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冬晨所在的部队背靠着山,附近到是有个小型的菜市场,卖的都是自家种的蔬菜和一些山货,还有一些普通的日用品,有的时候还能看到一些野味,都是附近的农民组织的,但想买细粮和特殊的日用物品或者一些精巧的东西就必须要去城里。
大概七点左右,苏小晚就出门了,穿的是韩冬晨在镇上给她买的那个纯棉布的小碎花衬衫,整体挺宽松的,还挺厚实,衣身挺长的,开着小领,隐约能看见锁骨。
主要是,苏小晚比较瘦,在穿上买来的瘦瘦的确良直筒裤后,整个把屁股都盖住了,在加上白色的运动鞋,扎的马尾辫,把头发全都梳上去了,露出饱满的额头,人看上去很有精气神。
虽然这身在苏小晚看来还是很土气,但怎么看都有邻家小妹的感觉了,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朝气蓬勃。
苏小晚对这身打扮还是挺满意的,交际第一守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自己还要在这里不知道呆多久呢,得先把关系打好。
在说第一次见韩冬晨战友的老婆,也得注意形象,不能给他丢人不是(她却不知道,就因为这个打扮,关系好不好先不说,到是被人嫉妒上了)。
收拾完了,又检查了下要带的东西,钱、粮票还有钥匙,一切都准备妥当后,就站在了李指导员家的门口了,轻轻的敲了三下门。
过了大概10秒钟,门开了,一个二十六七岁(人家才25岁),一头卷卷的烫发,圆脸,不过脸盘有点大,大眼睛,五官长的也不错,就是这一头卷发,到把人显的老了好几岁。
不过,人家本人不这么觉得,现在这时代都流行烫发,再说跟人家也不熟,第一次见也不好提醒这个。
郑海梅一开门,不由得有点错愕,今天她家志宏特意交代了,韩副营长的爱人过来了,说是从农村过来的,对这边不熟悉,让她帮忙照顾一下,带着买点东西。
大院里一般来的新家属都是由她带着买东西,这也是做惯了的,谁让她是本地人,又从小在城里长大,对城里熟悉,家也在城里呢。
对此她也从未有微词,即使带一群土包子进城有些丢人,不过这一来可以建立威信,二来可以有个好人缘又能支持丈夫的工作,也算两全其美。
可不说是农村来的吗?现在这一看,这哪里像农村人那,看那些新来的农村家属一个个的,土了土气的,就拿楼上张连长家的王红吧,刚从农村过来的时候,皮肤又黑又糙,衣服还带着补丁,还说这已经是补丁最少的衣服了,往哪一站战战兢兢的,一副胆小怯懦怕事的样子,看了就让人不喜,说话地方口音还特别重,普通话都说不好。这都来了大半年了,也没啥改善,唯一的好处就是让她帮个忙,干点活啥的都有求必应。
还有楼上来了三个多月,那个赵连长家的于兰英,那可真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走哪儿都大惊小怪的,看着都丢人。
虽然对苏小晚挺纳闷的,不过看着,这穿着虽然不算顶好,但一看也是新的,搭配的也好看,还新颖,这新衣服一定是韩副营长给她新买的,心里不由得酸溜溜的。
在看她的长相,有点黑,体型也很消瘦,不过脸型长的到好看,鹅蛋脸,扎着马尾辫,露出了饱满的额头,尤其的那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整个给人感觉就是青春靓丽,好一个俊秀的丫头,心里感叹年轻真好。
难怪韩副营长这么在意,亲自跟自家男人叮嘱,从一开始瞧不上她这个农村来的,到现在心里不由得有点嫉妒,嫉妒她的长相,也嫉妒韩冬晨对她的在意。(这年代,长的丑的被人嫌弃,长的美的吧,都没啥朋友)
