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由暗自叹息一声,又拢了拢身上羽缎披风,德珍才往丹墀下走。
“德常在,请留步。”万嬷嬷从大殿里疾步追出。
德珍真觉累了,却依旧笑迎,道:“万嬷嬷,可是娘娘有事要吩咐。”
万嬷嬷看了一眼德珍额间磕伤,不自觉的皱了下眉,道:“主子说日旦天冷,德常在又有伤在,她正好要在这照应,就让您乘了她的步舆回同顺斋,并命了文太医给您治伤。”
但见万嬷嬷眼睛紧盯着她,德珍没看跟随在旁的文院判一眼,只容色谦卑而感激的一福,道:“还请万嬷嬷代为转告,娘娘今日大恩,德珍没齿难忘。”
方福下身,万嬷嬷随即扶起德珍,顺势凑到德珍的耳畔,沉声低语:“德常在,主子还让奴婢告诉您一句,她只能做到这了。”话音甫落,竟也不等德珍有半句回应,立马屈膝道:“恭送德常在!”
德珍听了,如何不明白此中意,便不再问,径直向同顺斋回去。
小许子他们全被留在了同顺斋,可德珍连夜被宣召去翊坤宫,哪里还能安心?四个都不畏风雪,在永和宫外翘首以盼。等到天微微泛着青光之时,才见一对把灯引路的步舆在宫门口停下,德珍从舆里走了出来。
小许子高兴地上前,却见德珍额间的伤,当下惊得舌头打结:“小主您……?!”
天色将亮,有不少粗使宫人开始清扫宫巷积雪。
德珍不愿多言,也无心思多言,携着秋林的手就回了同顺斋,让文院判为她医治额间的伤。
一时上药包扎好,德珍冷淡的打发了左右退下,只单留了文院判在西暖阁里,道:“文伯父,谢谢您。”
文院判为人最是严肃正经,闻言,连忙对坐在炕上的德珍道:“德常在,这是奴才该做的,当不得您言谢。”顿了一顿,抬头看见德珍面色苍白,反复犹豫,终是不忍就此袖手旁观,极迟疑道:“德常在,可还有什么吩咐奴才?”
德珍素知文院判的为人,并且时间紧迫,故而直接开门见山的道:“宫中一切用药皆来自于御药房,任何人取药都有记载,所以想请文伯父代侄女查一下,究竟有何人曾取过这软脂膏。”
不过举手之劳,文院判暗松了一口气,道:“德常在放心。”说罢,收拾医药箱,躬身告退。
德珍见文院判正欲撩帘而出,忽然想起一事,不禁情急叫道:“文伯父,还请您勿将今日的事告诉我阿玛。”
文院判想起老友,心下长长一叹,又微点了点头,便是走出了暖阁。
文院判一离开,德珍立刻命了小许子和秋林进来,却一言不发的只淡淡的盯着他们。
两人被德珍这样看得一阵心里发毛,小许子性急,“噗咚”的一下子跪到德珍的脚下,惶惶不安道:“小主,您这是怎么了?可别吓奴才们啊!”秋林见了,也跟着在旁跪下。
德珍也不让他们起来,只淡淡的道:“可还记得两个多月前,你们刚被分派到我这时,我曾对你们说过。既成了我的人,今后荣辱也全系于我一人,一旦我出了什么事,你们也只有连坐相陪的命!”语气陡然一凛。
两人尚未从今夜的惶然中定下神来,现又听德珍如此说,更觉事态大为不妙,吓得双双磕头在地。
德珍语气缓和,徐徐再道:“我献于皇太后的圣寿贺礼上,被涂抹了溶化后可使妇人小产的膏脂物,皇后便因闻了此气味以至有滑胎之险。若一经坐实我有谋害皇后及皇嗣之罪,那么与我有关之人只有死路一条。”
言及此处,德珍故意一停,直至看到两人越发惊恐惨白的面色,才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自然是相信你们。但昨日下午能经手挂屏的只有你们,尤其是小许子!”说时目光仅盯着小许子,“你仔细回想一下,到内务府取挂屏到慈仁宫这期间,可有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或遇到了什么人?”为了加重小许子的心理负担,又强调一句,“想清楚,说明白,你若遗漏任何一点,你我就多一分危险!”
