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验这种东西,尤其是行军作战的经验在关键时刻是很有用的,就像是曾经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其人号称兵略大家,熟读兵书而且还有家学渊源,可最终却只是纸上谈兵,这虽然是因为没有能够做到活用兵书而只是死记那些东西,但没有多少真正用兵的经验,也应该是不可否认的一个要点。
如今的董越也是如此,他或许没有赵括那么博学,但能力也不俗,可一直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没有经过什么正式的历练,贸贸然就让他赶鸭子上架这么重要的任务,必然给他造成颇重的心理压力,这很容易就造成两个极端,一个就是固守在城中死也不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另一个就是急于立功,而没有经验的人毛躁轻忽,很容易就会犯下这一个错误。
正如李儒所了解的那样,诸侯联军在行军途中虽然一路过来,但真正能够给他们造成阻碍的除了之前的荥阳城,就再无其他,而这虎牢,他们也并不放在眼里。
不过轻视只是一种态度,实际应战的时候,还是会做到认真,所以在吕布的建议下,诸侯联军假作要绕开虎牢继续向洛阳金发的姿态,毕竟前行的路肯定不止这一条,只是绕路很麻烦,这样一来给了敌人更多准备的时间;但这么一来,虎牢关这一险关也就失去了其作用。
董越到底年轻没有经验,正如吕布所想的,他初初被李儒委任这么一个重任,本身就有点儿患得患失,心里更时常矛盾,一方面想要立功有所表现,也算对得起李儒对自己的重用;另一方面却又担心贸然出击会中敌计,所以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但如今眼看着敌军都要走了,他想过这可能是敌人的诡计,但他却不得不中。
于是董越率军出关追击,这一次当然再也没有能够回来,在追至关外十里地的时候,就遭遇了诸侯联盟军的全力围剿,最终全军覆没,董越也于其中被几支流矢射杀。
也是到了这时候,董越似乎才能回想起来,当初李儒让自己担任虎牢守将的时候自己还以为这是要重用自己的征兆,可是现在想来,当时李儒的表情很是古怪,望着自己似乎饱含着一些怜悯,而说的话就更是古怪了:“若他们放弃攻打虎牢要绕过去,尔绝对不可放过,最好全军出击才能增大把握!”
如今仔细一想,董越的脑袋越发清明,他似乎看透了什么,可惜他的眼中却愈加涣散,过不了多久就再也无法思考下去了,他还是朝天怒睁着双眼,像是想要控诉着自己的不甘,但他的气息已经断绝,下一刻“噼啪噼啪”的声音响起来,这是数千骑飞驰而过刚好一整队马蹄前前后后都踏在他身上践碎了他的骨肉而发出的脆响。
等到这数千骑完全席卷而过,原地就已经再也看不清了董越一行本来的面目。
这时候却没有谁会在乎他们的死活全尸与否,失去了董越领军驻守的虎牢关被迅速赶来仿作董越军的诸侯联盟大军先锋轻松拿下,而此次先锋军的领军则是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
虎牢一破,前进道路上再难有所阻隔,诸侯联盟军展开了一场势如破竹、而一路畅通无阻的行军。
这一段道路无疑是轻松加愉快的,这种情况下联盟中的氛围倒也是不错,大家似乎都在想着等到攻破雒阳之后的事情,表面上大家互相恭维你立功我请赏的,心底里却在打着什么如意算盘,谁也不知道,却谁也都清楚对方的各怀鬼胎。
只是出人意料地是,当大军达到了巩县的时候,面临的抵抗却显得异常激烈,此时驻守此处的正好亦是从兖州主动退回来的徐荣。
他撤回来之后既没有选择荥阳也没有选择成皋而是直接退回到了自己的这个故地,在这里布下了严密的防守,并且摆出了一副死战到底的姿态,这一开始就在气势上将一路轻松无阻的诸侯联盟军吓了一小跳。
不过到底巩县并非什么大城、坚城,没有多少可以倚重的地形或是其他硬性的城防,仅凭着徐荣率领守军一腔热血,能够抵挡住诸侯联军一时,却无法将其长久滞留此地,最终眼见敌军攻破城门在即,徐荣果断率军撤离,巩县失陷……(。)
第三十八章、兵围帝都()
徐荣的决策干脆而果决,甚至没有给联盟军太多的反应时间,等到他们终于破城而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得来的不过是一座其中大部分守军都完全撤离了、还将能够带离的物资都带走带不走的也都付之一炬绝不给联军留下只羽片瓦的空城。
望着除了那些留下来毫无用处的百姓以及部分因为在城头做做防守样子而来不及逃离被俘虏的守军将士,以及那些建筑之外再无他物的巩县县城,吕布等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匆匆安排了一下,就继续行军。
其实对于这么紧张的连续行军,有不少诸侯心里是有意见的,或许是因为一路而来的势如破竹,除了荥阳这有限几个地方就没有碰到过一次像样的抵挡,这使得他们不少人心中都滋生了一种骄傲轻敌的想法。
这在于战争中自然是一个大忌,毕竟现在的董卓方还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损失,就算是豫州那十万西凉军没了,但其一不能够立刻成为联军可用的战力,二则董卓现在还是把持朝政的大权臣,只要用小皇帝大笔一挥,圣旨一出不属于诸侯联盟的天下各处兵马皆可调得,至今都没有与他们混为一伍的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这些总是更可能就在其中。
面对这样依旧强大的一个敌人,必须时刻保持着警惕,但不管是曹操还是吕布,他们都不会刻意去提醒他们什么,毕竟在他们心里面这些人的死活必要的时候都是可以舍去的,反正到时候也怪不到他们头上,提醒都提醒过来,自己不听有什么办法?