但面上一点都没表现出来,反而还热情的开口道:“是嫂子吧,快进屋坐,我这刚把房间收拾完,等我下,一会儿就好,早上我家志宏都跟我说了,韩副营长的爱人过来了,要买些东西,正好今天我也要去市里买东西,家里的豆油都见底儿了,去买点儿,咱们一起去,我们去红星农贸市场,那的东西可齐全了,质量好还便宜”说着就把苏小晚迎进了屋,就去倒了杯水。
然后又接着笑呵呵的说道:“说到豆油,嫂子昨天炸的辣椒油可真香啊,这隔着两重门都闻到了,嫂子可真会吃,这不把我家那口子馋虫都勾出来了,豆油那是金贵货,不过也不总吃,这不今天就让我去买油了吗”
苏小晚一听这话,虽然心里有点范嘀咕,感觉有点不对劲,不过自己刚来,还第一次见面,也没啥过结,这样也就没有在多想了。
这里的人不管看见谁家的媳妇都喊嫂子,也可能是传统,可自己现在才18岁,被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喊嫂子,还是不太习惯,不过这李指导员的爱人是个爱说的,人还得在看看什么样,到是路上不会寂寞了,也能收集点这块的情况。
于是大大方方的回到:“嫂子好,我是韩冬晨的爱人,我叫苏小晚,您可以叫我小晚,我也是刚收拾完,家里缺的东西多,能跟嫂子一起买东西也放心不是”。
接下来腼腆的一笑说道:“我也不太会做啥饭,昨天家里就剩点挂面,连个菜叶子都没有,那么晚了,也不好来打扰邻居,所幸家里有几个辣椒,就给炸了,做了个油泼面吃,这也是没办法,正好今天去城里,把家里吃的米菜一起都买了”说完这些,都已经微笑的进了门,坐在沙发上了。
这房子每家的格局都一样,不过人家的摆设到是很齐全,鞋柜、沙发(木制的)、茶具都有。
等苏小晚坐到了沙发上后,郑海梅把倒好的一杯白开水放到了她前面说了声:“好,我家志宏比你家韩副营长大一岁,就叫你弟妹吧,我姓郑,以后你就叫我郑嫂子好了,你先喝点水,我换个衣服咱就出发,准让你把想买的都买回来”。
没多久郑海梅就穿戴整齐了,穿了一个黑色的喇叭裤,一双黑色的皮鞋,一个鲜红色的衬衫,一头卷发,背个小挎包,在这个时代这打扮是很时髦的。
第十八章 发难()
我们刚下了楼梯走到单元门口,迎面就来了一个满身是肉,油光满面的女人,怀里抱着个脏兮兮的孩子,人还没走近呢,大嗓门就说到:“诶呀,嫂子这是要去城里吗?看看这打扮的溜光水滑的”。
紧接着是发现了郑海梅后面的苏小晚了,就撇着嘴冲她说到:“这个不会是韩副营长家新娶的小媳妇儿吧,看看这嫩的,要说这年纪小就不会过日子,昨天炸的那个辣椒油香的整个大院都能闻到,那得费多少油啊。你现在刚从农村出来,不知道这油可贵着呢,俺们家每个月就那么一点,还得掂量着吃,虽然在农村过的日子苦,现在随了军能过点好日子,但是在馋也得省着点吃,就这么败下去,你家韩副营长都快养不起你了”,谁完自己在那捂嘴嘿嘿笑。
大院里的人听见了声音,又说到昨天的辣椒油是韩副营长家的媳妇儿做的,虽然没过来,但都支着耳朵听呢。
苏小晚不知道昨天做的这点油泼面,因为辣椒油的香味,她现在已经是名人了。
现在这日子苦,部队上家家每年就靠过节部队发下点油度日,平时吃的都是荤油,个别条件好的,才肯花钱去买豆油吃,而且很少有人用荤油做辣椒油的,因为会凝固啊。
部队还算生活好的,要是在农村,一年都看不见豆油,就过年能用票买点豆油包个饺子,还是定量的,平时家里吃的也都是荤油,而且很多人荤油都吃不上。
在苏小晚没来之前,韩冬晨很少起火,都在部队食堂吃,昨天回来也没买啥东西,这些都被有心人看在了眼里,这用豆油炸辣椒油的行为就成了败家的典型,能不出名吗?今天看有人第一个窜出来指责,大家都在后头看热闹。
苏小晚并不知道这些,但是眼前这个人明显说的话针对她,这种人一看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跟她理论那是掉价,所以看都没看她一眼就对身旁的郑海梅说道:“嫂子,这是哪位呀?”
