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那一刻甚至升起就这么将貂蝉留在身边的想法,只是随即也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将来会发生什么犹未可知,不过现在的风情却是可以独享地。

    哪管它未来如何,且看眼前风月美人、夜色独醉……

第一二九章、河北乱() 
时光飞逝,转眼间进入大汉初平元年秋。

    还是十月天,但洛阳的寒意已经来得通透彻骨,家家户户都已经紧闭上了门窗,低语着外面肆虐的凉气。

    这一天的皇宫,却显得特别红火,皇帝再纳新妃董氏,实则这已经不算宫中的新人,之前便已经被选秀入宫,如今却被册封为贵人,这还是如今宫中首位晋升的**女子,显然其深受小皇帝恩宠。

    而这董贵人的父亲,却是原先汉灵帝母亲董太后的侄子,长水校尉董承。

    不管怎么说,皇帝纳妃在这时也是一件喜事、好事,整个洛阳都是一派喜庆,董卓也是难得为刘协两人开了一个宫廷晚宴,遍请朝臣赴宴。

    也不知是有意无意,这一次宴会上吕布见到了许多的熟面孔,大多都是在之前王允寿宴上看到过地,而与那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晚宴董卓邀请来的武将分明居多,吕布就不说了,并州军中、西凉军中,乃至于皇城的禁卫军,以及而今几乎只是沦为洛阳贵族支使弟子“镀金”的羽林军中凡是能够拿的出手的武将,都有份列席。

    本来董卓之弟董旻也被董卓安排在了羽林军之中任职,可惜他却被曹操害死,这时候董卓难免想起他来,虽然这个弟弟不争气,可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董卓对别人或许坏,但对于自己的家人还是很好地,所以此刻就有些黯然神伤。

    众宾客哪里不时时注意他的神态,这时看到这样与现场气氛格格不入的表情,他们却一个个反而先安静下来,让整个现场气氛都为之一滞,由此足可见这董卓的巨大影响力,时时刻刻一举一动都被大家所注意,而他的感受大家都要顾忌。

    就是本该是宴会主人的少年天子,今年十一岁的刘协,看到这样也停住了自己偷偷喝酒的动作,他对于董卓的畏惧,甚至比那些朝臣还要深,毕竟他们中许多人并不常见到董卓,没机会见到自然也没机会招惹,哪怕董卓发怒也波及不到他们头上去;可现在董卓最常出入的就是相国府与宫廷之间,刘协也常常能连续几天都碰上董卓,董卓虽然把他当做一个傀儡一般,但对于他的要求却一直很严厉,但董卓的威势却让他连愤怒都愤怒不起来,只是越来越害怕他。

    这对于一朝天子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也就难怪王允会想要尽快除掉董卓让刘协亲政了,否则汉室威严越来越下去将荡然无存,那他们这些忠心汉室的臣子们还有什么意义?

    不过董卓这种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毕竟人都死了不能一直活在过去,且他早就已经将曹操列入了必杀名单,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将黯淡神色一收,董卓又恢复了自己的张狂一面,让大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将宴会气氛再次点燃。

    这毕竟也是件乐事,哪怕董卓也不会在这种时候无故去破坏,不过有他在大家说实话也无法尽心去玩,反倒是他入了**去干那人尽皆知的龌蹉勾当之后,众人还更能够放得开,就是刘协也不再偷偷喝酒,而是光明正大起来,远处的王允也没有上前来劝,他们都知道董卓是去干什么去了,可他们能够说什么呢?

