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涌,在极度的恐惧当中不知所措,他们是第一次领略到这种全新的战争模式,而从此之后,他们也都将永远在它的恐怖淫威之下瑟瑟颤抖!
在德国空军的第一波轰炸期间,法国地面高炮部队也曾竭力还击,并击落了一些以大角度俯冲投弹的ju87,然而相比于其所遭受的损失,这一点战果却是根本微不足道的。由于道路、桥梁、和运兵车站的大量被毁,数以十万计的法国官兵和物资被淤积在原地不得动弹;在工兵焦头烂额的用各种器械抢修的同时,也使得法国陆军原本所制定的动员时间表被极大的打乱。大量热情高涨的法国士兵抵达车站准备上前线抗敌的时候,却被告知根本没有一趟火车能够开动;看到那在轰炸之下残缺不全的铁路网线,法军士兵的心中第一次升起了战败的阴霾。
与此同时,第一批完成战争动员之后的德国陆军,也大步越过了比利时边境,朝着西方快速挺进。无论是将英法军队的注意力吸引到法国北部地区,还是从阿登丛林中寻求突破,比利时都是德*队的必经之地。与历史上的情况不同,这一位面的低地国家再没有了在德国战车面前首当其冲、为英法两国抢着殉葬的念头。一向与霍亨索伦皇室关系甚笃的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毫无悬念的宣布中立,而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也在得到了德国政府的保证之后,命令自己的军队向越境者让开道路。上场对抗德意志帝国的战争让比利时失去了庞大的刚果殖民地,国家的基础设施更是在炮火中遭受严重损失;当年根本没有体会过战争残酷的前国王阿尔贝一世所做出的热血上头的决定,险些让比利时从欧洲的地图上消失。时至今日,利奥波德三世便再没有重蹈覆辙的想法了。
由于比利时的顺从态度,使得德国陆军得以终偿施利芬之遗愿,以异常迅捷的速度完成了对这片土地的跨过。德军在比利时进展之顺利,甚至让清英本人都有些始料未及:要知道当年为了解决比利时人的抵抗,拥有3个大集团军的德国右翼可是被足足被耗了二十天之久,自第四周起才进入法国边境。为了尽快打通比利时的道路,总参谋部曾制定了一个用伞兵大规模奇袭比利时的计划,不过现在则可以暂缓实施,等待下一步的时机了。对于清英而言,这柄撒手锏能不在第一时间就亮相在世人眼前无疑是最好的局面;培养空降兵的难度和花销都是极其惊人的,现在的敛藏锋芒,则意味着在未来的对英作战中能被更好的使用。
为了让英法笃信德国陆军仍旧是按照上场战争时的策略来进军,德国总参谋部仍旧在比利时方面投入了相当可观的兵力:其3个集团军拥有包括4个装甲师在内的32个师、以及大量的直属独立部队,总人数超过70万,并能得到两个航空军的支援。在中路,一支威力强绝的大军正在随着德国的战争动员而被迅速组建起来:它将是一支拥有78个师的恐怖力量,并有五个航空军为之服务。当打响第一枪的右翼集群在法国北部吸引住英法军队的注意力、并使其向北挺近之后,逐步完成组建的中路集群再从阿登山区浩浩荡荡地杀出。凭借着11个装甲师和20个摩托化师的机动力量,指挥战争的鲁登道夫完全有自信以另一种方式,证明施利芬计划之精髓的正确性。在左翼,鲁登道夫则将其交给了前来助战的奥匈军队,凭借着20个师和一个航空军的兵力,对付当面的法军仍是绰绰有余。
“现在我们已经无事可做。”看着已经按照计划全面铺开的德国战争机器,鲁登道夫说出了与1870年毛奇在战争爆发时所说出的相同的话语。当前的他,也完全有资格能有那名传奇统帅一般镇定自若的心境了。经过数十年的等待,他终于迎来了这个梦寐以求的时刻,今天的德*队可谓是以泰山压卵之势横扫欧洲,其雄嚼迈之势,无论用任何言语形容都不为过!
