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异界开化工厂-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了,哪怕是现在没有白蜡虫,不是还有还是蜂蜡么,后山上那么多的蜂窝,也足够他用了。

    到时候只要将蜂蜜取净,将蜂巢和少量的松脂掺起来熬制,就能获得效果绝佳的密封蜡了。上辈子玩手串的时候,没少研究这些东西。

    想到这里,顿时打定主意,捧起陶罐就向外跑,结果一抬头,就见院门旁的地上丢着一只山鸡,怂拉着脑袋,一抖一抖的。

    卧槽。有鸡肉吃了!

    想到今天可以改善伙食,姜黄的脚步顿时一停,可是联想到手中的罐子,一咬牙又跑了出去,在院墙外对着何川大喊:

    “给我留根鸡腿!!!”

    然后一溜烟的跑没影了。

    。。。。。。

    。。。。。。

    太阳西斜的时候,河边的草地上传出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为首的是一名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双手叉腰的站在那里,言之凿凿的为他的一众‘小妖’们分配任务。

    姜黄则依旧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看着,与往常不同的是,草地上的孩子们,时不时的会看向他手中的陶罐。

    “唐僧!”

    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看样子是说完了,朝着他的方向喊:

    “是不是谁摘得山果最多,你的‘唐僧肉’就交给谁管?”

    姜黄憋着笑,看着一众孩子们期待的眼神,郑重其事的点点头。

    “那少的人怎么办?”

    有孩子问,看模样年龄比较小。

    “少的只能舔一口!”

    还未等姜黄开口,头领模样的小男孩就发号了施令,仿佛他一定能够获得糖霜的支配权一样。

    不过这点子倒也在理,众小妖琢磨了一会儿,纷纷同意。接着便目光灼灼的看着姜黄,等他发话。

    姜黄又点头,不是他不想说话,而是憋笑真的很辛苦。

    “哦!!!太好了!!”

    “最多的一定是我的!”

    “我才不会输给你,我肯定最多!!”

    叽叽喳喳的声音骤然响起,接着,孩子们用最快的速度消失在了河岸边,留下姜黄一个人坐在石头上,笑眯眯的看着夕阳斜照的火烧云,一脸的憧憬。

    “呵呵,也不知道明天一早能收到多少山果。”

    摇了摇头,将自己征用童工的愧疚感驱散,从石头上跳下来朝家走去。

    好歹是一群孩子,只用了一撮糖分便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不知道这样的便宜还能继续几次。

    回家的路并不远,但也足够他走一阵子,回忆起前些天击杀黑熊的那一幕,手又不自觉的挥动起来,仿佛手臂一挥便能驱使出什么不得了的招式,结果挥舞了几下又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小孩子们玩得过多的原因,整个人都变得有些低龄化,反倒是真的像个傻子了。

    就这样想着走着,再抬起头的时候,已经到了家门口,闻着空气中隐隐约约的肉香,想起出门时看到的那只山鸡,不觉加快了脚步。

    一夜无话。

    等到再一次起床,推开房门的姜黄忽然发觉自己好像干了一件不得了的事,门外的小院里,几乎堆出了一人高的山果堆,何川大叔就站在旁边,一颗一颗的将地上的果子摞起来。

    “这是??”姜黄有些不敢置信的问。

    “董猎户送来的,说什么也不要钱,这是怎么回事?”何川也一脸不解的神态。

    董猎户,董小虎的父亲,就是昨天河岸边的孩子王。

    想到这里,姜黄顿时明白了,这孩子大概是发动了家里的力量,为了争取那一两糖粉的支配权。

    真是兢兢业业的好孩子啊,让姜黄不禁想起了前世送儿子去幼儿园的趣事,老师们奇奇怪怪的作业总是折腾的他生不如死,让他痛并快乐着。

    记忆犹新的一次,是用纸壳做个小房子的亲子作业,被儿子烦到不行的他,花钱从寿衣店买了个独门独栋的小三层让儿子带到学校去,这一下可不得了,直接获了个特等奖。

    要不是老师晒朋友圈晒得有些张扬,让其他家长找到了小别墅的加工场所,其实还真是次不错的体验。

    回忆到这里打住,他开始头痛起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毕竟这些果子只代表董小虎一个人的力量,昨天参与进来的孩童们,少说也有十个八个,也不知道会不会堆满整个院子。

    很快,他的猜想就变成了现实,等他发现自己酿成大错为时已晚,一筐又一筐的山果被堆放进院子,看起来数量差别不大,他摘了一筐,她也摘了一筐,这可怎么评判啊。

    一边感叹自己低估了糖霜对于穷苦百姓家庭的诱惑力,一边想着合理的评判标准,就在准备去邻居家里借杆秤的时候,董小虎又跑了过来,边跑边喊:

    “姜黄!姜黄!我还有一筐!!!”