    就让小皇帝自己放纵一下吧,也只是这么一下难得的机会而已,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不够悲哀则悲哀矣,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就在洛阳东边的河北大地上,再次陷入了战端之中,更少有人想到这次突然掀起战端的人竟然是已经平静了许久连之前公孙瓒与韩馥之间的争斗都没有半点插手意图的袁绍。

    不过仔细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谁都能够感受得到董卓给人的压力,尤其是在西凉马腾和韩遂率领河西数支势力一起在关中和牛辅对峙了将近一个月之后突然宣告投入董卓旗下,尽管这只是一种名义上的投诚,关键时刻谁也不会当回事儿,而两人除了一个征西将军、一个镇西将军的名头,当然马腾在镇西将军之外,还得到了凉州牧的职衔,反正这块地方本来就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下,给不给朝廷都没有什么损失,除此之外也没有给他们什么实质好处,甚至马腾还为此付出了一个质子的代价,显然彼此都心知肚明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这就是一个暂时的交换,可对于袁绍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这至少证明了韩马他们现在并不敢明目张胆反抗董卓,尽管这是一个定时炸弹,董卓也不敢完全放开,但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董卓的西边是安全地,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一心一意开始对付东边,也就是他们河北这一块儿。

    至于南方,有着江水之隔哪怕以董卓而今的强势也不会头脑发热到短时间内去对付。

    其实本来正是因为董卓的强势,所以袁绍一直都不敢轻举妄动,毕竟西凉军两大将李傕和郭汜陈兵就在豫州边境时刻威慑着他,万一他一轻动,也牵引了后面李傕和郭汜的动作,毫无疑问他们会立刻率军突入河北,前面还有公孙瓒和韩馥两大敌,后面还要时刻小心,这样的处境显然很难令人为难。

    但这一次他显然是筹备已久,一击致命,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攻城占地盘的任务,让别人就算要救援、就算要干扰都来不及,而且他也没有想过要一下子就将韩馥和公孙瓒灭了,那需要一定时间,而现在河北的局势还是比较平衡地,这对于袁绍也是一个比较安稳的局面,恐怕也是董卓方想要地,因而趁着他们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他已经做完了全部的事情,收拢地盘、收买人心,镇压反抗、巩固胜利成果,然后继续找回局势稳定的一个支点。

    无疑这一招很高明,让韩馥他们随后的反扑都显得似乎有些雷声大雨点小,而李傕和郭汜根本没有找到合适的出兵机会,只能继续威慑,此时袁绍的目的就算已经达到了,但这对他来说还不够。

    在另一方面,袁绍又透过一些口风向洛阳方面传达善意,本质上他就不是一个对汉室忠心耿耿的人,他有野心,也有实现野心的能力和实力,所以就必须排除其他障碍因素。

    和原本历史上地相比,现在的袁绍或许是因为虎牢的战败,还有河北之地争斗的剧烈,所以他并没有表现出太过无能的一面,当然多谋少断的个性仍在,只是头脑更加清醒,对于身边亲近之人的选择也就更加理智,远郭图、逢纪而近田丰,这一次的行动便是由田丰主谋,给朝廷上的陈情表更是由他手下谋士之一陈琳亲笔所作,也是他自召集诸侯联盟讨董宣言之后的第二次“出手”,同样为世人所赞叹,尽管这前后两篇文章对比起来有前后矛盾之嫌。

    陈琳陈孔璋,无论对此人观感如何,却无可否认他的确是一个惊采绝艳的风流人物,不管是徐州曹操,还是荆州刘表,亦或者洛阳董卓,都渴望能够得到他,可惜这人明明人品不怎么样,却还是要做那掩耳盗铃之举,但他做的文章却是一绝,董卓所想恐怕也是要他为自己做些称颂文章,这对于他的名声是很有利地。