当然哪怕是分别作为盟主和副盟主,但如果在如今这个联盟中没有人彻底站在他们这一边也是无法令这么多诸侯都听命,若是那样的话他们也不会想要这么急着赶路了。
不过令吕布有些想不到的是站在他们这边的居然是袁绍、袁术及孙策这几人,孙策还能够理解一下,毕竟他本身就是这样的性格,而且与曹操还是姻亲关系,哪怕有自己在其中但现在心理已经成熟起来的他也分得出轻重缓急,不会因此影响自己的判断;而袁氏兄弟就有些不好捉摸了,尤其是袁术,吕布自然不会知道之前在豫州发生的事情让袁术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平时不太看得出来。
袁术这人的确是很多时候都有些莽撞,但却绝对不傻,在与孙策一样,他在发现了李榷等人死亡的不正常迹象,以及那十万西凉军的处置似乎也有点问题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告诉袁绍等人,反而是藏在心里,不过与孙策不一样的是,哪怕之前袁氏一门与吕布算的上有着不小的恩怨,可袁术却没有一点儿心理负担地就想要和吕布走近,甚至还兴起了招揽之意——呃,对于这个就可以尽情的忽略吧,这不过就是智障儿童欢乐多的又一个“何弃疗”的体现罢了。
总之有着他们的支持,尤其是袁绍这个联盟中除了曹操之外实际上拥有最大分量的诸侯的支持,其他人就算是心有不满、有什么意见也没有办法,只能够顺从,毕竟相比于不断行军带来的疲累感,要是被大部队留下那才是最令他们感觉恐惧的,说白了这些人属于有贼心没贼胆、又想要分得利益又不想要付出太多的典型,而曹操不会在乎他们分不分利益,只在乎他们出不出力,不出力就逼着他们出,反正不能让他们太过闲着。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诸侯联盟军没有一刻停下的陆续行军,不过在接下来他们却接连受到了不小的阻碍,曾经火牛阵冲垮第一次讨董联盟大军的偃师城,乃至周边几个小县镇,都有不同程度的抵抗,这些显然都是李儒从各地调过来的兵马,驻守在雒阳的外围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的防护,就算不能够拖住联军的脚步,也要对其人马进行大幅度的消耗。
这一下子可就是苦了那些争先恐后想要上前抢功劳的小诸侯们,像是随着袁术他们而来的王朗,本以为之前荥阳城那种大城的防御也不过那般,这种小地方更是不值一提,却没有想到那时候主攻的并非是他而是吕布和夏侯渊这等能征善战的猛将,而且还有吕布在北城施的托兵之计,那一战根本不像是他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而偏偏就是曹操等人知道了,也不可能会告诉他,以至于蒙在鼓里的王朗就自以为董卓军的战斗力都是吹出来的,而且本身就是以骑兵居多,守城肯定不是强项,于是主动请命要去攻打附近的一座小城,结果在那里险些被拖死,因为要面子所以始终未能攻破那座抵抗激烈的小城的王朗又不愿意向联盟求援,而等到最后吕布终于赶到的时候就发现王朗整支军队都被打得半死不活了,这样子不像是他们围攻对方倒像是对方围攻他们,这倒不是王朗这人真那么废物,而是太过于轻敌一开始就将己方完全暴露在了城头的火力攻击之下,结果之后就再也没能够缓过劲来。
虽然有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但最终联军还是以碾压式的姿态兵临帝都雒阳。
而且在此,联盟军已经完全放松下来,要耗持久战,他们有着周边各个地方可以尽情补充的物资;要立时进攻,他们的大军数十万从各个方向包括一些死角都包围着雒阳城,将其看得死死的,一点细微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被引起注意。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打响,而雒阳城也无愧于帝都之名号,明明看起来不像是虎牢的地形那么险要也不像是荥阳的城防那么严密,可偏偏就是屡屡挡下联盟军精锐尽出连绵不断迅猛的攻势。
只是细心的人还是发现了,这雒阳城越到后头,抵抗越显得乏力,这显然是因为城内的守军虽众,但雒阳城太大了,需要照顾的地方更是方方面面,光光是较大的城门就有八座,那么多人手真正分派下去,每处守军也就显得不多了,而且还没有什么补充,而联军却是不断有生力军可以替换,如此以有生对无生,守军越来越疲惫,攻方的精力却能时刻保持,此消彼长是必然的。
其实雒阳的抵抗到后来越来越乏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物资。
吕布那一次对于雒阳太仓和武库的劫掠到现在还存在着不小的影响,不错雒阳作为京师本身底蕴就较为深厚,但要知道之前那些积累大多数都被储放在这两处,这两种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却在一夜之间搬为一空,虽然随后李儒召集了大量工匠赶制出了一批来,但不管是从质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因为仓促都存在着一些瑕疵。
毕竟材料也有限,李儒的心思也不可能全都放在这上面,质量倒也罢了,反正勉强能用就够了,可数量上却没有办法。(。)
第四十章、救驾之功()
“都是操的疏忽……”在赶去皇宫的路上,曹操还在向众人“请罪”,一脸沉重。