小许子果真不负心里重担,吓得瘫坐在地上,恐惧的边想边道:“小主,奴才知道您等着急,从内务府取了挂屏就赶紧往永和宫回,可回去的时候说你已经走了……奴才又赶紧往慈仁宫跑……然后……然后,对了!奴才当时跑得急,在刚出永和宫的那一条宫巷拐角处被人撞了,抱着的挂屏也被撞到了雪地里,还沾了不少积雪——”
挂屏上的膏脂物,乍眼一看不正像雪吗!?
不等小许子说完,德珍急忙凛声打断道:“你被人撞了?撞你的那人可认识?”
小许子一震答道:“当时风雪太大,奴才眼睛几乎睁不开了,也就没看清楚那人是谁。只知道是一个披了黑色斗篷的太监,看样子应该是有些品级的。”说着却是呜咽道:“这处可是有问题?若有,都怪奴才……”
“别哭了!”德珍一声喝下,又追问道:“我问你,那太监当时是怎么和你冲出来的?可是突然就从宫巷另一端跑出?”
小许子被德珍喝得战战兢兢,却听德珍竟说出相撞的细节,不由诧异的抬头:“小主,您怎么知道那太监是突然跑出的?”一说完又自觉失言,连忙又惊又怕的磕下头:“奴才该死。”
德珍并不怪罪,一身凛然之气也退下,她神色平和道:“今日的话,你二人要守口如瓶。就先这样,退下吧。”
两人见德珍一副不愿多言的样子,连忙行礼退下。
一人独处,德珍不再伪装坚强,身上似被抽走了全部力气一般,手肘一下无力的撑在炕几上,苍白的脸上有无助的神色流露。听到窗外风雪剧烈咆哮声,她扭头一看,渐有青色天光的外面,是越来越烈的风雪。
一看之下,德珍不禁想道:这样大的风雪,凭她己身之力能抵得住吗?还有玄烨,他何时才能回宫?到时,他会相信自己吗?
无人回答,只有呼呼的风声,充斥耳膜。
逾一日后,皇后中毒有滑胎之险的事,没有公众,但宫中上下却仍觉出一二。太皇太后下了懿旨,皇后身体微恙暂免众妃嫔晨昏定省,宫中一切事宜皆由佟贵妃全权处理。与此之时,慎行司也暗中严密调查起来,首先便是捉拿审问内务府的一些人等。
如此情形下,宫中已然是人人自危,都甚少踏出宫门一步。
也原由此,德珍形同软禁一般被禁足同顺斋的事,倒没让人发现。
又过了一日,在德珍心急如焚的等待中,文白杨为她带来了好消息。
这一日,本是文院判为德珍换药的日子,却万万不想来的人竟是文白杨。
德珍诧异不已,但碍于身边有小许子等人在场,只默默任文白杨为她换额间外敷的药。
文白杨动作娴熟,不一时换妥了药。
德珍一一支开了身边的人,还没问,文白杨已道:“奴才刚调回为主子看诊的御药房当差。”一句说完取出袖中锦囊,摊开放在西暖阁的炕几上,对坐在炕旁的德珍道:“这是谋害皇后的软脂膏,因这里掺杂的药草药性过烈,它能极快改善女子肤色及肤质,但极少有妃嫔用它。不过也不排除有妃嫔为了俘获圣心,偶尔用之。奴才查了自皇上登基以来,曾取过此膏的妃嫔,一共用七位。”
见文白杨如此轻描淡写调入御药房的事,只怕是与自己此次出事有关,德珍心中不觉涌起阵阵暖流。却不及心有感怀之际,又听文白杨已说起正事,只有强抑下心中感动,打起精神细细听来。
听到文白杨话在此停,德珍不由立马问道:“是哪七位?”
文白杨却不答,反是另道:“据奴才这两日来打听出的,皇太后圣寿那日安嫔曾不遗余力的荐德常在的贺礼,而安嫔在两年前曾问御药房拿过软脂膏。”
德珍双瞳急剧一缩,震惊地看着文白杨:“你的意思是,嫁祸我的人安嫔!?”
