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就算如此,我们也损失一个多连的兵力,而且基本上都是日本人用炮炸的。”
“日军的确够狠,几次炮火覆盖,他们至少有上百人被自己的炮弹给误伤。”李智龙阴沉着一张脸回答。
这时,参谋长继续开口道:“日军有兵力优势,他们经得起误伤。我们不行,仗打到现在,仅仅两个营的损失就已经让我们有一种伤筋动骨的感觉。”
“现在我们守在阵地上兵力尽管有一个团,但其中三分之一的兵力都是从守备团抽调的新兵。按照这个损失速度,我们手里的兵力最多只能坚持一天时间。”
李智龙皱着眉头回答:“只有一个办法,选择合适的机会,主动撤退,用司令经常说的运动战大量消耗他们,争取把日军拖在东港境内。”
“明天再坚持半天时间,日军的攻势如果依旧这么猛,到时候就只有撤退一条路可走。另外,为了以防万一,抽调两个守备团协助已经被打残的东港守备团,转移东港县城和管道两侧的所有百姓,为运动战做准备。”
这时,海州方向的辽东军已经开始撤退。两个主力师加上骑兵师两个团,战前两万多人的战斗部队,这时候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人,这还是骑兵师没有参战的结果。
看完各师团汇总上来的战报后,李智龙就算早有心里准备,眉头也忍不住皱了起来。
两个骑兵团几乎没有损失,这就意味着手下近万人的损失都来自五师和警卫师。
“损失太大了,这一仗下来,警卫师和五师算是被打残了。也不知道战场缴获能不能弥补损失,要不然我们辽东军本来就不厚的底子一定会变得更薄。”杨兴国阴沉着一张脸对孙烈臣说道。
孙烈臣刚开始的表情也很凝重,但当他听到缴获二字后,脸上的凝重表情直接就被笑容给取代,赶紧对杨兴国安慰道:“司令,缴获绝对能弥补损失,这次我们不仅不会雪上加霜,而且还大有赚头。”
“我们正对面的师团,因为战场崩溃,他们囤积在驻地和防线上的辎重和重型武器,全部都被我们缴获了。”
“两翼两个师团也一样,为了能早点撤出战场,他们同样放弃了所有辎重和重型武器。”
“就拿火炮来说,三个师团尽管没有装备重炮,就连野炮也在炮战中损失不小。但三个师团剩下的野炮全部加起来,仍然有四十多门,组建一个野炮团还要多。”
“这还是次要的,我们打一发就少一发的野炮炮弹,这次一定能狠狠补充一下。三个师团储备的野炮炮弹,几乎没用掉多少,全被日军放弃然后落到我们手里。”
“另外,警卫三团还从日军重炮旅团阵地拖回来至少一个团的重炮。至于重炮炮弹,补充我们所有损耗以后还有多。另外就是轻重机枪,步枪,还有弹药,因为数量太多,而且太杂乱,没有几天时间根本不可能统计完。不过已经可以肯定,这场战斗我们稳赚不赔。”
“毕竟,我们只用了一万人的损失就击溃和消灭近四万日军精锐。”
杨兴国脸色终于好看不少,但还是一脸严肃命令道:“不管结果怎么样,两个师伤筋动骨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更重要的是,部队伤亡这么大还不能停下来休整。”
“李智龙那边虽然没有报告,但我肯定,他那边打得一定比我们这边更加惨烈。所以,我们必须马上增援李智龙,逼日军撤退。如果有可能的话,再从日军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吃,尽可能弥补损失。”
“参谋长,你马上下去安排一下,五师留下监视这里剩下的日军,顺便打扫战场。同时,给鞍山和营口两市的所有守备团下令,各抽调一个营的守备部队以急行军速度赶到海州,补充五师的损失,让五师务必在十天内达到满编。”
“其他部队,留下轻重伤员由五师进行照顾,剩下所有人跟我一起增援东港!”
一万多辽东军就如同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伴随命令下达,迅速开始运转时。
日军参谋长已经回到司令部。
当他听到两翼两个师团分别撤回来五六千人后,忍不住长松一口气。
对着军长庆幸道:“幸亏我们反应快,不然两个师团的一万多人肯定会被辽东军吃掉。”
军长也是一副劫后余生的表情回答:“不错,我们都没有想到,辽东军的胃口竟然那么大,打算一次吃掉我们四五万人。幸亏我们反应快,不然我们军肯定已经名存实亡了。”
“八嘎!”听到这里,肚子里憋了一肚子火气的参谋长忍不住骂道。
“这个仇我们早晚都要报,军长,根据情报,同我们对阵的辽东军主力已经撤退了,不出意外,他们一定是去了盖州。我建议,马上把情况上报总司令,让盖州方向的部队撤退,别被辽东军前后夹击。”
大山岩收到报告后,震惊之余,不敢有丝毫怠慢。
即使他不久前刚收到东港防线报告,最多一天就能突破辽东军在东港的防线,杀进辽中。
他仍然在第一时间给东港部队发去一封电报,命令进攻部队马上撤退。
这时候的大山岩已经赌不起。战前,旅顺所有日军加起来有近十五万人。现在盖州方向已经损失近四万人,如果东港方向再损失几万人,那满洲军真就要损失过半,受不住旅顺这个日本在大清国唯一一个据点。(。)
第六百一十七章 朝廷信了()
这个时代因为夜盲症的原因,不管日本人还是辽东军,都不会主动去打夜战。
所以,天一黑,喧嚣了一晚上的战场就变安静下来。
除了少部分侦查部队仍然在活动外,其他所有人都开始休息,为明天的战斗积蓄体积。
李智龙夜难得有时间休息,一躺到英伦床上就睡着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阵惊叫声忽然把他惊醒。
警觉的李智龙一下子就从床上坐起来,大声追问道:“出了什么事,是不是日军开始进攻了!”
