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成为总商的可能性,在这点上,本官心怀仁慈,对你们一视同仁!下面开始推选,每人都可上前选出自己认定的总商!”
习惯了事事由官府指派的人们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后开始激动了…
自由选择!有些人心里开始盘算哪个大商与自己关系好。以后若能合法委托有势力总商去与鬼见愁般的官府打交道,能省不少麻烦,确实也不错…
人人都有机会,书迷们还喜欢看:!有些人开始盘算自己成为总商的可能性,拉几个人支持一下自己总是可以的罢…
李佑说完,便有几名吏员在旁边公案上展开了册本,各自手持毛笔严阵以待。
人群轮流上前报自己的选择,吏员便认真记下。不到一个时辰,吏员将结果点清后,呈给李佑。
李大人阅毕,愤怒的将公案拍得震天响,转头对何总管道:“本官好意给你们自由和民主,你们纲商竟然选出了两百个总商!这与之前有何区别?太辜负本官好意了,简直一团散沙乱选一气!难道就选不出几个德高望重、深孚众望的人选么!”
李佑斥责之声很大,传遍了整个院落,自诩行业代表的何云梓羞愧不已,很是为同行们的低素质感到惭愧。
金百万出面打圆场道:“那就作废罢。”
“民主的选择,怎能作废!只有继续深化!”李佑断然拒绝老丈人的提议。
又站起来,对人群发令道:“本官矢志不渝的继续赐给尔等自由和民主!从这二百人中再选,一定要选出称心合意又众望所归的贤明人物!我尝闻先王治世时,天下为公、选贤举能,今日便是一桩选举佳话,尔等不欲效先王之治流芳百世乎?”
高高的春日艳阳照射下,李大人的影像无比光辉,左口先王之治,右口大同之世,犹如悲天悯人的上古圣贤。
盐商都是富裕人家,多为从小读书的。虽不能在功名上进取,但大都以半儒半商的儒商自诩,三代先王、大同之世什么的也都晓得。
听了李大人提到“先王之治”的高度,仿佛触动了心中某根弦。上前投票时个个神情庄重,一进一退揖让有度,仿佛参加重大礼仪似的,整个院落便陷入奇诡的宗教式氛围中。
小时候不读书,没有深受儒学浸润的金百万对此表示目瞪口呆,书迷们还喜欢看:。
半个多时辰后,新一轮结果出来了。第一轮二百多人淘汰掉一百六十多个,正好还剩余五十个人,差不多都是有名有号的大纲商。
“还是有些多,再砍掉半数差不多。”李佑感叹道。
不过看了剩余名单后,却让一些志在必得的大纲商皆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本轮居然有位窝本引数高达两万的人落选了,这给他们敲响了警钟。
再这样仓促而无准备的继续进行新一轮推选,连个去拉拢人的机会都不给,包括七大巨商在内的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落马啊。
这时候,李大人突然暂停了今日进程。“今天日头已高,尔等也疲惫不堪,便到此为止,三日后进行最后一次推选!”
好似天籁之音,志在必得的大纲商闻言松了口气,三日功夫可以进行很多准备了。他们第一次发现,李大人原来也是个很不错的人,不再那么可憎如玉面修罗啊。
人群渐渐散去,金百万却没有回家,跟随女婿说着闲话,“你的意思明明就是要让我们这些大纲商成为总商,却弄出如此多的曲折,无非加了个推举壳子,将小商们全都套进去了。今日我算是明白,这尧舜禹是如何变成商汤周武了。”
李佑晓以大义道:“这是效法先王,推贤举能。人选都是你们纲商自行推举的,谁反它,谁就是反对三百家的共同选择!”
金百万嗤声道:“什么自行选择,你只让我们推选谁当总商,可你能让我们选择要不要设立总商么?”
李佑笑道:“那你赞同不赞同设立总商?”