ps:感谢书友金螃蟹、g、琳琅卷、袁yh1234567、和zhouyu1976的打赏
第681章 长线规划()
正当德国的钢铁战鹰在法国上空纵横呼啸、将桥梁道路和交通枢纽炸成一片残垣遍地的熊熊火海的时候,配有军马5万匹、各型火炮1300门、和300辆坦克的12万英国远征军,也在埃克斯茅斯和朴次茅斯陆续集结。相比于上场大战时的逡巡拖延,今天英国陆军的行动完全可以用高效来形容,战争爆发伊始,他们便集结起了一支极具力量的军队,并准备跨海投入到最激烈的法国战场中去。
由于深知单凭法国一家之力,是绝不可能与以德国为首的中欧同盟持久相抗的;早在20年代初期,海军规模受到条约限制的英国,便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陆军和空军的发展中去,并指望着这两支新生力量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成为保卫欧陆和英伦本土的生力军。时至今日,英国陆军已经全然不见一个属于海洋国家的固有特性:其和平时期的常备力量达到20个师,战时即可通过后备役人员扩充至35个师以上。而在全面动员之后,英国陆军理论上更是可以达到120个师的庞大数量;相比于人口总数居于劣势的法国,英国陆军所具有的动员潜力无疑还要超越这个欧洲传统的陆军列强!
根据英法两国所签署的共同防御协定,英国陆军需要在开战的第一时间里就从法国北部港口登陆以,获得欧陆局势的稳固。而将这支关系重大的军队安然渡过英吉利海峡。便是英国空军和海军在开战之际所需要面对的头等重任了。多佛尔海峡的大口径岸炮高高昂起,配合海峡内布下的水雷阵和严阵以待的鱼雷艇部队,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而飓风和喷火式战斗机也在空中轮流警戒。确保不会有德国飞机对满载士兵的船只发起灾难性的攻击。
让英*方感到惊喜的是,拥有上万架作战飞机的德国空军竟然只顾在法国境内肆虐,没有一架飞机突入海峡来找远征军的麻烦。初夏的晴空万里无云,在空中嘶鸣警戒的都是漆有圆环标志的皇家空军战机。而多佛尔海峡的卫戍部队也报告一切正常,无论是水上还是水下都没有看到那个凶神恶煞的敌国舰艇的身影。在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的情况下,英国远征军的跨海登陆行动进行得异常顺利: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艘满载人员和物资的渡轮从码头中离开。且无任何遭受袭击之虞。汽笛长鸣,欢呼震耳。运输船甲板上的英国士兵们意气风发,仿佛是集体去往法国大陆参加一场战争旅行。
5月10日傍晚,第一批远征军在卡昂登陆,登时受到了当地法国驻军和民众的狂热欢迎。经过上场大战的同壕作战。法国人对英国的仇恨早已在德国这个共同敌人的威胁下变得淡不可察了;当地的乐师全部被组织到码头上演奏英国国歌,法国的三色旗和英国的米字旗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宛若海浪一般层叠翻涌。拒当地的法国官员尴尬地表示了当前的铁路系统在遭受轰炸之后所面临的窘境,让这群远道而来的友军不免有些小小的遗憾,但很快的,英国人就开始享受这种在法国境内的行军了。法国民众对这支身着卡其装束的军队夹道欢迎,他们纷纷飨以热吻,赠以鲜花,摆设食物和饮品的招待果台随处可见。不对英国士兵收以分文。法国人的热情欢迎,使得英军第3师师长蒙哥马利不得不通令全军必须“一律抵制遇到的美酒和女色的诱惑”。在11日的行军过程中,他半是忧虑半是欣喜地在日记中称。今天远征军在法国境内的行军,真是“一路春风得意”。
“陛下,您为什么否决了让空军突入英吉利海峡、攻击英国运兵船队的提议?”位于科布伦茨的前线总指挥部内,鲁登道夫带着七分疑惑和三分愤怒地向前来视察战局的清英大声询问道,“虽然英吉利海峡西部距离我们的空军基地有超过600公里,超出了bf…109和fw…190两款主力单发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但我们还有航程达到2500公里的bf…110式重型战斗机,完全可以实现对ju…88型轰炸机的全程护航。只要我们的重型战斗机能够缠住与之相应的对手。轰炸机就能够趁势对英国运输船发起致命的神罚判决!在载弹量低于1。5吨的时候,我们的ju…88双发中轰一样可以像ju…87一般实施俯冲轰炸任务,精准摧毁英国运输船完全能够做到,就更遑论我们还有hs…293这款无线电制导炸弹了!”