盯着他的参谋长赶紧摇头否决道:“没有,日军不仅没有进攻,反而还撤退了。侦查部队刚送回来的消息。除了一个步兵联队挡在我们面前殿后,剩下日军都在撤退,有的已经回撤好几里了!”
李智龙先是一愣,然后一脸不可思议反问道:“不应该啊,现在所有优势都在日军那边,日军应该很清楚,我实在是想不到日军的撤退理由。”
刚才还是非常高兴的参谋长,听完分析后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
对着李智龙一脸若有所思分析道:“你说这会不会日军的阴谋,一个吸引我们离开阵地,主动出击的阴谋。”
“很有可能!”手里没有太多情报的李智龙只能往这个方面想。
关键时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忽然传到李智龙耳朵,随后就看到一个传令兵在警卫带领下匆匆跑了进来。
李智龙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正喘着粗气的传令兵报告道:“李师长,司令让我来告诉你,海州方向的日军已经被解决了,司令正带着部队快马加鞭向这里赶来。司令要求你务必拖住日军两天时间,到时候争取把进攻东港的日军全部消灭。”
李智龙猛然反应过来说道:“我终于知道我们对面的日军为什么要撤退了,原来司令在盖州打了胜仗,准备去堵他们后路。”
参谋长也反应过来,可他刚高兴了不到几秒钟,一丝为难就从脸上流露出来,然后对着李智龙说道:“师长,日军已经开始撤退了。而我们又损失惨重,根本无力进行反击。司令又让我们在这里拖住日军两天时间,该怎么拖可是个难题。”
刚松上一口气的李智龙眉头也跟着皱起来,开始思考怎么把日军拖在这里两天时间。
可是,在绝对实力面前,脑子里想出来的办法最后都被自己给一一否决了。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他果断决定道:“既然拖不住那就不拖。我们一万多人已经损失过半,别最后没有把日军拖住反而被他们反咬一口。”
“我马上写一封信给司令,讲清楚理由。如果司令最后要怪罪下来,全部我一个人承担责任。”
东港方向的日军主动撤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杨兴国也非常不理解。
但看完李智龙给自己的信后,杨兴国马上就反应过来。
对杨兴国来说,日军主动撤退时最后的结果。如果不是朝廷逼自己太紧,必须给朝廷演一场大戏,这场战争杨兴国根本不想发动。
毕竟,辽东军才刚从几个月前结束的那场反围剿作战中恢复过来。
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没有达到可以发动一场大规模决战的地步。
想到这里,杨兴国马上命令道:“参谋长,既然日军跑了,那我们以后再收拾他们。马上通知李智龙,我同意改变计划。让他抓紧时间打扫战场,然后做好防御,以防万一!”
被辽东军一个警卫营快送出辽东后,钦差一行就快马加鞭回答京城。
在他们看来,辽东军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如果自己不快点把这个消息送回去,让朝廷和老佛爷知道,那自己就是朝廷罪人。
钦差非常清楚这个道理。
所以,他一回京就打算去面圣。
也不知道是他运气好还是辽东军运气好,他回京的时正是朝廷早朝的时候。
当着慈禧和所有大臣的面,钦差足足用了十分钟时间,才把自己在辽东的所见所闻全部讲出来。
“你说日军集结了十万精锐进攻辽东军,仗打得很惨烈,辽东军已经损失过半,很可能挡不住日军进攻,丢掉辽东!”慈禧皱着眉头对钦差追问道。
钦差赶紧回答:“臣刚才所说全部属实,没有任何虚言。王将军和张将军都是禁军出身,战场上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出战场形式,他们可以给老臣作证!”
