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于英国那不中用的舰载机,美国人的航空兵的确能对我们造成实实在在的威胁。如果不是我方再度起飞的一批战斗机拦住了美国人第二波攻击的大部分力量,公海舰队还将受到进一步的损伤。”听得舍尔的话语,吕特晏斯心有所感的回应说道。看着不远处正在航母甲板上减速停下的一架架战机,吕特晏斯心中微动,而后再度开口道:“元帅阁下,我们或许应当努力留下这支美国舰队。虽然我们的航空战队已经在今天的战斗中损失了150多架战机,但绝大多数战力仍旧保持完整,而各航母上所剩余的航空燃油和弹药库存,也足够现有机群再实施一次大规模的总突击。从美国人一波攻击只有170余架飞机来判断,他们的航空战力不过是我们的三分之一,我们仍旧有十足的把握能获得胜利。”
舍尔缓缓叹了口气,倒映着西方晚霞的双眸中流露出的满是无奈之色:“你说的没有错。然而可惜的是,我们却再不会有这个机会了。还有不到两个小时,天色就会完全黯淡下来,就算我们现在立即发现了美国舰队的踪迹,也无法再组织起一波有效的攻击。大量战机在夜间降落将是一场灾难,我不能冒这个付出与收益远远不成正比的巨大风险。现在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在天黑之前将第二波和第三波攻击机群全部回收。今天的战斗已经结束了。”
“而如果不出我所料,现在的美国舰队也极有可能已经全速疾驰在返航的途中。他们对我方的阵容已经有了了解,也应该、或者说一定得知了发生在与之相互联络的英国舰队之上的惨剧,很难想象他们会在盟友力量已被歼灭的情况下,还会向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敌方舰队发起攻击。”舍尔目光复杂,继续说道,“因此,留给美国人最好的选择,就是趁着这即将到来的黑夜快速离去,以保存实力。等到明天的太阳再度升起之时,这片海域中已经什么都不存在了。”
吕特晏斯微微点头。诚如舍尔所言,美国人选择撤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局面,而自己却无法留下这个敌手。看着舍尔那略微有些不甘的神情,心中一动的吕特晏斯却又是展颜笑道:“不过元帅阁下,我们今天却无疑是取得了一滁胜于北海决战的大胜!这场战争估计很快就能画上终点。”
ps:感谢书友金螃蟹、zhouyu1976、和袁yh1234567的打赏
第699章 停战先声()
碧木苍翠,繁花似锦,随着五月的结束,柏林迎来了它一年当中最热烈的盛夏时节。
雄伟肃穆的皇宫主殿内,清英正站在一扇巨大的落地窗前凝视着远方的情形;煦暖的阳光斜斜倾洒下来,在地上倒映出了一个高大依旧的灰色身影。时值欧洲战争的高峰时期,身为最高统帅的清英便没有再前往城郊的夏洛腾堡宫中避暑,而是和他的政府中枢一道待在柏林,以便时刻掌握战争的最新信息。至于科布伦茨这个陆军前线总指挥部,清英也同样没有再继续待下去的必要:法国战场大局已定,剩下来的就只是对残余抵抗力量的清理了!
稳健的脚步声低低响起,在急促当中又多了几分轻快之意;过不多时,一身正装的外交国务秘书纽赖特就怀揣一份电文,满脸喜色的出现在了这座主殿的大门跟前。面对清英投来的垂询目光,纽赖特将那份仍旧带着墨香的电文递到清英跟前,话语中难掩激动之情的说道:“陛下,英国人向我们发来了希望立即停战的声明,言辞之间近乎恳求:他们已经向帝国的力量彻底屈膝!“
清英心中骤然一动,眼眸里流露出了几分惊喜的神采。拒经过二十年的布局,他对于今天这一局面早已是满怀信心,但当它真正成为现实的时候,清英的心中仍是油然生出了难言的兴奋和快慰。凭借着舰载机的巨大威力。公海舰队得以将英国海军主力一举荡平;其过程之顺利、战果之辉煌,甚至连清英这个竭力推动海军航空化的始作俑者都大感震惊。那些速度超过200节、且活动范围脱离了二维的水面进入广阔空天的攻击机,所对海战带来的完全是革命性的变局:它们不仅让战场相对空间大幅缩小。攻击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也让任何在其作战半径内的逃逸举动变得难以实现。在海战的最后阶段,英国舰队便曾转向朝一片雷雨区逃去,然而速度十倍于彼的德国攻击机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英国舰队尚未进入雷雨区边缘,德国航母的第三波攻击机群就呼啸飞至,那一枚枚呼啸坠落的炸弹和纵横飞窜的鱼雷,直接将英国官兵的最后一丝抵抗的勇气都摧毁殆尽!