    。。。。。。

    。。。。。。

    当陶罐连带着糖霜被小虎抱走时,太阳刚从山头升起来不久,这再一次论证了姜黄对劳动力价值的判定。

    廉价。

    小虎如愿以偿的获得了糖霜,而其他参与的孩子们也尝到了甜头,兴奋地不得了,在姜黄许诺过再送他们一些‘唐僧肉’后,山果自然也就没有再带走,满满的堆了一整个院子。

    得抓紧做成糖啊,否则会坏掉。

    拜托了何川大叔去搜集白蜡虫与蜂巢,姜黄自己则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到有才家里,买两筐洋姜。

    买洋姜的钱是足够的,说起来这钱也是因他而获……………那只被祭言术轰杀的熊瞎子,还是可以卖个不错的价格的,至于具体的数额,何川没有告诉他,他也没问。

    只知道给有才家送去了五钱银子,何川说剩下的留给他娶媳妇用,留就留吧,还得七八年以后呢。

    洋姜拿去集市卖,要5文一筐。从有才家买,5文钱两筐。

    这还是他执意要付钱的结果,为此,有才娘在他出门前还揣了两只烤番薯在他怀里。至于洋姜,更是送货上门。

    满满两大筐的洋姜,眼看已经装不下了,有才爹又提起筐从地上墩了两下,腾出空隙后又揣了一把进去。

    多朴实的乡民啊,姜黄心想。只是这会儿不是感慨的时候,家中还有大半院子的山果等着他去加工。

    想想就觉得斗志满满(心力交瘁)的样子啊。

    于是一路上哼唱着山歌,带着有才爹娘回家。

第9章 糖市() 
如果对现代人来说,手工榨取一两吨的水果,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

    可是在这里,全然不存在。

    姜黄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何川不知从哪里扛了一截比自己略矮,和脸盆般粗细的青石柱回来。

    接着一手拿锤,一手拿凿,从上面开始砸个不停,约莫着用了半个时辰的功夫,就将这石柱垂直掏了个半米深的槽。

    姜黄上前一比划,好家伙!直径少说也有蓝球那么大。

    “怎么样?可以么?”何川脸不红气不喘的喝了口水,轻飘飘的问,全然没有一点疲惫的姿态。

    “可,可以了。”

    这简直太可以了,这效率,说他是人型打桩机都不为过。

    姜黄乐的心花都怒放了,这里面既有对发家致富的憧憬,又有未来生活的期许。毕竟他所要学武的方向,正是这般匪夷所思的力量。现在能看到些成效,总比逼着他他埋头苦练强。

    闲话不说,再用树干做了一柄半米长的锤头后,何川开始了他的榨汁工作,基本上三五锤下去,石臼内的几只山果就成了泥状,姜黄守在一边负责将果泥挖出来,再将洗过的山果放进去。

    挖出的果泥扣在准备好的滤布架上,滤布下面用木桶接好,便是一个简易的果汁生产线了。

    一边将沥干果汁的果泥取下,一边将新的换上,姜黄已经满头是汗,想起前世的自己天天路过的萃取车间,前门推进去果子,后门出来的就是成桶的果汁,那可真是方便啊。

    再比比今天亲自上手的结果,居然是这样一种效率,简直,不能忍受。

    看着接满了两桶的山果汁,以及还未消耗下去多少的山果堆,感觉就像一场闹剧,自己满脑子的化工应用设计知识没发挥出来,却用起了最原始的榨汁方法。

    想着,擦了把汗,继续埋头苦干。

    熬煮、结晶、分罐、蜡封。。。

    两天的时间里,小院里的锤击声未曾停下,哔哔啵啵的柴火声伴着袅袅的炊烟,承载着小男孩和中年人的希望飘散而上,飞去很远。

    大铁锅里冒着泡的糖浆逐渐减少,变得粘稠,最后成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粉末。

    将最后一只罐子封好搬进屋子,姜黄拿着扫帚开始扫院子,用于脱色的木炭条被扫入还有余烬的火堆,看着噼啪爆响冒出的火星飞入夜空,他问何川。

    “明天,我们去赶集吧。”

    “。。。。好”

    “。。我饿了”

    “这有果子”

    “额。。。还是。。。算了吧。”

    。。。。。

    两天的磨合,姜黄对何川的了解倒是更深一步,令他吃惊的是,何川居然参过军,打过倭人打过金人,至于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以及怎么遇见的自己,倒是没问出来。

    这样也好,少知道点烦心的事,对武修有帮助。

    另一方面,被姜黄喊做大叔的何川心里却是不能平静,对于苏醒后的姜黄,开始的几天着实让他惊诧,甚至一度以为他被鬼怪附体了,毕竟一个人的脾性、举止变化太大,实在难以常理度之。

    可是这样的改变终究无法去逆转,不过好在自始至终并未出现更加糟糕的迹象,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结果,自己是抗倭也好,是抗金也罢,是不是逃兵也无关紧要了。

    一切从头开始,不是更好么。

    想了想,看了一眼已经回屋的姜黄,走到井边拿起水桶,开始打水、擦洗。

    月光映照下,精壮的身躯泛着水光,斑驳的树影落在他身上,将后背依稀能够看见的四个字挡住一半,露出的两个,似乎是写着‘精忠’。

    。。。。。。

    。。。。。。

    再一次来到青山集,依旧热闹非凡,鲜衣怒马有之,破布烂衫有之,似乎无论何时,只要沙河还在流淌,青山集的人就不会减少。

    何川一手拉着姜黄,一手抱着只陶罐穿行在人群中,住进杏花村后,这里倒是不常来。

    凭借着以往的印象推断,姜黄所说的糖市应该就在不远了。

    至于让自己谈生意,还是,有些难以接受啊。

    暗暗的瞥了一眼身后,小姜黄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似乎丝毫不紧张,也不知道他的脑袋是不是真的出了毛病,以往遇见陌生人的时候,他都是巴不得藏在自己身后的。

    “大叔。”

    “嗯?”