文白杨在炕旁长身玉立,垂下双眸漠然道:“奴才不知嫁祸德常在的人,是不是安嫔。但是奴才知道,安嫔是目前为止,最有嫌疑嫁祸德常在,也是最有可能为德常在洗脱冤情的人。”
不去管安嫔是否是那幕后之人,只要安嫔是能代替自己成为最有嫌疑的人就可?!
念及此,德珍浑身一震,搁在炕几上的手不觉攥住炕几上的缠枝花桌幔,攥得是那样的紧。
文白杨瞥了一眼德珍在几上紧攥的右手,眼眸一黯,只道:“后宫争宠,历来无所不用其极,何况德常在如今是为了自保。”双拳一握,竭力抑制住话中艰涩,“德常在应该知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奴才以为如今众人猜疑不断,可以从御药房放出安嫔拿软脂膏一事,再让众人想起圣寿当日她……”
话犹未完,已被德珍打断:“不用将矛头直指安嫔。”
文白杨微愕,凝眸见德珍脸上绽出一抹极浅的笑容,又不觉一怔,继而忙垂首敛眸道:“德常在可是另有打算?”
德珍手中桌幔一放,目光熠熠的看着文白杨,缓缓道:“众口铄金,不但可以积毁销骨,还能让做贼者心虚,而我只需坐等凶手现形!”
*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六十二章 相信与否()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御药房侍药小太监私传让皇后抱恙在榻之物曾有七位嫔妃取过后,很快就有关于皇后为何会抱恙在榻的传闻流出。如此,谋害皇后的最大嫌疑人,显然易见的就是送挂屏的德珍。然而却见德珍没有受到慎行司传召,怀疑的矛头开始在德珍与那七位嫔妃之间来回滚动。
不过两三日,又有永和宫外清扫宫巷的粗使宫人说,曾在圣寿节那日见到一个有品阶的太监鬼鬼祟祟在宫巷口等了许久,待小许子抱着那副挂屏路过时突然冲出,将挂屏撞在雪地上并经手捡起来过。
此言一传出,安嫔、宜嫔立时成为八个嫌疑人中最有嫌疑的两位,因为毕竟只有嫔以上的妃嫔才有资格用有品阶的太监,并且安、宜二嫔还是圣寿节当日曾极力荐过德珍挂屏及为难过德珍的人,自然有嫁祸于德珍的动机与能力。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就在流言众所纷纭的时候,安嫔身边的掌事公公在一天夜里自杀了。
一时间,种种迹象不约而同的皆指向安嫔。
这一日,文白杨带着小成子来同顺斋为德珍复诊。
一时,为德珍重新换了新纱布,文白杨负手立在一旁,道:“德常在伤势恢复的极好,过几日就可拆纱布了。”
德珍回头望了一眼窗外,吩咐左右道:“外面天寒地冻,文太医一路过来辛苦了,你们带小成子下去喝杯热茶,再呈碗杏仁酪给文太医。”小许子和秋林领命,带着小成子躬身退出暖阁。
屋子里只剩他二人,文白杨淡淡道:“安嫔身边的掌事公公王贵全,今早被人发现在他屋中上吊了。”
德珍一惊,抬头看向文白杨,目光询问。
文白杨默然,半晌方道:“既已一切都按德常在计划所行,那您只需安心等嫌疑洗清即可。”
德珍从屋中的圆桌旁起身,缓缓踱步至窗前驻足,一手撑着炕几,一手支颐而思:“不应该这样,以幕后之人的城府来看,决不会如此简单就坐不住了,至少也要等十天半个月才会出手。”
文白杨在后凝视着德珍的背影,唇间不觉掠起一丝苦笑:“德常在,世事难料,何需诸事都要弄得明白不可?”一句落,正色道:“皇后这一胎已是凶多吉少,而且皇上已得加急密函,相信这几日就会回宫。那幕后之人自是等不得了。”
“你是说,皇后她……!?”德珍猛然回身,神色震愕。
一语未了,红玉在外挑起门帘子,跟着小许子端了杏仁酪进来。
文白杨单肩背起医药箱,打了个千儿,道:“德常在好好休息,奴才告退。”
小许子一急,忙比了比手中的杏仁酪:“这还没用呢!”