看着鲁登道夫那已经有些脸红脖子粗的神情,清英脸上肌肉不由得一抽、一直以来,鲁登道夫都是以施利芬作为他的人生楷模,凡是都在效仿后者的不苟言笑;看来这一次,自己对于战局的干涉的确是让他有些急眼了。不过,清英同样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而在自己统御中枢的今天,鲁登道夫也再不可能成为历史上那个曾经在大战中实际统治了整个德国的无上权臣。
面对情绪激动、且明显在空军领域上狠狠恶补了一番的总参谋长,清英只是淡淡微笑道:“元帅,任何事情都不能只从表面去探寻原因。的确,我们的空中力量有能力对海峡西部的英国运输船发动进攻,且有相当高的成功几率,但对于整场战争而言,这却并不是最为明智的行为。一个最简单的选择就是,您是希望在法国战场上面对这帮英*队,还是想要到英伦主岛上去再与他们对决?”
此言一出,刚才还气势汹汹的鲁登道夫登时呆愣在了原地,久久都再未出言。
“当前,英国陆军的规模早已今非昔比,且还伴随着大量笨重的装甲车辆;要想全部投送到法国战场,即便是英国渡轮全力以赴,也绝非半月之内所能完成。如果我们现在就去袭击他们的运兵船,并造成大量船只沉没的话,那么投送手段和战争信心都遭到严重打击的英国陆军,还会将多少兵力投送到法国战区?”
清英的声音渐渐拔高,话语中也流露出了一丝冷冽的意味:“如果英国陆军精锐尽屯于本土,那么虽然我们可以在当前的对法战争中获得更为轻松的胜利,但在未来的对英作战中,却无疑要面对极为棘手的问题。他们可以轻易集结起大量兵力来抵御我军的登陆,而在隔着一条海峡的情况下,我们的投送力量显然不可能像在陆地上来得那么有力。到那时,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德意志青年的生命,才能让这个对欧洲流毒数百年的仇恨播种机得到它应有的惩戒!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要将英国远征军安然放过海峡了吧?”