郑海梅心理正高兴着呢,等着看苏小晚的笑话,还在想苏小晚会什么反应呢,是恼羞成怒跟她大吵一架,还是被指责的羞愧的抹眼泪,却冷不丁的听到冲自己问的话。
不由的愣了一下后,赶忙介绍说:“这是陈连长的爱人,张春香,她说话就这样,人实在,有什么说什么,你别和她一般见识”。
苏小晚一听这话,虽然看着是在给自己解围,实际上就是要坐实自己败家的事了,让她忍气,息事宁人的意思呀。
可苏小晚心里却在想,就一连长的夫人,有多了不起似的,我还是副营长的夫人呢,我家男人的官比你们男人都大,让我忍气,想都别想。
在看看张春香这做派,就不是啥有素质的人,这种人最喜欢欺软怕硬,今天要是退让了,以后还不知道有啥幺蛾子呢。
于是,听完郑海梅的话后就慢悠悠的对着张春香说道:“哦,原来是陈连长家的张嫂子啊,今天还是第一次见,长的可真是富态(挖苦语),一看就是有福气的人。至于我败不败家,我家男人能不能养的起我,就不劳烦您老费心了。有那功夫,您把自己家打理好,把你怀里孩子的衣服和脸洗洗干净,在把自己的头发,衣服也好好洗洗干净就行了。”
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虽然,咱们现在的日子苦,没多少钱,但是洗个衣服的胰子钱,洗个头发的洗发水的钱,你家陈连长应该还给的起的。虽说,当军嫂要节俭,朴素。但是,节俭也不是这个节俭法不是,也要注意一下个人形象才是,不然出去了一说哪里人,整个部队都跟着蒙黑,就你这么个善良人,到那个时候你不得愧疚死啊,我这也是好心,人实在,说话也直接,要是哪里说的不好了,你也别跟我一般见识”。
说完不等张春香回话,就继续说道:“郑嫂子,咱们快点走吧,一会儿赶不上班车了,张家嫂子一看就是知理的人,我们快走吧”。
郑海梅还没从刚才的震惊中回过神儿来呢,这嘴巴也太厉害了,这连捧带数落的,任谁说,都挑不出她的理,还能获得一大片人的赞同,这人不大心眼可够多的,以后说话可得注意点。听到苏小晚喊她走,二话没说就跟上了。
这大院的其他人也被震住了,看看人家那话说的,不愧是读过书的人,说的就是好听,而且把张春香一顿数落,不过,大家心里对苏小晚说的话还是很认同的,看张春香那一身邋遢样,真够给大院丢人的了。
大家都各怀心思,只有张春香站在那,脸一阵红,一阵青的。
一开始就是气不过她能吃上辣椒油,就闻那味道都老香了,自己都吃不上,凭啥刚来的臭丫头就吃上了,一气之下才说了那些话,料想一个刚来的丫头片子,也不敢和自己顶嘴,说了也就说了。
谁成想,这臭丫头居然还敢还嘴。一开始夸自己,心里正美着呢(这个年代瘦人很多,因为穷,吃不上好的,胖人一般都会认为是生活好的表现),后来的话怎么越说越像埋汰自己呢,越想越气,这回人可丢大发了,等她回过味来想找苏小晚算账的时候,人都已经走了,因为生气劲就大了点,怀里的孩子哇哇就哭上了。
她又赶忙哄孩子,就看见院子里的人,三五成群的在那偷偷的看着她,然后又低头窃窃私语的指点,她一下子脸就红了,三步并作两步的就跑回了家。
回了家也没闲着,把孩子一放,又找到他家老陈一顿闹腾,后来,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的就搞的整个家属院的人都知道了,越闹越大。
