篷时,山顶突然冒出一股洪水,警觉的参谋长预感大事不妙,立即命令我们带领群众再次转移,同时拉响防洪警报,并派两名执勤战友挨家挨户的叫醒附近村民。在转移至安全地带后,参谋长又及时用海事卫星和北川交通局通上电话,通报里面的情况。就在我们刚转移不到两个小时,大量的洪水夹杂着泥石流从山顶倾泻而下,瞬间便见大半个山体掩埋。无奈之下,全体战友和乡亲们只好连夜冒雨转移至田坝村山顶。
7时20分,由50名官兵和60余名群众组成的队伍开始徒步向山外转移。永安镇指挥部,两辆猎豹车在雨中飞驰前行,由7名战友和4名地方人员组成的接应队,携带干粮和通讯设备从擂鼓镇开始攀爬进山。
百余人的队伍开始向外转移,田坝村的村长许志虎这位曾竟在陆军服役过兵役的老兵主动为咱们当起了向导。经过暴雨的冲刷,泥泞的山路变得更加艰难,每走一步,大家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有的在躲闪山体的飞石中,不慎脚踩进了膝盖深的淤泥里,鞋子带都被拔断了。有的地方危险不好走,我们就残扶着者背着大家过去。
步行1小时,我们向外转移不到1000米,第一道由山体滑坡引发的泥石流出现,河谷宽约15米,滔滔洪水奔袭,石块、木头箱子、树木在河水中翻滚,这一下子阻断了去路。一连一级士官许兴才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绳索牢牢拴在腰间,找准河道约宽5米处,憋足劲,借助河中央的露出的大石块冲刺跃到河对岸,将绳索捆绑在大树上,又找来梯子横搭两岸。打头战的战友们率先一个一个走过去,确定木梯安稳时,再组织随行的老乡们一个挨着一个安全的度过。约半个小时后,当我们一行百余人刚渡到河岸这边时,几个洪浪席卷而来,梯子连同砍伐搭桥的树林被洪浪冲走。
中午12时许,历经艰难,转移队伍和接应人员在灵观庙山顶会合,当两支队伍相见的那一刻,时间在这一刻定格了,参谋长说,大家互相拥抱,激动地说不出话,尽管细雨拍打着脸庞,但依然能看到乡亲们和战友们脸上淌满了泪水。一直负责协调的北川交通局副局长邝习东,更是激动的从参谋长到普通士兵一一拥抱,眼睛里泪花闪烁,哽咽的一个劲儿的说:“幸苦了,好,好!”
再返回的路上,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依然沿路设置安全员,随时观察前方的道路。在行进中,我们将乡亲群众放在队伍中央,前面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带路,后面有我们的士官老兵残扶护送。尽管沿路情况很危险,但我们始终是忙而不乱,一路上尽量为老乡们想得细心周到,让他们每走一段路都觉得心里踏实。
中午14是35分,柳林村红星爱民新村围满了数百名群众。“听说山里修路的二炮官兵要回撤了,我们煮好饭等着他们,这红星爱民新村是他们给捐建的,是他们给我们建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唉,还没有喘口气,他们又去里面修路,都好几个月了,为咱们灾区哭哟累啊!”过往的行人嘴里至今还念念不忘我们所做的一切。
“爸,拿这两百块钱再多买点菜,二炮官兵马上就要出来了,还带着好多老乡,都是从山里带出来的。”柳林村村民刘淀富,一家4口人都守候在村口,听说我们就要出来了,刘淀富淋着雨都不觉得冷了。
“一、二、三、四!”雄壮的口号划破天空,一支数百人精神抖数的队伍从山里走出,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震天的口号,令现场许多群众都为之肃然起敬,乡亲们投来钦佩的目光,公安干警给咱们行上标准的军礼。“二炮官兵好样的,带着几十个老乡在死亡谷里困了两天两夜,硬实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而且官兵和乡亲们都安然无恙,精神抖数!”