而在陆地上。英国同样遭到了灾难性的失败。随着中央和右翼两支集群的装甲部队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会师,英军15个装备最为精良的精锐正规师当即陷入重围;当英国本土火急火燎的集结起船只准备将部队撤走时。却发现对面的整片海岸都再没有他们的立锥之地。拥有两艘旧式轻巡洋舰的海峡舰队想要和被包围的陆军里应外合,从海滩上打开一个突破口,但他们的这一努力很快便被铺天盖地的德军战机给无情地击溃。在德国空军每天接近两千架次的猛烈空袭下,对岸炮击的英国海峡舰队近乎全军覆没。而包围圈中的英法陆军更是死伤枕藉。他们被挤压在一片不足400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无法得到任何补给,而撤退的希望又尽数断绝,饥疲交集的联军士兵很快就丧失了全部的战斗力。
6月3日,就在英国主力舰队宣告覆灭的后一天,已经有两天没有食物下肚的北方联军终于在德军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中,再一次向自己的夙敌打出了白旗。超过35万名俘虏失魂落魄的在德军的押解下走进临时搭建的战俘营,其中英军占了三分之二;而仅仅在三周之前,他们还“一路春风得意”的接受法国民众的夹道欢迎。满怀振奋和战意的迎上强敌。
在陆地和海上都遭到彻底的失败之后,英国便也自然而然的失去了将战争持续下去的所有底气了。经过一整夜的紧急商谈,伦敦军政高层终于得出了需要立即停战的共识。虽然德国人会就停战提出怎样苛刻的条件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已经可以确定:那就是每拖一天,英国所面临的局面就将变得更严峻一分,最终不可收拾。至于联盟间不单独向敌方媾和的协约条款,则早就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挽救自家性命更为重要的呢?
“立即将首相和各位国务秘书召集至皇宫。同时让总参谋长返回柏林。”清英随即下达了命令。虽然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停战计划,但一锄务会议无疑能够使得其在细节上得到更加深入的优化。更何况自己当前在欧洲战场已经是稳操胜券。时间拖下去只会对自己更加有利!
就在纽赖特奉命离去后不久,来自巴黎的电报也传到了清英的手中。与英国政府的陈词基本相同,法国人也提出了展开停战谈判的请求。不过令清英感到颇为意外的是,这封电报的落款人竟然不再是那位倡导建立职业军的年轻总理戴高乐,而是另一个他所熟悉的名字菲利普…贝当。一番打听之后才得知,原来戴高乐已经因为前线兵败而被愤怒的议会免去了总理的职务,改由主张与德国合作的老帅贝当来重组政府。与之一同被免职的还有联军总司令甘末林,这位一手将大量精锐推进了德*队包围圈的统帅,此刻已经离开他的指挥部了。
三个小时之后,一翅议便在柏林皇宫中拉开了序幕。从科布伦茨搭乘飞机临时返回的鲁登道夫虽然身体疲惫,但却仍旧是目光炯炯,精神十足。在会场上,鲁登道夫对前线形势做出了详尽而准确的汇报,并指出当前的局面已经完全掌握在了同盟*队的手中:北翼的联军主力崩溃之后,英法至多只剩下了70个师来防御650公里的漫长防线,其中三分之二都是二流的后备师。而德奥联军的总兵力达180个师,装甲集群在为期三周的战斗中仍旧保持着凌厉的兵锋。同盟国在兵力上的优势是2。6比1,坦克和火炮的优势预计将高达8比1,空军更是不受阻碍的主宰了天空。鲁登道夫最后声称,只需再给他一个月,德奥军队就能席卷整个法兰西平原,从当前的马斯河一直打到西班牙东北方的比利牛斯山。
由于鲁登道夫给出了如此乐观的保证,清英便决定暂时不加理会英法的停战建议,而是将当前的战车以最大功率继续开动下去。只有当局势已经败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之时,迫在眉睫的英法政府才会在谈判桌上给予自己理想的利益。除此之外,清英也准备通过这场战争彻底奠定未来欧洲的局势。上场大战由于条件所限,使得自己不得不像一个赢了一大笔钱的赌徒一般见好就收,对牌桌上的另外两个对手英法轻轻放过;然而这一次,手持王牌的自己却再不会有任何的手软,不把他们的筹码全部赢光,自己是绝不会停下这场轮盘赌的!
计议已定。伴随着容克运输机的轰鸣,鲁登道夫再度返回了他在500公里外的指挥部,开始酝酿新一轮的大规模攻势。而柏林政府则如同没有收到这两份停战请求一般,继续按部就班的进行各着种战争工作。当6月4日的第一缕晨辉从东方天际中升起的时候,德军便再度在数百公里的西部战线上发起了新的进攻。战机呼啸飞掠,坦克咆哮疾驰,火炮的怒吼和枪弹的嘶鸣构成了一首血腥而又壮丽的交响曲,震动着整个法兰西大地。在空中力量的强大掩护下,由5000辆iv号坦克所组成的装甲洪流势不可挡,即便是法国境内那些纵横交错的河流,也无法稍稍阻挡这些钢铁巨兽那排山倒海般的前进脚步。
次日下午,法国政府再向柏林发出停战请求,清英在与智囊们商议之后决定予以回复,但仍旧命令军队继续前进。经过一天的猛攻,法军的各条战线均已被突破,大量败兵裹挟着更多的难民像雪崩一样仓惶西逃,只为躲开那宛若魔神一般的德国坦克和飞机。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法军官兵已经在这无穷无尽的机械化狂潮侵袭下产生出了彻骨的恐惧,几乎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意志:由埃尔文…隆美尔指挥的第7装甲师在一天的战斗中便抓获4000名俘虏,而自己只损失了36人。6月8日夜间,法国政府仓促逃出巴黎,在宣布其为不设防城市的同时,也再度向柏林发出了一封恳求的电报,称法国“无比急切”地希望立即展开和谈。
眼见火候已经酝酿得差不多了,清英随即指示柏林政府给出了同意停火正面的回复。至于英国,清英却只是给出了与法国相同的回复,即在陆地上暂停对英国远征军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对海上战局予以回复。除了在日后能进一步要价之外,清英也是在等待来自地球另一端的态度转变:一个月前日本在这场大战之初打了退堂鼓,现在自己已经获得了欧战的决定性胜利,他们也该有所动作了吧?