这边发生的一切,苏小晚不知道,她现在正坐在去城里的客车上。因为发生了刚才的事,郑海梅也放下了轻视之心,主动卖好,跟苏小晚交流,到是把大院里的一些情况都说了一遍,苏小晚那是个调节气氛的高手,没多长时间,两人聊的就像亲姐妹似的。
第十九章 将败家进行到底()
从部队家属区到城里车费1元,正常开车40分钟左右就到了,但坐公共汽车就慢了很多大概得一个半小时左右能到,主要是站多,车子每过一个小村庄都要停一下,等到了红星农贸市场都已经九点多了。
这个点的人还不多,这时候的售货员一个个都很牛气,不过苏小晚不惧怕这个,买了20斤大米,10斤白面,8斤豆油。
大米一斤1毛五,花了3块钱,白面一斤1毛8,花了1块8毛钱,豆油一斤5毛钱,一共花了4块钱。
买完这些,韩冬晨给的20块钱就花出去一半了,在去掉往返车费2块,就剩9。2元。
买了二斤五花肉,8毛一斤,花了1。6元。大骨头买了一块,花了3毛钱。
买了一些调味料,盐,酱油,醋,料酒,一斤白糖,二斤红糖,大概都8分钱左右一斤,还有花椒大料和干的红辣椒,花了7毛钱,还买了3毛钱的糖块,大概30多块糖,这些东西都很便宜。
买了些土豆白菜,葱姜蒜等,这都大概2分钱一斤,又买了点黄豆,想回去发个豆芽吃,一共花了6毛钱,这个季节很多青菜还没上市呢。
买了点干木耳,圆葱和20个鸡蛋,这时候鸡蛋一个才3分钱,一共花了1块钱。
又买了一瓶雪花膏,这个时候的雪花膏是散着卖的,按两称重的,不过我没带小瓶子,就买了装好的花了7毛钱。
在买了一些洗脸的香胰子,还有洗头发的洗发水,两块毛巾,在加上两套牙具和牙膏,还有一个脸盆,一共花了3块钱。
这样一算下来,这没多久就花了17块钱了,在加上往返车费一共就是19元,手里还剩下1元了。
苏小晚这边买的火热,跟在她身边的郑海梅可就没那么轻松了,看着苏小晚买东西,看中什么拿什么,问价钱都是拿去结账的时候顺便问一下,都不用做比较的,也没听见她感叹说价格贵呀,什么的,看她那样子怎么看都像是在捡便宜。
这她就不能理解了,你说你一个农村刚出来的,年岁还这么小的丫头,怎么会有这么沉静的气质呢,就像见过大世面的,这些都不放在眼里。
还有那花钱如流水的样子,这还真应了张春香那句话,看着是够败家的,她也是花钱花惯了的人,却也没有像苏小晚这么个花法的。
等一切都买完了,苏小晚才舒了一口气,看着买的这些东西,满意的笑了笑。一个人总有她自己的生活习惯,苏小晚上辈子的时间很紧,出去闲逛的时候很少,买东西从来都是直奔主题,前些年上大学的时候条件不好,还会讲个价,后来,生活条件好了,这些也都省了。
在回头看跟在自己身后的郑海梅同志,两只手都没闲着,除了她自己买的两斤油和两斤肉以外,拿着的都是苏小晚的东西。
这下苏小晚觉得不好意思了,微微红着脸说道:“郑嫂子,累了吧,今天买的东西有点多,我想着,反正来一次也不容易,就一下子把这个月的伙食都买回去了,这也快中午了,我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之后在坐车回去吧。”
郑海梅笑笑的说道:“这也正常,刚搬过来要添置的东西多,我当初也这样过来的,这附近有家卖混沌的,做的很好吃,我们就去那家吧。”
这样两个人走了一段时间,就到了那家混沌铺子,做的确实挺好吃的,结账的时候,苏小晚去结的。
虽然郑海梅同志一致要求不用她请,最后还是苏小晚付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