“有解放军在,我们怕啥!”一起和我们走出来的刘阿姨跟迎接他的亲属激动地说:“若不是跟着二炮官兵走出来,现在自己呆在深山里都不知道是死是活。”
擂鼓镇桥头,停靠着三辆军用客车,当我们登车的那一刻,乡亲们透过玻璃,含着泪尽情的挥手……
第一百一十三章:始终站在士兵的前面()
第一百一十三章:始终站在士兵的前面
自5月14日进驻地震灾区以来,俺们团长走跑带着风,说话急匆匆。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过程中,虽然变得很黑很清瘦,但从精神上看仍然是一员猛将。以至于,很多时候我快顶不住的时候看见团长那永不知疲倦的精气神,就相当惭愧。
猛将出山,不同凡响!抗震救灾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团长带领着咱们全体官兵转战北川、安县等5个战场。关键时刻,始终冲在最前面,不惧山石滑坡泥石流的袭扰,冒着生命危险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抢险硬仗。
作为一团之长的他时刻冲锋在前,面对穷凶极恶的大自然灾害敢于亮剑,并激励着我们广大官兵们奋勇争先、战无不胜,危险关头挺身而出。。
抢通生命通道:他站在挖掘机前,为操作手精确定位。
5月15日凌晨3点40分,团长带领着我们300多名全体人员携带着数十台大型机械准时到达北川城外。当时,由于道路不通,数万救援人员和大量救援的机械装备被阻隔在距离北川县城3。5公里外的任家坪收费站。
作为第一支到达北川灾区的工兵部队,团长和我们就与抢通‘3。5公里的生命通道’这场硬仗狭路相逢照面上了。
然而,抢通这条路的难度系数实在是太大了。这段被当地老乡们称为‘三道弯’的‘s’形盘山公路悬在县城边的山坡上,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深谷,受损的路段有的高高隆起,有的深深塌陷,到处是滚落的巨石和泥沙。在我们部队到达这里之前,曾多家路桥公司和地方交通部门反复尝试清道,但都无功而返,并断言要打通这条路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站在山腰上俯瞰北川这座山城,看到一群群救援者抬着担架艰难的攀爬荆棘丛生的山坡向外运送幸存者,异常缓慢而步幅维艰的行动。这个速度,重伤员就算是抬出了也不行了,此刻他的心里头比任何人都心急如焚。
救灾就是救命,顾不上饥肠辘辘的团长,立即带领着几名技术骨干,攀爬乱石,勘查路线。经过大半个小时的勘察回来,凭着平时积累的多年国防阵地建设经验,团长当即向抗震救灾指挥部立下军令状:“保证24小时内抢通道路!”
敢拍这样的胸脯,团长是胸有成竹。
上午8时许,团长迅速将我们150多名人员分别编成观察测量、工程机械、安全防范等6个作业队,投入十几台先进工程装备,实施分组作业。
在余震不断、危石累叠的道路上,错动一块石头都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滑坡,造成机毁人亡,百十号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就在此时此刻,团长果断的迈出几个大步,毅然的站到首台挖掘机铲斗前,指挥着操作手杨靖宇、罗正学、阮连军驾驶着施工机械一米米的向前推进。
上午10时左右,挖掘机扒开一个大乱石堆,一块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巨石露出狰狞的面孔。它与其它石头犬牙交错的支撑在一起,想要移动大石头肯定是无能无力,采取爆破的方式又会危及沿路救援者的安全,同时也会造成新的坍塌和工程量。
“这个“马蜂窝”不能捅!”团长紧急叫停了施工。
迂回绕道,经过左右权衡和缜密的思考,团长决定不与‘强敌’硬碰硬,在巨石旁令另起路基绕道而行。
筑新路基需要大量的土方,而且还要经得起余震和车辆辗轧考验,从异地取土显然来不及。看着满山遍野的石头,团长顿时眼前一亮,想出一个‘裁’石筑路的妙招。
机械穿梭中,团长站在碎石堆中那毅然的身影,用手指着挖掘机颤抖伸向一处处精准的点位,指挥着操作手先在即将筑路的斜坡上挖出一个个大坑,再将巨石周围的石头一块块‘裁’进坑里。作业中,几次余震使山坡塌方、道路下陷不断,每当这时我们都为团长捏一把汗,然,他的身躯始终是在原地丝毫不被撼动。
晚20点左右,在团长的精心指挥下,这个被视为插在通道的‘门栓’终于被抽开了。生命通道仅用12小时全线贯通。
堰塞湖抢险:他带着我们背运近百吨物资,挑走万余方碎石。
作为专业部队的高效救援行动,让灾区人民对我们部队的战斗力刮目相看。6月4日,抗震指挥部又将‘老鹰山堰塞湖排险突击队’的队旗授予我们团长。
老鹰山堰塞湖地处峡谷间,从坝顶到山下有100多米的高度,由巨石堆砌而成大坝坡最大处高于80度,山高谷深,作业面狭窄,机械装备上不去,更别说展开施工。整天滑坡不断,已被震酥的山体随时可能出现新的崩塌。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降雨,湖面每天以50厘米的速度递增,而水面距离堰塞湖顶不到10米!