“赞同!”金百万干脆利落的回答。(未完待续)
四百一十四章 二十四总商
李佑依托公会设立总商的消息,当日便传到了盐运司,登时整个运司一片哗然。上百官吏全无心思做公事,不停地议论总商之事。
他们数日来严阵以待,准备应付李佑清查盐法,却不料李佑的醉翁之意根本不在盐运司,而是虚晃一枪打起了盐商的主意。
之前盐运司诸官吏不认为李佑能在盐商这里玩出什么花样,毕竟李佑与盐商的关系一直很僵,到如今还是一种冷淡状态。所以每个人都觉得,盐商没有可能去配合李佑的,万万没想到李佑竟然可以打破常规。
虽然要设总商似乎与盐运司毫无干系,但是对盐运司的冲击不亚于在盐运司大动干戈。
如果总商制度形成,那么他们盐运司大小官吏今后面对的将不再是一团散沙式的纲商群体,是有组织、有体系的、不受他们约束的盐商公会和盐商首领。
固然盐运司的权力半分也没少,但是对象变了,拿捏起来只怕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
对一个群体而言,再烂的组织也比无组织有力,盐商也不例外。更何况按照李佑设想,总商自行选举后直接受朝廷任命,不用从盐运司这里获得认可,极大的削弱了盐运司对盐商的紧密控制。
高运同按捺不住,急急忙忙来到丁运使堂中,商议应对之策。
丁运使叹道:“李佑只怕从上任扬州时起,心里就有这个预谋了。他大概觉得天子南巡将至。时机已到,便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推行此事。”
高运同不忿道:“运使一直对那李佑处处隐忍,从不正面回击,难怪叫李佑愈加肆无忌惮,觉得我堂堂的运司软弱好欺。”
“在小事上回击毫无用处,其他书友正常看:。又能将他怎样。便如那唐代杨国忠。犯得小错还少了?若非引发了安禄山叛乱。谁又斗的倒他?”丁运使淡淡道。
高运同便问道:“敢问运使,这次是大事还是小事?与直接挖掘运使大堂的桩基无异了罢。”
“当然是大事。”丁运使冷静分析道:“总商这事,并非无懈可击。其实那李佑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文书诏令,与纲商关系也不密切,所以纲商踊跃不过是信任李佑的权势和威望而已。总商此事目前仍是空中楼阁,全靠李佑此人的声望支撑,使得盐商有信心跟随。一旦将这股信心击碎,此事自然不了了之。”
最后丁运使一言而决,“无须多言。我自有主意!”当日丁运使便提笔写了两封文书,一封急送南京,一封送到巡抚衙门。
话说在扬州城里。从三月初七开始连续三天,膳食酒水、歌舞戏班生意突然火爆兴旺,只要是稍有名气的,客户纷至沓来连绵不绝。
究其原因。在于这总商推选。现在剩余五十人,听整饬盐法李大人的意思,三月十日的最后一轮选举还要刷掉半数。
这五十人,除了个别自知运气好而实力不足的,谁不想成为总商?