因为没有上战场,为了增加自己判断的真实性,两个将军在汇报时都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夸大了一些。
两三千人的重伤员被他们说成三四千人,什么禁军都没有装备的重炮,或是很少装备的轻重机枪,都被他们给讲了出来,就好像他们亲自上过战场一样。
他们的夸张很有效果,说完后,包括慈禧在内,朝堂上超过八成的人都相信了钦差所说,刚才还是疑惑的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当一个大臣开口,希望朝廷支援辽东军,一定要守住辽东时。其他大臣纷纷开口附议。
站在朝堂上,还打算通过这个机会让朝廷把辽东军列为叛军,并且消灭辽东军的袁世凯。这时候一脸凝重的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袁世凯很想从钦差的汇报中找到一些漏洞,可是,最后都因为没有证据而放弃了。
最后,袁世凯只能冒着朝堂失礼的风险,把目光转移到自己安插在钦差队伍中的一个副将身上。
副将这时候也发现了袁世凯看向自己的目光,作为袁世凯心腹,副将很清楚袁世凯再想什么。
钦差所说的内容,他在辽东都看到了,最后只能在袁世凯一双期待目光的注视下点点头,表示自己认可钦差所说。
国家受到侵略和自己私人恩怨,孰轻孰重袁世凯还是能分清楚。
老书重生之铁血战将,一本抗战军事小说,四百多万字,被封后重新上架,腾讯阅读和移动阅读都有发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第六百一十八章 哭穷()
正皱着眉头的慈禧,看到朝堂上的文官,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全部一边倒希望朝廷支持辽东军。让辽东军在前面挡着,不要把战火烧出辽东。
慈禧打心底已经同意了这个提议。
毕竟,辽东军不是朝廷花银子组建的,死再多人朝廷都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
这对于财政窘迫的朝廷来说,绝对是最佳选择。
但武将的想法慈禧也不能不顾,眯着一双眼睛的慈禧迅速把目光定格在一脸凝重的袁世凯身上,然后皱着眉头追问道。
“袁爱卿,你的想法是!”
一番犹豫后,袁世凯不得不违心的回答:“老臣的想法是支持辽东军把战争规模控制在辽东,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战火再一次烧到奉天。”
“如果辽东军实在是顶不住,老臣愿意亲自带领北洋军出关,同日军进行作战,保护奉天。”
北洋新军从组建开始,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防御京畿。
作为自己一手组建起来的军队,袁世凯早就把北洋新军看成自己的私军。
作为自己在朝廷立足的本钱,袁世凯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北洋新军被消耗在关在战场。
既然如此,袁世凯为什么要主动提出带兵出关同日本人作战呢?
这就是袁世凯再关键时刻耍的一个小心思。
北洋新军对京畿的重要性慈禧不可能不清楚,除非真到了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否则慈禧绝对不可能动用北洋新军,即使是自己亲口提出来。
这种情况下,袁世凯代表北洋新军请战,不仅向慈禧表明了自己立场,让慈禧看到自己是个忠臣,北洋新军不是外面传言那样是自己私军,只要朝廷愿意,随时可能抽调到关外作战,不再猜忌自己。
果不其然,自己话刚说完,慈禧就摇头否决道:“袁爱卿你有心了,就算要派军队出关作战,那也轮不到北洋新军,北洋新军的任务是守护京畿。不过,袁爱卿你的忠心,哀家是非常清楚的。”
文臣武将全部同意朝廷支援辽东军,把战火控制在辽东,这正好合了慈禧的意思。
于是,慈禧几乎没有过多思考就同意了。
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慈禧根据钦差带回来的辽东军要求,很快就做出决定。
朝廷从户部拿出二十万两白银的军费,慈禧从自己私库拿出十万两白银,凑够三十万两白银送到辽东军,支持辽东军扩军并且挡住日军进攻。
至于辽东军要求的兵力支援,慈禧想没有像就否决了。
关内部队都是朝廷用银子组建的,慈禧可不想看到他们白白消耗在关外战场上。
再命令朝廷给辽东军调拨一些粮食,药品等物资后,慈禧就匆匆宣布退朝。
东港方向的日军一撤退,杨兴国就没有支援东港的必要。
带着一个警卫营刚回到司令部,周中举就把京城传回来的好消息送到他面前。
“三十万两白银,五万担粮食朝廷总算是大方了一会。不过,和我们损失相比,这点支援只能称得上杯水车薪!”一看完杨兴国就把情报随手扔到一边,冷笑着说道。
一起回来的孙烈臣则安慰道:“司令,该满足了。朝廷能拿出这么多银子和粮食,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不要忘了,我们的老佛爷可是一个连海军军费都敢扣留的掌权者。”
“能从她手里要到这些银子和粮食,已经超出我的意料了。”
杨兴国点头肯定道:“的确如此。不过,这也让我看到一个继续敲诈朝廷的机会。”
“慈禧之所以这么痛快给我们银子,然后又给我们粮食,最关键就是她怕了,害怕我们辽东军挡不住日军,再一次把奉天给丢了。”
“用朝廷的话说,奉天就是大清国的龙脉所在。奉天丢了,大清国也就完了。所以。就算付出再大代价,慈禧也要保住奉天。”
“有一句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拿奉天为要挟,从朝廷好好敲诈一些我们需要的物资。”
孙烈臣马上明白