悬在灾区群众头顶上的堰塞湖,随时都有可能溃堤决坝。时间紧迫,就在部队计划操纵重型机械开挖泄洪槽时,有一个情况令大家伙心头一紧:指挥调集米27运输吊装大型机械到坝顶,却因为峡谷太窄无法下降而返航。
时间就是生命,没有办法想办法。最后只能凭借我们肩扛背挑,将包括内燃凿岩机、火工品、发电机组及生活设施等在内的近百吨物资器材,完全靠人工运上坝顶。
“没有大型机械装备,我们就打一场赤身肉搏战!”简短的战前动员之后,身为一团之长的他亲自担任突击队长,背起几十公斤的物资,领头爬上了危机四伏的‘乱石阵’。
开挖泄洪槽需要清理石方一万余方。团长始终带头冲在我们的前面,挑着箩筐来回奔波,身上得迷彩服湿了干、干了湿,结出一圈圈的盐渍。连日的劳累,使得我们的郭团长消瘦了许多,黑黑的脸庞上双眼深深地陷了进去。
我们心疼自己的团长,一次在他转身喝矿泉水时,俺们连长见他不注意赶紧小声的说道:“快,把团长的箩筐藏起来。”
“我出一份力,大家就少流一把汗。”见找不到自己的箩筐,团长只好又重新拿了一对箩筐用布条做上记号,并严肃的命令道:“这是我的工具,谁也不许动!”
堰塞湖坝顶上的巨石必须实施爆破,但爆破环境异常复杂。堰塞坝左边是滑坡的山体,右边是破碎的高山,如果预测的安全区域有误,两边的山体随时都有可能崩塌。给我们带来生命危险。
每次钻孔装药前,团长都要拄着木棍亲自到坝上仔细查看,在大石上划定钻孔点位,然后用小石头在爆破点上简要标明钻孔深度、方向、装药量。
炸药安装完毕,准备实施爆破时,每次团长都坚持自己亲自担任引爆手。这下战友们死活都是不肯干的。可,团长的态度也是倔强得不容置疑:“我是从炸药堆里‘爬’出来的,爆破怎样避险我比谁都清楚!”
“轰隆隆……”一声、两声、三声……团长在心里默念着。约5分钟,炮声突然停止。“有一处没有引爆,我去排除他。”团长说完,推开劝阻的战友,爬到硝烟刚刚散尽的现场一处处仔细查寻。找到哑炮后,他蹲在地上小心翼翼的用手轻轻抹去覆盖在上面的泥土,排除哑炮。
7天7夜后,曾被地方专家预言需要17天才能排除险情的老鹰山堰塞湖,终于在我们全体官兵面前低下了头。
擂禹路勘察:他两次穿越生死带,用脚板丈量出最佳路线。
“我当了这么多年工兵,没有什么事情让我犯过愁,但擂禹路的抢通真的让我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团长说道。
这条路全长63公里,有些路段挂在峭壁上,有些路段又窝在山谷里,地震后都面目全非。沿途,要翻越险象环生的10余座山梁,趟过滚石不断的10余条河谷,期间还夜宿黑熊出没的原始森林。再通过一个叫做‘死亡谷’的路段时,突然遇到余震,滚滚的巨石在团长面前呼啸而过。整整3天3夜,他终于把这条路摸了个透。
经过我们20多天的昼夜奋战,抢通10余里的公路时,一场持续3天的强降雨,使抢通的多处路段,因山体失稳发生二次塌方,造成河道淤塞,大部分路段被滑坡体、泥石流掩埋。
抢修受阻,军地双方紧急召开协调会。地方专家在地图上标出一条新的路线,并说这是一条捷径。
从地图判断,距离是短了,但地貌可能更复杂。“不经实地勘察,什么方案我暂都不能接受!我不能拿官兵们的生命开玩笑!”团长认准‘死理’不放。
这一次,团长又沿着地方专家指定的路段,毅然踏上新的险途。
刚刚进入山谷,一行人就遇到一阵四五级山风。碎石从峭壁上像打雷一样‘哗啦哗啦’往下掉,搅起阵阵烟尘。
“快往后撤!”团长眼疾手快,拉住前面的工程师冯工和报道员马庆昆,迅速后退七八米。只听前方‘轰’的一声巨响,一块数十吨重的巨石从悬崖上脱落,正好砸在几秒钟前大家走过的地方。
趟过‘虎口’,又遇陡坡。过去修在山腰上的路,已随山体滑入山谷,人也要从谷底爬上去。一名年轻力壮的战友先攀上去,找到一颗坚固的树放下绳索,形成一条临时‘索道’。
爬上山顶后,团长才清楚的看到:脚下的位置,距离出发地只有600米!而这600迷路,大家整整爬了两个小时。
8小时后,大家又被眼前一处200多米宽的堰塞湖拦住去路。两名水性好的战友立即游了过去,扎起竹筏,把探路的队友们一个个拉过湖……
团长带领探路小组经过22小时实地徒步勘察,得出结论:新的路线抢通难度更大,还是按原路线抢通更为快捷!他把情况详细报告后,前线指挥部首长拍板:按你的意思执行!
进入盛夏,在北川抗震救灾中工程量最大、风险最大、难度最大的这条乡村公路抢通现场,每天都能看到团长忙碌的身影。
为了尽早抢通这条事关6万多群众生产生活的希望之路、幸福之路,我们团长至始至终战斗在最前沿,用果敢和智慧带领官兵,誓死为北川人民灾后重建献上一条通途!
第一百一十四章: 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命()
第一百一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