经有心人算计,纲商总数是三百家,三百除以二十五,十二大约是平均数目。如果能拉拢到十家左右小商支持,再加上自己一票,差不多就可以入围最后名单。当然,拉到的小商数目越多,当了总商后分量和地位也就越重。
但大小纲商都是有钱人,银弹攻势用处不是很大。于是在李大人留出的三天时间内,各大纲商只能利用自己的人脉、亲友、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拉拢与挖墙脚,相关的买卖随之也就火爆起来。
对中小盐商而言,这段时光还是挺幸福的,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大纲商纷纷向自己示好。使很多对依附于别人还存在抵触意识的小商也不由得想道,可以选举总商似乎不太坏…
不过在李佑心中,这次选出谁当总商其实无所谓,因为他是掌握游戏规则的人,书迷们还喜欢看:。众盐商进了他的规则里,就像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手掌中一般。
金百万大概也不用他操心,这位便宜老丈人作为七大巨头之一,如果连一二十张票都拉不到,那就真是白混这么多年了。
只是另一个投靠盐商徐昌瑞比较危险,李佑便招摇过市的去徐宅坐了坐,帮他造势拉到几票。毕竟一个有势力总商是许多人心中理想的依附对象,如果徐员外有李佑当靠山,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三月初十,三百纲商再次汇聚新安会馆公道堂前,在李大人眼皮底下开始进行最后一轮推举。
这次众人熟门熟路了,进行的很快,半个多时辰,结果便出来了。五十人的票数依次成列,整整齐齐呈现在李大人面前。
全场三百余人静声屏气,鸦雀无声,等待着最后的裁决。
李佑早就习惯了成为焦点,三百多人的目光注视只是个小场面。他拿着名单,慢悠悠说:“说起扬州,谁不知二十四桥明月夜。又听说称上大的盐商二三十家,差不多应了二十四桥明月夜之数…”
李大人胡扯半天,众人只能耐心听着,“所以,今次推举总商之数,便定为二十四名!”
这与众纲商猜想差不多,都预计李大人要将最后五十人砍掉一半左右,只不过具体数目上有争议而已。
李佑一锤定音道:“看了看结果,七大巨商不愧是盐业领袖,齐齐入选了。此外再选出票数最多的一十六家,与七大巨商为二十四之数!”
人群里有数处发起了轻轻的欢呼声,二十多人排众而出,站到了最前方,人人面色激动,仿佛乡试中举的荣耀。如果李大人向朝廷讨来了诏令,那么他们从今往后就是与众不同的官商了!
有位年岁不到三十的总商兴奋过了头,对着李佑道:“李太守似乎少算了一个罢,七与十六相加乃是二十三,并非二十四之数。”
这…李佑发现自己一时鬼迷心窍算错了。丢脸真是丢大了啊,人人都有这样时候,怎的偏偏出现在此刻…
他心念急转,同时轻笑几声,低头看了看总商名册,提笔将一个名字抹去,不屑道:“你这智商,还能当什么总商?换下一个补上!”
当即另有个纲商兴高采烈的冲上前,占据了位置,他的票数就差一位,本来郁闷的要死,孰料喜从天降,居然让他顶替前面这人!
旁边其他总商暗中摇头,这小哥太年轻,别人都装糊涂,你去作什么聪明,自讨苦吃!李太守明显是故意留了一个位子自己用,说不定大家以后还得匀出点盐引给这个位置上的新人,当官的不都是如此吗?
于是李大人惩罚了不长眼的人后,在众纲商默认下,稀里糊涂的贪污了一个总商名额。
之后便继续交待:“二十四总商中,七大巨商,不,八人为大总商,其余十六人为普通总商,皆为公会管事,公会总管依旧何员外出任。凡有盐业小事,可由八大总商商议,大事由二十四总商共议!这些条例,你们总商细细拟定后,报与本官一份。”
成功晋级为大总商的金百万越听越为女婿的手腕震惊,当初他怂恿自己去提议建盐业公会,原来都是给今日打埋伏。
如果说昔日盐业公会是众纲商面临不可预知危险时,为了抱团自保而自发组织的。那么在今日悄然之间,女婿要将公会变为经朝廷或者官府认可的半官方行会组织。
经过李佑教导,金百万得闲时仔细研究了上古与夏商周的事情,其他书友正常看:。三百纲商本是一个松散总称,就像上古先民各部落一般。各吃各的窝本,各有各的门路,可以因为同乡关系互相帮忙但并不互相统属。
无欲则刚是至理,有了**就有了弱点,有了**就可以被操纵,李佑所作的,其实就是为他们这些赚钱赚到没追求的盐商制造出了新的**。
现在先是被引诱成立了联盟,又被顺势利导分出了等级和阶层,有了等级和阶层,自然就有了利益和斗争。
金百万以古鉴今,甚至感觉自己看到了未来。这次争夺总商位置,只怕仅仅是个开端,大家都笨手笨脚的,显得不温不火,放到史上类比只不过是首开纪录的夏启杀伯益。
那么纲商渐渐习惯了争夺之后呢?各总商难道不想让自己手底下多几个小商么?到那时候,隔岸观火、渔翁得利的受益人又是谁?