    “一会儿进去之后,你不要说话,交给我。”

    “。。。。。”

    小姜黄的声音充满自信,何川回过头,诧异的看他。莫非他能看出自己胆怯?特意说这话来宽慰自己的么?

    再一瞧他那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搞得和真有把握似的。

    可是,让一个小孩子去谈生意,真的没问题么?

    “好。”

    回答声异常干脆。

    。。。。。。

    此时正值夏末,距离甘蔗成熟的时节还有月余,市面上的蔗糖多半是存货,而目前的贮藏条件下,陈糖的成色已经大不如新,结块受潮很是常见,可是价格却不见跌,反倒越来越高。

    毕竟物以稀为贵。只要没变质,糖是不会贬值的。

    自然而然,囤积砂糖的,也非富贵人家不可。

    每年中秋过后,随着大批的新糖涌入,糖商便将新购置的砂糖存入窖井,之后每月在市场上售卖一批,期间所获的利差,极为可观。

    这样一来,糖料自然形成了独有的交易场所,农集不远的一所院子内,靠墙分出了若干个摊位,摊前有固定的石台,上方撑着简易的布棚子。

    凡是于此售糖的人,皆在台后一坐,身后大罐小罐垒上一片,再用油布盖起防潮,也不吆喝,只取一枚小罐放在石台上,来人想要看成色,打开自看就是了。

    院内的席位并未被占满,售糖之人也多是熟识,基本很少见到生面孔进来。偶尔有携大批糖料的外地的糖贩,通常会被几家分而购之,当然,价格肯定会被压到很低。

    日上三竿,几位糖商已然促成了不少买卖,隔着摊子的空档闲聊打屁。

    这时候,一大一小两人捧了只瓦罐从院门进来,打眼寻摸了一阵后,走向一个空着的摊位。

第10章 以次充好() 
“老廖。。瞧!”

    “唔。。。散贩罢了,应是家中有些陈糖,拿来折现的,成不了气候。”

    “你怎知是陈糖?”

    “新糖经年不坏,何时需用蜡罐封存的?你瞧他那罐。”

    问话的人定睛细看,果然见那罐子上裹了一层蜡状的东西。想来是怕日久受潮,用来隔湿气的法子。

    “哎。。。受潮了的糖还拿来卖,长此以往,这糖市还有人来吗?”

    这人自语道,只是这说话的声音忽的放大,半个院子的人都听了进去,纷纷朝向他视线所指的地方。

    那里,是一名错愕的中年人,和一位眯着眼,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孩子。

    在人声鼎沸的闹市中,这话可能会淹没在众多闲谈絮语中,而在这间院子里,众人话音本就不大,哪怕是商谈价格的声音,也绝没有这般张扬。

    于是这声音,传入了姜黄耳中,很是刺耳。

    略一思索,他便了然。

    将心比心的讲,说话那人的心态,他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糖料需求量就那么大,谁都不希望原有的竞争平衡被打破,自己多卖一罐,对方自然就少卖一罐。此消彼长之下,当然没人愿意别人再挤进这个市场。

    可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糖市不是这人一家开的,进门前自己也付了2文的摊位费。

    这糖自己卖的名正言顺,难道这糖市,还只许他家摆摊,不许自己叫卖吗?

    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虽然自己卖的是果糖,可那又如何?谁也没有规定糖市只许卖蔗糖!

    “哼!你怎么知道我这糖是受潮的?”

    小孩子的声音很突兀的响起来,声音更大,盖过那人的低语声,传进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

    这话此刻响起,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刚才那人既没有指名也没有道姓,这样接话,自然就落了下乘。

    可是这反驳出自一个孩子嘴里,那人也不好以什么‘自作多情’之类的话回击,讪笑一番扭过头去,与身边的人讲起来。

    “哎,廖老板啊,你是不知道啊,去年有个卖陈糖的人,用新糖盖在陈糖上,坑了不少人呢。。”

    “喔?竟有此事?童老板不妨说来听听。”

    “嗨,有什么好说的,也是一大一小两个庄稼人打扮的,拿着两罐糖来卖,集上有人看他们可怜,糖价也不高,发了善心。结果呢。。。哎,买回去的糖都不能看,吃就更不用说了,陈糖就算了,还有白沙呢!”

    “啊??怎么会?”

    “怎么不会,这年头,想钱想疯了的大有人在,什么歪门邪道都冒出来了。。。”

    旁边又有一人跳出来,接着话头继续巴拉巴拉的讲个不停,原本来此采购糖霜的客人见状,挑选时倒是更加细心,而姜黄所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