文白杨不语,德珍淡漠一笑,对小许子道:“文太医还有要事,你伺候文太医穿斗篷离开吧。”听了,小许子无奈,只得放下刚弄好的杏仁酪,服侍文白杨穿斗篷离开。
他们走后,暖阁里又沉寂了下来。
德珍默然不语,只看着窗外。
而窗外,雪下的更大了。
癸丑日,亦是皇太后圣寿节的第七日,銮驾回京。玄烨诣太皇太后及皇太后宫分别问安,是日晚间夜宿翊坤宫。
翌日,同顺斋暖阁外冰天雪地,然屋子里却是温暖如春。
秋林蹲在炕边正用火钳要拨旺炭盆,德珍凭窗心不在焉的捧着一本诗集。
玄烨披着黑貂大氅走了进来,秋林见了不禁愣了一愣,连忙放下火钳给玄烨行礼。
德珍听到请安声一看,竟是玄烨,她也连忙放下那诗集,起身行礼:“皇上万福。”
玄烨一摆手,道:“罢了!”
德珍走上前,看着多日不见的玄烨,忽然感到了几分陌生,尽管他依然神色温柔带笑,却莫名的让她觉得那抹笑容中透着疏远。压下这份奇怪的感觉,一面为玄烨取暖帽、解大氅,一面犹带不自觉的欣喜之色,道:“皇上您什么时候回来的?听您离开时说,臣妾还以为最快也要过了月中您才能回宫。”
正喧语着,忽见蓝缎绵质门帘子一挑,有人进来,正是乾清宫大总管刘进忠。他身上没穿遮风雪的斗篷,脸上冻得红彤彤的,神色仓促的给德珍打了个千儿,呵气成雾:“德常在,皇上一路从乾清宫走来的,鞋袜怕是都湿了!”
德珍闻声,忙往玄烨脚上看去,只见他脚下站的地方已浸了一地雪水,不由一惊,亦仓惶道:“都怪臣妾疏忽!秋林,你快去打盆热水,还有别忘了再拿个脚炉、端碗热奶茶来。”
如今德珍正被禁足,难得玄烨一回来便驾幸,秋林不敢耽搁片刻,忙不迭的出去张罗诸事。
将玄烨的玄色衣帽交予随行的小太监出去掸雪,德珍服侍着玄烨在炕上坐下。
暖阁中地炕烧得极暖,玄烨冒着风雪走了一趟,再来到暖烘烘的屋子,又有丽人温柔体贴服侍,眉宇间的冷漠之色不觉淡了下去。
德珍在玄烨脚旁蹲下,动作轻柔的为他脱了靴子,见套在脚上的明黄色绸绣云龙棉袜却是湿透了,忙将一边的火盆移过来,叙叙叨道:“这可不好,脚浸了雪水容易生冻疮!”说时,眼见秋林还没将温水端来,想也不想脱了玄烨的棉袜,笼着他的脚搁在了自己的双腿上,用身上的锦帕擦拭。
玄烨一只脚伸在火盆边烤,一只脚放在德珍怀里,本冻得失去知觉的脚渐渐暖和过来。感到德珍轻揉着自己裸足的手,很是温腻,轻抚在肌肤上的那种微微的****,放佛能一直痒到人心里去,感觉极是奇妙而舒服。
猛地,玄烨心中一跳,却是摒去这抹怪异感,只阖眼似闭目假寐的倚在背后的大迎枕上,温柔的神色下又恢复了惯常不易窥见的冷凝。
不一时,秋林领着小许子他们端着热水等物,鱼贯而入。
德珍服侍着玄烨浴过足,重新为他换上了干净的棉袜,在一旁洗手抹了润肤膏过来,见玄烨正看着脚上的驼色缎平金百蝠纹绵袜若有所思,微微一怔,只当玄烨不喜,忙走上前欠了一个身,温柔一笑:“也不知皇上喜欢什么颜色纹样的,臣妾就想着近来无事,一下空着就照了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