    这个时候文人的最大武器是什么?不是气节,也不是诗词歌赋,而是笔锋、嘴皮。

第一三零章、敲打() 
这个时候文人的最大武器是什么?不是气节,也不是诗词歌赋,而是笔锋和嘴皮子。而陈琳的笔锋毫无疑问很犀利,也很华丽,让人哪怕是不会相信里面所写的内容,但却不得不为其中的文采所征服。这一封上表给朝廷的陈情文书在皇帝纳新妃的宴会第二日便传到了洛阳,让人简直怀疑袁绍这一切是不是早就计算好了地,而收到了陈情文书的第一时间董卓便将手下一干文武重臣都召集到了相国府,商议怎样应对。其实以董卓自己的想法,自己完全不必接受袁绍的陈情,以他现在的威望和实力,天下间又需要怕谁?当今天下最可怕的,就是他自己。可李儒却显然不这么看,他劝董卓道:“相国不惧天下任何人是不错,甚至只要相国愿意哪怕这整个河北也完全有那一争之力,可相国可考虑到了而今时机可对?”董卓斜着眼看着他,淡淡道:“时机?”“对,就是时机。”李儒重重点头,“相国当知,如今天下各诸侯皆对洛阳虎视眈眈,相国占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利势,犹是如此,这洛阳却并非属于相国一人,相国若是一着不慎,未尝不会阴沟翻船。今洛阳不稳非相国威慑不够,而是有些人还是不死心,甚至其中不少人还将希望放诸在了外边那些诸侯势力身上,不管是徐州的曹操,还是这袁本初,与朝廷里一些大臣有所联系咱们都是清楚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相国威势再盛,他们有所希望就会在洛阳上蹿下跳,搅乱洛阳局势,,而今不需要退去长安,这洛阳便是咱们主营,而洛阳为帝都长安做西都,正可彼此呼应,此时只有这两方都稳定了,相国才无惧其他,洛阳这些人虽然不过是些跳梁小丑,手中无权无兵,哪怕闹出乱子也不可能伤害到相国,但若不小心防备仍可能铸成大错,引发洛阳骚乱,到时候他们与外边遥相呼应,即便未来还是能够稳定下来,咱们却要付出极大代价,不若就此斩断这些人希望,让他们对于外界再无所求,而只一心臣服于相国,这样也好能够只专心应对一方,要轻松许多。”作为对大汉仍保有奢望的那些朝臣,或者其中还有不少望风而倒的墙头草,真正一心一意对董卓当然不可能,这一点李儒很清楚,董卓也很清楚,哪怕是那些西凉老将,像是现在长期在外的李傕、郭汜他们,董卓就针对他们完全放心?当然不可能,否则他也不必要特地先后派了张济和樊稠到他们身边去,为的就是制衡,毕竟人心是会变地,可只要掌握了绝对的势力,用好了驭下制衡之道,这点歪心思根本不算什么,而同样地,只要用好了手段,断绝了这些朝臣与外界联系的念头,的确可以让洛阳局面更加安稳,对于董卓自然十分有利,毕竟这些朝臣或许没有实权但他们却有足够影响力,而且他们背后还有必要时就可以联合在一起的世家势力,让人不敢小视,要做到这点最好就是在他们之间施展离间计。这些朝臣不是觉得那些诸侯能够拯救小皇帝、拯救汉室么?可如果连他们都投降了董卓,哪怕只是上表陈情了一下,谁都知道这只是麻痹董卓的手段,可是他们不会能够接受这样的手段,会认为这是一种背叛,这样董卓他们的目的自然就能达到。李儒说的没有错,董卓也会思考,也觉得的确如此,自然不会不听,不过所谓兼听则明,多听一些意见总是好地,尤其这也属于一场战争,将属下这些武将叫过来,说不定能商量出一个更好地应对方法。此外还得要向他们说明一些以后要注意的事情,毕竟李儒也向董卓进言了,或许是因为虎牢之战的胜利,让董卓大名如日中天,连带着他们那些参加了虎牢之战立有功勋的将领们都一个个变得狂傲了许多,如果说以前只是强撑出来地在洛阳那些人面前不能弱了气势,现在却变成发自内心发自骨子里,这绝对不是一种好现象,需要敲打敲打,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这个会议。董卓召集的都是他手下核心的人物,西凉军的华雄、李肃、杨定等人,并州军的吕布、张辽等人,基本上董卓手下重要人物除了在外边的牛辅他们,都在此处,李儒自然还是在董卓下首第一位,哪怕董卓对他的信任似乎有所下降,但他现在还是董卓最为倚重的谋士,而有他在,也的确一直都是对董卓很有帮助地。不过老实说,叫了这么一大群武将来,关键时刻真正能够说得上话的其实也没有多少,西凉军的武将除了在真正的沙场之上,都不怎么爱动脑子,并州军吕布、张辽他们虽然会想问题,却不会随便开口,吕布是要低调行事,而张辽现在基本以他为主,他都不说张辽自然也没有什么好说地,见到这一幕董卓和李儒对视一眼,都是一抹异芒闪过。最终还是确定下了李儒所说地,接受了袁绍的陈情,甚至要将之公之于天下,还要由董卓亲自上表小皇帝请求封赏袁绍为前将军,这一些列牌打出去,就不相信洛阳那些朝臣么会无动于衷。就在李儒刚刚说完,在座大多都比较放松的时候,董卓觑准时机,突然开口沉声道:“某家听说,近来洛阳有些军中之人横行霸道,比之以往尤甚,若仅以此也就罢了,毕竟往常也时有如此情况发生,西凉军出自凉州之地,本来军纪就叫松散,往常某也没有太过限制,但那只限于普通将士,而非你们这些已经在洛阳登堂入室的将军,若是那些属下人弄出了差错,随便都可以摘出去顶了罪,于我也没有什么干系,可你们要出了什么事情,在外边丢的可是某的脸面。”这话倒越后面,说的却是越来越重,尤其董卓目光在华雄等几个粗犷大汉身上停留了最久,显然他说的就是他们了。不过他这番话针对的是他们,也是在敲打整个西凉军,毕竟有了他们开头,也就有了这么个苗头,若不及时敲打下去,后面就会越来越失控,将会很不好收拾;至于并州军,吕布掌控的极好,有他的威慑在哪个敢乱动,这也无形中增加了董卓的压力和忌惮,当然这时候他不会表现出来。“念在这只是初犯,某也就不计较了,但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若还有下次,到时候可别怪我董仲颖心狠手辣,不念旧情了!”董卓森冷的目光扫过在座诸位将领身上,哪怕他们都是浴血沙场、身经百战之人,被这样的目光扫到,也忍不住心里一寒,如华雄这样的西凉老将,这段时间也确实出现了董卓所说的这种现象,此时难免心虚,现在再被董卓这么目光一扫,他很早就跟了董卓后者在他心中积威甚重,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董卓,这时差点连后背都要湿了。“听明白了没有?”顿时,在场包括吕布在内都是战战兢兢应了一声“诺”,不过吕布是真的如此还是装作如此就没有人知道了,对此董卓倒是无所谓,对这种情况则是很满意点头。