第700章 继续战争()
当柏林正值夜幕降临时,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扶桑却是满天朝霞。位于东京市中心的首相官邸内,此刻已经集结了大量的军政要员:他们个个精神激动,满面红光,仿佛不是德国在欧洲取得了胜利,而是自家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君皇。
“刚刚从柏林传回的消息,德国已经开始同英法展开了接触,预计在十天之内,他们就将达成关于停战的共识。毕竟英国在陆地和海洋上都遭到了全面的失败,现在留给他们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屈辱地服从现实,要么光荣地集体玉碎;而对于那些毫无武士道品质的欧洲人而言,懦弱的他们只有可能会选择前者!”
宽阔光亮的木质阁楼里,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正站在一张巨幅东亚地图前,志得意满的对屋内的一众要员们大声说道:“而伴随着英国的迅速战败,一个绝好的机会已经摆在了我大日本帝国的面前。现在的英国已经再抽调不出任何力量来保卫他们在香港、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的统治利益,只要我们发动攻击,就能毫无悬念的夺下这些地区!而在占领马来西亚之后,我们甚至还能以暹罗为跳板向缅甸进军,继而进入印度。如此一来,帝国只需要付出数千条生命的代价,就能将势力大幅延伸至南海,并昂然成为胜利者的一员坐在谈判桌前!”
听得近卫文麿的话语。房间内那原本就一片激动的气氛又热烈了几分。对于繁华的香港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新加坡,日本大本营早就已是觊觎良久;而之所以他们没有在战争伊始便对其下手,除了日本自身的战备情况还远没有达到理想之外。另一个原因便是日本对欧洲战局仍旧心存疑虑,不敢贸然将赌注下在同盟国一边。然而现在,日本大本营却是再没有任何的顾虑了。除此之外,日本在经济上的现状也驱使他们必须立即展开行动:在1927年那仇融危机的冲击下,因资源匮乏而严重依赖世界市场的日本同样遭受重挫,至今都未能走出萧条的低谷。面对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决策层也亟需通过一场战争来转嫁民众的不满视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们现在趁火打劫都是一笔为赚不赔的买卖。
“德国人不会拒绝我们对英国远东殖民地的要求的。他们还需要帝国在远东牵制美国,因此绝不会将所有的战利品全部独吞;更何况他们已经有了富庶的印度支那和北菲律宾。马来西亚只有可能是由我大日本帝国来接管。就算我们将新加坡交出,也能收获一片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近卫文麿的一双眼眸当中精光四射,其接下来的话语更将房间中的气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锋,“而除了向英国拔出战刀之外。天皇陛下还指示我们应准备向美国宣战,与这个夙敌做一个彻底的了断!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美国一直都在野蛮干涉帝国的西进政策,其种种卑劣手段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现在我们已经无需再忍了!”
听得近卫文麿道出天皇的旨令,在场众人的神情全部转为尊崇和狂热,向代表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神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万岁山呼。虽然日本立宪至今已有大半个世纪,军政大权都牢牢掌握在以首相为首的各大臣手中,但作为神明般的最高象征。以昭和年号统御东瀛的裕仁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号召和决策作用。当他下达准备对美开战的谕令之后,便意味着这件事情已经是日本不容更易的国策了。实际上,日本高层也早就已经对日美开战筹划良久。双方在对华事务上的矛盾,直接使得他们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愈发相互敌视。作为阻拦日本成为东亚霸主的最直接的绊脚石,日本对美国的态度无疑是欲除之而后快;现在在有德国这个一统欧陆的超级强援并肩作战的情况下,日本不趁势而起,还更待何时?
为了试探德国政府对当前这场战争的态度,日本政府很快联系了他们的驻柏林大使。并通过他向德国政府表达了日本愿意参战的意愿。而这一举动也正中清英的下怀。在他的规划中,迫使英法投降只是计划的第一步。德*队这柄龙枪真正需要对准的,正是美利坚这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天选之国。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便是,如果放任美国在北美大陆的超然存在,那么用不数年,它就将凭借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工业、高素质的国民、以及先进的科技,毫无悬念地成为拥有强绝武装的世界一极,与德国遥遥相对。如果再等到他们掌握核弹和洲际弹道导弹,其对德国的威胁更是将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因此在美国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