尧舜禹的先王之治崩盘后,受益人无非是夏启商汤周武这些人而已。这次李佑的招数大概没有还使完,受益人肯定就是他背后那个神秘人物。
又想起李佑若隐若现的皇家背景。金百万心里惊呼,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帝王术?
李佑也为自己的精密布局而得意,成就感十足,心中谋划到此算是完成了一半。
国朝盐业是个从头到尾的计划经济体制,从生产到销售具有很强的指令性色彩,盐商赚钱完全靠的纲盐政策。所以盐业的利益阶层极端封闭,朝廷之外基本就是盐运司加纲商。
利益重新分配只牵涉到相关这部分人,波及面极其狭窄,不会动荡整个社会和体制。只要上层动了决心改变现有机制,那顺势而下就是很简单的。
就在今日选举同时,有一支从南京而来的队伍缓缓地驶入了扬州城,又给李大人的革新大业带来了若干变数。(未完待续)
四百一十五章 春游惊变
二十四总商出笼之后,中午便在会馆公道堂中办了盛大酒宴狂欢一场,其他书友正常看:。李大人与民同乐,喝了几杯,便回衙署。
他刚坐定看了几件公文,就有把守城门的官军前来禀报:“今日有南京的办盐太监及其随从入城。”
李佑听了后没有太在意。南京留守的大小官吏军士太监,每年用盐四十万斤,其中有些涉及到宗庙陵寝的,需求更是挑剔,所以有太监每年来一次扬州办盐并不稀奇。
他们是和盐运司打交道来的,与地方没什么关系,李佑又自恃身份和名望,没事更不会去主动拜访太监。
话说南京距离扬州较近,水运又方便,盐价极其便宜,大约只有汉口口岸批发价的一半,每斤不过一分银子。
所以贩运纲盐去南京,利润并不高,一般盐商兴趣并不大,何况官军内监用盐,仗势给价更低,没人愿意去受这个气。
多年来,南京用盐却一直都是李佑的便宜老丈人金百万承办。金大员外与南京方面勾结,每年都偷运上亿斤左右的余盐。这点南京官用盐,对金百万而言自然就当送礼了,折本提供也无所谓。
闲话不提,却说当前李大人一手摆平了盐商,一手顺利开展迎驾事务,满城声望愈隆,什么巡抚行辕、盐运司、府衙之类的都沉寂消停下去。一时间,李太守感到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正值三月初春,扬州人习俗最喜三四月中簪花出游。李佑在全家人的撺掇下。带着所有妻妾儿女,宝马香车、画舫相随的浩浩荡荡出了拱辰门,去瘦西湖沿岸踏青赏春。
此时恰好俞琬儿从高邮过来,便加入了游春队伍。一年之计在于春,她本是来与金家商谈今年运盐业务的。赶上了全家出行游玩。于是一起同行了。
没有尔虞我诈的争斗。没有案牍劳神的公务,李佑的心情难得放松平和,放下了官老爷架子,表露出二十岁年轻人的活力。
略感疲累时,找了一处风景好的地方,拉起三面锦障,圈出一片空地,只对着湖面开着口子。又铺上毯子,全家人席地而坐。吃吃喝喝,说说笑笑。
李佑饶有兴趣的看着膝下一双儿女斗法。大姐儿依仗领先半岁的体格,强行压迫弟弟。而李大郎则倔强的拼命反抗。一对小小的身子在柔软的毯子上滚做一团,依依呀呀的叫声都分不清是谁发出的。
李老爷唯恐天下不乱的时而给儿子加油,时而给女儿叫好,很不负责任的表现惹得关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