第一三一章、莅临() 
(感谢书友“cerryleeon”的催更和打赏,感谢书友“飞翔的但丁”的打赏,收藏还差几个,求大家鼎力支持一下!~)

    日近深秋,洛阳的天气好像立刻就变成了腊月寒冬,让人都不敢随意出门在外晃荡。

    自董卓那一次召集之后,再没有其他重要事情发生,天下局势似乎也趋于稳定,河北在袁绍那次突袭之后不知道是在酝酿着一场更巨大的风暴,还是三大诸侯都打累了,连本来一直不断的小摩擦好像都突然消失了一般,而王允那边也一直没有动静,洛阳一直都在一种不安的平静中度过每一天。

    这段时间里,吕布也是难得过起了一段真正的清闲日子,因为他之前虽然也有些所谓的清闲日子,但是多少还是有些事做,毕竟他虽说继承了原本那个吕布的全部记忆和现在这副恐怖的身体,实力更是稳中有升,但对于曾经那些行军打仗的经验却始终如雾里看花,空有脑海中的东西却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因而他除了每日保持勤练武艺不敢放松之外,也总是会去并州军营走走,为的就是看看张辽、高顺他们是如何排兵布阵,自己好在一旁偷偷学习。

    而且府上的书房也不是空在那里地,前世他是个宅男但却并非懒人,只是觉得没什么必要出去,所谓宅男不出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