鲁登道夫面色肃然,满含歉意地向清英深深鞠了一躬。相比于掣肘极多的跨海登陆,在大路上的战斗显然更有利于德国陆军尽情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这种情况下,将对方放过来再打无疑便是最好的选择了。拒英国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人力枯竭的困境,但大量训练有素的士兵和重装备却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只要己方能够在法国战场上一举击溃英国陆军的精锐主力,那么在日后登陆作战中所受到的压力无疑将会大大减轻。
清英冷冷哼了一声,道:“英国人既然这么想要来法国做客,那我们也就不必让他们再回去了。等到从阿登山林中突破的中路集群渡过马斯河之后,从比利时建立起新基地的空军战机就将全面封锁英吉利海峡,英国人想要撤回本土,就得先问问我们轰炸机下的炸弹是否答应!让指挥右翼的布劳希奇将军进一步在法国北部制造压力,努力将联军的主力吸引到这一区域来,我们要把法国北部变成英国远征军的坟场,让这支英国陆军的菁华尽数在这里被消灭。”
实际上,不用清英刻意下达指令,英法联军就被德国在比利时的顺利行军给深深震住了。由于比利时放弃以卵击石式的抗争,使得德国右翼军队的进展速度超出了联军的预期:截止到5月11日夜,他们便已深入比利时境内超过70公里,其先锋侦查力量更是越过了布鲁塞尔,直奔距离法国边境只有60公里的阿洛斯特。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联军总司令甘末林便再也不能坐视比利时落入德军之手、使之能再度居高临下的冲入法国境内了。拒法军的动员集结因为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而被严重打乱,但基于上场战争的经验,他们仍是在开战前就将相当一部分主力部署在了这一区域;伴随着甘末林的一声令下,法国大军也于11日夜间开始全面突入比利时国境。比利时守军或被缴械、或干脆投诚到了法军一边,这个处于夹缝当中的喧,在欧洲列强的斗争中再度成为了被殃及的战区。
ps:感谢书友西辰、仲秋蝉鸣的月票支持,和袁yh1234567、g的打赏
第682章 佯动与主攻()
5月12日,德法两军的先遣队在比利时境内爆发了第一场战斗。稍受碰触之后的法军主力随即放缓了前进的步伐,并开始在自己所控制的土地上大量修筑防御工事。对于法军官兵而言,这无疑是之前早就已经印刻在他们脑中、并应当得到实施的标准局面了。既然德国的先遣队已经出现,那么其数量庞大的主力大军一定就在其身后的不远处,而对付这些狂暴猛兽的最理想策略,就是通过坚固的防守来消耗它们的气力!
上场大战之初,法国曾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种像玄学更多于军事的“殊死进攻”理论,以求通过锐不可当的冲锋陷阵来弥补他们在人力上与德国的先天差距。然而在德军的机枪铁丝网所构筑的防御阵地面前,仅凭一股血气的法军士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损失:数以万计的鲜活生命毫无意义地凋零死去,而法国也像是被抽干了血的巨人一样元气大损,面对德国的步步紧逼甚至连招架之力都无法具备。待到战争结束时,法国有超过五十万个家庭失去了他们的砥柱青年,而那些倒在进攻路程中的士兵占到了这其中的一半还多!
面对这痛彻骨髓的教训,战后法国的军事理念便很快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防御被奉为大兵团作战的核心圣经,而曾经令全体法*民都如痴如醉的“殊死进攻”则被彻底抛进了垃圾堆。无论是运输队还是炊事兵、无论是通信连还是卫生营。每一名法军士兵手中都有一把小巧的工兵铲,以便在临战之际能快速挖掘出堑壕掩体。这一装备的普及率甚至超过了步枪,成为了法军当中最为常见的“武器”。从1916年起。法国的各家军事院校也随之开设了如何利用地形建立起堑壕防御的必修课程,精熟这一科目成为了军官毕业的核心考点;而普通士兵也将挖掘土石作为必备技能,与射击并列在第一位。
拒从20年代初期开始,军旅出身的戴高乐也提出了建立高度职业化的机械化力量来拱卫国家的思想,但由于上场大战的经验在法国将领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这一思潮并没有成为法军的主流。以霞飞、福煦为首的军方认为,由于法德之间本身存在的巨大国力差距。使得下场战争中的法国已经很难再有与对方正面对攻的实力;与其劳资费力的打造这么一支属于进攻的机械化长矛,倒不如筑起一道雄厚坚实的防御壁垒来得有利。这一思想也被后来的贝当所继承。和上场大战前夕的重炮部队所遭到的境遇相同。法*方并不重视装甲部队的作用,认为其所拥有的机动性在堑壕作战中毫无作用,只能消灭那些可能渗透进己方防线当中的那些像老鼠一样的德军突击队。戴高乐执政之后力排众议,争得拨款组建起了4个装甲师。但这却也丝毫没有改变法*方那以防守为主的核心理念。
伴随着司令官停止前进的一声令下,法国的基层官兵们也终于有了施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