这个时候连吕布也无心吐槽他的装模作样了,毕竟曹操能够想到李儒可能的计划,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但显然他们都忽略了李儒的狠辣,这个董卓麾下最大的智囊可以说是一个可以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吕布还以为他会计较着小皇帝刘协这个身份在手上的作用不会将其轻易放手,现在看来却真是将他看得太低了。
现在这时候与原历史中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许都的时局可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的汉室仍还保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别的且不说,董卓权倾朝野但所有命令也都是按照朝廷的规格发出去的,虽说各位诸侯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能够完全抗拒的却还没有,至少表面上都会接受下来,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他们手下的大部分人,对于汉室也会跟着抱以一定的忠诚,不到必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就都会是汉室的忠臣良将而不只是他们的属臣。
小皇帝年纪是还小,但吕布早前就已经偷偷布置在雒阳乃至皇宫中的暗子却将他进来的一些表现尽收眼底,也趁机都汇报给了吕布,他自然知道这个还未成年的家伙可已经不像是他的年纪展现出来的那么简单,至少他现在已经会在董卓面前做戏,而暗地里却在花尽脑筋想着如何培植自己的势力,有着伏完、董承这些人的帮忙,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进展,只是这种进展看起来还是太慢了。
尤其在诸侯联盟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刘协想到的第一点却并非是高兴于他们的到来,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恐怕这些人中能够真正完全为他考虑的不多甚至是没有,如果想要在董卓被赶跑之后自己能够摆脱下一个曹卓、袁卓的控制,摆脱现在这样子傀儡一般的生活,自己就必须有自己的私人势力,能够无惧于他们,能够保护好自己甚至能够与他们反抗。
虽然小皇帝想的还是有些简单,但他在行事中展现出来的心理素质已经能够让吕布叫好了。
当然不管是董卓和曹操都不会知道的是,吕布暗地里与刘协一直都保持着单线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刘协将他的要求和需要告诉吕布在皇宫中安排的人,这些人汇报给吕布,吕布再想办法尽可能地满足他,这很多时候也给刘协带来了不少便利。
当然吕布一直都谨守着一份底线,保持着只管外事不管内事的原则,否则谁知道这时候见到还可能对他笑脸相迎的少年天子暗地里拳头是不是握的咯嘣咯嘣响,在这个年纪的人不管是说再成熟却也有限,自己如果表现得太过强势,就容易引发他的逆反心理,尤其是之前一直被董卓压制着、控制着,他心里早就积了一肚子怨气,这时候反而最需要一个安静的倾听者而非是一个什么事情都想要帮他安排好的臣子。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李儒的行为,跟彻底抛弃了刘协没什么两样,或许有人会奇怪吕布乃至与曹操凭什么就觉得李儒不可能将小皇帝也跟着带走然后将雒阳皇宫付之一炬?很简单,因为这对他没什么好处。
其实早前的时候如果不是占据了雒阳,对于董卓来说即便挟制住了小皇帝也没有什么,因为光光是一个小孩子而已,他更看重的其实反而是雒阳城内的那些权贵、朝廷里的大臣们,他们是汉室的中坚乃至上层力量,若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别说是一个少年天子,就是一个婴儿皇帝只要敢想也能够搞出来。
只不过他们大部分对于刘协的认同感不错,才推出了这么一个傀儡,也算是间接得到他们的支持,尽管过程不怎么美好,还十分闹心;但现在雒阳都被攻破,想要将这些人带走绝无可能,那么这个时候带上刘协非但不能起到太多的作用,反而还是弊大于利。
因为小皇帝在手,非但没有办法胁迫住已经攻破了雒阳城的诸侯联盟,还会令他们继续联合起来对董卓不死不休,现在雒阳被破,李儒最大的愿望只是希望能够保留住现在的势力,到时候可以自保也可以考虑卷土重来,可不希望再染上这么一个大麻烦。
当然还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李儒希望诸侯联盟在攻破雒阳之后的争抢能够闹得更凶一点,所以对他来讲一个死了的刘协比一个活着的刘协要更有用得多,毕竟活着就还能有一点人望,说的话至少表面上大家都会听从,而要是诸侯联盟维持着哪怕表面上的相安无事,对李儒也不是一件好事。
李儒会对皇宫付之一炬,这恐怕更多还是对于诸侯联盟的一个警告,而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